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故事大全 > 神話故事 > 大理三塔神話傳說_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傳說

大理三塔神話傳說_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傳說

時間: 秋燕980 分享

大理三塔神話傳說_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傳說

  大理三塔,實名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西北角的應樂峰下,屹立在規(guī)模宏大、號稱“百廈千佛”的崇圣寺山門前,塔以寺名。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大理三塔神話傳說,希望對你有用!

  大理三塔神話傳說

  崇圣寺三塔,建于南詔豐佑年間(823—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兩塔后建。

  三塔中的大塔,又名千尋塔,高69.13米,為16級密檐式方型塔。除疊澀外,全以白灰抹面,每級四面有龕,相對兩龕供佛像,另兩龕為窗洞,相鄰兩級窗洞方向交替錯開,利于塔內(nèi)采光通風。塔內(nèi)裝有木骨架,循梯可達頂層。唐宋元明年間,游人頻頻登塔遠眺,在塔上賦詩題字。塔頂?shù)乃慕牵饔幸恢汇~鑄的金翅鳥。塔頂還有金屬塔剎、寶蓋、寶頂和金雞等。底部鑲嵌著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永鎮(zhèn)山川”四個大字,它是明初被朱元璋封為黔國公的沐英后裔孫世階手書。字體雄渾遒勁,剛毅秀拔。

  南北兩塔均高43米,為10級密檐式八角形磚塔,外觀裝飾成樓閣式,每角有柱,每級設(shè)平座,第4、6級有斗拱,檐下有浮雕聯(lián)窗等;頂端有鎦金塔剎寶頂,顯得十分華麗。相傳,三塔是唐王朝派了尉遲恭韜、徽義和徐立三位工匠來大理設(shè)計指導當?shù)厝嗣裥藿ǖ摹N具t恭韜傳說是位神匠。負責塔體的設(shè)計、施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也是唐建筑風格在西南的實踐案例。據(jù)《南詔野史》記載,塔上有11000多尊銅佛,用銅40500多斤,負荷非同一般。崇圣寺因歷經(jīng)地震與兵燹,廟宇早已蕩然無存,惟有三塔巍然屹立。修建大理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修建浮圖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

  王昶在《金石萃編》中記載:“三塔其一高三十余丈,十六級,其二差小,多鑄金為頂。頂有金鵬,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zhèn)之”。傳說中還有鎮(zhèn)風水之說。過去曾說過蒼山十九峰,峰峰都有塔,塔塔有金鵬,這與大理民間傳說有眾多的龍的神話,用金鵬克龍是一致的。現(xiàn)存的塔還有弘圣寺一塔、白塔、蛇骨塔等。

  三塔公園占地200畝。1978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對三塔進行了維修,維修過程中,挖掘出重要歷史文物680余件,經(jīng)過整理后正式向游人展出。1997年,大理市人民政府撥款550萬元在三塔公園恢復重建了南詔建極大鐘樓和建極大鐘;1999年又撥款1104萬元,恢復重建了雨銅觀音殿,重鑄了雨銅觀音像,上述兩大工程的恢復重建,為崇圣寺三塔公園新增了兩道亮麗的景觀。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對洱海,西靠蒼山。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崇圣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天龍寺。崇圣寺的壯觀廟宇在咸同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

  千尋塔高度是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一共有16級,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塔身內(nèi)壁垂直貫通上下,設(shè)有木質(zhì)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了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大家所見的"永鎮(zhèn)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字高1.7米,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理地區(qū)歷史上水患多,惡龍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就不敢作惡,水患當然也就減少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qū)已成為其版圖,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 "題字刻碑"就再合適不過了。

  千尋塔開始修建的時間一般認為是南詔勸豐佑時期(公元823年~859年)。修建千尋塔的方法傳說有多種,其中的一種叫"土層掩埋法",也就是由塔基開始,每修好一級塔,就用土層掩埋一級,并把土堆壓成一個斜坡形的土臺子,這樣就大大方便了運送建筑材料和修建上一級塔,等到大塔封頂時,土臺的斜坡已延伸數(shù)里遠,接下來又一層一層地挖去埋塔的土層,直到完全顯露出整座塔。

