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語文學習>國學知識>哲學>

羅素與西方哲學史的優(yōu)秀論文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羅素認為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學之間,羅素在寫作哲學史的時候注重從多元的角度進行闡釋,關注權利、經(jīng)濟、欲望等基礎性因素。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羅素與西方哲學史的論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羅素與西方哲學史的論文篇1

  淺析羅素的哲學史觀

  摘 要:羅素認為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介于宗教和科學之間,羅素在寫作哲學史的時候注重從多元的角度進行闡釋,關注權利、經(jīng)濟、欲望等基礎性因素。在談到中國文化時,他提到了歷史決定論的害處。他看到了西方哲學的兩部分,一部分是“暗流”,一部分是“陽光”。他告訴我們哲學使人寬容,使不同文化之間可以找到交流的平臺。

  關鍵詞:生活方式 宗教 科學 多元 決定論 寬容

  中圖分類號:B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羅素認為,我們不能忽視歷史知識的價值和意義,其原因在于歷史學能開闊我們的想象世界,是我們在思想上和情感上成為一個大的宇宙公民,而不僅僅是一個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它以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知識,而且有助于智慧。哲學不僅追求知識,而且追求智慧。歷史在這個根本點上與哲學是相通的。而羅素的哲學史觀,便是在他的歷史觀和哲學觀中展開的。我們主要從六個方面論述羅素的哲學史觀。

  一、 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羅素認為,“一般人的眼中,哲學是高高在上、遠離大眾、遠離社會生活的,這是不正常的。造成這種不正常的原因有許多,既有人們的誤解,認為哲學思想過于艱深;也有從事哲學工作的人把哲學本身哲學化了。不錯,在現(xiàn)代社會中,哲學像其他專業(yè)學科一樣,也是一門學科,需要專門的人才去研究。但是,哲學與其他專業(yè)學科又有所不同,它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密切相關,因為哲學乃是廣義的人生哲學。”①

  人生觀或人生哲學看起來涉及的范圍好像比較小,只與人有關,甚至僅僅與個人有關,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與世界相關,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歸根結底會影響我們對人生的看法。而且更進一步說,我們之所以要認識世界,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認識人生。這也許可以說是哲學智慧關照人生,與人生關照自我具有內(nèi)在同一性的又一證明。因而對人生進行哲學思考,首先必須對自我的人生存在進行哲學思考,于是,我們把人生哲學的宗旨指向自我的生存與發(fā)展的現(xiàn)實境遇。如果我們不滿足于僅僅是生活著,那么,我們就必須學會思考人生。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那樣,世界上也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自我。所以,每一個自我在展開自己人生歷程的過程中無疑會顯示其不同的個性風采。這似乎是對哲學思考所要求的普遍性原則的一個否定。但哲學的理性與智慧卻可以舍棄這其中的個性而抽取其共性的東西進行思考,這其中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我們可以從邏輯上把自我人生作“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這樣一個三階段的劃分,而哲學對人生問題的思考則貫穿于其中。

  二、哲學介于宗教和科學之間

  “哲學,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來說,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于那些迄今仍為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于人類的理性而不是權威的”②羅素認為,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于科學,一切超乎確切之外的教條都屬于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那就是哲學。思辨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問題,幾乎都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而神學家信心百倍的答案,也已不再像他們過去的世紀里那么令人信服了。對于人們感興趣但科學不能解答而神學的解答又不令人信服的情況下,哲學便開始了它的解答。

  三、從多元化的角度闡釋哲學

  羅素說,“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學乃是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個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經(jīng)有各種體系盛行過的各種社會性格的產(chǎn)物與成因”③這一目的就要求我們對于一般的歷史的敘述,比通常的哲學家所做的要多。他關心權利、經(jīng)濟、欲望等的基礎性作用。他說,“在人類無限的欲望中,居首位的是權力欲和榮譽欲”④他認為每個時代哲學思想的提出和演變是受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宗教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的,特別是當時科學發(fā)展進步的結果。

  四、認為歷史決定論是有害的

  作為非專業(yè)的歷史哲學家,羅素對史學和人類歷史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歷史研究及其成果應當作為藝術活動及其產(chǎn)品而被賦予最高的價值;史學的特征應當是它的純描述性、趣味性和歷史學家的個人色彩。羅素的歷史觀是一種非決定論。他認為人類歷史無章可循;杰出人物是歷史進程中的主體,而制約他們行為的歷史客觀因素則是多元的。他的史學觀和歷史觀既包含了明顯的錯誤,也包含一定的合理成份。羅素的歷史見解還不甚為人們所了解,而他的見解又有相當?shù)拇硇浴?/p>

  五、西方哲學分“暗流”和“陽光”兩部分

  “暗流”指的是西方哲學從畢達哥拉斯開始的神秘主義傾向。羅素說,“在柏拉圖、圣.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笛卡爾、斯賓諾莎和康德的身上都有著一種宗教與推理的密切交織,一種道德的追求與對于不具時間性的事物指邏輯的崇拜的密切交織;這是從畢達哥拉斯而來的,并使得歐洲的理智化了的神學與亞洲的更為直截了當?shù)纳衩刂髁x區(qū)別開來”⑤而“陽光”指的是從亞里士多德開始的注重觀察、實驗等的經(jīng)驗主義傾向,這種傾向被后來的貝克萊、分析哲學等不斷的發(fā)揚光大。之所以將神秘主義比作“暗流”是因為這種傾向具有很霸道的獨斷論傾向,企圖解釋一切,無所不包。就像黑格爾認為的那樣一切事物都是圍繞著他所說“絕對精神”展開。而注重觀察、實驗的經(jīng)驗主義與之比起來自然“陽光“許多,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不妄下結論,他們注重對各個個體事物的研究,然后得出相對統(tǒng)一的結論,同時,他們不認為各個事物背后有一個普遍的模型,比如三角形,要得到關于三角形的知識,他們需要做的是通過對各個不同的三角形的觀察、分析等,得出它的一些普遍性的結論,而絕不會斷定它背后有一個是其他所有三角形的最初最完美的模型。

