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設備認識介紹解析
網絡設備認識介紹解析
知識網絡是知識參與者之間的社會網絡。能夠實現(xiàn)個人、組織與組織外部的知識創(chuàng)造與傳遞,人們透過知識網絡進行信息合作與交流。目標是把技術與人連接起來,實現(xiàn)智力資本、結構資本和顧客資本的有效結合。可分為內部知識網絡和外部知識網絡,前者強調組織內部員工間與組織間的知識交流,后者強調組織外部的知識來源,包括社區(qū)、國家社會關系,以及競爭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網絡設備認識介紹解析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網絡設備認識介紹解析(一)
網絡設備現(xiàn)在已經成了家里必不可缺的一塊,而如何選購網絡設備也是個不小的問題,比如路由器,交換機,網卡等等。今天就在這里給大家推薦幾款網絡硬件吧。
1:斐訊K3C
什么?斐訊不是翻車了嗎?怎么還推薦斐訊?沒錯,斐訊在狗東的車是翻了,但是K3C卻依舊是一款值得購買的產品,在轉轉上基本160元左右就能收到,買回來刷個官改固件還是可以的,就是CPU和網絡芯片比較熱,能達到80℃以上。但是沖著它支持MU-MIMO以及千兆WAN+3口千兆LAN的規(guī)格來說,160元的價格可以說超值了,還是全新的,非洋垃圾可以比,信號也不錯。
2:Mikrotik RB750Gr3(千兆有線)
其實這款產品硬件配置上沒有什么出彩之處,MTK7621A+16MB ROM+256MB RAM,也許你看到這會說:什么?現(xiàn)在不都是無線路由器了嗎?你推薦個千兆有線路由是幾個意思?還是爛大街的MTK7621。但是這款路由值錢在它的固件上,它默認標配的固件就是ROS,而ROS的大名在玩路由器的朋友里面基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這款千兆路由器功能十分強大,而且因為發(fā)熱低,非常適合扔在弱電箱里面,而且即便你是千兆寬帶,也不會出現(xiàn)性能不足的問題,經使用這款路由的朋友測試,600M寬帶轉發(fā)最高只吃了14%的CPU,這NAT性能可以說和交換機有的一拼了。應付千兆寬帶是完全沒問題的。而且還擁有ROS的L4授權,340元的價格真的不算貴了。至于無線,你可以去找個無線路由器或者老路由器做AP即可,反正K2P這種100出頭就能買到。
3:支持VLAN的千兆交換機
這款交換機就是我之前客廳實現(xiàn)雙線合一使用的那款,但是這個固件好像不少廠家都在用,而且品牌略有不同,所以具體不推薦哪個牌子了,都是深圳出的。支持網管功能,VLAN等,非常適合用來組建家庭網絡,而且發(fā)熱很低,扔在弱電箱毫無問題,至于買5口還是8口看個人需求,鏈路匯聚,鏡像,WAN擴WAN等功能一個不少,而價格僅僅百元出頭,而它的功能,路由器是基本做不到的,所以這里推薦有需求的朋友購買。要知道同價位的品牌貨可是貴了好多倍。
4:1037U/J1900軟路由
如果你覺得ARM或者MIPS路由器已經滿足不了你的需求,那么x86軟路由絕對是你的不二選擇,對家庭用戶來說,1037U的軟路由基本是到頂了,而一般人來說選擇J1900的路由器更合適,因為價格更便宜,而且不需要風扇,1037U雖然性能強大,但是軟路由體積相對較大,而且有風扇散熱的情況下肯定會帶來額外的噪音,固件方面都支持愛快,ROS,LEDE,OP等,如果你不滿足也可以去裝windows??傊浡酚苫臼菈蚰阃娴模阅軐σ粋€路由器來說已經是非常夠用了。
5:intel 9260AC(不支持AMD主板)
這是一款M.2規(guī)格的無線網卡,在5GHz wifi已經基本普及的今天,怎么能沒有一款支持5GHz wifi的網卡呢?雖然很多主板默認都標配了無線網卡,但是基本都是433Mbps的寒酸貨,速度并沒有比2.4GHz快多少,而9260AC作為一款不到100元的M.2網卡,支持1.7GHz wifi+藍牙5.0,可以滿足你很長一段時間的無線wifi需求,但是不兼容AMD的主板,如果AMD主板的話,建議購買8265AC,速率是866Mbps,支持藍牙4.2,MU-MIMO也支持??梢阅脕磉B接XBOX手柄,藍牙耳機等。但是要注意的是,這里的M.2接口可不是M.2的SSD接口,是M.2網卡所使用的。當然如果你的主板沒有M.2網卡接口,也可以淘寶30元買張轉接卡解決問題。
