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白芍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芍(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稱白花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稱白花芍藥。其根可入藥。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介紹下白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等癥。
白芍能養(yǎng)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xié)調營衛(wèi),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癥。
2.用于肝氣不和所致的脅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攣疼痛等癥。
白芍功能養(yǎng)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癥。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于肝陽亢盛所引起的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于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癥,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養(yǎng)血
在中醫(yī)理論中,白芍有養(yǎng)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面部色斑、無光澤
白芍的食用方法
芍藥通過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夠產生不同的功效。白芍生用斂陰平肝作用較強;白芍炒后長于養(yǎng)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虛痛瀉者;白芍酒炒后偏于養(yǎng)血活血,血虛兼寒凝血瘀之證最宜;白芍醋炒增強柔肝止痛之力。
白芍的基本介紹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白芍藥也稱白花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芍藥是我國藥用的傳統(tǒng)花卉,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根并入藥。目前在秦嶺、大別山等地尚有野生。主產于山東、安徽、浙江、四川、貴州等省,東北、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等地有栽培。白芍按產區(qū)可分為三大類:產于浙江的稱“杭芍”,產于安徽的稱“亳芍”,產于四川的稱“川芍”。
芍藥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大,互生,羽狀或三出復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單生于枝頂或有時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shù);花盤環(huán)狀或杯狀;心皮2-5,離心發(fā)育,結果時變?yōu)樯u葖,每個有種子數(shù)顆。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草叢中。
《詩經·鄭風》中就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詩句。因多在男女惜別時相贈,故我國古代人民把芍藥作為將離草。古代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說法,由于芍藥具色、香、韻三者之美,歷代文人倍加贊頌。芍藥分赤芍、白芍,赤芍活血祛瘀,白芍和血養(yǎng)陰,屬于祛邪固本的良藥。中醫(yī)藥界有一首小詩描述了白芍的外觀特點與功效:“白芍條勻兩頭齊,堅重粉色菊紋細,補血斂陰平肝陽,柔肝止痛用之宜。”
白芍的選購
干燥根呈圓柱形,粗細均勻而平直,長10~20厘米,直徑1~1.8厘米。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須根痕,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偶見橫向皮孔。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氣無,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凈者為佳。
根條細瘦彎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須根痕較多,質松,粉性小,斷面射線不明顯,品質為次。
白芍的存儲
置陰涼干燥處,密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