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語文學習 > 國學知識 > 哲學 >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論文(2)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論文(2)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論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論文篇二

  2010年10月,筆者作為高級訪問學者赴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墨爾本大學和悉尼大學進行訪問研究。國外的同行們得知我從事自然辯證法和科學哲學研究,就向我推薦海勒娜·希恩的《馬克思主義和科學哲學》一書。

  對于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這樣的主題,是否值得推薦和研究,應該取決于如下幾點:

  第一,是否對馬克思主義有新的看法?希恩認為,“這部著作嘗試給予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作為科學哲學的一種歷史闡釋,以及所涉及的問題進行的一種哲學分析”?①。

  第二,對科學哲學有無新的創(chuàng)意?希恩認為,根源于馬赫和維也納學派的科學哲學“是一個過于狹窄的基礎,太苛刻的使用標準,漏掉了太多的也都是太真實的畫面”?②。

  第三,國內的研究狀況如何?結果不是太令人滿意?;氐絿鴥群?,我曾咨詢過從事自然辯證法方面的專家對于海勒娜·希恩的《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的看法,他們大多語焉不詳,有人認為該書屬于馬克思主義研究,不屬于自然辯證法或科學哲學領域;我又問過從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是否了解海勒娜·希恩的《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他們也大多不知所云,認為該書屬于自然辯證法或科學哲學的研究領域。進一步查詢后我發(fā)現,北京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碩士生培養(yǎng)方案中曾將海勒娜·希恩的《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列為參考書,學界前輩張華夏先生曾在《羅伯特·科恩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觀與自然觀——兼論什么是廣義的自然辯證法》一文中將其列為參考文獻。國內對海勒娜·希恩的《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的了解,僅限于此。

  海勒娜·希恩的《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出版于1985年(1993年新版),至今已經有四分之一個世紀,對于一部出版了近30年的有關馬克思主義和科學哲學方面的學術著述,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自然辯證法(或科學哲學)研究領域和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某種偏狹,值得我們反思。

  海勒娜·希恩其人及其相關的學術活動

  海勒娜·希恩,1967年在圣約瑟夫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1970年在Temple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80年在都柏林大學的三一學院獲博士學位。她的著述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和科學哲學:一個批判的歷史》(1985/1993)、《愛爾蘭的電視節(jié)目:社會及其傳說》(1978/2004)、《布哈林死后出版社的著作:哲學的樂章》(2004)。1994年在都柏林城市大學獲得永久教席。希恩的研究領域廣泛,在哲學、觀念史、馬克思主義史、知識社會學、政治理論、科學綜合研究、媒體綜合研究等領域都有不俗的成果。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的研究,希恩在世界范圍內進行了大量的學術工作。

  尤其是1978年在蘇聯(lián)的這段時間里,她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呆在莫斯科,與蘇聯(lián)哲學家進行討論

  其中包括Y.V.薩奇科夫,T.I.奧伊瑟曼,A.D.烏蘇爾,M.E.歐彌里安諾維斯基,I.A.埃庫瑞恩,L.G.安提朋克,K.K.德萊凱洛夫,Y.B.摩爾切洛夫,E.P.泊邁杰伊娃,I.I彼得洛夫,B.波格丹洛夫,S.布羅約維克,E.斯捷潘洛夫,S.I.麥里尤金,J.沃基勒爾,Y.A.彼得洛夫,B.G. 庫茲涅佐夫,E.P.史特科夫斯基,Y.A.熱莫斯金,A.V.歇斯特波爾,V.P.特瑞恩,A.格里格瑞安等等。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科學院哲學中央研究所的贊助下,特別是由于赫伯特·豪茨的邀請,希恩曾于

  1978年和1979年兩次去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兩次出訪她都得到許多專家教授的幫助

  其中包括:是烏爾里希·羅斯伯格博士,齊格弗里德·保羅博士,埃伯哈德·托馬斯博士,魯迪格·西蒙博士,約翰·埃爾彭貝克博士,尼娜·海格博士,赫爾曼·萊伊教授,迪特·舒爾茨教授,弗蘭茨·盧瑟教授和克勞斯·富克斯-凱托斯基教授,阿爾弗雷德·科斯林教授,赫爾穆特伯梅院士等等。

