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家庭教育 >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

時間: 文娟843 分享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農村中小學與城市中小學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但農村的幼兒教育又表現(xiàn)出嚴重的滯后性,直接影響著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歡迎瀏覽!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篇一: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措施

  陶行知是我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也是中國農村幼教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其鄉(xiāng)村幼教思想相當豐富且富有遠見卓識。他對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目標、內容、方法、師資培訓都有精辟的論述,建立了一整套農村幼兒教育理論體系。尤為可貴的是,陶行知并不只是將自己的幼兒教育思想及方法停留在理論上,而是腳踏實地,躬行實踐。1927年,陶行知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鄉(xiāng)村幼稚園———南京燕子磯幼稚園,隨后又領導孫銘勛、戴自俺等相繼創(chuàng)辦了曉莊、和平門、邁皋橋、新安等鄉(xiāng)村幼稚園,這是中國第一批鄉(xiāng)村幼稚園,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一、陶行知論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十分重視幼兒教育,認為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教育。他明確指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培養(yǎng)”,“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yǎng)得好,以后只需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yǎng)上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yōu)良分子;倘使培養(yǎng)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tài)度決了不易變”。如待到他們入學后再去糾正其已形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tài)度,即使教師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也往往事倍功半,很難予以改正,甚至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不良分子。因此,幼兒教育不僅是人生的基礎,也是整個學校教育的基礎,這個基礎打得好,學校教育就順利,反之,學校教育就難以成功。陶行知認為,最需要和最歡迎幼稚園的地方是農村,“農村是幼稚園可以發(fā)現(xiàn)的新大陸”,“鄉(xiāng)村幼稚園,是鄉(xiāng)村社會普遍的、永久的需求”。創(chuàng)辦鄉(xiāng)村幼兒園不僅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且對于廣大農民朋友來說也是現(xiàn)實的需要。這是因為,“在中國鄉(xiāng)村里,幼稚園格外來得需要。鄉(xiāng)村幼稚園除了為幼稚兒童造幸福以外,還可以節(jié)省農忙時農婦的精力,又可以間接幫助小學生減少缺課”。“倘使農村里有了幼稚園,就能給這些孩子一種相當?shù)慕逃?,并能給農民一種最切要的幫助”,家長們肯定都會樂意將孩子送入幼兒園,“所以鄉(xiāng)村幼稚園的功效比城市幼稚園還要大”,陶行知非常樂觀的認為,倘使辦理得當,鄉(xiāng)村幼稚園可以先小學而普及。

  二、主張創(chuàng)辦適合國情的、省錢的、平民的鄉(xiāng)村

  幼兒園,并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的設想陶行知尖銳地指出,當時國內的幼稚園害了三種大病,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病,三是富貴病。陶行知提出,新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村幼稚園,要改革這三種弊病,只有“把外國的幼稚園化成中國的幼稚園,把費錢的幼稚園化成省錢的幼稚園,把富貴的幼稚園化成平民的幼稚園”,幼稚園才真正能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普及。首先,建設適合國情的幼兒園。陶先生分析研究了當時中國的國情,指出中國80%的人口住在農村,且農村經濟萎縮,農民生活極度貧窮,文化落后。農村又是最需要幼稚園的,所以幼稚園的下鄉(xiāng)運動勢在必行、毫無疑義,但必須對幼稚園進行根本變革,使之適合中國國情方能到鄉(xiāng)村去。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樂、詩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來陶冶兒童,自編幼兒教材,使之中國化。其次,建設省錢的幼兒園。陶行知辦幼兒園的目的是普及人民大眾的幼兒教育,用最少的經費辦理最好的教育是他辦園的重要原則。如何因陋就簡,以最少的投入辦出好的幼兒園是他思考的主要問題。陶行知指出,省錢的第一個辦法是打破外國偶像,因為幼兒園的教材、教具和玩具都依靠外國,外國貨價格昂貴,自然費錢很多,費錢既多,自然不易推廣。第二個辦法是訓練本鄉(xiāng)師資教導本鄉(xiāng)兒童,從本村挑選一二天資聰敏、富有同情心的婦女,經過相當訓練之后,擔任鄉(xiāng)村幼稚園的教師。第三個辦法就是運用本村小學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用少的金錢辦出好的教育。第三,建設平民的幼兒園。陶行知指出,費錢的幼兒教育,只有富貴子弟可以享受,而平民子弟是沒有份的。因此,他提出打破富人對幼稚園的壟斷,建設平民化的幼兒園。在陶行知看來,“幼稚園花錢既省,取費自廉,平民的兒童當能享受機會均等。教師取之鄉(xiāng)間,與村兒生活氣味相投,自易親近。這兩件事都可以叫幼稚園向平民方向行走”。在創(chuàng)辦中國化的幼稚園的同時,陶行知還大力倡導普及幼稚教育,他說:“教人要從小教起。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小學教育應該普及,幼稚教育也應當普及。”他身體力行,創(chuàng)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鄉(xiāng)村幼兒園———南京燕子磯幼稚園,為幼兒教育走向中國農村做出了表率。他說,“將來全國同志起而提倡,使個個鄉(xiāng)村都有這樣一個幼稚園,使個個幼兒都能享受幼稚園的幸福,那更是我們所朝夕禱祝的了”。

