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些國學書籍
“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些國學書籍
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些國學書籍?四書五經(jīng),是指“四書”與“五經(jīng)”的合稱。四書之名始于宋朝,五經(jīng)之名始于漢武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些國學書籍,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四書五經(jīng)指的是哪些書籍
四書五經(jīng)的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其中五經(jīng)指的是《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先秦時期,還有一本《樂經(jīng)》,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作為六經(jīng)?!稑方?jīng)》后來失傳了,就只剩下了五經(jīng)。
四書的基本內(nèi)容簡述
一,《大學》。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參所作,當代很多學者認為是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洞髮W》提出了 “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二,《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合作編撰而成的一部經(jīng)典,成書于戰(zhàn)國前期,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全書共20篇492章,記錄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三,《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孟子被后人尊稱為亞圣,這部書主要體現(xiàn)的是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動。
四,《中庸》。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是由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其內(nèi)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五,《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和《傳》兩個部分?!督?jīng)》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傳》包括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說卦八、序卦九、雜卦十,共有十篇,故稱《十翼》?!吨芤住烦鲎杂凇兑捉?jīng)》,《易經(jīng)》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經(jīng)》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jīng)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jié)晶,被譽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
六,《尚書》。意為“上古之書”,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作品的匯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nèi)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nèi)容的記錄,《尚書》相傳為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
七,《詩經(jīng)》。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詩》分“風 ”、 “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 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对娊?jīng)》還有“賦”、“比”、“興” 這三個修辭手法。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后世影響深遠。
八,《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相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抖Y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九,《春秋》。又名《春秋經(jīng)》,又稱《麟經(jīng)》或《麟史》等,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xiàn)存版本據(jù)傳由孔子修訂而成。《春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四書地位
《四書》是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也是中華文化的寶典。
《論語》在漢代即是婦孺必讀的書,《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作為當時人們的基本信仰與信念,成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傳戶誦之學,哪怕是鄉(xiāng)間識字不多甚至不識字的勞動者,也是通過口耳相傳,蒙學讀物與民間文藝,接受并自覺實踐其中做人的道理。
其中的“仁愛”“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僅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儒家核心價值,《四書》的主要內(nèi)容,又通過私塾鄉(xiāng)校、教書先生,通過唱戲的、說書的,從各種渠道流向社會,影響世道人心。
《四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書》里很多內(nèi)容告訴人們做人的尊嚴,人格的魅力,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宋代張載(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這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對儒學精義的概括。按梁啟超先生的說法,《論語》《孟子》等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nèi)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臺灣著名心理學家楊國樞認為,以儒家文化為基底的中國文化其實是形塑中國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資源。
五經(jīng)地位
“五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的五部典籍,從秦漢到明清,它始終是中國文化大廈的支柱“五經(jīng)”是中國本土原生的、屬于中國文化源頭的典籍。
“五經(jīng)”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對宇宙、人生、社會、歷史、現(xiàn)實等各個方面的智慧,逐漸成為塑造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因素,并維系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特別是其在維護社會和諧方面的價值,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核,它們已滲入中國人的血脈,代代相傳,形成了一條文化的長河。
四書五經(jīng)意義和價值
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四書五經(jīng)詳實地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四書五經(jīng)在社會規(guī)范、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時至今日,四書五經(jīng)所載內(nèi)容及哲學思想仍對我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極強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