  。1978年3月的布拉格之行,希恩參加了由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主辦的關于辯證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的國際研討會,會見了許多來自東歐的專家學者

  如捷克斯洛伐克科學院的哲學和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拉多萬·瑞奇塔院士,來自波蘭的瓦迪斯瓦夫·克拉耶夫斯基教授,彼得·什托姆普卡教授,亞當·沙夫教授;來自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阿扎里亞·帕里加洛夫教授;來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沃爾夫岡·海瑞奇博士;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朱利葉斯·都民博士等等。

  。在此期間,希恩還參加了有關科學史和科學哲學的各種國際會議,特別是1978年8月在杜塞爾多夫舉辦的第16屆世界哲學大會,1979年8月在漢諾威舉辦的第六屆邏輯學、方法論與科學哲學國際大會和1981年8月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的第16屆科學史國際大會。

  為了更好地完成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這個主題,希恩還廣泛地接觸了英國馬克思主義者

  如莫里斯·康福思先生,戈登·麥克倫南先生,詹姆斯·克魯格曼先生,蒙特·約翰斯通先生,德斯蒙德·格里夫斯先生,約翰·霍夫曼博士,朱利安庫珀博士,大衛(wèi)·帕韋特博士,大衛(wèi)·馬戈利斯博士,喬納森·瑞先生,E.P.湯普森博士,羅伊·埃奇利教授,約瑟夫·李約瑟教授,拉爾夫·米利班德教授等。

  ,同時也接觸了許多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哲學家

  如波士頓大學的羅伯特·科恩教授,哈佛大學的歐文·希伯特教授和埃弗雷特·門德爾森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的迪克·斯特洛伊克教授和洛倫·格雷漢姆教授,波士頓大學的馬克思·瓦托夫斯基教授,約瑟夫·阿加西教授和黛安娜·長廳教授,橋港大學的霍華德·帕森斯教授,紐約市立大學昆斯學院的尤金·福汀奈爾教授和喬治·克日維茨基-赫伯特教授,巴黎圣母瑪利亞大學的爾楠·麥克馬林教授,賓州大學的米哈伊洛·馬爾科維奇教授,亞歷山大·庫西尼奇教授和馬克·亞當斯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的羅伯特·塔克教授,高等研究院的約翰·斯塔赫爾教授,伊莫·圖斯教授和達德利·夏皮爾教授,哈沃福德學院的理查德·伯恩斯坦教授,麥吉爾大學的馬里奧·邦吉教授,多倫多大學的丹戈爾茨克博士和弗蘭克·坎寧安博士等等。

  。

  這一切都說明,希恩對待馬克思主義和科學哲學這個主題是嚴肅的。

  《馬克思主義和科學哲學》一書的基本內容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與科學哲學之間的關系?當然有許多維度,希恩選擇了一條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思路。“這部著作嘗試給予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作為科學哲學的一種歷史闡釋,以及所涉及的問題進行的一種哲學分析。該著涵蓋了馬克思主義存在的100年,始于1840年代中期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學思想的成熟形態(tài),直到1940年代中期共產國際的解散為止和第二次世界戰(zhàn)爭。該著論述了在辯證唯物主義發(fā)展中的主流傳統(tǒng),并論述了后繼者倡導其他哲學觀點的不同流向。該著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比通常所想象的更為復雜和更多的分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者)為爭取發(fā)展道路的每一步所進行的激烈而又生動的爭論。”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Introduction.

  第一章名為“奠基者:恩格斯、馬克思與自然辯證法”(The founders: Engels, Marx &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包括19世紀的科學和 哲學背景,馬克思恩格斯生平,馬克思主義的出現;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自然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以及唯物辯證法、辯證法的規(guī)律、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系、科學史以及人類 的進化問題;評價恩格斯的問題與缺陷,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恩格斯之間的關系,反對和支持恩格斯的種種觀點,等等。

  在這章中,希恩通過批判施密特的《自然的觀念》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關于自然辯證法的思想是統(tǒng)一的,二者的區(qū)別主要是分工的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不是把自然鑲嵌在人類活動之中,而是把人類活動鑲嵌在自然界之中。從而保證了自然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中的優(yōu)先地位以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質。”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63.