  三、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陶行知強調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生活。他指出,生活決定教育,教育離不開生活,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生活是幼兒教育的內容,幼兒的生活就是幼兒的教育,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樣的教育。如果我們把幼兒的教育與幼兒的生活相互割裂,把教育看作是幼兒生活之外的東西,那么幼兒的教育就遠離了生活。因此,他認為選擇幼兒教育內容應考慮幼兒的知識經驗基礎,應從幼兒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去尋找豐富有趣的內容。貼近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兒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陶行知要求必以家園所住地為中心,要充分運用眼前的音樂、詩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兒童,他堅決反對洋化的教育內容,反對脫離幼兒生活實際的教育。主張周圍環(huán)境中的地質、昆蟲、野獸、鳥雀、草藥、環(huán)境衛(wèi)生、花草樹木、瓜果豆菜、日月星辰等都應成為幼兒學習的重要內容??梢哉f,教育內容生活化是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南京燕子磯幼稚園實驗能充分說明這一點。陶行知主張結合中國農村的實際生活來編寫教材,以幼兒的生活為中心,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相連,把附近的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出產物品以及兒童歌謠、兒童故事、兒童游戲、兒童語言等搜集起來,加以編制,作為教育幼兒的課程、教材。如燕子磯幼稚園四周有滾滾長江,燕子磯頭有四季新鮮的花草農產。

  他們將之充分利用,以紅薯、蠶豆等作為香甜的土貨點心,以麥桿、豆桿等廢物為手工材料,以蘆葦、野菊花等可愛的自然物為玩具、教材。幼稚園的課程就是依生活所需而設置的,有灑掃整理、音樂、畫畫、手工制作、講故事猜謎語、學數(shù)數(shù)、學讀法、游戲、生產教育等。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而且不用校工,減少了開支。在生活材料方面,以不花錢或少花錢、就地取材為原則。在燕幼四周,好似滿山遍地的廢物,都是極好的材料,這一層,從不曾感到沒有,只愁著不能充分利用。據(jù)當時短期的實驗,得到許多可以利用的東西如下:香甜的土貨點心,如紅薯、蠶豆、豌豆、大豆、紅豆、面粉、玉蜀黍、蘿卜、芋頭、藕等;上等的廢物手工材料,如玉蜀黍的棒子、麥桿、豆桿、荷葉、糖果皮、果核、破襪子、破布片、舊報紙、雞蛋殼、舊郵票、木頭、貝殼、雞毛等;可愛的自然物,如石子、松針、蘆葦、棉花、松果、小魚、蝦、河蚌、小雞、螺螄、蜜蜂等。在教學方法方面,陶行知主張解放兒童,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在他看來,只有創(chuàng)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他強調把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而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先決條件就是解放兒童。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兒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巴、空間、時間。

