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吃什么美食
眾所周知,“小年”是我們國家由來已久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方便大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年夜吃什么美食,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年夜吃什么美食
餃子
北方臘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餃子,因為這天要送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人們煮好餃子端端正正擺在供臺上,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
面花
山東半島的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戶戶都忙著蒸棗花饃、團圓餅、壽桃等面食,蒸出來的這些面食又叫面花。
粘糕
山東部分地區(qū)每年臘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黃米、紅棗等做成的一種甜味糕點,意在粘住灶王爺?shù)淖?,使其向玉帝匯報工作時只講好事。
火燒
河南漯河、平頂山一帶小年夜這天不吃餃子,而是家家戶戶自己做火燒吃?;馃纸袩灒c小年幾乎劃等號,當?shù)厝酥v沒有火燒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麻糖
晉西北地區(qū)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優(yōu)質(zhì)小米熬成“餳”,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攪拌均勻,通過特殊工藝發(fā)酵和固化處理,做成各種形狀的糖塊,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夾餡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種麻糖,都是為了粘住灶王爺?shù)淖?,以免他把人間美味奢華的事報告給上天。
關(guān)東糖
關(guān)東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關(guān)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風(fēng)味特殊的糖制品。關(guān)東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時,要把關(guān)東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爺嘴上,這樣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講壞話了。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qū)臘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習(xí)俗。人們用麥芽糖把炒玉米粘起來冰凍成一塊一塊的,口感脆甜香酥。
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xí)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jié)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nèi)ト~子后,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爆米花糖
江西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fā)、生活甜美。
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guān)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fēng)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米餅
農(nóng)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xí)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jīng)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fēng)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廿四團
“廿四夜吃團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fēng)俗,寓意著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團子、送團子、吃團子是必備的一道年味。蘇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團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制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卜絲等多種。蒸制好的團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qū)別不同的餡兒。
荸薺
老福州祭灶,荸薺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xù)到年尾”。
湯圓
惠州民間稱“送灶君”,也稱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這一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卜、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灶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小年有什么風(fēng)俗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這一天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掃塵土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皰邏m”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wǎng),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過了小年,離春節(jié)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吃灶糖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過小年時,人們會買糖瓜、關(guān)東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爺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餃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間還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fēng)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xí)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做米餅
農(nóng)歷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xí)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圓形,再經(jīng)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fēng)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南北小年的差異是什么
其實,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所以臘月二十四的小年習(xí)俗歷史是最悠久的。因此,從傳統(tǒng)文化角度來看,南方人過的才是正宗的小年,或者有人要問啦,北方為何要提前一天過小年呢?
還要從清朝說起,雍正年間,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祭祀天神,匯報這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為了不重復(fù)祭祀,順便把灶神也拜了,后來這一天祭祀灶神的傳統(tǒng)被保留下來。
到了民國,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干部家里二十三祭灶,一般群眾推遲到二十四。后來,據(jù)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隨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灶了。
自此以后,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的日子過小年。無論北方南方的小年是否是同一天,祭灶傳統(tǒng)都是一樣的。這樣說來的話,北方的小年輕,是按宮里的規(guī)矩來的。但是這一說法的形成已經(jīng)無法考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主要是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qū),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地區(qū)則要多一些,江浙滬地區(qū)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另外,海南的小年則在農(nóng)歷十五元宵節(jié)。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區(qū)把過小年和過元宵合在一塊,云南部分地區(qū)是正月十六??磥聿煌牡貐^(qū),有著不一樣的小年日期。
小年寓意著什么
1、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是春節(jié)的前奏和序曲。
2、小年也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3、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qū)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
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