網絡設備認識介紹解析(二)
抽象網絡設備的原理及使用
網絡虛擬化是 Cloud 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作為基礎知識,本文詳細講述 Linux 抽象出來的各種網絡設備的原理、用法、數據流向。您通過此文,能夠知道如何使用 Linux 的基礎網絡設備進行配置以達到特定的目的,分析出 Linux 可能的網絡故障原因。
Linux 抽象網絡設備簡介
和磁盤設備類似,Linux 用戶想要使用網絡功能,不能通過直接操作硬件完成,而需要直接或間接的操作一個 Linux 為我們抽象出來的設備,既通用的 Linux 網絡設備來完成。一個常見的情況是,系統(tǒng)里裝有一個硬件網卡,Linux 會在系統(tǒng)里為其生成一個網絡設備實例,如 eth0,用戶需要對 eth0 發(fā)出命令以配置或使用它了。更多的硬件會帶來更多的設備實例,虛擬的硬件也會帶來更多的設備實例。隨著網絡技術,虛擬化技術的發(fā)展,更多的高級網絡設備被加入了到了 Linux 中,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復雜。在以下章節(jié)中,將一一分析在虛擬化技術中經常使用的幾種 Linux 網絡設備抽象類型:Bridge、802.1.q VLAN device、VETH、TAP,詳細解釋如何用它們配合 Linux 中的 Route table、IP table 簡單的創(chuàng)建出本地虛擬網絡。
相關網絡設備工作原理
Bridge
Bridge(橋)是 Linux 上用來做 TCP/IP 二層協(xié)議交換的設備,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交換機功能相似。Bridge 設備實例可以和 Linux 上其他網絡設備實例連接,既 attach 一個從設備,類似于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交換機和一個用戶終端之間連接一根網線。當有數據到達時,Bridge 會根據報文中的 MAC 信息進行廣播、轉發(fā)、丟棄處理。
Bridge 的功能主要在內核里實現(xiàn)。當一個從設備被 attach 到 Bridge 上時,相當于現(xiàn)實世界里交換機的端口被插入了一根連有終端的網線。這時在內核程序里,netdev_rx_handler_register()被調用,一個用于接受數據的回調函數被注冊。以后每當這個從設備收到數據時都會調用這個函數可以把數據轉發(fā)到 Bridge 上。當 Bridge 接收到此數據時,br_handle_frame()被調用,進行一個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交換機類似的處理過程:判斷包的類別(廣播/單點),查找內部 MAC 端口映射表,定位目標端口號,將數據轉發(fā)到目標端口或丟棄,自動更新內部 MAC 端口映射表以自我學習。
Bridge 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二層交換機有一個區(qū)別,圖中左側畫出了這種情況:數據被直接發(fā)到 Bridge 上,而不是從一個端口接受。這種情況可以看做 Bridge 自己有一個 MAC 可以主動發(fā)送報文,或者說 Bridge 自帶了一個隱藏端口和寄主 Linux 系統(tǒng)自動連接,Linux 上的程序可以直接從這個端口向 Bridge 上的其他端口發(fā)數據。所以當一個 Bridge 擁有一個網絡設備時,如 bridge0 加入了 eth0 時,實際上 bridge0 擁有兩個有效 MAC 地址,一個是 bridge0 的,一個是 eth0 的,他們之間可以通訊。由此帶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Bridge 可以設置 IP 地址。通常來說 IP 地址是三層協(xié)議的內容,不應該出現(xiàn)在二層設備 Bridge 上。但是 Linux 里 Bridge 是通用網絡設備抽象的一種,只要是網絡設備就能夠設定 IP 地址。