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孝明天皇的一生
導讀:孝明天皇,別號幕末天皇,日本第121代天皇,是仁孝天皇的兒子,明治天皇的父親。支持公武合體,明治維新期間,在反對倒幕派時于1867年1月30日突然去世,他的死引起了種種議論,死亡真相至今未解。
1853年6月3日,4艘黑色的大船闖進了日本幕府的咽喉要地一一江戶灣的浦賀港。就像在平靜的湖水中投進了一塊石子,這四艘大船的到來,在閉關鎖國200余年的日本,激起了軒然大波。有100多萬人口的江戶城中敲起了警鐘,全城陷入混亂,許多人開始向鄉(xiāng)下逃亡。當天午夜,在300英里外的京都,孝明天皇也從信鴿傳來的情報中,得到了黑船到來的消息。
這4艘黑色大船,是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里率領的一支艦隊,它的使命就是要敲開日本的大門。6月9日,在13響號炮聲中,培里率軍樂隊及水兵300人登陸,向日本當局遞交了美國總統(tǒng)米勒爾·菲爾莫爾致日本國皇帝的國書。國書中說:“我們從加利福尼亞啟航的汽船18天就可以到達日本……如果陛下能一改古時的法律而準許兩國自由通商,則將對雙方都極有好處……有時遇上颶風天氣,我們的船只會在貴國海岸遇難,在發(fā)生各種這類事故時,我們要求并期望貴國,給予我國不幸遇險的人民以仁厚的待遇,同時保護他們的財物,直到我們派船接走他們?yōu)橹?hellip;…我們知道,貴國有極豐富的煤和糧食,希望我們的汽船以及其他船只能獲準在日本停泊,以便補給煤、食品和水,他們當按價付錢或貴國人民所指定的物品來抵償。對此,我們不勝企望。”國書是寫在上等牛皮紙上的,打上了美國國璽的燙金大印,用精致的梨木盒裝著。為了迫使日本政府低頭服從,培里又以私人名義寫信,連同一面白旗一起送交日本當局,聲稱如果不答應美國的要求,美國就要興師問罪,那時美國一定勝利,日本政府可以打著這面白旗求和……可是,日本當局僅僅接受了這封國書,并表示在請示皇上之前,不能給他們任何答復。因為美國艦隊所帶的糧食和淡水不多,并急著趕往中國執(zhí)行其他任務,所以在約定第二年來聽答復之后,培里便率艦隊匆匆離去了。
當時的日本,仍然是幕府掌握國家大權的時代,執(zhí)政的德川幕府已經(jīng)維持了200多年。第121代孝明天皇,只是一個傀儡,政治上無權,經(jīng)濟上無錢,天皇登基時沒有錢舉行儀式,天皇死了后沒有錢舉行葬禮。活著的天皇也很無聊,按照幕府的規(guī)定,天皇只能做“與天皇身份相稱的事情”,也就是讀讀書籍,寫寫詩歌,其他一切都無權參與,國家大事完全不許天皇過問,天皇改變年號要經(jīng)幕府批準,甚至連天皇出巡都要得到幕府允許。一般老百姓就更不能對國家大事發(fā)表意見了。
但是這一次,面對著美國的堅船利炮,外強中于的德川幕府亂了手腳。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第12代德川幕府將軍在江戶病逝。緊接著,4艘俄國軍艦又駛入了長崎港……接二連三的打擊,迫使幕府不得不一邊向天皇匯報請示,一邊下令全國諸侯、官吏以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為這件事向朝廷獻計獻策。
由于天皇長期被排斥在國家權力機構之外,加上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天皇和朝廷大臣對世界形勢的發(fā)展變化知道得極少,對于西方列強在東方的侵略擴張十分恐慌。22歲的孝明天皇接連17天向天神祈禱,希望神明保佑,排斥外夷,天下太平。但對美國總統(tǒng)同書中的要求。盡管有不少人主張與外國人通商,天皇和朝廷大多數(shù)大臣都主張強硬拒絕。
8個月以后,培里果然帶著更大的艦隊又來到了日本。在美國艦隊的強大軍事壓力下,幕府被迫同意簽訂了《日美和好條約》。孝明天皇對此很不滿意,在批評幕府決定的同時,還發(fā)布命令,把各個寺廟中的銅鐘都熔化了用來鑄造大炮,以加強海防守備力量。從這時開始,孝明天皇打破了德川幕府獨裁的一統(tǒng)天下,天皇的社會地位逐漸得到提高,又重新在政治舞臺上發(fā)揮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