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小故事3個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毛澤東小故事3個,希望大家喜歡。
毛澤東小故事1
毛澤東在第一年就學了《三字經(jīng)》,第二年學《百家姓》,只學認字,不求其意。但到了第三年不僅要學認字,還要求解其意,有時還和舅父吟詩作對了。
有一次,毛澤東的舅父文玉欽準備出外做生意,一心想發(fā)財,供奉財神。正好毛澤東看見了,纏著舅母問:“舅舅拜的是什么菩薩?”“舅父拜的是財神菩薩。”“為什么要拜財神菩薩?”“拜財神菩薩,賜你舅舅出外做生意發(fā)財。”毛澤東聽了飛步跑到啟蒙館,拿了筆,展開紙,做了一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磕幾個頭燒柱香,就想發(fā)財,談何容易?”但下聯(lián)他想不出來了。這時舅父文玉欽進來了,“石三你在寫什么字?”邊說邊湊近一看,才知道自己的外甥在做對聯(lián),做好了上聯(lián),難想出下聯(lián),文玉欽有意提示:“錢靠勞動,糧靠耕耘才能得來。”“對!”真是聰明人,一提就活。只見他做出了下聯(lián):“流幾身汗費些力,才能進錢,講也簡單!”舅父文玉欽,看了滿心歡喜,六歲年紀能做出比較貼切的對聯(lián),將會成為毛家秀才,說:“石三,舅舅現(xiàn)以財神菩薩為題作聯(lián),我出上聯(lián),你作下聯(lián)行不行啊?” “行!”,“只有幾串錢,你也求他也求,給誰是好?”石三想了又想,握筆在紙上寫了下來:“不做一點事,早也拜晚也拜,教我如何!”送給舅舅,舅舅看了摸了摸石三的頭,連說:“好!好!真是文家的好外甥。”
毛澤東小故事2
毛澤東六歲那年的正月十五下午,大舅父、二舅父帶著毛澤東還有表哥文泮香、文運昌等到附近一個大的集鎮(zhèn)看花燈。這里有一姓文的人家,是從湘鄉(xiāng)高沖搬到這里來住的,是遠房的文家兄弟。這戶有三兄弟,大哥是個屠戶,殺豬宰羊是一把好刀,并在街上擺有屠板,經(jīng)營豬、牛、羊肉。二哥是做銃藥和經(jīng)營鞭炮生意的,家有三桿三眼銃出租。滿老弟夫婦在小街上辦了一個飲食店,以賣燒餅為生。這天,毛澤東是第一次到這個集鎮(zhèn)看熱鬧,事事感到新鮮,樣樣感到好奇。他看了一遍問舅父文玉瑞:“街上戶戶貼了春聯(lián),為什么這文家也不貼幅對聯(lián),熱鬧熱鬧?”文玉瑞來時還沒注意,毛澤東一說,他走到門外一看,果未貼聯(lián)。他進去問老大:“大哥,你家今年未貼春聯(lián)。”“是呀,今年一
是生意好,太忙了,二是還沒想出貼切的好聯(lián)來。”毛澤東聽了說:“我來試試看。”文家老板看著天真的毛澤東問:“玉瑞老弟,他是誰?”“他就是七妹的兒子石三伢子,還在我弟開的蒙館讀了幾年書。”“這是我們文家的根,好!你就做幅聯(lián)給舅爺,晚上舅母做好菜給你吃。”毛澤東要了筆墨紙張,一會兒做了一聯(lián),上聯(lián)是:“數(shù)一道二的大戶”,下聯(lián)是“驚天動地之人家”,橫批是“先斬后奏”。舅父文玉瑞接過來看了又看:“好!口氣大,又貼切!”然而,文家老板左看右看看不懂,“石三,你舅舅沒有念過書,看不懂,你給舅舅解釋解釋。”毛澤東笑了筆說:“請大舅舅原諒外甥沒有做好。小舅舅、舅母辦飲食店賣燒餅是一個一個的賣給顧客,所以說是‘數(shù)一道二的大戶’。二舅舅做銃藥,經(jīng)營鞭炮生意,只要一放,就噼噼啪啪,驚天動地,故稱是‘驚天動地之人家’,大舅舅是屠戶,殺豬宰羊不要衙門批準,殺一頭交點稅,這叫‘先斬后奏’!”舅舅聽了連說:“好!好!我文家七妹的兒子,將是毛家大秀才。快買紅紙寫好貼上。”毛澤東請舅舅文玉瑞寫好了對聯(lián)貼上大門兩側(cè)。因所貼對聯(lián)與眾不同吸引了街上看熱鬧的人群,一位花甲老者說:“粗看象似文家有人在京城奉就高官,細嚼而是勤勞做生意的農(nóng)家。有味!有味!這幅春聯(lián)值百塊大洋”。
毛澤東小故事3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偉人,絕不是什么天命,也不是什么機遇,而是他每天刻苦求學,發(fā)憤向上,六歲能撰聯(lián),八歲能吟詩,人人稱奇。
毛澤東長到兩歲時,他的母親懷上了毛澤東的大弟弟毛澤民。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閣長住。毛澤東的兒童時代是在外婆家棠佳閣渡過的。他在這里的故事很多。
毛澤東的舅舅文玉欽是當?shù)赜忻淖x書人,文才不俗,附近農(nóng)戶家的婚喪喜慶、撰聯(lián)寫對,少不了他。他還在家里開了個啟蒙館,附近有10多個學生在這里啟蒙。在這啟蒙館還發(fā)生過毛澤東搶板凳的故事。
毛澤東3歲時,就喜歡認字,一字連認三遍,他就記住了。一天,舅舅開的啟蒙館開學了。他聽到蒙館里讀書聲,甩掉手里的小木錘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沒有追上,他跑進教室,就去搶與一個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學生的板凳。這學生只得向先生告狀:“先生的外甥坐了我的板凳。”他舅母追到這里,雙手去抱外甥,見外甥毛澤東雙手抱著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搶,差點把舅父的眼鏡打掉。文玉欽見毛澤東小小年紀就想要讀書,只得另找一條板凳放了一個簡易桌子,讓其旁聽。從此,毛澤東成了啟蒙館里的旁聽生,并養(yǎng)成了好學、好問、勤寫、勤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