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啃秋啃的是什么意思
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就此結(jié)束,立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那么立秋"啃秋"又是什么意思,那么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立秋啃秋啃的是什么意思大全,歡迎閱讀!
立秋"啃秋"啃的是什么:西瓜
啃秋首選的食物是西瓜,人們相信夏末秋初時吃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jié)的淤氣,免除腹瀉、瘡癤等疾病。立秋吃西瓜,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氣,啃下“秋老虎”,迎接涼爽的秋季,是與西瓜的告別儀式。
趕著立秋這天啃秋,老泰州人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立秋之后再吃西瓜、絲瓜,就會掉頭發(fā),所以趁著最后一天可以吃西瓜的機會,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啃個夠!最經(jīng)典的“啃秋”說法,是指立秋當天吃西瓜能把平時食入體內(nèi)的豬毛等消化掉。
與之相關(guān)的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明代年間,南京城里許多人長了瘌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jié)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
另外,提到瓜,總是跟繁衍后代有關(guān),“瓜熟蒂落”、“開花結(jié)果”,吃西瓜也代表著一種代代相傳的美好期許。再之,立秋之后,西瓜就進入末市了,所以要在立秋的時候再吃一吃瓜。
雖然立秋老傳統(tǒng)是“啃秋瓜”,但是立秋之后西瓜還是要少吃。古人稱西瓜為“天生白虎湯”,是中醫(yī)清熱解毒的名方。醫(yī)生提醒大家,西瓜是寒涼之物,在盛夏可解暑,在立秋過后,脾胃功能較弱、體質(zhì)寒涼的人吃多了胃腸功能容易發(fā)生紊亂,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啃秋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就是為了防暑降溫。一般來說,啃秋以啃西瓜為主,沒有西瓜的,自家種植的香瓜,菜瓜,黃瓜都可以,這些可以生食的瓜類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津止渴,補充人體水分,可以降暑防暑。因為雖說立秋節(jié)氣到來,但是,立秋到,暑未消,還有立秋之后的秋老虎。秋老虎基本上每年都會有,只不過是秋老虎時間或長或短,沒有定數(shù)。但是,一般來說,北方秋老虎時間短,而南方秋老虎時間比較長,所有南方人更能體會到啃秋的意義。
立秋當天下雨有什么說法
“立秋”降溫最大的法寶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場雨,白露前后一場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總結(jié)得出的結(jié)論。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志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于此。但“立秋”后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志就是“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后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干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農(nóng)民總結(jié)的經(jīng)驗秋那天下雨,意味一段時間天氣以晴朗為主;處暑那天下雨的話,一段時間天氣會很糟糕。,如果立秋下雨,接下來會適合收莊稼;如果在處暑這天下雨,秋天的雨水就比較多,這樣就不利于秋收,收了也沒法曬。
“立秋”對于農(nóng)事的影響相當大。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農(nóng)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節(jié)。因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nóng)夫不用力”,這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農(nóng)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diào)雨順,可以坐等豐收。同樣,“立秋”的早晚也相當重要,“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
“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視不得,“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由此可見,“立秋”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所謂“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jié)頂”,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在這個季節(jié)里,人們盤算最多的就是農(nóng)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享受收獲之樂的同時,也要掌握好工作的節(jié)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還收三五斗”對沒進入收獲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秋”也相應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yǎng)生從來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所以“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應切記“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yǎng)生之道。
立秋節(jié)氣各地有哪些習俗
1、啃秋
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jù)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2、吃“渣”
山東、四川等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3、秋忙會
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chǎn)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4、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5、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
6、吃“福圓”
立秋節(jié)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立秋"啃秋"啃的是什么意思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