當一個 bridge0 擁有 IP 后,Linux 便可以通過路由表或者 IP 表規(guī)則在三層定位 bridge0,此時相當于 Linux 擁有了另外一個隱藏的虛擬網卡和 Bridge 的隱藏端口相連,這個網卡就是名為 bridge0 的通用網絡設備,IP 可以看成是這個網卡的。當有符合此 IP 的數據到達 bridge0 時,內核協(xié)議棧認為收到了一包目標為本機的數據,此時應用程序可以通過 Socket 接收到它。一個更好的對比例子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帶路由的交換機設備,它也擁有一個隱藏的 MAC 地址,供設備中的三層協(xié)議處理程序和管理程序使用。設備里的三層協(xié)議處理程序,對應名為 bridge0 的通用網絡設備的三層協(xié)議處理程序,即寄主 Linux 系統(tǒng)內核協(xié)議棧程序。設備里的管理程序,對應 bridge0 寄主 Linux 系統(tǒng)里的應用程序。
Bridge 的實現(xiàn)當前有一個限制:當一個設備被 attach 到 Bridge 上時,那個設備的 IP 會變的無效,Linux 不再使用那個 IP 在三層接受數據。舉例如下:如果 eth0 本來的 IP 是 192.168.1.2,此時如果收到一個目標地址是 192.168.1.2 的數據,Linux 的應用程序能通過 Socket 操作接受到它。而當 eth0 被 attach 到一個 bridge0 時,盡管 eth0 的 IP 還在,但應用程序是無法接受到上述數據的。此時應該把 IP 192.168.1.2 賦予 bridge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數據流的方向。對于一個被 attach 到 Bridge 上的設備來說,只有它收到數據時,此包數據才會被轉發(fā)到 Bridge 上,進而完成查表廣播等后續(xù)操作。當請求是發(fā)送類型時,數據是不會被轉發(fā)到 Bridge 上的,它會尋找下一個發(fā)送出口。用戶在配置網絡時經常忽略這一點從而造成網絡故障。
VLAN device for 802.1.q
VLAN 又稱虛擬網絡,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概念,有些應用程序把自己的內部網絡也稱為 VLAN。此處主要說的是在物理世界中存在的,需要協(xié)議支持的 VLAN。它的種類很多,按照協(xié)議原理一般分為:MACVLAN、802.1.q VLAN、802.1.qbg VLAN、802.1.qbh VLAN。其中出現(xiàn)較早,應用廣泛并且比較成熟的是 802.1.q VLAN,其基本原理是在二層協(xié)議里插入額外的 VLAN 協(xié)議數據(稱為 802.1.q VLAN Tag),同時保持和傳統(tǒng)二層設備的兼容性。Linux 里的 VLAN 設備是對 802.1.q 協(xié)議的一種內部軟件實現(xiàn),模擬現(xiàn)實世界中的 802.1.q 交換機。
Linux 里 802.1.q VLAN 設備是以母子關系成對出現(xiàn)的,母設備相當于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交換機 TRUNK 口,用于連接上級網絡,子設備相當于普通接口用于連接下級網絡。當數據在母子設備間傳遞時,內核將會根據 802.1.q VLAN Tag 進行對應操作。母子設備之間是一對多的關系,一個母設備可以有多個子設備,一個子設備只有一個母設備。當一個子設備有一包數據需要發(fā)送時,數據將被加入 VLAN Tag 然后從母設備發(fā)送出去。當母設備收到一包數據時,它將會分析其中的 VLAN Tag,如果有對應的子設備存在,則把數據轉發(fā)到那個子設備上并根據設置移除 VLAN Tag,否則丟棄該數據。在某些設置下,VLAN Tag 可以不被移除以滿足某些監(jiān)聽程序的需要,如 DHCP 服務程序。舉例說明如下:eth0 作為母設備創(chuàng)建一個 ID 為 100 的子設備 eth0.100。此時如果有程序要求從 eth0.100 發(fā)送一包數據,數據將被打上 VLAN 100 的 Tag 從 eth0 發(fā)送出去。如果 eth0 收到一包數據,VLAN Tag 是 100,數據將被轉發(fā)到 eth0.100 上,并根據設置決定是否移除 VLAN Tag。如果 eth0 收到一包包含 VLAN Tag 101 的數據,其將被丟棄。