  這個論斷對于我們正確處理自然辯證法與歷史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章名為“新生代:第二國際的馬克思主義”(The new generation: The Marxism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內容包括:新世紀的來臨;新康德主義的復興以及新康德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解釋;伯恩斯坦以及改良主義的爭論;李普克內西對保衛(wèi)正統(tǒng)的努力;考茨基與梅林之間的爭論;奧地利的馬克思主義者如馬克斯·阿德勒、弗里德里希·阿德勒、鮑威爾、希爾法丁、尤里斯、拉法格、索里爾等人;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與列寧等。

  這章主要論述了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相繼去世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哲學面臨的挑戰(zhàn)和機會。“當時的整個知識界氛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頭等重要的大事是自然科學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科學的變化趨向不

  再是進步的自由信念,各種唯物主義受到了空前的挑戰(zhàn),唯心主義死灰復燃,相當于一個世紀前的那場帶來各種唯心主義的浪漫運動對啟蒙運動的反動。”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a critical history,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69.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馬克思主義科學哲學思想的多樣化發(fā)展道路,馬克斯·阿德勒希望把馬克思主義改造為馬赫主義,拉法格雖然堅持馬克思主義,但他的觀念依然停留在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水平上,而俄國的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則主張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與20世紀自然科學發(fā)展相適應的水平上,主張重建辯證唯物主義以代替機械唯物主義。

  

  第三章名為“東方轉向:俄羅斯人的馬克思主義與十月革命前的爭論”(The shift eastward: Russian Marxism & Pre-Revolutionary Debates),主要內容包括: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的特點,合法的馬克思主義者、經濟主義者以及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分裂;1905年的俄羅斯革命,物理學危機,馬赫主義,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波格丹諾夫、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及其批評者和捍衛(wèi)者等。

  在這章中,希恩主要評述了俄羅斯的馬克思主義者針對上個世紀之交物理學危機對唯物主義哲學觀的巨大挑戰(zhàn)。有些人傾向于認為物質概念不足信,并將這種新真相作為對唯物主義的反駁。但“列寧感受到,新的物理學是值得歡迎的,并適當考慮已經進入了科學哲學領域的新的復雜程度。然而,正如列寧看到的那樣,基本點是將新的進步的科學發(fā)現和從他們那里提取的反動的哲學含義區(qū)別開來。新物理學沒有放棄唯物主義,反而進一步推動了科學本身從機械階段運動到辯證階段,即使科學家們無法直接馬上從舊的機械唯物主義上升到新的辯證唯物主義。列寧感受到新物理學的這種轉變是必然的,而進程是困難和復雜的:近代物理學正在發(fā)生這種變化而且將會取得成功:它正在向著唯一真正的方法和唯一真正的自然科學哲學前進,不是直接的而是曲折的,不是自覺的,而是本能的,沒有明確的感知最終目標,而是摸索的搖晃的臨近它,有時甚至背對著它?,F代物理學處在難產當中,它正生產著辯證唯物主義,分娩的過程是痛苦的”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 pp.134-135.。在這個意義上,被現代科學所突破的不是物質本身,而是對物質的機械理解,或者說是舊唯物主義的物質觀??茖W越發(fā)展,它越是需要一種不斷發(fā)展的物質觀念,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第四章名為“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占支配地位”(The october revolution: Marxism in

  Power),主要內容包括:俄國十月革命的初期,文化的變革,布爾什維克的科學家和哲學家,新體制的建立,科學哲學的其他流派如馬赫主義對俄國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所謂資產階級科學(bourgeois science)與無產階級科學(proletarian science)的劃界,米寧的庸俗唯物主義,機械論,托洛茨基,布爾什維克化運動(Bolshevization),德波林學派(Deborinism)及其反對德波林學派的新轉向(The new turn on the philosophical front),1931年的科學史國際會議上的蘇聯(lián)代表團與“科學在轉折點上”(the Soviet delegation and science at the crossroads),布哈林的“馬克思主義及其當代思想”(Marxism and modern thoughts),科學領域的爭論,李森科主義,斯大林及其哲學,蘇維埃的學術生活——激烈的階級斗爭和大清洗。

  在這章中,希恩認為蘇聯(lián)共產黨一直在兩條戰(zhàn)線上戰(zhàn)斗

  See Loren R. Graham,?Science, philosophy, and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viet Uni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Ethan Pollock,?Stalin and the Soviet Science Wars,?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Paul R.Josephson,?Totalitar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manities press 1996.

