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秋飲食原則
2023立秋飲食原則_立秋節(jié)氣風俗
立秋節(jié)氣是人們迎接秋天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人們感受自然變化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時刻。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立秋飲食原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立秋的養(yǎng)生之道
一。起居調(diào)養(yǎng)
所謂“早立秋冷颼颼”、“秋前秋后一場雨”。立秋首先帶來天氣變化,天氣將由熱轉(zhuǎn)涼,日夜?jié)癫钪饾u加大。此時,要注意適時添加衣被,尤其是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此外,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人體與自然界的變化相適應,才合乎秋季養(yǎng)生之道。
二。精神調(diào)養(yǎng)
立秋是秋天的天始,人體代謝與自然界一樣進入陽消陰長的狀態(tài)。此時,精神調(diào)養(yǎng)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要做到內(nèi)心寧靜,心情舒暢。
三。飲食調(diào)養(yǎng)
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同時,立秋濕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濕、益胃生津為法??啥嗍乘?、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卜、蕃茄、冬瓜、沙葛、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蜜瓜等。
四。藥膳
百合蓮子蓮藕湯: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將蓮藕洗凈,切小粒,鮮蓮子洗凈(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凈,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diào)入冰糖,即可食用。具有健脾益肺,清心安神的功效。
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立秋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
立秋節(jié)氣風俗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通常就會出現(xiàn)麻煩:體重大都要減少一些。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要是用現(xiàn)在的流行語來說,就叫hold住了。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jù)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的生活習慣,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里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鄉(xiāng)下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心情舒暢的啃秋行為,所抒發(fā)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目標已完成,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痹谝恍┑胤?,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摸秋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jié)。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5、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jié)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mào)易大會。其實現(xiàn)目標是交流生產(chǎn)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guī)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nóng)具生產(chǎn)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F(xiàn)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jīng)濟貿(mào)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jié)目助興。
6、秋收互助
秋忙開始,農(nóng)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guī)湍?,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jīng)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著個兒去搬。切忌“黑熊掰苞米,掰一個扔一個?!倍莌old住一個放在籠子里,然后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車拉回家。頭茬先掰已經(jīng)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掰。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掰。最后撈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凑l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nóng)時,又能顆粒歸倉。
7、秋田娛樂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后,農(nóng)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余歲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后,特別是包谷長成一人高,初結(jié)穗兒的時候,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的場所。飲食小常識上說,他們把嫩包谷穗掰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谷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谷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谷宴就在田間舉行。
8、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帶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來。等到除夕,不為人知地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9、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等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時,就要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10、戴楸葉:寓報平安
在民間,有在立秋戴楸葉的習俗,楸葉就是楸樹的葉子,楸樹最可以長到3丈,楸葉嫩時時紅色,老后只有葉柄是紅的,在古時人們認為立秋戴楸葉可保一方平安,《臨安歲時記》中就有記載:“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葉,以應時序?!?/p>
戴楸葉的習俗現(xiàn)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都還有傳承,如河南鄭縣在立秋時節(jié)男女都要戴楸葉,在山東地區(qū)的人們會去撿來楸葉,剪成各種花樣,有的拿來佩戴在胸前,有的用來插在頭上。立秋戴楸葉,意味著秋天來臨。
立秋的含義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立秋這天除了貼秋膘、啃秋、戴楸葉、喝紅豆湯,中國各地還各有不同的習俗。宋時立秋這天宮內(nèi)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nèi),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弊喈?,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的氣候特點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qū)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jié)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jù)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立秋節(jié)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
立秋飲食原則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zhuǎn)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fā)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fā)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宜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zhuǎn)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fā)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fā)生各種消化道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