  陶行知特別強調要解放幼兒的空間,把學生從牢籠式的學校中解放出來,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尋找真知識。他殷切地囑托教師:“領導小朋友沖鋒到大自然里去追求真知識”,“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清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的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只有解放了空間,幼兒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fā)揮其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陶行知認為,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就是教育幼兒的最好課堂,因此要特別注意校址的選擇,要求不僅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雄闊,而且社會風氣優(yōu)良、淳樸。如他創(chuàng)辦的燕子磯幼稚園四周有滾滾長江,燕子磯頭有四季新鮮的花草農產。他還主張,“把房屋的教室打破,房屋的教室,不過是用來遮風避雨的地方,我們要把幼稚生放到大自然界里去,要以幼稚生足力所能到的地方為教室的范圍。高山之巔可以寫生,長林之內可以游唱,草坪之上可以談心,這是神秘的大自然為我們設下的幽美而富麗的教室,我們不要辜負了他的美意”。尤其是室內設備極其簡單的幼稚園,更應該常常把幼兒放到大自然里去。既然孩子們的學習大多是在戶外,教學內容也相應改變,要增加談話、故事、游戲、唱歌、手工的份量而減少讀書寫字的份量。

  陶行知還特別強調要解放幼兒的雙手,鼓勵幼兒自制教具、玩具。陶行知認為窮國也能辦好教育,一是可以玩些不花錢的把戲,“運用本村小學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二是可以教幼兒“自造槍炮”,鼓勵兒童自造儀器和教玩具。他提出老師要學會充分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實驗材料,并引導幼兒注意收集各種廢舊物品,如各種瓶子、管子、布料、紙等等,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利用家常用品和廢舊物品自己制作教具、玩具。為辦成經濟節(jié)省的平民幼稚園,南京燕子磯幼稚園的教師就利用玉米棒子、麥秸、豆桿、荷葉等自制各種教具和玩具。陶行知曾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沙和水制作了“清水沙盤”,“清水沙盤”不但是一個玩具,而且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學習工具。

  四、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師資培訓

  要想在全國普及幼兒教育,就必須有相應的師資力量,陶行知認為“普及教育的最大難關是教師的訓練”。按陶行知的估計,想要普及幼稚教育,全國至少需要幼兒教師150萬,在舊中國財力不濟的情況下,這么龐大的師資需求是一個最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陶行知提出了培養(yǎng)幼兒教育師資的兩種途徑。他說:“幼稚師范是要辦的,但幼稚師范必須根本改造才能培養(yǎng)新幼稚園之師資。縱然如此,我們也不能??空接字蓭煼度ヅ囵B(yǎng)全部的師資。”一是創(chuàng)辦新型幼稚師范。陶行知提出:“現(xiàn)行師范教育將學理與實習分為二事,簡直是以大書呆子教小書呆子,所出的人才和普通中學不相上下”,幼稚師范里的功課不免有些繁瑣而近于閉門造車,進了三、五年的幼稚師范,到了幼稚園去還不免感到手足無措。幼稚師范必須根本改造,才能培養(yǎng)新幼稚園之師資。在師范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他主張安排兒童文學、園藝、美術、音樂、自然科學、醫(yī)療衛(wèi)生、家庭倫理以及幼稚園活動等。陶行知創(chuàng)辦了曉莊師范第二院,即幼稚師范學院,幼稚師范學院根據(jù)其生活教育理論,改革了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摒棄了傳統(tǒng)教育中學用分家的弊端,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來培養(yǎng)幼教師資,師生們經常在一起開展各種教學做的討論會、演示活動,通過這種方法使幼兒師范生獲得實際有用的知識,培養(yǎng)出來的幼教師資大多成為幼教的行家里手。二是采用“藝友制”培訓幼兒教師。陶行知認為,單靠幼稚師范培養(yǎng)師資顯然是不可取的,同時也是不可能的。陶行知用窮辦法來解決窮國家的幼兒師資問題,提出了解決當時“師荒”的第二條途徑———“藝友制”,這可謂陶行知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獨具匠心的師資培訓方法。陶行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徒弟制是一個可借鑒的方法,但是傳統(tǒng)的徒弟制有很多弊端,最根本的就是師徒之間關系不平等,師傅不愿輕易傳授技藝。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fā)展為“藝友制”。陶行知對“藝友制”是這樣解釋的:“藝是藝術,或可作手藝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藝術或手藝便是藝友制。”他認為:“師范教育的功用是培養(yǎng)教師。教師的生活是藝術生活。教師的職務也是一種手藝,應當親自動手去干的。學做教師有兩種途徑:一是從師,二是訪友。跟朋友操練比從師來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師,最好是和好教師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教師,便是藝友制師范教育。”幼稚教育的對象是幼稚生,學做幼稚教師的人,離開對象———幼稚生,又怎么能夠學得好?