上述過程隱含以下事實:對于寄主 Linux 系統(tǒng)來說,母設備只能用來收數據,子設備只能用來發(fā)送數據。和 Bridge 一樣,母子設備的數據也是有方向的,子設備收到的數據不會進入母設備,同樣母設備上請求發(fā)送的數據不會被轉到子設備上。可以把 VLAN 母子設備作為一個整體想象為現(xiàn)實世界中的 802.1.q 交換機,下級接口通過子設備連接到寄主 Linux 系統(tǒng)網絡里,上級接口同過主設備連接到上級網絡,當母設備是物理網卡時上級網絡是外界真實網絡,當母設備是另外一個 Linux 虛擬網絡設備時上級網絡仍然是寄主 Linux 系統(tǒng)網絡。
需要注意的是母子 VLAN 設備擁有相同的 MAC 地址,可以把它當成現(xiàn)實世界中 802.1.q 交換機的 MAC,因此多個 VLAN 設備會共享一個 MAC。當一個母設備擁有多個 VLAN 子設備時,子設備之間是隔離的,不存在 Bridge 那樣的交換轉發(fā)關系,原因如下:802.1.q VLAN 協(xié)議的主要目的是從邏輯上隔離子網?,F(xiàn)實世界中的 802.1.q 交換機存在多個 VLAN,每個 VLAN 擁有多個端口,同一 VLAN 端口之間可以交換轉發(fā),不同 VLAN 端口之間隔離,所以其包含兩層功能:交換與隔離。Linux VLAN device 實現(xiàn)的是隔離功能,沒有交換功能。一個 VLAN 母設備不可能擁有兩個相同 ID 的 VLAN 子設備,因此也就不可能出現(xiàn)數據交換情況。如果想讓一個 VLAN 里接多個設備,就需要交換功能。在 Linux 里 Bridge 專門實現(xiàn)交換功能,因此將 VLAN 子設備 attach 到一個 Bridge 上就能完成后續(xù)的交換功能??偨Y起來,Bridge 加 VLAN device 能在功能層面完整模擬現(xiàn)實世界里的 802.1.q 交換機。
Linux 支持 VLAN 硬件加速,在安裝有特定硬件情況下,圖中所述內核處理過程可以被放到物理設備上完成。
TAP 設備與 VETH 設備
TUN/TAP 設備是一種讓用戶態(tài)程序向內核協(xié)議棧注入數據的設備,一個工作在三層,一個工作在二層,使用較多的是 TAP 設備。VETH 設備出現(xiàn)較早,它的作用是反轉通訊數據的方向,需要發(fā)送的數據會被轉換成需要收到的數據重新送入內核網絡層進行處理,從而間接的完成數據的注入。
當一個 TAP 設備被創(chuàng)建時,在 Linux 設備文件目錄下將會生成一個對應 char 設備,用戶程序可以像打開普通文件一樣打開這個文件進行讀寫。當執(zhí)行 write()操作時,數據進入 TAP 設備,此時對于 Linux 網絡層來說,相當于 TAP 設備收到了一包數據,請求內核接受它,如同普通的物理網卡從外界收到一包數據一樣,不同的是其實數據來自 Linux 上的一個用戶程序。Linux 收到此數據后將根據網絡配置進行后續(xù)處理,從而完成了用戶程序向 Linux 內核網絡層注入數據的功能。當用戶程序執(zhí)行 read()請求時,相當于向內核查詢 TAP 設備上是否有需要被發(fā)送出去的數據,有的話取出到用戶程序里,完成 TAP 設備的發(fā)送數據功能。針對 TAP 設備的一個形象的比喻是:使用 TAP 設備的應用程序相當于另外一臺計算機,TAP 設備是本機的一個網卡,他們之間相互連接。應用程序通過 read()/write()操作,和本機網絡核心進行通訊。
VETH 設備總是成對出現(xiàn),送到一端請求發(fā)送的數據總是從另一端以請求接受的形式出現(xiàn)。該設備不能被用戶程序直接操作,但使用起來比較簡單。創(chuàng)建并配置正確后,向其一端輸入數據,VETH 會改變數據的方向并將其送入內核網絡核心,完成數據的注入。在另一端能讀到此數據。
網絡設置舉例說明
為了更好的說明 Linux 網絡設備的用法,下面將用一系列的例子,說明在一個復雜的 Linux 網絡元素組合出的虛擬網絡里,數據的流向。網絡設置簡介如下:一個中心 Bridge:bridge0 下 attach 了 4 個網絡設備,包括 2 個 VETH 設備,1 個 TAP 設備 tap0,1 個物理網卡 eth0。在 VETH 的另外一端又創(chuàng)建了 VLAN 子設備。Linux 上共存在 2 個 VLAN 網絡,既 vlan100 與 vlan200。物理網卡和外部網絡相連,并且在它之下創(chuàng)建了一個 VLAN ID 為 200 的 VLAN 子設備。
