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吃什么藥
淺表性胃炎吃什么藥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那么患了淺表性胃炎該吃什么藥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淺表性胃炎吃什么藥的解答,希望能幫到大家!
淺表性胃炎吃什么藥
1、硫糖鋁:該藥能與胃蛋白酶絡合,抑制該酶分解蛋白質,并能與胃粘膜蛋白質絡合成保護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膽汁酸的滲透、侵蝕。這種藥亦能促進胃粘膜細胞的新陳代謝。
2、維酶素2~4片,日3次口服;胃膜素2~3g,日3次口服;氫氧化鋁膠10mg,日3次口服;蓋胃平4片,日3次口服;前列腺素E250~150mg,日3次口服等。均可起到保護和改善胃粘膜的作用。
3、胃動力藥:為避免十二指腸液、膽汁反流及加速胃排空,可選擇應用嗎丁啉或西沙比利。
淺表性胃炎臨床表現(xiàn)
1.上腹痛
最常見癥狀是上腹疼痛,大多數(shù)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癥狀。上腹部疼痛多數(shù)無規(guī)律,與飲食無關。疼痛一般為彌漫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常常因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癥狀加重,少數(shù)與氣候變化有關。
2.腹脹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脹。常常因為胃內潴留食物、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3.噯氣
患者有噯氣。表明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
4.反復出血
為常見癥狀。出血原因為在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并發(fā)的一種胃黏膜急性炎癥改變。
5.其他
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
6.體征
檢查時有上腹壓痛,少數(shù)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淺表性胃炎病因
淺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其中比較明確的病因有:
1.細菌、病毒及毒素
多見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或反復發(fā)作,逐漸演變而成淺表性胃炎。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齒槽溢膿、扁桃體炎、鼻竇炎等細菌或其毒素的長期吞食,可反復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淺表性胃炎。經發(fā)現(xiàn)90%慢性扁桃體炎患者胃內有慢性炎癥改變。
2.吸煙
煙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長期大量吸煙可使幽門括約肌松弛,十二指腸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縮,胃酸分泌量增加,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導致慢性炎性病變。
3.藥物
某些藥物如水楊酸制劑、皮質激素、洋地黃、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4.刺激性食物
長期食用烈酒、濃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過饑或過飽等無規(guī)律的飲食方式均可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而發(fā)生胃炎。
5.循環(huán)及代謝功能障礙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門靜脈高壓時,使胃長期處于瘀血和缺氧狀態(tài),導致胃黏膜屏障功能減弱,胃酸分泌減少,細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黏膜炎性損害。慢性腎衰竭時,尿素從胃腸道排出增多,經細菌或腸道水解酶作用產生碳酸銨和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性損害,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
6.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經胃鏡發(fā)現(xiàn)或證實膽汁反流是引起淺表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手術后十二指腸液或膽汁可反流至胃內,并破壞胃黏膜屏障,促使H +及胃蛋白酶反向彌散至黏膜內引起一系列病理反應,導致淺表性胃炎。
7.幽門螺桿菌(Hp)感染
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提出了Hp感染是淺表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機理可能主要是通過破壞胃黏膜屏障,使H+反向彌散,最終引起胃黏膜的炎癥。
8.心理因素
由于心理衛(wèi)生不健康,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憂慮或抑郁狀態(tài),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導致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造成胃黏膜血流量減少,破壞胃黏膜屏障作用,形成胃黏膜慢性炎癥反應。
淺表性胃炎的預防
胃病是慢性病,患者要注意調養(yǎng)。
其調養(yǎng)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注意飲食和生活調理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刺激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于粗糙、過于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最好不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膩食物。還要養(yǎng)成細嚼慢咽,以達到易于消化、減輕對胃刺激的目的,少吃鹽漬、煙熏、不新鮮食物。
2.避免刺激
不用或盡量少用對胃刺激性強的藥物,不要輕易服用解熱止痛藥、抗風濕藥、激素類藥物。要戒酒、戒煙。
3.精神與心理調理
情緒是影響胃病的一個原因,如果長期精神緊張、情緒低落,老被憂愁、悲哀、焦慮、氣憤等不良情緒左右,再加上自身心理承受力又不強,很容易造成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腸道黏膜缺血、運動和分泌失常,發(fā)生胃腸道疾病。
淺表性胃炎吃什么藥相關文章:
1.胃炎應該吃什么藥
5.胃潰瘍吃什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