  所以,認真說起來,學做幼稚教師要在幼稚園里學,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領。陶行知認為這種辦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師培植法,并且是推廣普及教育師資之重要途徑。如通過對鄉(xiāng)村男教師的夫人、未婚妻進行訓練,讓其在創(chuàng)辦鄉(xiāng)村幼兒園的同時培養(yǎng)藝友,藝友學成之后又可另辦幼兒園,再培養(yǎng)藝友。多辦一所幼稚園,即是多增加一所訓練師資的地方,如此滾雪球似地發(fā)展下去,即可緩解鄉(xiāng)村幼教師資的不足。陶行知同樣開展了藝友制實驗。如燕子磯幼稚園成立后,燕子磯小學校長丁超的夫人和兩位女畢業(yè)生隨著曉莊幼稚師范教育指導員張宗麟、徐世壁學辦鄉(xiāng)村幼稚園,進步很快。藝友學習和培訓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期:讓藝友實地參觀幼稚生的各種活動,學做一個兒童的領導者。

  第二期:指示給藝友一些具體的方法,如怎樣講故事,怎樣帶小朋友玩,讓他們學習一些做教師的基本技能。

  第三期:一方面做各種基本技能訓練,一方面在幼稚園里實地操作,讓藝友們獨立工作,如制訂大綱、參觀、討論等。第四期:用三個月的時間,兩個藝友一組,在指導員的指導下,獨立擔任整個幼稚園的工作。大約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以上四期藝友的培養(yǎng)工作,合格者發(fā)給證書,便可以獨立工作,擔任鄉(xiāng)村幼稚教師。當時,南京燕子磯幼稚園、曉莊幼稚園、和平門幼稚園、邁皋橋幼稚園、新安小學附屬幼稚園等均采取藝友制的辦法辦園,教師在辦園中培養(yǎng)藝友,藝友在參與幼兒園教學、管理中學習辦園方法,行之頗為有效,培養(yǎng)了一大批鄉(xiāng)村幼兒教師,從而為迅速造就鄉(xiāng)村幼教師資隊伍樹立了榜樣。

  陶行知先生所創(chuàng)造的藝友制師范教育,在很短的時間內,花很少的經費培養(yǎng)出大量合格教師,為農村幼教事業(yè)的發(fā)展開辟了嶄新的師資來源。藝友制注重操作,教學做合一,克服了師范教育理論脫離實際的現(xiàn)象;節(jié)省了開支,適合鄉(xiāng)村財力;彌補了幼教師資的短缺,為鄉(xiāng)村女子開辟了一個新的職業(yè)教育之門。由于藝友大都來自勞苦大眾,他們與勞動人民比較接近,因而更能按照勞動人民的需要來辦幼兒園,更能為勞苦大眾的子女普及幼兒教育鞠躬盡瘁。因此,這種方法在當時全國各地風靡一時,收效頗大。但陶行知同時也指出:“藝友制是要和師范學校相輔而行的,不是拿來替代師范學校的”。藝友制雖不能代替師范學校,但無疑是對幼師教育制度進行改造的一條新路,在當時中國不可能迅速建立起大批幼稚師范教育機構的情況下,也能培養(yǎng)出有質量的師資。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篇二:促進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措施

