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什么預防小常識
糖尿病有什么預防小常識
糖尿病是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很多人深受糖尿病的折磨。那么糖尿病有哪些預防小常識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給你整理糖尿病的相關預防小常識 。
糖尿病的預防小常識
1、減肥
哪怕你非常肥胖,而且不鍛煉,但只要體重減輕5%,患糖尿病的危險就會降低70%。
2、中年應關注血糖
血糖指數(shù)為100—125毫克/分升的人,10年內最易發(fā)生糖尿病。專家建議,45歲后、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高膽固醇和高血壓的人,應多關注血糖。
3、睡眠適當:眠經常不足6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翻番;而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糖尿病危險增加3倍。
4、吃肉先吃醋
吃大魚大肉等高熱量食物前喝兩勺食醋,可大大降低血糖水平。如不習慣喝醋,最好飯前吃點放醋的涼拌菜。
5、選擇高纖食物
標注高纖維標志的食物,能確保其中至少含有5克粗纖維,可降低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壓及中風危險。
6、深呼吸減壓
長期壓力會導致血糖升高。專家建議,做任何事情前最好都先做3次緩慢的深呼吸,以減小壓力。
7、避免獨居
獨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其他人高2.5倍。專家建議,即使獨居也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8、少吃快餐、火腿
每周吃快餐2次以上,身體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一倍。每周吃5次以上火腿或香腸,糖尿病危險會增加43%,罪魁禍首是加工肉食中的添加劑。專家建議,應偶爾吃肉,多吃蔬菜。
9、預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力下降,易發(fā)生各種感染性并發(fā)癥,運動結束后要立即擦干汗液,更衣,保持皮膚清潔衛(wèi)生,避免發(fā)生感冒和皮膚感染。
10、注意運動時間
應選擇餐后進行(特別應用降糖藥物者)。盡量減少空腹運動,以免誘發(fā)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過2.8mmol/l的現(xiàn)象。此現(xiàn)象只能發(fā)生在服用某種藥丸或注射胰島素期間),應詳細向患者介紹低血糖反應時癥狀,如心慌,頭暈,出汗多等,運動時隨身攜帶糖果食品,以便低血糖反應時及時食用。
糖尿病常見的癥狀
1、三多一少
此時會喝水多,有時晚上也要起來喝水,同時夜尿次數(shù)也比以前多。而受糖尿病影響,食量也明顯增加,但吃的多并不致胖,反而出現(xiàn)體重減輕或很快消瘦。
2、精神萎靡
疲勞乏力,精神狀態(tài)不佳,喜歡窩在床上,不愿意活動。
3、視物模糊
血糖迅速升高會導致視力明顯減退,看書、看報眼睛容易疲勞,并經常發(fā)生視網膜的病變。
4、四肢麻木
四肢對稱性的麻木、疼痛或感覺過敏。手、腿出現(xiàn)麻痹和陣痛,癥狀長期不消失,有時會有劇烈的疼痛,也有人夜間小腿常常抽筋。
5、浮腫、皮膚瘙癢
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浮腫或者瘙癢。女性患者有時會癢及陰部,如果皮膚受傷,容易感染腐爛,還會長疥瘡。
糖尿病患者冬季飲食保健
1、不能“吃軟怕硬”
營養(yǎng)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吃較軟的食物,血糖上升較快。如果將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經部分轉化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體內很快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時間越長,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軟怕硬”。要“吃硬不吃軟”,口感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2、不能吃“獨食”
雖然血糖生成指數(shù)較高的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較大,但如果專挑血糖生成指數(shù)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均衡。混合進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辦法。也就是說,將高血糖生成指數(shù)食物與低血糖生成指數(shù)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對餐后血糖的影響。
3、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多尿”癥狀,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實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體內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飲水后可使血漿滲透壓下降或恢復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飲水,會導致血容量減少,進而升高血糖,而且會加重高滲(高于血漿滲透壓)狀態(tài),對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為時已晚,這時血糖已經發(fā)生了一定的波動。
4、不要“畫餅充饑”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為飲食治療就是饑餓療法,每頓飯主食(糧食類)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進食過少,身體所需的葡萄糖來源缺乏,身體就必然要動用脂肪來釋放能量,這時會伴有酮體生成,經腎臟排泄可出現(xiàn)酮尿。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則容易出現(xiàn)酮癥。
看過“糖尿病有什么預防小常識”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