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含義和理解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傲ⅰ笔恰伴_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jié)的開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春的含義和理解,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春的含義和理解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nóng)業(yè)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
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為春季開始的標志,失之過早。中國氣候?qū)W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立春后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ji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陸續(xù)開始。
立春,俗稱打春,標志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頭一個節(jié)氣?!傲ⅰ笔恰伴_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315度時就是“立春”。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jié)束,進入了春天。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農(nóng)民耕耘播種。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在氣候?qū)W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中國臺灣地區(qū)將立春定為農(nóng)民節(jié)。
立春其實是一個節(jié)氣,是標志春天的開始,但是真正春天的開始,要看每個地方的具體情況了,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進入春天的時間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立春有什么寓意
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叫做打春,也稱為歲首、歲節(jié)、改歲、立春節(jié)、正月節(jié)。立就是開始的意思,立春意味著春天的開始。
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生機勃發(fā)。所以古人重視立春,有迎春之儀。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以及“龜子報春”、“銅鼓驅(qū)疫”等,都是當時過立春節(jié)日的重要活動。
立春的節(jié)日活動
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稱“鞭春牛”“鞭土?!?,立春日將泥塑春牛打碎,這是農(nóng)耕文明時代的遺風。通過打春牛之俗,提醒農(nóng)人,春天已到,應該不違農(nóng)時,及時播種谷物,祈愿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鞭春之俗與祈求豐收相關,是一項較為古老之節(jié)俗。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憋L俗活動用的“?!?。迎春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郊區(qū)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踏春
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的氣候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zhuǎn)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jié)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nóng)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qū)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
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于金色軟于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chuàng)造真正的春天?!×⒋汗?jié)氣也是受農(nóng)民歡迎的節(jié)氣,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希望。因此,有關立春的天氣諺語很多。如以晴天無雨為依據(jù)的有“立春晴,雨水勻”、“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為依據(jù)的有“立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還大雨”等,以雷電為依據(jù)的有“雷打立春節(jié),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以冷暖為依據(jù)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風力為依據(jù)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等。
立春節(jié)氣要預防寒潮低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工作的影響,農(nóng)村要抓緊對越冬作物的田間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
立春養(yǎng)生飲食原則
一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
不宜食用羊肉、狗肉、鵪鶉、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也可用山藥和薏米各30克、小米75克、蓮子2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加少許白糖當主食長期食用。
二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fā),人體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yǎng)陽,養(yǎng)陽的關鍵在于“動”,切忌“靜”。
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后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關節(jié)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jié),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fā)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