  三塔中,南北兩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級,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外觀輪廓線象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jù)相關(guān)史料推斷,南北小塔建造于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公元1108~1172年)。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偏離了垂直線,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傾斜狀態(tài),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jīng)傾斜了四百多年。

  如果仔細仰望三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千尋塔每級四面都有拱形龕,也就是常說的供奉神佛的小閣子。相對的兩龕內(nèi)供有佛像,另外兩龕則作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級的八方都有形狀各異的塔形龕,各層塔身都有浮雕作為裝飾。崇圣寺三塔的級數(shù)都為偶數(shù),而其他地方佛塔的級數(shù)一般都是奇數(shù)。

  崇圣寺三塔,從修建至今,除經(jīng)歷上千年風吹雨打和日曬之外,還經(jīng)歷過30余次強地震的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跡般自行復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鄉(xiāng)民房倒塌達99%,可千尋塔只震落了頂上的寶剎。這對于沒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來說無疑是一個奇跡。

  崇圣寺及三塔建成后至明代,寺院保存完好。史料記載其規(guī)?;狡呃?,三閣七樓九殿,房屋八百九十余間,有佛一萬一千四百尊。大理國時曾有九個國王禪位為僧,任崇圣寺住持。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國時期,百姓不論貧富,家家戶戶都有佛堂;不論男女老少,都手不釋數(shù)珠,因此大理國有"佛國"之稱。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譽,即所謂"南中梵剎之勝在蒼山洱水,蒼山洱水之勝在崇圣一寺",而寺中的三塔、鴻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視為五大重器--五大寶物。直到明代,李元陽組織重修崇圣寺時,寺中五寶還保存完好。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所鑄造的寺內(nèi)鴻鐘,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記》中這樣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因而"鐘震佛都",曾成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寺內(nèi)的雨銅觀音,莊嚴靜美,細腰赤足,造型精妙。相傳在殿內(nèi)鑄造高三丈的觀音,鑄到一半時銅已用完,這時天上下了一場銅雨,人們便收集這些如珠銅雨才鑄完了觀音,故名雨銅觀音。寺內(nèi)的巨鐘后來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雨銅觀音毀于十年“”,證道歌碑和佛都匾毀壞時間不詳。現(xiàn)在寺內(nèi)的鐘樓和雨銅觀音殿是近年才重新修建的。重鑄的建極大鐘,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jù)史料設(shè)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

  1961年3月,崇圣寺三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1年,國家文物局撥款43萬元對三塔進行了歷時三年的維修與加固。在這次維修與加固中,有兩項重要發(fā)現(xiàn):一是三塔的基腳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寫本佛經(jīng)等珍貴文物680 余件,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豐富、最重要的一批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文物。這些文物成為研究南詔和大理國歷史的實物資料。在南詔和大理國時期,藏傳佛教、印度密教和禪宗(中原地區(qū))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匯與融合。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還在80年代衍生出一個三塔倒影公園。公園占地27畝,有水面積達十余畝。公園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許的崇圣寺三塔,以園內(nèi)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豐姿而得名。園內(nèi)建筑有體現(xiàn)白族民居的楹聯(lián)照壁,有題詩刻賦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搖水中的漾波亭。園內(nèi)種植有各種茶花、緬桂、杜鵑等眾多異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園,或吟誦詩詞楹聯(lián),或觀賞百草花卉,或凝神水中三塔,或攝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連忘返。三塔倒影,不僅妙在陽光燦爛的白天,而且還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崇圣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園互為添輝,相與增色,從而成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觀。

