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功效與作用
白芨的功效與作用
白芨具有清熱、補血、補肺等作用,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材。白芨的功效與作用可從一句民間歌訣中略知一二:“白芨味苦,攻專收斂,腫毒瘡傷,外科最善”。接下來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白芨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吧!
白芨是蘭科白芨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為白根、地螺絲、白雞兒、白雞娃、連及草、羊角七、甘根、冰球子、白烏兒頭、君球子等。白芨總狀花序具數(shù)朵花;花紫色或淡紅色。地下有粗厚的根狀莖,如雞頭狀,富粘性,含白及膠質,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藥用,有止血補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生長于山野川谷較潮濕處。分布在河南、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通常情況下白芨都是被當做中藥材來利用。主要利用的它的塊莖,其假鱗莖為名貴的止血,抗桿菌,真菌,治療咳嗽。對陰虛咳嗽、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結核咳嗽以及其它難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治療鼻竇炎。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揮發(fā)油、粘液質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臉上的痤瘡留下的痕跡,讓肌膚光滑無痕。
球莖含白及膠質、淀粉、揮發(fā)油等;藥用,有收效、補肺止血、消腫等作用,外敷治創(chuàng)傷出血、癰腫、燙傷、疔瘡等;花美麗,栽培供觀賞。
白芨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結核病
傳統(tǒng)上白芨對肺結核、矽且、肛裂等癥有較好療效,是歷代醫(yī)家治療肺癆的主藥之一?!侗静菥V目》指出:“白芨,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質極粘膩,性極收澀,藉苦氣寒,善入肺經;凡肺葉破腡,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堅斂臟,封填破損,癰腫可消,潰敗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早生新之妙用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白芨含有白芨膠及葡配甘露聚糖,對人型結核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革蘭氏陽性菌;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典社盤氏小芽胞癬菌也有抑制作用。中醫(yī)認為,白芨性味苦、澀、寒,質粘而澀,入肺、胃、肝經,功能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藥理學研究證實,白芨含大量黏液質,其中有多種聚糖,還含揮發(fā)油、淀粉,有縮短凝血時間及抑制纖溶作用,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另外,體外試驗對結核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由于白芨有加強烏頭堿毒性作用,所以“十八反”中明確提出不宜與烏頭同用。
2、治療咳嗽
對陰虛咳嗽、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結核咳嗽以及其它難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稍诒孀C基礎上加白芨10~20克,也可與款冬花、川貝各等份同研,制成白芨川貝散,治療小兒百日咳,總有效率達98。2%。
3、治療食管炎
白芨粉末以及煎煮所得的膠狀液,黏合性強,服用后能覆蓋食道黏膜表面,起保護作用,加上其有良好的消腫生肌、促進局部炎性水腫和潰瘍愈合等作用,所以治療食管炎有特長。可用白芨15克,配白芍、威靈仙、甘草各12克,隨癥加味煎服,也可在辨證基礎方中加白芨30克。
要注意煎服法:濃煎,頻服,徐徐咽下。最好臥床服,并左側位、平臥、右側位、俯臥各咽藥數(shù)口,最后靜臥30分鐘,使藥液均勻分布于食道。防治放射性食道炎,可單用白芨粉3~6克沖服,或重用至20~30克,配山豆根、金銀花、天花粉等清熱解毒、養(yǎng)陰潤燥藥煎服。
4、治療體表腫瘤及血管瘤
可直接用白芨粉分次外敷。也可用大劑量白芨,配山慈姑、黃藥子、莪術、青木香、寒水石、雄黃等消腫散結、行氣化瘀藥共研細末,加水、醋、酒適量調成糊狀,外敷,再覆蓋塑料紙,并用紗布包扎固定。每天換藥1次。
5、治療鼻竇炎
不僅能提高治療效果,還可預防復發(fā)。取白芨、黃芪各等份,研細末混勻。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也可在辨證基礎方中加白芨10~20克。
6、治療氣胸
閉合性氣胸肺壓縮<;40%者,單用白芨粉10~15克/次,日3次沖服;肺壓縮>;40%、<;60%者,用生黃芪30克、升麻15克、桔梗10克煎湯代茶沖服白芨粉15~20克,日3~4次,或用白芨30克,與上藥同煎,日2~3次服;若肺壓縮>;60%,要配合胸穿抽氣。對張力性氣胸或慢性氣胸,可在抽氣或引流基礎上,口服白芨粉,能明顯縮短療程。
7、治療白帶多
取白芨30克,配雞冠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茯苓皮20克、黨參15克,水煎服,日l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