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前后釣魚有什么建議
春分才是真正的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從“立春”一直到“雨水”的這段時間我們習慣稱為早春,這時候釣魚是明智的,肯定會有很大的收獲。那么春分前后釣魚有什么建議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兩季是釣鯽魚的好時機。俗話說:“春釣淺灘,秋釣近邊。”自每年8月初的立秋之日起,時令就進入了秋季。但是,初秋由于未出“三伏”,除早晚較涼爽之外,炎熱仍似盛夏,氣溫依然很高。垂釣自然還要沿用夏釣方法,避開中午要釣一早一晚。
到了仲秋,天高云淡,金風送爽,溫度適宜,是一年之中第二個垂釣旺季。雖然多種魚全天可釣,垂釣者可大顯身手,但因氣溫、水溫仍然較高,仍不是釣淺邊的最佳時節(jié)。只有“寒露”過后,天氣漸漸變冷,釣淺邊的時機才真正到來。
餌料的選擇:
由于與冬季氣溫懸殊不是很大,鯽魚由于自身的生理需要和為繁殖下一代做準備,還是喜歡食用含高蛋白高脂肪的葷腥餌料。這時候,還是應(yīng)該使用如細、紅、活的蚯蚓,紅蟲為主,誘餌可以用碎藥米摻入一定量的粉狀餌料打窩,應(yīng)該控制用量講求質(zhì)量,以防鯽魚吃飽誘餌而不吃釣餌。
裝備的選擇:
天然水域一般水里的坡度小近岸水太淺,加之早春季節(jié)水質(zhì)較清,鯽魚魚一般不敢到岸邊覓食,這時使用的釣竿要輕,桿梢要稍微硬一些,長度要在7米以上,有利于伸到草的不同距離。配置的線組最好是小鉤細線小漂,以提高整個釣組的靈敏度,因為尚處在早春,這時的鯽魚吃口動靜還是較輕開口也還較小,魚上鉤后的掙扎力量也還不算大,所以使用的釣組與冬釣近似,浮漂最好用散漂帶倒刺鉤。
天氣的選擇:
最好選擇刮3級以下的東、東南、西南風的晴天,或無風的多云、陰天的天氣,這樣的天氣氣溫水溫較高,淺水中的含氧量充足,岸邊的天然餌料也比深水區(qū)多,鯽魚的食欲開始轉(zhuǎn)旺開口也較好。但在刮北、西北風的天氣氣溫下降較大,早晚水溫較低溫差也大,鯽魚又會游回深水區(qū)因而效果較差,這是早春時節(jié)鯽魚活動的普遍活動規(guī)律。
釣點的選擇:
在小水面中,經(jīng)過連續(xù)幾天的陽光照射,水溫上升速度較快,水中的浮游生物也開始較快繁殖,合適的溫度、豐富的餌料常吸引鯽魚到淺水區(qū)活動,常集群游到水草、蘆葦茬里尋食曬太陽,安靜的環(huán)境中,我們常能看到它們游于淺水層的身影,這就為我們決定垂釣釣點提供了目標。但同時我們要了解到,早春的水溫還不是很高,早晚溫差還較大,白天夜晚鯽魚常處于從淺水到深水的往返移動狀態(tài),白天溫度高了來淺水,當早晚溫度下降它們又會游回較深的區(qū)域,我們?nèi)绻芰私馑律顪\,最好將窩子打在深淺交界處為好,此地是鯽魚的比經(jīng)之地。
1.食太陽糕:是一種以糯米和內(nèi)餡做成的溫補食物。諺語有言:“太陽糕,步步高”,是老北京的春分飲食習慣,因為這天要祭拜太陽神,“請”吃太陽糕,祈禱一年有好收成。
2.吃驢打滾:又叫豆面糕,是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輔以紅豆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作為內(nèi)餡,不僅口感豐富,食材也多樣化。吃了寓意能辟邪祈福,但不能食用過量,因為粘性很大,而且熱量比較高。
許多人可能會因為春天的到來從而對天氣的關(guān)注變得麻痹大意起來。但是在春分后天氣可能還會冷。
春分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各地氣溫則繼續(xù)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但是,春分前后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xù)數(shù)天低溫陰雨,這就是所謂的“倒春寒”。所以盡管溫度有所回升,但是早晚溫差大,還是需要及時且適時的增減衣服,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春分前后釣魚有什么建議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