從 vlan100 子設備發(fā)送 ARP 報文
當用戶嘗試 ping 192.168.100.3 時,Linux 將會根據路由表,從 vlan100 子設備發(fā)出 ARP 報文,具體過程如下:
·
1) 用戶 ping 192.168.100.3
·
·
2) Linux 向 vlan100 子設備發(fā)送 ARP 信息。
·
·
3) ARP 報文被打上 VLAN ID 100 的 Tag 成為 ARP@vlan100,轉發(fā)到母設備上。
·
·
4) VETH 設備將這一發(fā)送請求轉變方向,成為一個需要接受處理的報文送入內核網絡模塊。
·
·
5) 由于對端的 VETH 設備被加入到了 bridge0 上,并且內核發(fā)現(xiàn)它收到一個報文,于是報文被轉發(fā)到 bridge0 上。
·
·
6) bridge0 處理此 ARP@vlan100 信息,根據 TCP/IP 二層協(xié)議發(fā)現(xiàn)是一個廣播請求,于是向它所知道的所有端口廣播此報文,其中一路進入另一對 VETH 設備的一端,一路進入 TAP 設備 tap0,一路進入物理網卡設備 eth0。此時在 tap0 上,用戶程序可以通過 read()操作讀到 ARP@vlan100,eth0 將會向外界發(fā)送 ARP@vlan100,但 eth0 的 VLAN 子設備不會收到它,因為此數據方向為請求發(fā)送而不是請求接收。
·
·
7) VETH 將請求方向轉換,此時在另一端得到請求接受的 ARP@vlan100 報文。
·
·
8) 對端 VETH 設備發(fā)現(xiàn)有數據需要接受,并且自己有兩個 VLAN 子設備,于是執(zhí)行 VLAN 處理邏輯。其中一個子設備是 vlan100,與 ARP@vlan100 吻合,于是去除 VLAN ID 100 的 Tag 轉發(fā)到這個子設備上,重新成為標準的以太網 ARP 報文。另一個子設備由于 ID 不吻合,不會得到此報文。
·
·
9) 此 VLAN 子設備又被 attach 到另一個橋 bridge1 上,于是轉發(fā)自己收到的 ARP 報文。
·
·
10) bridge1 廣播 ARP 報文。
·
·
11) 最終另外一個 TAP 設備 tap1 收到此請求發(fā)送報文,用戶程序通過 read()可以得到它。
·
網絡設備認識介紹解析(三)
網絡設備及部件是連接到網絡中的物理實體。網絡設備的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镜木W絡設備有:計算機(無論其為個人電腦或服務器)、集線器、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絡接口卡(NIC)、無線接入點(WAP)、打印機和調制解調器。
中繼器 (Repeater)
中繼器是局域網互連的最簡單設備,它工作在OSI體系結構的物理層,它接收并識別網絡信號,然后再生信號并將其發(fā)送到網絡的其他分支上。要保證中繼器能夠正確工作,首先要保證每一個分支中的數據包和邏輯鏈路協(xié)議是相同的。例如,在802.3以太局域網和802.5令牌環(huán)局域網之間,中繼器是無法使它們通信的。
但是,中繼器可以用來連接不同的物理介質,并在各種物理介質中傳輸數據包。某些多端口的中繼器很像多端口的集線器,它可以連接不同類型的介質。
中繼器是擴展網絡的最廉價的方法。當擴展網絡的目的是要突破距離和結點的限制時,并且連接的網絡分支都不會產生太多的數據流量,成本又不能太高時,就可以考慮選擇中繼器。采用中繼器連接網絡分支的數目要受具體的網絡體系結構限制。中繼器沒有隔離和過濾功能,它不能阻擋含有異常的數據包從一個分支傳到另一個分支。這意味著,一個分支出現(xiàn)故障可能影響到其它的每一個網絡分支。
集線器是有多個端口的中繼器。簡稱HUB
網橋 (Birdge)
網橋工作于OSI體系的數據鏈路層。所以OSI模型數據鏈路層以上各層的信息對網橋來說是毫無作用的。所以協(xié)議的理解依賴于各自的計算機。
網橋包含了中繼器的功能和特性,不僅可以連接多種介質,還能連接不同的物理分支,如以太網和令牌網,能將數據包在更大的范圍內傳送。網橋的典型應用是將局域網分段成子網,從而降低數據傳輸的瓶頸,這樣的網橋叫“本地”橋。用于廣域網上的網橋叫做“遠地”橋。兩種類型的橋執(zhí)行同樣的功能,只是所用的網絡接口不同。生活中的交換機就是網橋。
