關(guān)于君子的名言經(jīng)典語錄
關(guān)于君子的名言經(jīng)典語錄
導(dǎo)語:“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為重視。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人總是不多,因而一較普遍的、較易至的、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別值得注意與追求。
小編收集了關(guān)于君子的名言,供大家學(xué)習(xí):
篤志而體,君子也。
———— 《荀子》
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出自:《荀子·修身》培養(yǎng)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 《荀子·修身》
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zhuǎn)眼如仇人。
———— 《遜志齋集》
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
———— 《養(yǎng)正遺規(guī)》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 《易·謙》
關(guān)于君子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易經(jīng)》
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 《易經(jīng)》
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 《易經(jīng)》
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也。
———— 《易經(jīng)》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 《詩經(jīng)-君子于役》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 (春秋)孔丘
君子交有義,不比常相從。
———— (三國)郭遐叔
君子志于擇天下。
———— (宋)劉炎
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友。
———— (宋)歐陽修
淺交言深,君子所戒。
———— (宋)蘇軾
君子忌茍合,擇交如求師。
———— (唐)賈島
鏷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
———— (唐)孟郊
古之君子,絕友不出丑語。
———— (魏晉)嵇康
君子修其身于暗室屋漏之地,而聲流于四方萬里之外。
———— (元)歐陽玄
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
———— (戰(zhàn)國)鬼谷子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 《格言聯(lián)璧》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 《后漢書》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為;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出自:《淮南子·說山訓(xùn)》 蘭:香草名。幽谷:僻靜的山谷。莫服、莫乘:沒有人佩帶、乘坐。行義:施行仁義。不為莫知而止休:不因沒有人知道而停止。比喻君子行仁義之事不求名不避寵。
———— 《淮南子·說山訓(xùn)》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 《禮記》
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
———— 《禮記·雜記下》
誠者,物之終紿,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 《禮記·中庸》
君子能仁于人,不能使人仁于我;能義于人,不能使人義于我。
———— 《魯連子》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論語》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論語》
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 《論語》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人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論語·述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論語·為政》 周:道義上的結(jié)合。比:勾結(jié)。君子在道義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結(jié),小人互相勾結(jié)而不能在道義上結(jié)合。
———— 《論語·為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論語·子路》 和:和順。 同:隨聲附和。君子和順而不茍同,小人茍同而不和順。
———— 《論語·子路》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 《論語·子路》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孟子》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xué),一可惜;此日閑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
———— 《明史》
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出自:《阮子》君子在悠閑逸樂的時間里考慮的是道義,小人在悠閑逸樂的時間里想的卻是不正派的事。
———— 《阮子》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詩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