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什么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什么有哪些?對于孩子來說,陪伴無疑是最好的教育。一起來看看最好的教育方法具體有哪些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一
孩子的成長,要耐心和接納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正處在學習生涯的蹣跚學步階段。所有的學習活動對他來說都是新的,需要一點兒一點兒地養(yǎng)成,許多欠佳的表現(xiàn)都是因為學習陌生內(nèi)容所帶來的困難所致。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會寫字和算術,寫字慢、考試寫不完,甚至記不住學過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很多孩子的正常表現(xiàn)。
在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初入學的這一階段,家長既是教導者,也是陪伴者。前提是:家長要以接納和愛的方式幫助孩子。
一二年級的小朋友記單詞或者認字,家長可以制作一些卡片,通過和孩子玩卡片游戲,讓孩子記住單詞。
比如和孩子一起制作交通識讀卡片,編講一個《早晨爸爸要上班》的故事:爸爸上班用什么交通工具呢?汽車。那么就和孩子一起寫下“汽車”的卡片;爸爸幾點鐘出門?7點鐘。接著和孩子一起寫下爸爸出門的時間;爸爸出門的時候要跟家里人說什么?再見。把英語單詞和漢字串聯(lián)到一起學習,孩子不僅會覺得有意思,還會在不經(jīng)意間就學會了。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二
用“甜頭”幫孩子戒掉壞習慣
一些小學生的家長,他們訴苦說孩子寫作業(yè)很磨蹭,明明很快就能寫完的作業(yè),孩子總是要寫到將近11點。
磨蹭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后患無窮。當孩子升入初中和高中后,作業(yè)量會大大增加,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課內(nèi)作業(yè)。磨蹭使孩子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孩子會更加抵觸寫作業(yè)。
所以承諾在作業(yè)完成后給孩子一些“甜頭”,比如每天晚上寫完作業(yè),給孩子一段“游戲時間”,時長根據(jù)她完成作業(yè)的情況調整,可以是一小時也可以是半個小時,那么孩子的學習勁頭就會加大,也更容易盡快寫完作業(yè)。這樣,磨蹭的壞習慣自然而然也就改掉了。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三
制訂一個“家庭日”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陪他玩耍,父母只能同時扮演家長和同伴的角色。
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有一點我和先生的意見非常一致,即一定要讓女兒快樂地成長。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極少在周末給女兒報課外班,目的就是讓女兒在上了五天的學之后盡情地放松,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此,女兒一般在周六上午把作業(yè)做完,下午去上舞蹈課,周日基本都是自由時間。
為了讓女兒玩得盡興,我們把周日規(guī)定為我家的“家庭日”,也就是說,這一天無論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動。為此,我和先生都在上班時間盡量把工作做完,爭取不在周末加班。
女兒小學六年,我們“家庭日”活動的足跡很多:家門口的圓明園、四季風光皆迷人的植物園、科技館的穹幕電影院、動物園的猴山旁、自然博物館的展窗外、高高聳立的鳳凰嶺上……無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和女兒在一起的日子,我們不僅收獲了快樂,而且親子關系非常融洽。我和先生也適時地把我們的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女兒的內(nèi)心,讓女兒懂得了很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玩是孩子的天性,多多玩??梢宰尯⒆颖M情張揚個性,性格變得陽光開朗。
多年的經(jīng)歷讓我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沒有時間玩,而是家長并不愿意在周末和孩子一起活動,因為這需要家長付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
既然我們?yōu)槿烁改?,就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養(yǎng)育孩子好比種莊稼,在特定的生長階段要給予特定的養(yǎng)分,才能保證孩子健康地成長。一些機會錯失之后就永遠無法彌補了,因為孩子成長的每個敏感期稍縱即逝。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四
用“家庭郵筒”與孩子建立互動
女兒從小到大的許多東西我都不舍得扔掉,一直給她保存著。有一次,我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看到了一張很有意思的小紙片。那是女兒小時候畫的一幅畫,畫上一個小女孩哭得非常傷心,框里的旁白是:“為什么奶奶來了以后,你們就不管我了?”紙片的右下角寫著:“請爸爸速回信!”
從此,女兒有什么心思,又沒有機會跟爸爸媽媽當面訴說的時候,就用這種傳紙條的方式,而且?guī)缀趺看味紩⒚鳎?ldquo;速回信!”我們也每次都認真寫回信。
后來,先生提議:我們不妨在家建立一個“郵局”,設立三個“郵筒”,大家可以互相寫信,寫給誰的信就投到誰的“郵筒”里。于是,我把一個有三個口袋的掛袋掛在了門上,這三個口袋的外面由女兒畫上頭像并分別寫上我們?nèi)齻€人的名字。
在親子關系里,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我家的文字交流,也是在面對面交流不暢的情況下才會采用。不過,從家庭和諧方面來講,這種方式確實避免了許多正面沖突,同時還提高了女兒的寫作能力。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內(nèi)心需求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要求家長也要跟著成長,變換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否則便會引發(fā)新的沖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