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有哪些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作為一個父親是有責任教育孩子的,那么父親怎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一
兒5歲。傍晚,牽兒散步經(jīng)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涌。兒仰頭看我:“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
我一愣:“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一下衣服。”
回,兒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游泳得把臉埋進水里,這你懂吧?”兒點頭。
“那我們現(xiàn)在就先練習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表。
“好!”兒把臉埋進水里,豪氣沖天?僅10秒:
“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
“是嗎?等等跳到河里,可能會更難受些。”
“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
從此,兒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后行。
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二
他的父親——沃倫·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2008年超越比爾·蓋茨的新世界首富、眾多名流富豪擠破腦袋寧愿花幾百萬美元與其共進午餐的“股神”。作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富二代”之一,彼得·巴菲特將怎樣續(xù)寫父親的榮光?
“股神”爸爸是個普通老頭。
彼得的童年時光,是在美國中西部小鎮(zhèn)奧馬哈度過的。父親在他兩歲時,花3萬美元買下了一棟建于20世紀初、沒有圍墻的老房子。那時,父親沃倫·巴菲特一點兒名氣都沒有,家庭條件和其他普通美國家庭沒什么不同。
“很小時我就知道錢要靠自己掙。父親跟我和哥哥、姐姐說:‘我的錢都是干活掙來的,所以不會白白給你們。’”為了掙一點零用錢,彼得總是搶著干活:掃地、擦窗戶、給花草施肥澆水……
那時候,彼得家的后門全天敞開著,鄰居們可以隨時進出。因為母親熱情好客又喜歡當“知心大姐”,朋友遍布整個小鎮(zhèn),女人們有什么心事,都喜歡來找她傾訴。
在外人眼中,沃倫·巴菲特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股神,但在彼得和他的哥哥、姐姐眼中,他就是一個日漸蒼老的普通老頭。至今,巴菲特和妻子還住在他50多年前花3萬美元買來的那棟老房子里。
彼得小時候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他每天早上8點準時出門上班,無論多晚都會回到家里來。從我很小時到現(xiàn)在,爸爸就是這樣。他沒有變化。所謂財富和名聲的遞增,在家人和他自己眼里,都只是一種外在的符號而已。”
彼得曾經(jīng)問媽媽:“為什么一夜之間,我們家就變得有錢了?”因為有一天他突然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人都在議論父親,他走在路上,會有人對他指指點點。彼得覺得非常奇怪:我們的生活還是跟以前一樣啊。電視機、冰箱和沙發(fā)用了多年,跟普通人家的一樣。父親依然穿得普普通通,而母親還是那么熱情開朗。美國媒體和商界曾有這樣一種說法:“巴菲特只會賺錢,不會花錢,更不會做父親。”
錢會讓父子關系變復雜
“當我問他為什么別的小孩不用干活就有錢時,他總是說,因為你的父親是沃倫·巴菲特。”但是,當彼得17歲時,父親在投資方面的才能和他的財富開始被美國人津津樂道。這一年,彼得經(jīng)由《華盛頓郵報》發(fā)行人的一封推薦信,進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學學習。
他跟父親說,如果自己不是巴菲特的兒子,那么就不會遭受別人的質疑了。巴菲特說:“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績來證明你當之無愧呢?再說,你不是一直想要掙更多的錢嗎?讀這所大學的商科是最好的起步。”
于是,彼得開始埋頭苦讀,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將20門基礎課程全部修完。但是彼得一點兒都不高興,他跟父親說:“如果我輟學,您是否會覺得臉上無光?”巴菲特笑著答:“你的姐姐和哥哥不也是這樣嗎?人們頂多說你步了他們的后塵。”
父親還跟他說:“我知道你一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做音樂家,而我曾經(jīng)那么希望你能做一個投資家。我仍然記得你7歲那年,坐在鋼琴前,把一首歡快無比的《揚基歌》彈成了哀樂。”父親接著說,能把歡快的樂曲彈成哀樂,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彈奏者心情糟糕,二是他具備非凡的音樂天分。
