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寶寶得了發(fā)生中耳炎后一定要看醫(yī)生,遵醫(yī)矚認真治療,不能自行服消炎藥而使寶寶未得到徹底治療而留下隱患,下面學習啦給大家原因介紹小兒急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有那些吧,看到這些癥狀一定要多留意哦。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
1.全身癥狀小兒全身癥狀較重,常伴有發(fā)熱、畏寒及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2.耳痛中耳炎時耳深部搏動性跳痛或刺痛,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加劇。較大兒童會訴耳痛,嬰幼兒由于不能訴述耳痛,可表現為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因為吸吮和吞咽時耳痛會加重,所以小兒不肯吃奶。
3.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內可有液體流出,初為血水樣,以后變?yōu)槟撔砸后w。鼓膜一旦穿孔,耳痛可頓減,體溫也隨即逐漸下降,全身癥狀明顯減輕,患兒也隨之變安靜了。
4.傳導性耳聾家長可發(fā)現聽力有所下降,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耳聾。
小兒一旦患了急性中耳炎,必須積極治療,包括全身用藥及局部用藥兩方面。全身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用藥至膿液停止、鼓膜充血消失后1周,徹底殺滅細菌,以防“死灰復燃”。局部用藥包括:鼓膜穿孔前,可用2%石碳酸甘油滴耳,以達消炎止痛目的。鼓膜穿孔后可用3%雙氧水清洗耳道膿液,再用0.25%氯霉素或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感染完全控制、炎癥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
小兒預防中耳炎的方法
1、母乳喂養(yǎng)
吃母乳的寶寶,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預防或減少嬰幼兒中耳炎的發(fā)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進行人工喂養(yǎng)的嬰幼兒,由于這些食品無一定數量的活性抗體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機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發(fā)生感染。
2、正確喂奶
寶寶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勢不正確也有關。有的媽媽或保姆在喂乳時圖省事,讓寶寶平臥喂奶,或人工喂養(yǎng)時喂奶過多、過急,使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嗆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咽鼓管進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預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勢,應該抱起寶寶來喂乳,人工喂奶時不要太多、太急。
3、少擤鼻涕
當寶寶鼻塞特別厲害時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細菌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二、護理寶寶中耳炎5個注意事項
1、時刻保持患兒耳朵清潔
家長應注意保持患兒外耳道及耳前皮膚的清潔,如果有膿性分泌物,要及時清理。
2、正確滴藥
家長在給患兒滴藥時應注意正確的方芳,滴藥前應將耳道拉直,以便藥液順利流入耳道。滴入藥液后,要用手指輕壓孩子的耳屏數次,使藥液到達患處。滴藥時讓患兒側臥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然后進行滴藥。
3、應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
由于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家長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為患兒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亂用抗菌藥物,給藥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
4、滴藥時注意藥溫
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如果藥液過冷的話,應該稍稍加溫,以免孩子在藥液滴入后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5、注意患兒病情發(fā)展
如果患兒經治療后病情不見好轉,分泌物多且膿有惡臭,耳后紅腫疼痛,說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時帶孩子到醫(yī)院診治。
小兒容易發(fā)生中耳炎的原因
(1)給寶寶洗澡、洗頭時,因寶寶不合作導致污水流入耳朵內發(fā)生感染;
(2)給寶寶喂奶過急或奶嘴上的孔較大,使流入口內奶太快或太多,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引起嗆咳,使乳汁容易進入中耳發(fā)生感染;
(3)家長給寶寶挖耳朵,不小心刺傷了耳內的皮膚粘膜而引起感染。
所以家長對嬰幼兒期的寶寶要注意從各方面注意保護,切斷各種發(fā)生中耳炎的途徑。
猜你感興趣:
小兒急性中耳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上一篇:寶寶預防中耳炎的方法介紹
下一篇:腸胃炎的癥狀及治療方法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