  大理的其他神話傳說一、金馬山、碧雞山傳說

  昆明市東面有一座山叫金馬山,因它的形狀象一匹昂首奔騰的駿馬而得名,昆明市的西面也有一座山叫碧雞山,因它山頂上的一塊巖石像一只美麗的鳳凰,所以叫碧雞山。這兩座山像兩個忠誠的衛(wèi)士,守衛(wèi)著美麗、寧靜、祥和的昆明市。關(guān)于金馬碧雞山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昆明一帶居住著一些未經(jīng)教化的蠻荒人,他們搶劫、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弄得百姓整天提心吊膽,東躲西藏。天帝知道后,非常震怒,于是就在這里降下水災、瘟疫、戰(zhàn)爭等災難,想把這里的人全部滅絕,再造一批新人,一時間,昆明附近天災人禍連綿不斷,人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這時天帝身邊一個叫金馬的大臣直言上書說:“天帝,您不能這樣做,這樣做百姓生靈涂炭,不是同樣很殘暴嗎?”天帝聽了大怒,把金馬變成一匹白馬貶下凡間,金馬下凡以后,被一個善良的老人飼養(yǎng)。這一年昆明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干裂,禾苗枯萎,顆粒無收,百姓們食不果腹,生活更加艱難,人們紛紛逃離家園。一天,善良的老人,解開栓馬的韁繩,撫摸著白馬的頭,流著眼淚說:“白馬啊,白馬,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你就自謀生路吧!”

  這時,白馬突然開口說話了,“老人家,千萬別離開這里,您等我三天,我一定想辦法讓這里的人們擺脫災難。”說完白馬揚起四蹄,向著藍天飛奔而去。

  到了天庭,白馬找到了好朋友碧雞,向她訴說了人間的疾苦,美麗善良的碧雞聽完后,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拯救昆明的百姓,她潛入天帝的寢室,偷偷地拿出了天帝的寶印,和金馬一起飛到昆明上空,他們繞著昆明上空飛了九九八十一圈,然后拋出寶印,寶印懸在空中,天空中立刻烏云密布,電閃雷嗚,下起了瓢潑大雨,久旱的昆明在這場大雨的滋潤下,重現(xiàn)勃勃生機,田野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河流唱起了歡快的歌,昆明人民終于得救了。

  為了保佑昆明人民永遠幸福安康,金馬和碧雞約定,金馬飛到昆明的東面化做金馬山,碧雞飛到昆明的西面化做碧雞山,就這樣千百年來昆明人民在金馬和碧雞的保佑下過著幸福、祥和的生活。

  大理的其他神話傳說二、潑水節(jié)

  說起潑水節(jié),許多人都知道,那是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盛大節(jié)日,但要問它的來歷,您可能就說不清楚了,這里也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

  相傳千萬年前,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他們的山寨里,過著安靜祥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山寨里來了一個兇惡的大魔頭,他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傣家人的寨子被攪的雞犬不寧。為了拯救山寨,英勇無畏的傣族小伙子們與大魔頭展開了激烈的搏斗,但魔頭的魔法太歷害了,一個個傣族小伙子先后被魔頭殺害了,傣家人面臨著滅族的災難。

  這時,七個美麗善良的傣家姑娘挺身而出,她們假意順從惡魔,陪他飲酒,將魔頭灌醉,酒醉后,魔頭泄露了秘密,對七個少女說:他不怕刀槍棍棒,就怕用繩子勒脖子。七個性急的少女沒等魔頭把話說完,就找來繩子套在魔頭的脖子上,一起使勁用力勒,魔頭的腦袋一下就掉在了地上。

  可是萬惡的魔頭并沒有死,他的腦袋變成了一團火球,到處滾動起來,滾到一個山寨,就在山寨燃起大火,剎那間許多山寨都火光沖天,烈焰滾滾,傣族人的生命財產(chǎn)眼看就要化成灰燼。這時七個姑娘從驚愕中醒悟過來,奮不顧身地一齊撲向火球,一個姑娘伸出雙臂,緊緊抱住燃燒的火球,盡管熊熊烈焰燒傷了她的肌膚,燒焦了她的秀發(fā),但她絲毫沒有放松,直到實在支持不住了,才傳給另一個姑娘,就這樣七個勇敢的姑娘輪流抱著燃燒的火球。

  這時山寨的人們想到水能滅火,于是就急忙拿出家里所有能盛水的鍋碗瓢盆等器皿,裝滿了水,一齊向姑娘們懷里的火球潑去,就這樣一直潑了七大天七夜,才將火球徹底撲滅,七個姑娘和傣族山寨終于得救了。

  為了紀念這七個勇敢的傣族姑娘,傣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傣族的新年節(jié)日,到了這天全族的男女老幼身穿節(jié)日盛裝,走上街頭,你追我趕,相互潑水,嬉戲打鬧,身上潑的水越多越好,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就會更加幸福吉祥!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大理三塔神話傳說相關(guān)內(nèi)容

  

239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