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點
春分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點,這幾點要多預防
春分時節(jié)氣候十分適宜各種病菌的繁殖和傳播,小伙伴們在感受春意盎然的同時,同時也要注意身體保暖,預防流感哦。春分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點,這幾點要多預防!
春分時節(jié)養(yǎng)生要點
1.春分養(yǎng)生要平抑肝陽
根據(jù)我國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觀點來看,肝臟對氣候的變化是最為敏感的。中醫(yī)認為,春夏季節(jié)變換,肝陽易亢,肝風易動,會導致人的血壓突然升高,情緒波動的時候甚至還會有中風的危險。
所以說在這個時節(jié)高血壓病人除了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之外,還要注意保持心情的舒暢,可以選擇吃一些平抑肝陽降血壓的蔬菜,來進行防治。
所以說,春分前后,我們一定要注意避免情緒波動,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來面對。
2.起居養(yǎng)生巧防病
陽春三月,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天地間俱顯勃勃生機,草木得以繁榮。白領應該適當?shù)耐硭缙?,到庭院里散散步,披散頭發(fā),舒張形體,使神志隨著春天生氣而勃發(fā)。
春分前后,氣候漸漸變暖,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的活動也就會增強,使各個器官的負荷嚴重增加,于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便會產(chǎn)生一種鎮(zhèn)靜、催眠作用,讓我們的身體感覺困乏,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春困。
3.春分養(yǎng)生要助益脾胃
春季是慢性胃炎和胃潰瘍最容易復發(fā)的季節(jié)了,因為春季的肝氣旺盛,而且在中醫(yī)臟腑的相生相克中,肝木克脾土,如果肝氣過旺,就會克脾土,對脾胃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嚴重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甘味的食物可以滋補脾胃,在中醫(yī)五味當中,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如果這個時候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fā),對脾胃會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我們可以吃的甘味食物有:大棗、山藥、小米、大米、糯米、扁豆、黃豆、菠菜、胡蘿卜、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食物,經(jīng)常吃這些可以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力,而且還能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
4.春分前后防病意識要加強
春分很容易發(fā)生腹瀉的情況,而且舌苔發(fā)白、脈象虛弱,腰部以下發(fā)涼,最大的特點是餐泄。而且由于春天的風比較大,中醫(y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人更容易出現(xiàn)腹痛的癥狀,痛感非常明顯。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風大的.時候盡量少到戶外受風,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理中丸。春分前后,一定要防止讓自己受涼。
在做飯的時候,多用一點干姜,因為干姜可以有效的溫中。
而且春分前后很容易感冒,所以風不大的時候,要多到戶外去鍛煉身體,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春分時節(jié)適宜吃什么食物好
1、春分吃什么:牛蒡玉米淮山湯
材料:牛蒡、玉米、淮山。
做法:淮山洗凈,削皮,切滾刀塊;牛蒡洗干凈,用刀背刮去表面的皮,斜切厚片;紅棗洗凈,拍扁去核;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鐘,轉(zhuǎn)文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diào)味即可飲用。
功效:增強體力,通便排毒,潤澤肌膚,潤燥利咽。
2、春分吃什么:老鴨筍湯
材料:老鴨1只(約750克),筍尖150克,枸杞少許。
做法:將老鴨洗凈,去除鴨頭、鴨尾及肥油,切塊用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筍用水泡軟后洗凈,掐頭去尾,取中段切絲。將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煲內(nèi),加清水1500-20__毫升,大火煲滾,轉(zhuǎn)小火慢煲4小時左右,起鍋加鹽調(diào)味。
功效:春季天氣干燥,容易虛火上升,此湯可滋陰補腎、強身健體、清理腸胃。湯品性寒,特別適合體內(nèi)有熱、上火的人飲用,可起到助消化和緩解便秘等作用。
3、春分吃什么:莧菜豆腐魚頭湯
材料:莧菜600克、豆腐2塊、大魚頭1個(約600克)、姜絲適量。
做法:各物分別洗凈,莧菜切段;豆腐切塊;魚頭去鰓,起油鑊爆香姜,煎至微黃時濺入少許熱水。在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量),武火滾沸后,下各物滾沸后改文火煲約45分鐘,下鹽便可。
功效:中醫(yī)還認為莧菜能清熱、解毒、潤腸。配以豆腐滾魚頭,有健中補虛、祛除頭風、清熱通便的功效,是春日有益的家庭靚湯,且男女老少皆宜,又價廉物美、烹制簡單。
4、春分吃什么:猴頭菇雞湯
材料:猴頭菇50克、靈芝25克、雞300克、淮山25克、炒薏米25克、陳皮四分一片、姜兩三片。
做法:先把猴頭菇、淮山用淡鹽水浸1小時,瀝干水,再稍稍浸一浸水,再瀝干,反復兩三次。雞肉飛水后,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與姜片、陳皮同放入瓦煲,武火煲滾,再將其余材料一同放進瓦煲內(nèi),煲約1.5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補脾益氣、助消化,適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癥。
5、春分吃什么:牛肚薏米湯
材料:牛肚25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鹽適量。
做法:先將牛肚用沸水洗過,然后用刀刮去黑膜,洗凈備用;用清水將薏米、扁豆洗凈,備用;湯鍋加入清水,并將牛肚放入,待煮沸后用小火燉至牛肚軟;加入薏米和扁豆,再煮半小時;將牛肚撈出切成條,再放回湯鍋中,以適量鹽調(diào)味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牛肚健脾益胃,理虛補損;薏米有健脾祛濕,排膿舒筋等功效。兩者合而煮成湯,性質(zhì)平和,不寒不燥,具有健脾祛濕之功效。
6、春分吃什么:淮山薏米生魚湯
材料:生魚1條、淮山15克、薏米15克、陳皮一小塊、瘦肉100克、姜3片。
做法:洗凈宰好的生魚,斬成幾段;淮山和薏米洗凈;陳皮用清水泡軟,刮去白瓤;拍裂一小塊姜,熱鍋,用姜塊在鍋上擦一遍,放兩湯匙油,待油六成熱下魚,煎至微黃;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煎好的生魚和其它材料,武火煮沸,轉(zhuǎn)中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diào)味即可品嘗。
功效:健脾去濕,養(yǎng)陰補虛,解春困。
春分有什么風俗活動
1、豎蛋: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2、粘雀子嘴:春分這一天農(nóng)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3、春祭:春分也是春祭的開始。春祭,即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guī)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4、放風箏:春分這天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甚至大人們也要參與。溫柔的春風里,人們在空地上肆意奔跑,爭相比著誰的風箏放得更高更遠。
5、飲春酒:我國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jīng)久不壞,謂之春分酒?!?/p>
6、拜神:春分前后的民俗節(jié)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7、祭日:祭日是古時皇家在春分這天最主要的活動,在周代,春分便有了祭日儀式?!抖Y記》記載:“祭日于壇”、“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p>
春分氣候變化
春分時節(jié),中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qū)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qū)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qū)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wěn)定升達0℃以上。此時嚴寒已經(jīng)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qū)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qū)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