中途退學的彼得準備投身于音樂創(chuàng)作,但是,他身無分文。不用問,父親不會再給他一分錢的生活費。“因為我已經(jīng)19歲了,而且父親本來就是個吝嗇鬼。”彼得笑著說。祖父曾經(jīng)給了他9萬美元,卻被父親拿去變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份。他跟兒子說:“再過10年,這些錢至少能變成900萬美元,30年之后,也許就是5000萬。”彼得卻很快就賣了股票,拿著這筆錢搬到舊金山,租了一套小房子,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
然后,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為人們提供錄音服務,每小時35美元。斷斷續(xù)續(xù)地有顧客來,一個星期錄幾個小時,賺一兩百美元勉強度日。
巴菲特卻不時地提醒兒子:“要學會用自己掙的錢,去做更大的夢。”
終于等來了機會,某天彼得正在擦洗他那部破舊的車時,鄰居把他介紹給了自己從事動畫制作的女婿,為一個新成立的有線電視頻道做10秒鐘的插播廣告,報酬為1000美元。這讓彼得興奮不已。很快,那個電視頻道因此而大火,它就是著名的MTV音樂頻道。
從那以后,彼得可以靠作曲為生了。“擴大音樂工作室規(guī)模、租房子、結婚,購置參加活動的西裝。這些用的都是我自己掙的錢。”當彼得得意洋洋地跟父親炫耀時,巴菲特也不說話,只是微笑著點頭。
30歲那年,彼得已經(jīng)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父親了,一家四口住在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他很想讓妻子和女兒生活得更好些,于是生平第一次開口跟父親借錢。父親搖著頭說:“金錢會將我們純潔的父子關系變得復雜。你應該像其他美國人一樣貸款買房,然后憑自己的能力把貸款還上。”彼得在心里告訴自己:“我發(fā)誓,這是我最后一次向父親借錢。”
父親的愛不是金錢而是信任
父親拒絕借錢給自己,還是讓彼得沮喪了好一陣子。他一氣之下貸款買了套大房子,每個月要還幾萬美元的貸款。幾年之后,他不堪還貸的壓力,又將大房子賣掉換了套小公寓。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親那么做,只不過是想讓他自己去經(jīng)歷和懂得生活,父親的愛不是金錢而是信任。
彼得一度想把音樂舞蹈劇《魂》做成巡回演出,但需要很大一筆錢,父親跟他說:“你先去籌到90%的錢,剩下的10%,我借給你。”于是,彼得去找很多機構和人,他們無一例外地問:“你沒有錢嗎?跟你爸要不就得了?”
彼得不得不厚著臉皮跟人說:“其實,沃倫·巴菲特除了做慈善事業(yè)很大方外,從不輕易給人一美分。”原來,靠巴菲特的姓氏是借不來錢的。誰會相信億萬富豪之子,竟然會開口跟人借幾十萬美元?
靠著四處籌借的錢和父親借給他的那10%,由彼得策劃、編寫、制作的音樂舞蹈劇《魂》終于在華盛頓國家廣場盛大演出。母親、哥哥和姐姐去看了舞蹈劇,但是父親沒有去。“他沒有接到我的邀請。我為什么要讓他去破壞氣氛搶了我的風頭呢?”彼得大笑著說。
然后,他出了數(shù)張專輯,并憑借講述印第安原住民的劇集《500部落》的配樂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他靠自己的努力,為妻子和女兒在密歇根湖湖畔買了別墅,也終于有了專業(yè)級別的音樂工作室。彼得也讓所有人心悅誠服地這樣稱贊:“我很驚訝你竟然沒有子承父業(yè),但我更驚訝的是,你居然成了音樂界的‘沃倫·巴菲特’。”
2006年,全世界見證了沃倫·巴菲特的一大善舉,他宣布把大部分財產(chǎn)——高達370億美元的錢捐給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而在3個月前,巴菲特給彼得打了電話,告訴他自己的想法。
彼得真誠地對父親說:“爸爸,我真為你驕傲!”從不表揚兒子,而在兒子眼中也不可能有時間關注自己的音樂的巴菲特,在電話里跟兒子說:“孩子,我也為你驕傲!”
對父親來說,兒子雖然沒有子承父業(yè),但他對自己喜愛的事業(yè)的投入和專注以及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不變的平常心和淡定,都無愧于“巴菲特”這個響當當?shù)男帐稀?/p>
彼得說:“盡管父親積聚了很多財富,但那些錢他最終都要用于做慈善。對他來說,越來越多的金錢,只是對他投資天分的一種肯定。而我的音樂被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就是對我音樂才能的肯定。”
現(xiàn)在,彼得和父親每年最多能見四五次面。平時,他們會互相打電話,告訴彼此最近的動向及遇見了什么有趣的人和事。
2011年初,當彼得告訴父親自己的新書《做你自己》即將出中文版時,對中國有著深厚感情的巴菲特主動提出為他寫序。當然,日理萬機的巴菲特的序言非常簡短:“彼得的人生全憑他自己打造。他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個人財富或榮耀,而是對廣闊世界所做的貢獻。”
感悟:財富是一種符號,只有通過創(chuàng)造才能體現(xiàn)能力,其他的擁有方式不能代表創(chuàng)造的能力!人的一生,最大的意義是對社會的意義!最大的價值是對社會的價值!