  1當前農村幼兒教育現(xiàn)狀

  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義務教育的投入,農村中小學與城市中小學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有效促進了教育公平。但農村的幼兒教育又表現(xiàn)出嚴重的滯后性,直接影響著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從目前來看,雖然部分鄉(xiāng)鎮(zhèn)農村幼兒教育進行了深入調查,各地都針對硬軟件設施、教學理念、管理思想、教學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據(jù)調查,當前農村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普遍提高,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村大多數(shù)家里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想辦法讓孩子進城上真正的幼兒園,農村山里孩子的家長總認為集鎮(zhèn)上的幼兒班要比山上小學的學前班要好,在集鎮(zhèn)上租房子或買房子照顧小孩子上學占絕大多數(shù),也致使集鎮(zhèn)上的學前班不得不超員、不得不超負荷運行。

  2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問題的原因分析

  2.1農村幼兒教育經費嚴重不足

  在我國用于公共教育經費的投入中,僅有1.3%左右被用于學前教育,而這部分經費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兒園,供給農村幼兒園的經費所剩無幾。經費短缺使得農村幼兒教育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在個別特困地區(qū),由于工資報酬極低,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幼兒教育師資又流失去了待遇相對較好的鄉(xiāng)鎮(zhèn)幼兒園。同樣由于經費不足,很多農村幼兒園往往不得不掛靠于經費相對充足的小學,成了實際上的“小學學前班”或“小學預科班”,從而失去了幼兒教育所應具有的辦學特色。

  2.2幼兒教育理念得不到廣泛的接受

  在城市,對適齡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學前教育理念可謂深入人心;人們對幼兒教育的普遍重視,必然促進城市幼兒教育辦學質量的普遍提高。但是,在農村,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人口眾多、人均GDP不高、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等等,決定了幼兒教育理念很難形成像城市那樣的認同感。同時,縣鄉(xiāng)一級的教育部門由于面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壓力,對發(fā)展農村幼兒教育的意義認識不到位,因而缺少重視農村幼兒教育的政府行為。農村幼兒園不得不偏重于讀、寫、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兒的游戲教育、人格個性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顯得蒼白而無力。

  2.3幼兒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一部用以專門指導農村幼兒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法律上的“真空”使得農村幼兒教育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人們群眾對發(fā)展幼兒教育需要迫切;另一方面,農村幼兒教育又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這樣的狀況使資金、人員方面的調配得不到法律法規(guī)的支撐,資源難以實行政策上的有效配置。

  3推動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的對策

  3.1突出農村特色,使幼兒的教學內容更貼近農村幼兒的生活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我感覺到鄉(xiāng)村幼兒園應充分挖掘與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如泥土、棉花、麥稈、果核等,幼兒教師要和幼兒一起設計環(huán)境,收集各種自然物和無毒的廢舊物品,親自動手做教具、玩具,布置教學環(huán)境;充分利用季節(jié)變換帶來資源的多樣性,或采摘野花,或拔葦穗,或粘稻稈,創(chuàng)造出各種幼兒心愛的物品;帶領幼兒親近大自然,認識大自然,愛護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使幼兒的教學內容更貼近農村幼兒的生活。

  3.2采取多種形式提高農村幼兒教育的硬件水平政府要發(fā)揮主導作用,加大農村幼教的投資扶持力度,健全農村幼兒園的各種教育、保育和游戲活動的基礎設施,為幼兒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豐裕的物質保障。此外,還要在保證幼兒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統(tǒng)籌規(guī)劃,爭取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向農村的幼兒教育。

