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jié)氣小雪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最好
在說起小雪節(jié)氣的時候人們都會有些陌生,但這個節(jié)氣是屬于冬天當中的節(jié)氣,并且有著屬于自己的特點,那么2020年24節(jié)氣小雪吃什么比較適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4節(jié)氣小雪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最好_小雪節(jié)氣養(yǎng)生知識科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黑米
寒冷季節(jié)里,首當其沖的是補腎氣。在五臟與五行的關系中,黑色對應的是腎臟,而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補腎的好食材。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
桂圓
桂圓又稱龍眼,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水果。在秋冬季節(jié),不少女性容易因四肢血液循環(huán)差而出現(xiàn)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等癥狀,此時適當吃點桂圓,能夠有效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手腳冰涼。
冬菇
香菇又名冬菇,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它適合各類人群,尤其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人體排出多余的膽固醇。
黑芝麻
黑芝麻富含油脂與食物纖維素,促進腸蠕動,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吨袊幍洹酚涊d,黑芝麻能“益精血,潤腸燥”,因此它不但潤燥,還兼具補腎陰的功效。
紅棗
冬季多吃紅棗,不但可以補氣養(yǎng)血,還能起到抗寒的功效。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從而提高身體耐寒能力。此外,紅棗不但美味,還是滋補良藥,有強筋壯骨、補血行氣、滋頤潤顏的功效。
烏雞
烏骨雞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均高于普通雞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是補虛勞、養(yǎng)身體的上好佳品。
紅薯
小雪節(jié)氣吃紅薯的好處很多。紅薯可以預防便秘,有助消化。同時,紅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這種強效的營養(yǎng)元素組合能提升免疫功能。吃紅薯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以補充蛋白質的不足。
蘿卜
都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蘿卜含水量高達93.4%,是小雪節(jié)氣補水的佳品。同時,蘿卜還有補氣的作用。蘿卜的做法很豐富,可以炒菜也可以燉湯。并且,蘿卜中的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栗子
栗子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中醫(yī)認為栗子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腎之果”的美名。栗子中還含有核黃素,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
早睡晚起,睡前泡腳
小雪節(jié)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于22點休息。如果超過1點還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節(jié)氣后氣溫下降明顯,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腳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防止凍傷,并就能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防寒保暖要做好
從這個節(jié)氣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于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這樣往往容易遭遇受風寒,因此,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
添衣與否應根據(jù)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準。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冬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在干燥季節(jié),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必要時可用加濕器,對于老年人,應選擇柔軟、光滑的棉織或絲織內衣、內褲,盡量不穿化纖類衣物,以使靜電的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曬曬太陽可解憂
除了參加心理輔導,采用一定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外,光療可以作為輔助療法。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以保持腦內5-羥色胺的穩(wěn)定,陽光不僅能“曬干”抑郁,還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
冬日曬太陽最好選擇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的輻射波能迅速“吃”掉殺傷力很強的短波紫外線,曬太陽的時間以30分鐘左右為宜,并且注意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
忙腌菜,過年正好吃
南方地區(qū),小雪節(jié)氣開始要準備御寒衣物、手爐、湯婆之類,同時房內掛棉簾防寒。南京有諺語:“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毙⊙┲?,家家戶戶開始腌制、風干各種蔬菜,包括白菜、蘿卜,以及雞鴨魚肉等,延長蔬菜肉類的存放時間,以備過冬食用。
因此一到小雪節(jié)氣,人們上菜場就比較關心有沒有可以腌制的菜。這時,蘿卜、雪里紅、青菜都長得很好,勤快的主婦們把它們買回家腌,然后曝曬七八個晴日。食用時用滾開水燙,燙上兩三次就可以吃了。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清人著作《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蓄以御冬?!闭嬷菰诮裉旖K儀征。杭州人往往也會趁著這個節(jié)氣開始腌制醬鴨、臘肉。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jié)氣開始腌菜、腌臘肉呢?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fā)臭。小雪過后,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tài),不太會反彈,天氣變得干燥。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后,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tǒng)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冬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余乘鮮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等7—15天后,用棕葉繩索串掛起來,滴干水,進行加工制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掛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掛于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于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干。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jié)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qū)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糍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沖打而成,手工打糍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糍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黏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木雕模里做的。這種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脫粑”。糍粑的制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制作完成。
上面提到的“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里,“碌碌燒”是非常形象的客家語言?!奥怠?,是像車轆那樣滾動,意思指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團,像車轆那樣前后上下左右,四周滾動粘上芝麻花生沙糖;“燒”,即是熱氣騰騰。吃糍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斗(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十月朝,糍粑碌碌燒”的農家樂趣。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干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說到曬魚干,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曬沒多少肉。買回魚后,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鹵水易于滲透,然后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干凈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后必須把水瀝干、擦干。
然后,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里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4到5天后,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干到什么程度都行。
一般兩三個月后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刨湯肉,美味迎新年
“小雪殺豬,大雪宰羊?!卑^農村的風俗習慣,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jié)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用腌酸菜、鹵豆腐、寬粉條、沙土豆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少數(shù)民族也有類似習俗。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
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土家人所說的“刨湯肉”,指的是剛剛宰殺的豬,經過開水煺掉了毛。雖說已經是死豬了,但是,人們要乘著豬肉還沒有完全冷卻,也就是還沒變成僵硬的肉塊前,還是熱呼呼,軟綿綿的勁兒,即烹制做成各種美味的鮮肉大餐,就叫“刨湯肉”。也有人說這叫“吃活肉”或者“吃活食”。這也體現(xiàn)出少數(shù)民族那種喜歡捕獲鮮活獵物的天性。
24節(jié)氣小雪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最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