父親教育孩子的小故事三
孩子10歲,五年級期末考試,數(shù)學不及格。
孩子拿著成績單給我們看,一臉不開心。我問他有沒有找到原因,他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數(shù)學老師教的不好,而且總是對我們發(fā)脾氣,我們?nèi)喽疾幌矚g他。”
我一聽接著問他:“哦,是嗎?那你們班數(shù)學第一名考了多少分。”“97分”,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尊重你們班的這位同學,不是因為他考得好,而是因為他知道孰輕孰重,是個強者。就算他不喜歡數(shù)學老師,但他還是努力地去學了,就像太陽,帶著自己的光芒。
而你呢,就像鏡子,別人讓你不開心了,你反射出來的就只有不開心。你愿意做太陽,還是繼續(xù)做一面沒有個性的鏡子。”
“我要做太陽。我知道了,就算老師不喜歡我們,我也要尊重他,我會好好聽課的,不行的話就自己努力,做一個主動的強者。”
從此以后,孩子的數(shù)學成績漸漸提高,他也學會了對自己負責,遇事不抱怨,犯錯也不會推卸責任。
孩子11歲,沉迷游戲,成績下滑。
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總玩游戲不寫作業(yè),是因為游戲更有趣嗎?”孩子低頭說到,“是,也不全是,我不想寫作業(yè),太難了,而且有好多,我就想玩一會再做。”
看到他還有學習的意識,稍稍舒了口氣,“那你玩完游戲之后,是什么感覺呢?”
“覺得很空虛,又很自責。”
“那你為什么還繼續(xù)玩呢,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嗎?”孩子點了點頭,我拿起電腦往外走,“那爸爸把筆記本賣了。”
“可是,沒有筆記本,您怎么工作?”
我摸著他的頭說:“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有兒子。”
兒子眼睛紅著說:“爸爸,我不玩了,你別賣了。”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原則,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他都能拎得清。
孩子13歲,我和妻子經(jīng)常出差。
每次吃完飯,我都會給家里打一個電話,但大部分都是讓母親接。一天,孩子搶過電話問我:“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你怎么總是給奶奶打電話?”
“怎么會,爸爸很喜歡你,但我只給奶奶打電話也不奇怪啊,因為那是我的媽媽。你也可以去找你的媽媽。”
從此以后,妻子經(jīng)常會接到孩子的電話,這個習慣到現(xiàn)在還保持著。我想,他是學會了愛。
孩子14歲,初三,學習緊張。
有段時間,孩子一直心情不好。有天他跟我說:“爸爸,我想辭掉班長的職位。”我問他為什么,他答道:“因為現(xiàn)在作業(yè)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愿意當班干。我當班長,還參加學生會,同學都覺得我傻。”
“那當班長是你自己競選的,你覺得有收獲嗎?”“有,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那如果你不干了,有人頂上嗎?”
孩子想了想說:“沒有,老師也覺得我最適合,勸我再想想??墒沁@會占據(jù)掉我一部分的學習時間……”
我打斷他:“既然是自己選的,而且老師很信任你,你就應該繼續(xù)做下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受別人的評價影響。另外,你說會占據(jù)時間,那我問你,如果我生病了,你要照顧我們,那你怎么辦?不照顧了嗎?”
“不會,我會自己安排好時間,快點把作業(yè)寫完,然后就有時間陪你了。”
我欣慰地笑笑,“兒子,謝謝你。其實,這是一樣的,顧此失彼的概念從來就不對,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有人說,因為工作忙,我們就沒有時間照顧家庭了,但你看看爸爸,有不管你們嗎?”
“沒有,您很愛我們。我知道了,我會安排好學習和其他事情。”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做自己,也有了時間觀念,懂得了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孩子15歲,通過努力,如愿考進了重點高中。
親戚讓母親辦謝師宴,給老師送送紅包,母親動搖了,我站在旁邊沒說話,想看看兒子是什么反應。兒子知道之后,對母親說:“奶奶,你不能送。”
母親臉一沉,“這是禮數(shù),你老師對你這么好,你現(xiàn)在考上了,不能不報恩。”
“我很感謝我的老師,但我也很尊重我的老師,您給他送紅包,那是對他的侮辱,他不會收的。”
“那我還不是為你好,怕你失了禮數(shù)。”
“不會的,不送紅包,老師也會一直喜歡我的。”至此,母親才斷了送禮的念頭。我站在旁邊,對孩子豎了豎大拇指。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已經(jīng)有了正確的三觀,懂得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卻不知道是自己長大了之后忘了初心。這次是孩子教育了我們。
孩子16歲,寒假。
我受邀請去某大學做演講,想著能長見識,就把孩子也帶去了。當天晚上,孩子一直情緒不高,我問他怎么了。他說:“爸爸,我很不安。”
“不安,為什么?”
“因為,這一路上的待遇太好了。來可以坐飛機,住的話也是住賓館,我還以為住招待所呢,早知道不來了。”
我不解,孩子接著說:“爸爸你來做演講,是他們的貴賓,有這樣的待遇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我什么事都沒做,就算是您兒子,也不應該享受別人的服務,這叫德不配位。我真怕能量守恒,之后遇到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我聽了之后真的熱淚盈眶,打心底高興,還有什么比孩子學會做人,讓父母來的高興。我對孩子說:“兒子,就憑你的這番話,你這輩子也不會遇上什么難事,即使遇上了,也能解決。明天,你去會場幫爸爸做一點事。”
孩子笑了,一夜睡得安穩(wěn)。看著他的睡容,我想,我已經(jīng)可以對他放手了,他已經(jīng)是一個男子漢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