  , 哲學爭論與 政治爭論 聯(lián)系在一起,其中 機械論為右傾的理論辯護服務,而德波林主義提供了左傾的理論辯護。機械論傾向 于決定論的進化論,過分強調否認質的飛躍;德波林主義傾向于唯意志論,過分強調飛躍而可能導致革命的冒險主義。“政治家的中心論點是帶動農民走向工業(yè)化。哲學家的中心論點是贏得科學家們支持,鼓動布爾什維克意識形態(tài)。無論是機械論哲學家還是右翼政客,每一個都在自己的領域,敦促謹慎和漸進主義——力圖吸收異質要素。另一方面,德波林派哲學家和托派政治家突顯戰(zhàn)斗的膽略和直截了當——力圖克服異質要素。當時的情況大致如此,雖然不是這么簡單。同自然科學家相比,機械論者傾向于耐心,但在群眾關注的地方,他們傾向于戰(zhàn)斗。德波林派在哲學史的關系上傾向于一定的保守主義,他們不像機械論者那樣好戰(zhàn),即強調掃除一切形式的唯心主義哲學對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的影響??傊?,在政治和哲學爭論之間存在微妙而又間接的聯(lián)系。兩者都反映了極其復雜的張力,即努力實現一個看似不同元素的合成,以便使它們?yōu)榱诵碌母锩?社會秩序形成一個新的和諧狀態(tài)。”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 pp.195-196.

  

  第五章名為“共產國際有關自然辯證法的爭論”(The comintern period: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Debate),主要內容包括:共產國際的形成,哲學與共產主義——最低綱領(Minimalism)和最高綱領(Maximalism);德國的左派,盧卡奇與科爾施及新黑格爾主義的復興,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科爾施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共產國際的布爾什維克化,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30年代的科學哲學;英國的馬克思主義,貝爾納和霍爾丹,列維和豪格本,李約瑟博士,Carritt-Rudas之爭;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普利察與列斐弗爾;德國和奧地利的馬克思主義者,法蘭克福學派;馬克思主義與維也納學派;美國的馬克思主義等等。

   在這章中,希恩對共產國際中的馬克思主義及其科學哲學有一個較為中肯的評價,盡管馬克思主義科學哲學在共產國際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共產國際中的思想者“無不追求將最先進的自然科學整合在最嚴密而且最合理的哲學世界觀之中,這些人不僅包括斯大林,而且也包括葛蘭西、考德威爾(Caudwell)、貝爾納、霍爾丹(Haldane)、古斯特(Guest)、朗杰文(Langevin)、所羅門(Solommon)、普利察(Politzer)等人”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421.

  。

  結論:作為科學的哲學的馬克思主義

  通過上述分析,希恩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哲學的總體看法是:

  第一,希恩力主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復雜性,反對將理論與實踐、科學與哲學割裂開來的簡單性做法。“在我看來,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看作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個人、思想和事件的故事,看作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哲學思想已經出現,而且是在一個復雜的多層面的與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力量相互作用中彼此相互抗爭著,這種抗爭在任何時候都在運作當中。”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p.14-15.

  

  希恩特別批判了那些把自然科學及其世界觀排除在馬克思主義之外的錯誤做法,認為馬克思主義在本質上是科學與哲學的統(tǒng)一

  See Kostas Axelos,?Alienation, praxis, and technē in the thought of Karl Marx?,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c1976; Amy Wendling, ?Karl Marx on technology and alienation,?Palgrave Macmillan, 2009.

  。“今天,馬克思主義作為拴在科學發(fā)展上的一個世界觀解讀絕不是一個處在無可爭議的位置。這不是什么秘密,現在有許多思想抗爭流派,都宣稱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解釋,其中一些流派明確放棄了世界觀的理想,明顯地敵視自然科學,而另一些則迷戀于古怪的科學概念,傾向于對哲學采取貶損的態(tài)度。然而,馬克思主義的傳統(tǒng)主流捍衛(wèi)了恩格斯提出的科學和哲學的融合。”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 p.6.