  3.3切實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農村幼兒教師在幼兒的健康成長方面所發(fā)揮影響非常關鍵。因此,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是改善農村幼兒教育狀況之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其中最緊要的工作是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待遇,保護他們合法權益,穩(wěn)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質農村幼兒隊伍,針對目前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大、工資收入低、工資拖欠嚴重的情況,為穩(wěn)定農村幼教師資隊伍,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標準配備教師和設置班額,制定農村幼兒教師收入最低控制線,并將幼兒教師納入醫(yī)療、失業(yè)、養(yǎng)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之中,保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激發(fā)他們的從教積極性。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論文篇三: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分析

  摘要:本文從社會學的視角,分析了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給農村人口帶來的巨大壓力,以及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體系時農村學前教育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并由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社會分層;社會流動;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農村幼教

  20世紀80年代我國幼教改革伊始,就展開了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激烈討伐,但時至今日,“小學化”傾向仍在廣大農村幼兒園肆虐。據(jù)筆者在西北某省十幾個縣農村幼兒園的實地調研,農村幼兒園(學前班)的孩子如同小學生一樣,背著沉重的書包,從早到晚在教室內學習識字、寫字和算術,回家后還有數(shù)不清的作業(yè)。為什么“幼兒教育小學化”被教育界圍剿得體無完膚,卻未能阻擋住沉重的學習負擔向農村幼兒園漫延?本文試圖從社會學的理論視角,以西北農村為例,對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下農村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做出分析。

  一、社會分層、社會流動:無形的壓力

  社會分層是社會學的重要研究領域,指社會分為不同層次,各個層次間具有不平等的關系,這種不平等體現(xiàn)在政治權力、經濟收入和社會聲望方面的差距。社會分層實質上反映了社會生活中人群之間的關系和人群占有資源的關系。因此,它對社會成員的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有著多方面的直接影響,其中包括教育活動。社會分層刺激著人們通過接受教育取得職業(yè)資質,以便個人在介入社會分層過程中占據(jù)有利位置。

  社會流動是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一般是指社會成員或社會群體在社會分層結構中的地位變化和角色轉換,即從一個階級、階層或職業(yè)轉換到另一個階級、階層或職業(yè)的現(xiàn)象。社會流動以社會分層為前提。無論社會如何發(fā)展,社會流動都是客觀存在的,而向上流動更是人們趨之若鶩的目標。人們期望能夠以其學歷、智慧、才能和社會貢獻取得更高的收入、權力和聲望,即由較低的社會階層進入較高的社會階層。因此,一個社會的流動率越高,就越能調動社會各階層尤其是中低層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使他們充滿希望,通過后致性規(guī)則即個人后天的努力奮斗,實現(xiàn)向上流動的愿望。

  個體能否實現(xiàn)向上流動取決于諸多因素,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和主要途徑。有關研究表明,個人的教育程度與其職業(yè)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相關。人們在追求向上流動時往往需要借助于某種職業(yè),而決定職業(yè)地位的首要因素就是教育學歷。人們獲得的教育文憑越高,積累的教育資本或人力資本就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實現(xiàn)向上流動。

  在傳統(tǒng)社會中,由于缺少社會流動,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傳遞文化和象征身份,現(xiàn)代社會的流動程度較高,教育的經濟功能和選擇功能也就凸顯出來了。從經濟學的角度說,人是經濟的動物,他總是竭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過上幸福生活,教育在當今社會恰恰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農村孩子在幼兒園伊始就被要求開始刻苦學習。“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成為了農村家長督促孩子苦學的至理名言,也推動著幼兒園的孩子們提前加入到學習的競爭中來,實際上是為了獲得學歷文憑,為了未來滿意的職業(yè),為了獲得社會分層中的有利位置。這是個人和群體做出教育選擇的必然邏輯,也為農村幼兒努力學習小學教育的內容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借口。

  二、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下的農村幼兒教育

  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末期實行戶籍制度以來,人為地形成了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的社會體系。其基本特征是城鄉(xiāng)分割和城鄉(xiāng)不平等。”城鄉(xiāng)人口在勞動條件、生活質量、社會保障等方面有著天壤之別。同時城鄉(xiāng)分離也限定了農民的社會流動,把農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最終,“農民”不再是一種職業(yè),而成為一種特殊身份的代名詞,使先賦性因素成為決定農村人口社會地位的主要因素。而考試制度使農業(yè)人口超越這種二元對立成為可能。