路由器 (Router)
路由器工作在OSI體系結構中的網絡層,這意味著它可以在多個網絡上交換和路由數據數據包。路由器通過在相對獨立的網絡中交換具體協(xié)議的信息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比起網橋,路由器不但能過濾和分隔網絡信息流、連接網絡分支,還能訪問數據包中更多的信息。并且用來提高數據包的傳輸效率。
路由表包含有網絡地址、連接信息、路徑信息和發(fā)送代價等。路由器比網橋慢,主要用于廣域網或廣域網與局域網的互連。
橋由器(Brouter)
Brouter 是網橋和路由器的合并。
網關(Gatway)
網關把信息重新包裝的目的是適應目標環(huán)境的要求。
網關能互連異類的網絡, 網關從一個環(huán)境中讀取數據,剝去數據的老協(xié)議,然后用目標網絡的協(xié)議進行重新包裝。
網關的一個較為常見的用途是在局域網的微機和小型機或大型機之間作翻譯。
網關的典型應用是網絡專用服務器。
其他
個人計算機:典型的個人計算機就是個體用戶所擁有的桌面計算機、工作站或筆記本電腦。微型計算機的最常見的類型就是個人計算機,應用于大多數的組織機構之中。
服務器:網絡上,儲存了所有必要信息的計算機或其它網絡設備,專用于提供特定的服務。例如,數據庫服務器中儲存了與某些數據庫相關的所有數據和軟件,允許其它網絡設備對其進行訪問,并處理對數據庫的訪問。文檔服務器就是計算機和儲存設備的組合,專用于供該網絡上的任何用戶將文檔儲存到服務器中。打印服務器就是對一臺或多臺打印機進行管理的設備,而網絡服務器就是對網絡傳輸進行管理的計算機。
網卡:網絡接口卡(NIC)是計算機或其它網絡設備所附帶的適配器,用于計算機和網絡間的連接。每一種類型的網絡接口卡都是分別針對特定類型的網絡設計的,例如以太網、令牌網、FDDI或者無線局域網。網絡接口卡(NIC)使用物理層(第一層)和數據鏈路層(第二層)的協(xié)議標準進行運作。網絡接口卡(NIC)主要定義了與網絡線進行連接的物理方式和在網絡上傳輸二進制數據流的組幀方式。它還定義了控制信號,為數據在網絡上進行傳輸提供時間選擇的方法。
集線器:集線器是最簡單的網絡設備。計算機通過一段雙絞線連接到集線器。在集線器中,數據被轉送到所有端口,無論與端口相連的系統(tǒng)是否安計劃好要接收這些數據。除了與計算機相連的端口之外,即使在一個非常廉價的集線器中,也會有一個端口被指定為上行端口,用來將該集線器連接到其它的集線器以便形成更大的網絡。
交換機:交換機是第二層、多端口設備。交換機提供與集線器或網橋類似的功能,但擁有更多的先進性能,能夠對任意兩個端口進行臨時連接。它包含一個交換矩陣或交換結構能夠用于迅速地連接端口或切斷端口間的連接。與集線器不同的是,交換機僅將信息幀從一個端口傳送到目標節(jié)點所在的其它端口,而不會向所有其它的端口廣播。
路由器:路由器在網絡上將數據從發(fā)送者發(fā)送給接收者。路由器能夠確定數據的目的地址并能夠確定傳輸數據的最佳路徑。與網橋和交換機不同之處在于,網橋和交換機利用硬件上配置的MAC地址來確定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利用邏輯網絡地址,如IP地址,來作出相應的決定。
網關:網關這一術語用來指任何設備、系統(tǒng)或軟件應用程序,它們能夠起到將數據從一種格式轉化成另一種格式的功能。網關并不會改變數據本身。例如:從技術角度來說,能夠將數據從IPX網絡傳送到IP網絡的路由器就是一個網關。同樣地,能夠在以太網和令牌網之間往返傳輸數據的解析型交換機也可被稱為網關。
調制解調器:調制解調器是一種接入設備,將計算機的數字信號轉譯成能夠在常規(guī)電話線中傳輸的模擬信號。調制解調器在發(fā)送端調制信號并在接收端解調信號。許多接入方式都離不開調制解調器,如56k的調制解調器、ISDN、DSL等。它們可以為內部設備,插在系統(tǒng)的擴展槽中;或外部設備,插在串口或USB端口中;或膝上電腦所用的PCMCIA板;或專為諸如手提電腦等系統(tǒng)中使用而設計的設備。另外,許多膝上電腦都配備了集成調制解調器。還提供了機架式調制解調器供大范圍地使用調制解調器,如I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