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禪宗小故事大哲理(2)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_佛教禪宗小故事大哲理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鏡子里面的愛,比金子更加貴重
妻子躺在丈夫身邊說:“哎!我說,你爹現(xiàn)在這樣我可不伺候了,你看看一轉(zhuǎn)身的功夫又拉滿床。”
丈夫心煩的翻了一下身說:“這還不都賴你,開始生病就應(yīng)該送醫(yī)院,你偏舍不得錢現(xiàn)在倒好……哼!”
妻子騰一下坐起來,掀起丈夫的被子嚷嚷道:“你還賴我?你要是有能耐是個百萬富翁別說送你爹去醫(yī)院了,你就是請百八十個特護(hù)天天伺候你爹我都沒意見。”
丈夫也急了,坐起來“啪”給了妻子一個耳光大聲吼著:“滾!老子還用你來數(shù)落。”
妻子也不是省油的燈,撒潑一樣和丈夫廝打在一起。
攤在床上的老爺子在隔壁屋子里聽到夫妻二人的吵架聲,傷心地直掉眼淚。心想自己一輩子好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給兒子置辦這份家業(yè)。臨老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由得老淚橫生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上,兒媳沒給他送飯,他也沒像往常一樣吵著餓了。這時5歲的小孫子蹦蹦跳跳的跑了過來,拉著爺爺?shù)氖终f:“爺爺你給我講故事。”老爺子摸著孫子的頭說:“好!爺爺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
妻子在隔壁屋里坐著吃飯,她聽見老爺子今天說話的聲音很大,心里厭惡地想,我看在餓你幾頓,你還有沒有力氣這么大聲……哼。這時她隱隱約約聽見老爺子講“我的爺爺也就是你的太太爺爺,他以前是地主。”
小孫子問:“爺爺!地主是什么?”
“很有錢的人。”
“那咱們家怎么沒有錢呀?”小孫子繼續(xù)問。
爺爺說:“有呀!你太太爺爺留下……金子……在……”
妻子豎著耳朵聽著,當(dāng)聽到金子的時候,這老爺子的聲音突然變小了。
當(dāng)天晚上夫妻倆對老爺子的態(tài)度來了個大轉(zhuǎn)彎,晚飯兒子不但親自喂他吃,兒媳更是不嫌他臟臭,把他原先破舊的被褥煥然一新。
之后兒子沒事就和老爺子下下棋,聊聊家常,最長聊的就是以前的事。老爺子避重就輕地說著,有時睡一覺醒了,看著兒子和兒媳在自己的屋子翻找,他也沒吭聲。
轉(zhuǎn)眼老爺子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眼見著幾天都吃不進(jìn)去一點東西,夫妻倆愁眉不展晝夜伺候著。兒子貼著父親的臉問:“爹!你把金子放哪了?”
老爺子用微弱氣息答著:“啊?”
兒子更大聲地問:“爹!我太爺留下的金子哪?”
妻子一把拽過丈夫說:“別那么大聲,看嚇著爹。”
接著妻子趴在公公地床前溫柔地說:“爹!金子你放那了?”
可老爺子依依呀呀的已經(jīng)說不出話來了。
彌留之際夫妻倆輪流問老爺子,可是都沒得到答案。正在夫妻倆火急火燎地時候,孫子顛顛跑過來說:“我知道在哪!”說完跑到爺爺床頭柜里掏出了一面鏡子。遞給了父母,兒子拿著鏡子一楞說:“不是鏡子是金子。”孫子撓著腦袋說:“我爺爺告訴我要是你們找金子的時候,就給你們看鏡子。”說完就跑出去玩了。
兒子不明白的翻看著鏡子,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臉上已經(jīng)有了皺紋,這才恍然大悟。回頭跪在床前打心眼里喊了一聲:“爹”
可老爺子已經(jīng)永遠(yuǎn)地閉上了眼睛。
佛教小故事大哲理:山窮水盡
明朝時,有一位小沙彌,他住在普陀山的寺廟里。有一天,他心血來潮,就想到郊外走走。他遠(yuǎn)眺普陀山的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感應(yīng)奇跡很多,就想那最高的山峰說不定有道場或修行人在那里。于是,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就往普陀山最高峰而去。
一路上蔓草叢生,荊棘遍布,小沙彌不畏艱難地爬上最高的佛頂山。他沒想到,佛頂山是一片廣大的平原,他站在山頂上往下一看,普陀山一覽無遺,于是非常高興地四處走走,想知道到底有沒有人在此修行??墒?他走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fā)現(xiàn)有修行的人。
正在失望之余,小沙彌忽然在地上發(fā)現(xiàn)一塊石碑,石碑上還刻了四個大字“慧濟(jì)禪寺”。小沙彌對“慧濟(jì)禪寺”四字感到有點印象,也感到特別地親切。他想,這山峰以前肯定有人來過,并建過道場,不然怎么會留下這個石碑呢?前人既然能在山峰建寺廟,那我也能在此建寺廟,好讓想靜修的人有個道場,可以靜心用功。就這樣,他決定在此修建道場。
小沙彌高高興興地回到山下,對師父說:“師父!普陀山最高的山頂還有一片平地,以前好像建過道場,弟子發(fā)愿想去那里建道場,不知師父的意見如何?”