  對于依賴貧脊土地生存的農民來說,通過考試沿教育階梯拾級而上,無疑是他們擺脫農民身份,把握自己命運的惟一一條有規(guī)則可循的途徑。激烈的學業(yè)競爭不僅成為必然,而且競爭結果也是顯在的。學業(yè)競爭的獲勝者進入高等學府,獲得較高的學歷,并由此擁有城鎮(zhèn)戶口、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較好的經濟利益、較高的社會地位;學業(yè)競爭的失敗者,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失去了向上流動的條件,只能加入到城市打工族中,成為城市主流社會之外的“邊緣人”,兩者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差異顯而易見。這必然帶來激烈的學習競爭,也就不可避免地禍及農村幼兒園的孩子。

  (一)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公與教育質量的差異

  根據(jù)我國教育經費統(tǒng)計報告,幼兒教育經費占全國教育經費總支出比例在逐步提高,但經費的投入極不平衡。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的主要是教育部門舉辦的幼兒園,1995年全國這項經費占幼教總支出的比例為58%-60%,但教育部門主辦的幼兒園幼兒人數(shù)只占入園總數(shù)的34%。政府對幼兒教育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城鎮(zhèn)幼兒園。而幼兒人數(shù)最多,最缺乏經費的鄉(xiāng)村,政府經費投入最少。在現(xiàn)行的財政體制下,農村幼兒教育經費來源主要依靠縣財政和幼兒園收取的學雜費。而像西部的諸多貧困農村地區(qū),長期以來經濟落后,地方財政薄弱,農村幼兒教育經費更是沒有穩(wěn)定來源,經濟滯后也使社會多渠道籌措經費困難重重,農村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一方面,投入不足導致學前教育機構短缺,大批幼兒被拒之于幼兒園大門之外,無緣接受教育。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25個貧困縣共有幼兒園44所,平均各縣只有1-2所幼兒園,每所幼兒園僅能容納一兩百名幼兒。甘肅省隴西縣有18個鄉(xiāng),僅有9個鄉(xiāng)建立了中心幼兒園,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幼兒入園接受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經費的短缺又使得辦園條件簡陋,無力為幼兒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與教育設施,無法吸引幼兒,也無法得到農村家長的認同,教育質量相對低下。加之教育觀念的滯后,識字讀本成為了農村幼兒教師最為依賴的教育資源。農村幼兒也就不能不學習那些遠離他們生活,但“將來有用”的知識。

  (二)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影響著農村幼兒教師的職業(yè)態(tài)度與發(fā)展

  農村幼兒教師時常陷入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一方面,農村幼兒教師工資低,待遇差,沒有醫(y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在貧困地區(qū)拖欠教師工資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嚴重影響了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穩(wěn)定性。她們時刻想擺脫農村生活去城市尋找機會。但其自身的成長經歷和樸素的職業(yè)責任感又促使她們希望幫助農村孩子走出貧瘠,走向城市,這又使她們愿意積極工作,希望孩子們能多學“知識”——學識字、寫字和做數(shù)學題等,為以后實現(xiàn)向上流動儲備“資源”。

  另一方面,教師教育使農村幼兒教師初步了解了幼兒的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形式,但這與家長強烈要求學習“有用知識”的需求產生矛盾,因此迫于生存的壓力,農村幼兒教師也不得不以教授識字、算術等為主要教學內容。農村幼兒教師的這種兩難處境不僅會影響她們的職業(yè)發(fā)展,而且會嚴重影響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

  (三)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影響著農村家長的教育價值取向,進而影響著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方向

  父母對孩子的學歷和職業(yè)地位抱有上升期待,這是存在于許多階級社會的共通現(xiàn)象。在靠天吃飯的西部農村,種地只能勉強維持家庭日常生計,這顯然不能使一個家庭走出貧窮。因此農村家長讓子女跳出“農門”的愿望十分強烈。孩子的上升流動成為父母實現(xiàn)其人生價值的重要指標,幼兒園應該教孩子們將來有利于考大學的“有用知識”也就成為農村家長的共同心愿。

