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氣的特色有什么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一束鮮花祭故人,逝人鮮花祭,美好你我他,開展改樹塑活動,再樹文明新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清明節(jié)氣的特色有什么,供大家參考。
清明節(jié)的習俗-祭祖
祭祖是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自古以來,我國一直都有祖先崇拜的情結,對宗族宗法極為重視。很早的時候,只有士大夫以上的官員才可以設立家廟。
貧民百姓只能在寢室祭拜。歲時致祭的規(guī)矩很多,要在每季度第二個月的上旬擇日占卜,或者丁日,或者亥日,其中占卜吉利的那日就是祭祖的日期。
清明節(jié)紀念祖先有多種形式:掃墓是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xù)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鮮花等。由于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
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里為死者立神主牌,廟宇也就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往往讓年輕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斗歷史。
清明節(jié)的習俗-掛紙(掛青)與培墓
“掛紙”是一種,與祭祖習俗有關。掛紙時,祖先墳墓上的野草清除,并用小石頭或磚塊將墓紙壓在墳上,表示這個墳是有后嗣的,否則很容易被人誤以為是無主的孤墳,而受到破壞。墓紙分為白色、紅色、黃色的古仔紙,以及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兩類。
現(xiàn)在則多用五色紙,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图胰藪旒垥r比較慎重,先用鋤頭挖一塊綠色的草皮,并把帶來一疊確滴有雞血的黃紙,用草皮壓在墳上,然后在墳地四周擺上十二張銀紙,除了掛墓紙的目的外,還有血祭的象征。
“培墓”也就是“掃墓”,又叫墓祭、祭掃或上墳,就是修墓與祭拜。一般認為,祖先的墳墓和后代子孫的興衰有很大的關聯(lián)。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一般的人家除了吉兇葬的前三年要“培墓”外。
其他則視情況而定?!芭嗄埂钡臅r間多利用清明節(jié)前夕,將墳上的雜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必須用銀朱重新加以描涂,使其煥然一新。
北京清明節(jié)習俗
傳統(tǒng)的“寒食節(jié)”又稱“換火節(jié)”,說的是家家戶戶燒了一冬的爐膛,開春后要滅火清理了,所以家里?;鹨粌扇?,只能吃涼食了。因此舊時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節(jié)的前一天準備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絕。
寒食十三絕是什么?有一種說法,“寒食十三絕”具體包括:蹄燒餅、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黃、焦圈、
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另版“寒食十三絕”:奶油炸糕、螺絲轉、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面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