師父本來在靜靜地聆聽小沙彌的述說,但是一聽只有十幾歲的出家人竟然想在佛頂山辟建道場,不禁大吃一驚:“什么!你年紀(jì)輕輕就想到佛頂山建道場,你有沒有講錯?你要知道光是搬木材上山就是一大難題了,更何況是想在那里建造寺廟了。你真是太天真了,也太不自量力了,要建自己去建。”
小沙彌說:“弟子已經(jīng)發(fā)愿了,如果師父不幫忙,那弟子只好自己去建了。”
師父聽了又說:“你以為建道場就像砌積木那樣簡單嗎?你好好想想吧,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我不想再聽了。”
許多師兄看到小沙彌年紀(jì)輕輕就想建道場,于是也都來勸說:“小師弟!算了吧!修行就修行,還發(fā)什么愿,真是自找苦吃,趕快打消這個念頭吧!”
可是小沙彌并不這么想,他想,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我,那我就做給大家看吧!于是拜別了師父,走向大殿,跪在觀世音菩薩的圣像前,虔誠地祈禱說:“觀世音菩薩!弟子發(fā)愿要興建道場,希望菩薩保佑弟子,使弟子完成誓愿。”
小沙彌離開了師父,離開了本可依靠的道場,就是為了完成他宿世以來的心愿,在佛頂山興建道場。因為小沙彌的前世就是發(fā)愿在佛頂山興建慧濟(jì)禪寺的師父,又乘愿再來的小沙彌,現(xiàn)在愿力不失,仍然力行宿世的善愿。但是,小沙彌發(fā)愿要在佛頂山興建道場,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沙彌左思右想:要興建道場,首先就要去化緣,因為有錢才能買建材、請工人。于是,小沙彌滿懷信心地走向人多的鬧市,有時候一家一家地化緣,有時候就站在市場門口,可是所得到的錢太少了。有時候他幾天也化不到一塊錢,還要遭人的白眼和冷嘲熱諷,有時候好幾天才得到一些冷飯剩菜,更不要說吃飽了。不知不覺中,三年的時間過去了,莊嚴(yán)靈巧的小沙彌仍然每天在大街小巷敲著木魚,挨家挨戶地化緣。在這三年里,他嘗盡人間的冷暖歲月,頭發(fā)未剪,衣服破舊,乍看之下,很像一位又臟又窮的小乞丐,人見人怕,更化不到錢了。
有一天,他傷心流淚地走到河邊,看到潺潺的流水,想起悠悠的歲月,想到三年的時間換來的是理想的破碎,于是悲從心中來,坐在河邊號啕大哭。他想,興建道場原來只是美夢一場空,他已經(jīng)沒有信心再走下去了。
就在此時,他突然靈機(jī)一動,看看被他敲了三年的木魚,早已是斑駁不堪了,不如把它放入河里,求菩薩保佑,看木魚漂向何處,他就在哪里化緣,不要再漫無目標(biāo)地化緣了。于是,他就真的把木魚放入河里,自己也跟著木魚跑。
奇跡竟然出現(xiàn)了,木魚流到某個地方,就停在那里打轉(zhuǎn),不再流下去了。小沙彌心想,這里一定有大護(hù)法吧,否則木魚怎會在此打轉(zhuǎn)呢?于是就趕快把木魚撈起來??墒钱?dāng)他撈起木魚后,才看到這里根本看不到什么大戶人家,連一個人影也沒有,只有一大片的樹林。小沙彌心想,木魚既然漂流到這里停下來,那就在這里敲木魚吧。
于是小沙彌在河邊就念著“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心念著菩薩圣號,手中敲著木魚??墒?三天三夜也看不到半個人影。正在他精疲力盡時,事情有了轉(zhuǎn)機(jī)。原來,有一戶富貴人家住在離河邊一里路的地方,家中的老夫人臥病在床已有數(shù)年了,雖然兒子在朝為官,也聘請過各地的名醫(yī)前來醫(yī)治,服盡了各種名貴中藥,但仍然毫無起色??勺罱?連續(xù)三天來都聽到遠(yuǎn)處傳來的木魚聲,使她忘記了痛苦,并感到心情無比地愉快。于是老夫人喚來仆人,并對仆人說:“你們趕快去找那位敲木魚的人,我想我的病體只有那位敲木魚的人才能治好。”
仆人聽從老夫人的指示,循著細(xì)微的木魚聲尋去,終于在河邊看到了小沙彌。他對小沙彌說:“老夫人有請,請您跟我走一趟。”小沙彌三天三夜沒吃東西,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仆人就扶著小沙彌走路。
“回稟老夫人,這位就是敲木魚的人,他已經(jīng)三年沒理發(fā),兩年沒換衣,三年沒鞋穿,三天沒吃飯了。”仆人向老夫人稟告說。
“真可憐啊!快吩咐下去,立即準(zhǔn)備齋飯、僧衣、羅漢鞋,并請來剃頭師,快替小師父安頓吃穿的問題再說吧!”老夫人指示仆人趕快去辦。
等這些事情都做完后,小沙彌又恢復(fù)了原來清凈莊嚴(yán)的模樣。老夫人看到小沙彌容光煥發(fā)的樣子,心里也舒服了一些,于是對小沙彌說:“您怎會落到這般凄慘呢?”
小沙彌就把發(fā)愿興建道場的事,一五一十地講給老夫人聽。老夫人聽完之后,感慨地說:“真是觀世音菩薩感應(yīng)呀!想不到我花了那么多錢,請來各地名醫(yī),服盡名貴中藥都不能治好的病,自從聽了您敲的木魚聲之后,身體的疾病竟然不治而愈了,這真是不可思議呀!這樣子好了,您明天起就不用再化緣了。興建道場的事,由我來為您處理了。”老夫人講完,立即吩咐仆人去請回在朝為官的兒子,叫他趕快去普陀山的最高峰興建道場。
在朝為官的兒子,知道菩薩的感應(yīng)事跡也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命令人上山興建道場。小和尚的夙愿就這樣完成了。
猜你喜歡:
3.寓言故事及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