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養(yǎng)生禁忌和傳統(tǒng)習俗
“立秋”是中國重要的歲時節(jié)日,早在3000年前,古人就有“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的儀式,且習俗眾多。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的節(jié)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的養(yǎng)生禁忌及傳統(tǒng)習俗,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立秋養(yǎng)生的禁忌
1、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
2、忌虛實不分
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yǎng)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qū)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3、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4、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yǎng),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F(xiàn)代營養(yǎng)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物質。
5、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6、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后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guī)律甚至便秘。故養(yǎng)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yǎng)”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立秋后的養(yǎng)生方法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yī)學專家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yǎng)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fā)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2、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過一個夏天后,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于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著重養(yǎng)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yǎng)陰補虛的好時節(jié),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了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于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于血虛體質??梢杂卯敋w、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干,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梢杂名湺⑽逦蹲?、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立秋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
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xiàn)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qū)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tǒng)農俗現(xiàn)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chuàng)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一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著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已經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
江蘇鹽城北部地區(qū)有一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里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為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jié)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guī)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雜貨市等,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jié)目助興。
6、秋社節(jié)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7、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為立秋之后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