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
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yōu)殍讟?。比喻同一物種因環(huán)境條件不同而發(fā)生變異。
晏嬰,字平仲,也稱晏子,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曾經(jīng)輔助齊靈公、莊公、景公。景公時為相,輔政長達四十余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齊國一代名相。據(jù)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足智多謀,為官清廉,敢于犯顏直諫,匡正國君之謬;生性敏捷,能言善辯,奉命出使他國,臨危不俱,從不讓國家受辱。
晏嬰第一次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嬰善于言辭,便對身旁的謀士說:“晏嬰在齊國是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現(xiàn)在要來楚國,我想當眾羞辱他一番,讓齊國人知道我們的厲害,挫一下齊國的銳氣。你們看有什么好辦法?”大臣們左思右想,終子想出了一個羞辱晏嬰的辦法。
晏嬰來了,楚王設宴款待。酒濃之時,差役押著一個被縛之人來見楚王,楚王裝模作樣地問:“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連忙問答說:“這個人來自齊國,到我們楚國偷東西被我們抓到了。”楚王回過頭去看著晏嬰,故意裝作很驚訝地說:“啊,難道齊國人都喜歡偷東西嗎?”
晏嬰早就看出楚王是在演戲,于是站起來,不慌不忙地對楚王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時就結出甘甜的橘子,如果將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結的果實就變成又酸又苦的枳了。同種植物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因為水土不同的緣故啊!大王殿上的這個人在齊國時不偷盜,到了楚國后卻學會了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變成盜賊么?”一席話噎得楚王是張口結舌,面紅耳赤,最終只好賠笑收場。
時隔不久,晏嬰再次奉命出使楚國。楚王還記得上次宴會上晏嬰讓自己難堪的事,就想伺機報復。他知道晏嬰身材矮小,于是就派人在城門的旁邊開了一個狗洞大小的門,等晏嬰來的時候就不開城門而讓晏嬰走那個小門,想要以此來羞辱他。晏嬰來到城門前看到這種情景,知道是楚王故意羞辱自己,就對前來迎接的楚國大臣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走狗洞,我現(xiàn)在出使的是楚國,為什么也要走狗洞呢?”楚王羞怒極了。無奈之下打開大門,以禮接待了晏嬰。
晏嬰臨危不懼,憑借自己的機智和三寸不爛之舌把想要侮辱自己的楚王反駁得啞口無言,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榮譽。
南橘北枳的成語故事
上一篇:超經(jīng)典成語故事
下一篇:南柯一夢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