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必須知道的禁忌有哪些
人們利用中元節(jié)的機會為自己的已故先人燒紙祭祀,誦經(jīng)超度。祭祖的傳統(tǒng)在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古人把祭祀作為諸禮俗中的首重。一起來看看中元節(jié)必須知道的禁忌有哪些,歡迎查閱!
更多"中元節(jié)"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元節(jié)必須知道的禁忌1
中元節(jié)祭祀流程
1、先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墳堆前上三柱香。
2、給看墳的土地神擺好供品后,再燒一份黃紙,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墳神”。用以感謝他一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
3、香燒至半柱時,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燒掉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和衣物。并留少許錢物,分別在其他墳堆上燒掉,唯恐別的鬼魂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4、三柱香燒盡時,撤掉供品,并將供品向墳地四周拋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給那些人去上墳的遠親近鄰拋撒吃的,不讓他們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搶吃的。
中元節(jié)祭祖要準備什么
1、香燭:香燭是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不僅要在先人目前點燃香燭,還要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護好墓地,保佑先人亡靈。
2、紙錢:紙錢是要燒給逝者的,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務(wù)須要焚燒干凈。
3、素酒:掃墓過程,等于帶著吃食來為先人過節(jié),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為掃墓必備。
4、水果點心:水果以各地時令水果為宜,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點心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5、飯菜:以先人生前喜歡吃的為佳,很多人會在祭奠先人的同時,向孩子們講述先人生前的事跡,讓下一代勿忘祖先。
6、鮮花: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清明上墳一般以菊花為宜,白色菊花尤其對景。
7、“包袱”:“包袱”,即掃墓者(逝者家屬)給逝者帶的吃穿用度之物,因為用白紙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內(nèi)裝冥鈔、金銀、以及各種紙做的“元寶”,“衣服”,“家具”等等?!盁ぁ笔羌赖焓耪叩囊环N重要形式,將“包袱”燒了,就是將這些物品送給了先人。
中元節(jié)風俗食物
1、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面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nóng)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guān)。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jié)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面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并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余糧?!毙鹿脿斍型暄蚝?,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4、吃鴨
農(nóng)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jié)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tǒng),一到鬼節(jié)就吃鴨子。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xiāng),很多鄉(xiāng)民在中元節(jié)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F(xiàn)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qū)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餃子雖說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湯,并且餃子的餡較為單一,多為豬肉加些素菜和調(diào)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馓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6、吃“餃餅”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天臺,中元節(jié)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于春卷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制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面、芹菜、豆芽、海帶、魚干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并油光發(fā)亮。
另外,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jié)被當?shù)厝朔Q為“掐嘴節(jié)”,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中元節(jié)必須知道的禁忌2
第一在民間流傳,七月十五這一天晚上的陰氣很重,所以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還是早點回家為好,盡量不要停留于荒野。
第二,尤其注意的是,在這幾天前后,不要在野外游泳或者戲水,民間傳說這幾天水里的東西也是非?;钴S的。
第三,這天在路邊看到零錢不要隨意撿起來,這些錢可能是用于買路的錢。所以不要為了一些零錢給自己找不痛快,不必要的麻煩還是不要惹的為好。
第四,在這天會有很多的祭品,但是這些祭品是用來祭拜的,不是隨意可以拿起來吃的。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這天也不要出言不遜。
第五,這天晚上如果家里的床頭上有懸掛風鈴習慣的,一定要把風鈴在這天晚上取下來。
第六,這天晚上盡量不要吹口哨,當心好兄弟盯上你哦。
第七,民間傳說,人的身上有3把真火,所以這一天不要勾肩搭背的,再把小火苗給弄滅嘍,當心好兄弟跟你聊一聊。
第八,床邊擺放的拖鞋要把鞋尖朝外擺,不要指向自己睡覺的床,當心好兄弟順著“路標”過來跟你聊聊天。
當然了,中元節(jié)的起源意在與勸人向善,勸人盡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一層隱喻。
中元節(jié)的由來
“中元”之5261名起于北魏,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4102或“孟蘭盆會”。根據(jù)五雜俎1653的記載:“道經(jīng)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jīng),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p>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jīng),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jié)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jié)必須知道的禁忌3
中元節(jié)既然被叫成“鬼節(jié)”,那么過法自然和祭拜有關(guān)系。這一天的習俗有不少,而且我們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文化背景深厚,各地的習俗也不一而同。但無外乎都是燒紙,放河燈紙船一類的活動。這一類的活動太多,我們簡單挑幾個來說。
1.燒紙
一般民間風俗里認為紙在陰間就是錢,于是燒紙就變成了給亡故的長輩親人送去錢,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日子過得好一些。燒紙的地方有十字路口,也有去上墳的。但無論是在哪里燒紙,一般都認為要留幾張給過路的孤魂野鬼,讓它們行個方便,不要打劫了寄給亡故之人的錢財。曾見不少人在馬路上燒紙的時候畫個圈圈,圈圈里面燒一大堆,圈圈外面放幾張,就是這個用意。
不過,現(xiàn)在都提倡不要燒紙,一是為了環(huán)境衛(wèi)生,二是為了消除火災(zāi)隱患。如果真的要燒,也一定要再三確認一個火星子也不沒有了才能走哦。
2.往海里放小木船
據(jù)說從前山東沿海地區(qū)的漁民,會用木板做成小船,然后把衣物,食品,鞋襪等東西放在小木板船上,船頭還會點一只蠟燭,然后找成年男子把小船推入海中。所謂靠海吃海,農(nóng)民種地,所以七月十五有在農(nóng)田里祭祀和祈福的習俗,那么漁民的土地就是大海。不過這些東西可能不是給死去的親友,而是供奉海里的神明和孤魂野鬼。
3.往野地里撒飯
據(jù)說是浙江某些地方的習俗。如果中元節(jié)剛好下大雨,那么就是水稻豐收之吉兆,于是晚上的時候,農(nóng)民會一邊敲鑼一邊把飯灑在野地里,稱之為“施食”。這也是佛教用語,源于《佛說盂蘭盆經(jīng)》,意思是給餓鬼道眾生布施。
4.放河燈
放河燈,又叫放荷燈,大概是因為那些小河燈漂浮在水上宛若荷花。放河燈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是為了普渡落水的鬼魂。因為水鬼在水中,大多不是自然死亡,這種鬼魂十分可憐,如不得輪回不得脫生,但河燈一放,它們便可以依附其上,隨著隨流進入陰曹地府,獲得托生的機會。
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由來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jié)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jié)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nóng)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后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yīng)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這一天。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
中元節(jié)習俗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顒?,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組屋區(qū),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jié)彩,設(shè)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shè)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是中元節(jié)習俗之一,中元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再在圈內(nèi)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zhuǎn)“陰曹地府”。
現(xiàn)在,中元節(jié)習俗的祭祖儀式已經(jīng)簡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在農(nóng)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jīng)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jié)必須知道的禁忌有哪些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