  在對農村家長的調查中,78.9%的家長認為孩子上幼兒園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而所謂“文化知識”是指識字(62.7%),數(shù)數(shù)(52.8%),講故事(49.2%)、唱歌(36.6%)。幼兒教育成了為孩子將來升學做準備,這種傾斜的教育價值取向嚴重影響了西北農村幼兒教育的辦園方向。調查發(fā)現(xiàn),56%的農村幼兒園以識字、寫字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課堂教學是幼兒學習的唯一方式,這種思想的頑固存在。必然會成為農村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阻力。

  三、根除“小學化”傾向,減輕農村幼兒學習壓力的應對策略

  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根源存在于廣泛的社會不平等中,因此,農村幼兒教育改革離不開社會改革,筆者在此提出一些粗淺認識,希望能夠推動這方面的探討。

  (一)打破以戶籍為核心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形成合理、公平、開放的社會流動模式

  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結構體系,對農業(yè)人口的職業(yè)流動造成了負面影響,也是現(xiàn)階段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社會原因之一。因此,必須通過提高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及其政策導向的有效性,改造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為社會成員提供一個具有開放的流動渠道和公正的競爭規(guī)則的社會,使跨階層的長距離的向上流動成為可能。只有當社會成員普遍相信,學習競爭并不是獲得社會位置的唯一途徑,即使不上大學也可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才能從根本上把學生,包括幼兒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也只有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建立合理的社會流動體系與社會公平體系,才能使農村幼兒與城市幼兒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二)強化教育部門的管理職能,加大督導與評估的力度

  教育部門是幼兒教育的主管部門,也是農村幼兒教育健康發(fā)展的組織保障,必須切實履行其管理職能。一方面,教育部門應加大對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的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政策并組織實施,如在經費投入和資源配置上給予更多地政策傾斜,以改善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條件,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辦園質量,促進幼兒教育事業(yè)均衡發(fā)展。另一方面,教育部門也應承擔起對農村幼兒園的業(yè)務指導,加強對農村幼兒園的督導與評估,建立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的約束機制,端正辦園方向。通過定期對農村幼兒園的保育、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進行督導,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不當?shù)慕逃袨?,并給予正確的示范,規(guī)范辦園行為。同時,還可通過各種正規(guī)與非正規(guī)的途徑,如黑板報、廣播、電視講座等,普及科學的教育理念,使廣大農村幼兒園教師和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農村幼兒教育健康發(fā)展。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素質,優(yōu)化教育的內部因素

  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教師。政府職能部門應在切實解決農村幼兒教師生活和工作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加強對教師的職業(yè)培訓,提高其專業(yè)水平,幫助農村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能夠按照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幼兒園教育的規(guī)律,選擇切合本地農村幼兒的教育內容與方法。同時,還應改變教師的消極思想,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鄉(xiāng)土資源,豐富農村幼兒的學習內容。

  (四)轉變家長的教育價值觀,尋求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支持

  消滅城鄉(xiāng)差別要靠農業(yè)生產的集約化和產業(yè)化,歸根結底是要靠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去實現(xiàn),“跳農門”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如果我們的社會,包括家長對孩子作為“人”的基本價值缺乏認識,那么,就不可能真正考慮孩子的權力,包括游戲、休息的權力。因此,改變農村幼兒家長的價值觀念,形成合理的子女教育期望,最終有利于減輕幼兒學習壓力。在這方面,農村幼兒園應發(fā)揮其教育輻射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向家長介紹科學的教育理念,正確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創(chuàng)設有利于農村幼兒健康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


猜你喜歡:
1.農村幼兒教育論文

2.農村幼兒教育發(fā)展論文

3.農村幼兒教育論文

4.關于幼兒教育的論文范文

5.農村幼兒園教育論文

185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