  

  第二,希恩對當代流行的科學哲學進行了較為中肯的批判

  See George A. REisch,?How the Cold War transformed philosophy of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毫無疑問,19世紀和20世紀的科學哲學主要代表人物為馬赫、卡爾納普、波普爾、庫恩、拉卡托斯、費耶阿本德。……但是,我要提醒人們注意,在這種語境下往往被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條線索并不是19世紀和20世紀科學哲學發(fā)展的唯一一條主要路線。”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2.

  

  在希恩看來,這種主流的科學哲學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條主線“是從一個過于狹窄的基礎,太苛刻的使用標準,漏掉了太多的也都是太真實的畫面。把發(fā)現的語境與證實的語境嚴格的剝離開來,邏輯實證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學派只用后者去正當關切科學哲學”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 p.3.

  。

  第三,希恩提出并論證了一種新的思路:

  See George E. McCarthy,?Marx’s critique of science and positivism: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economy,?Kluwer Academic 1983;Daniel Little,?The scientific Marx,?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6.

  ,既是用科學 哲學彌補馬克思主義,也是用馬克思主義彌補科學哲學。“在這里,我留給別人將來進一步彌補美國哲學最激進 經驗主義傳統(tǒng)的任務。這本書和接下來的書將有望彌補馬克思主義。考慮到會破壞當代科學哲學的緊張局勢,回顧一下傳統(tǒng)可能有價值。馬克思主義關于這些問題的回答最有意義的地方是:(1)它把科學理論視為無法逃避的編織成的世界觀;(2)對于科學知識的 社會歷史特性,它的主張非常強硬;(3)它沒有認識到與科學合理性相沖突的這些方面。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科學歷史是以這樣一種方 式展開,科學是在整個世界觀的范圍內從事的認知活動,反過來又在它內部出現了社會 經濟規(guī)律的本質形成。這種科學的特性沒有從他們眼中的科學中帶走任何東西。過去的科學是以過去的世界觀作為基礎,以過去的生產關系作為基礎,在人類認識的進化中都是必要的階段。有必要揭露歪曲科學 發(fā)展的過去和現在已被取代的意識形態(tài)。甚至,有必要把這一進程推到下一個階段:在新世界觀的背景下,在爭取新的社會秩序和新的生產關系的背景下,科學進一步得到發(fā)展。”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p.5-6.

  

  這是因為,“從一開始,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就勇敢地給自己制定出以闡述科學時代性的哲學蘊含為任務,去著眼于規(guī)劃能勝任時代的科學世界觀。恩格斯的反實證主義唯物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并沒有畏縮于那些困惑哲學家時代的基本問題,而是堅持用最佳的時代經驗知識去嘗試回答這些哲學問題。在這樣做時,他不僅奠定了科學世界觀的基礎,還提出了許多觀點,如還原論、科學歷史和科學發(fā)現邏輯,這些不僅預測了而且超前某些當代理論??v觀其后來的歷史,恩格斯的思想經受住了產生于自然科學中的革命性進展以及哲學新趨勢和新的 政治形態(tài)出現的挑戰(zhàn),盡管這些進展每一步都會產生新的矛盾,新的爭議”

  Helena Sheehan,?Mar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critical history,?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3(1985),p.6.。

  因此, 就是將科學、哲學和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綜合起來考察。“從一開始,整個事業(yè)已被堅定地放置于一個更加廣泛的社會歷史背景中??茖W哲學不是被獨立的科學哲學家自發(fā)設計出來的獨立理論??茖W也不是獨立科學家在封閉的實驗室里毫無感覺地發(fā)現世界事實的直接堆積。馬克思主義者已經把哲學、科學和科學哲學,乃至所有知識 文化的各個方面看作是彼此相互交織并且結成一個共同社會模式的全部。并非偶然的是,科學哲學中的整個獨特傳統(tǒng)已經出現和發(fā)展在這樣一個獨特的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論的關系中。馬克思主義帶著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勞動價值理論,作為階級斗爭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對社會主義革命的呼吁進入歷史的舞臺。它也用同樣的行動制定了整個知識社會學學科的傳統(tǒng)前提和科學編史的外在論的傳統(tǒng)。”

  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靜止論文”的人還看了:

1.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文

2.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論文的寫作論文

3.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期末論文

4.關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畢業(yè)論文

5.馬克思主義哲學論文范文

257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