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的功效和作用
荸薺入藥,歷史悠久,自古入藥。中醫(yī)認為,荸薺性味甘、寒,具有清熱化痰、開胃消食、生津潤燥、明目醒酒的功效,臨床適用于陰虛肺燥、咳嗽多痰、煩渴便秘、酒醉昏睡等癥的治療。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安徽省廬江縣原楊柳鄉(xiāng)盛產(chǎn)高品質荸薺,是中國最大的“荸薺之鄉(xiāng)”。那么食用荸薺有什么功效作用呢,下面就來看看吧。
荸薺的功效與作用
荸薺的功效:
荸薺俗稱馬蹄、地栗、烏芋、地梨、苾薺、通天草。有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的功效;但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說不太適合。
性味:甘、寒。
營養(yǎng):含淀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C和荸薺素等成分。
別名:馬蹄、果子、白地栗、燕尾草、芽菇、莆萱、莆萩、黑三棱、芍、烏芋、蒔菇、蔥藕。
功效: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的功效。
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小便赤熱短少、外感風熱、痞積等病癥。
用法:生食,絞汁,煎湯,浸酒,或研末服。
荸薺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化濕、消食除脹;主治熱病消渴、黃疸、目赤、咽喉腫痛、小便赤熱短少、外感風熱、痞積等病癥。荸薺具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應用于肺熱咳嗽,痰濃難咳:荸薺汁1杯,川貝1.5克(研成粉),拌勻服,每天2~3次。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yǎng),最宜用于發(fā)燒病人。
荸薺口感甜脆,營養(yǎng)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鐵、鈣、磷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烹調(diào),可制淀粉,還可作中藥。
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fā)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yǎng),最宜用于發(fā)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祛痰、消食除脹,調(diào)理痔瘡或痢疾便血、婦女崩漏、陰虛肺燥、痰熱咳嗽、咽喉不利、痞塊積聚、目赤障翳等功效。馬蹄最好不要經(jīng)常生吃。如果常吃生馬蹄,其中的姜片蟲就會進入人體并附在腸粘膜上,會造成腸道潰瘍、腹瀉或面部浮腫。另外,馬蹄屬于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說不太適合。
荸薺的作用:
荸薺中含的磷是根莖類蔬菜中較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對牙齒骨骼的發(fā)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nèi)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diào)節(jié)酸堿平衡,因此荸薺適于兒童食用。
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種“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黃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chǎn)氣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質嫩多津,可治療熱病津傷口渴之癥,對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荸薺水煎湯汁能利尿排淋,對于小便淋瀝澀通者有一定治療作用,可作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荸薺含有一種抗病毒物質可抑制流腦,流感病毒,能用于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荸薺能滋養(yǎng)胃陰:麥門冬、天門冬、北沙參、黃精和玉竹,煮熟的荸薺,滋補一些胃的陰液。
荸薺有降壓作用:荸薺配合海蜇皮,能夠消熱去痰,降低血壓。另外,荸薺汁加鮮藕汁、梨汁、鮮蘆根汁、麥冬汁一起,稱為“五汁飲”,用于生津消熱、降低血壓。
荸薺能通腸利便:荸薺500克,煮熟搗爛,加鹽、姜、豆粉,擠成丸子,油炸后撈起。生粉勾芡成鹵,澆在丸上,味鮮滑口,可消食開胃,利腸通便。
荸薺治食道癌:荸薺10只,帶皮蒸煮,每日服食。
荸薺預防流感:鮮荸薺250克,甘蔗1根,切段,入鍋煎煮,熟而食之,有清熱消炎,生津止渴之效,適于發(fā)熱后期之心煩口渴和低燒不退,還可預防流感。
荸薺治咽喉腫:荸薺絞汁冷服,每次125克。
荸薺用藥禁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荸薺。兒童和發(fā)燒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癥患者也可多食;對于高血壓、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瀝澀通者、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而且還可預防流腦及流感的傳播。
不適宜小兒消化力弱、脾胃虛寒、有血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