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故事大道理書中的故事
駕馭命運的舵是奮斗。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短小故事大道理書中的故事。
短小故事大道理書中的故事1:附耳輕說
韓國的古書,說過一個小故事。一位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nóng)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nóng)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nóng)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nóng)夫看著他,一言不發(fā)。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nóng)夫附在黃喜的耳朵邊,低聲細氣地說,告訴你吧,邊上那頭牛更好一些。
黃喜很奇怪,問,你干嗎用這么小的聲音說話?
農(nóng)夫答道,牛雖是畜類,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或那頭牛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里分辨出來我的評論,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yōu)秀的牛,心里會很難過……
由此想到人,人們常常以為只有批評才須注重場合,若是表揚,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形下都是適宜的。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qū)。
批評和表揚的主要馳騁疆域,應該是人的力量可以抵達的范圍和深度。它們是評價態(tài)度的標尺而不是鑒定天資的分光鏡。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熱的蒸氣,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
山野中的一個農(nóng)夫,對他的牛,都傾注了那樣淳厚的愛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讓我們學會附在耳邊,輕輕地說……
短小故事大道理書中的故事2:以謊識謊
李靖是唐初著名的軍事家,在與突厥征戰(zhàn)中屢獲奇勝,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也因此遭到了小人的陷害。
在他擔任岐州刺史期間,有人給唐高祖李淵遞交了一份狀紙,告發(fā)李靖想謀反,并列舉了大量罪證。唐高祖李淵看到后信以為真,立即命令御史劉成前往岐州緝拿李靖歸案。
御史劉成非常了解李靖,知道他是個忠貞不二的人,決不會有叛逆之心,但是,在那個年代,要想證明一個人冤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皇帝李淵已經(jīng)做出有罪推論的情況下。明知是誣告,但卻一時想不出為李靖辯白的辦法,劉成心里非常著急。
情急之下,劉成只好請求與原告同行,想看看這位誣告之人一路上會不會露出什么破綻,順便可以隨時掌握情況。
一路上,這位誣告者行事十分小心,想要找出破綻十分困難。于是,劉成一到歇腳的時候就翻開這封誣告者編造出來的狀紙,想從中找出蛛絲馬跡。一天,他再次打開狀紙研究狀紙上列舉李靖謀反的每一條“罪證”??粗粗?,劉成忽然心中一亮,既然是誣告者自己編造出來的,如果再復述一遍就有可能出現(xiàn)前后不合的地方。何不利用這一點抓住誣告者的把柄呢?
于是,劉成命人馬立即上路,半天也沒歇腳,正當所有人都累得滿頭大汗時,劉成忽然驚慌失措地對告狀人說:“不好了,不好了,你寫的那份狀紙由于助手玩忽職守丟掉了。”然后立即拿起鞭子抽打主管行李的人。
丟了狀紙咋辦?尋找狀紙已是不可能,于是御史親自找到告狀之人道歉,并請告狀者再寫一份。無奈之下,告狀者只好照辦。
告狀之人寫好后立即交到劉成手里。拿到新的狀紙,劉成立即拿出那份所謂已經(jīng)丟掉的原狀進行對比,果然不出所料,兩份狀紙錯漏百出,出入很大。于是,劉成馬上調頭回京將此事上奏李淵。李淵知情后大怒,立即召誣告者問罪。就這樣,一場誣告陰謀敗露,李靖將軍有驚無險。
以謊識謊,看似荒誕,卻不失為一種良策。生活中,面對一些看似無法解除的難題,我們不妨打破原有思維,從側面入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短小故事大道理書中的故事3:沒有錢,還有什么可以布施
一個人跑到釋迦牟尼佛面前哭訴。
“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這是為什么?”
佛告訴他:“這是因為你沒有學會布施?!?/p>
“可我是一個窮光蛋呀!”
“并不是這樣的。
一個人即使沒有錢,也可以給予別人七樣東西:
第一,顏施,你可以用微笑與別人相處;
第二,言施,對別人多說鼓勵的話、安慰的話、稱贊的話、謙讓的話、溫柔的話;
第三,心施,敞開心扉,誠懇待人;
第四,眼施,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別人;
第五,身施,以行動去幫助別人;
第六,座施,乘船坐車時,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他人;
第七,房施,將自己空下來的房子提供給別人休息?!?/p>
佛最后說,“無論誰,只要有了這七種習慣,好運便會如影隨形。”
看了短小故事大道理書中的故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