  六、哲學使人寬容

  我們每個人都有人生,因而都有對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但是不一定都有理論化的人生觀。人生觀是經(jīng)過理論提煉和升華了的人生態(tài)度,而一般的人生態(tài)度是本能的、經(jīng)驗的,不成體系的。與一般的人生態(tài)度相比,人生觀具有全面、系統(tǒng)、高超、透徹、自覺等特點。我們有時候說某人說的話富于“哲理”或“人生哲理”,意思就是說他們的話深刻、透徹并且具有概括性和啟發(fā)性。因為人生觀不是從某個人的角度看人生,而是從古往今來的歷史中(時間)和國家、社會、世界乃至宇宙(空間)中自覺地理解人生。而理解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各個國家、文化、民族之間通過這種經(jīng)過了哲學沉思之后的理解才能非常好的達到相互交流、對話、相互取長補短,更好的促進各個國家、民族等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羅素與西方哲學史的論文篇2

  羅素的歷史哲學思想述評

  [摘 要]在歷史哲學的發(fā)展脈絡上,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十分重要的標界線,沃爾什把這之前稱為思辨的歷史哲學時期,這之后則是分析的歷史哲學時期。羅素和這一時期的其他歷史哲學家一樣,思想中都包含了兩種歷史哲學,并且都表現(xiàn)出傾向于分析的歷史哲學的痕跡。

  [關鍵詞]羅素;歷史哲學;分析的歷史哲學;道德主義

  名揚四海的英國人伯特蘭・羅素擁有眾多的頭銜,哲學家、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著名學者,他甚至因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成為聒噪一時的文學家,他也寫出了諸如《自由與組織》、《1902-1914年協(xié)約國的政策》的歷史專著。然而,他始終不是一位職業(yè)歷史學家。但是他的歷史學思想被歸之自由主義的史學理論當中,那也許可以把他稱之為非專業(yè)的歷史哲學家。這是本文研究羅素歷史哲學的前提。

  一、反思的歷史哲學

  羅素生于1872年,卒于1970年。他人生的大半是在二十世紀度過的,并且跨越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經(jīng)歷了三十年代的“大蕭條”,見證了歐洲的衰弱和美蘇爭霸。這些歷史變遷對于他思想的形成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這表現(xiàn)在他的歷史哲學思想中具有思辨和分析批判的雙重性。他雖然與其他分析的歷史學家一樣反對用外在于歷史學的框框來圖解歷史,卻仍然執(zhí)迷于屬于思辨的歷史哲學的論題,如歷史的進程是否具有規(guī)律性?歷史發(fā)展的動力來自何處?等等。

  羅素沒有一個完整的歷史哲學體系和一套嚴謹?shù)?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way/' target='_blank'>方法,只是他的歷史觀帶著濃厚的自由主義的色彩。例如,他認為總的來說,人類歷史是在不斷前進的,由專制而民主、由愚昧而啟蒙、由殘暴而寬容、由迷信而科學。這是一種來自反思的信念,而不是從某種思辨體系或邏輯分析推導出來的結論。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悉尼・胡克就把羅素的這種歷史哲學稱為“反思的歷史哲學”。

  二、歷史是科學,還是藝術

  羅素傾向于認為,歷史學既不是科學,也不是藝術;但就其社會功能而論,歷史學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在這里,羅素像一個分析的歷史哲學家一樣探討歷史的性質問題。但是他又不同于其他的歷史哲學家,認為歷史學要么是科學,要么是藝術,而是認為,它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這似乎像是折中主義和詭辯論的結合。廣泛去涉獵羅素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羅素對歷史的這種態(tài)度其實源于他的常識論和道德主義傾向。在道德主義的視角認識羅素,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位智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他謳歌善良、真誠、友愛,鄙夷丑惡和愚蠢。他曾說:“對于一個有教養(yǎng)的心靈,歷史學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他看來,歷史學有著凈化人心、啟發(fā)智慧,教會人們真善美的作用。同時,這些作用也都是在常識中常常被提及的作用。

  此外,羅素的這種觀點體現(xiàn)著19世紀以來在西方很有代表性的社會思潮和學術思潮。20世紀是一個聚變的世紀,階級矛盾、環(huán)境破壞、戰(zhàn)爭在世紀之初紛至沓來,西方流行著悲觀的思想基調,傳統(tǒng)的觀念和理論受到強烈的批判和沖擊。羅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依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實證主義發(fā)起挑戰(zhàn),認為歷史學總免不了歷史學家憑著個人的好惡而隨心所欲地加以改動,這就否認歷史學的科學性;同時又認為人們不能在歷史學中發(fā)揮藝術想象,從而否認歷史是藝術。

  三、歷史的動力問題

  羅素也像思辨的歷史哲學家那樣考慮歷史的動力問題。在他看來,社會發(fā)展的動因有三類:第一是經(jīng)濟技術;第二是政治理論;第三是天才人物,這三者都不能被忽視,而且三者之中也沒有一類可以說是單一地影響著其他二類。羅素所講的經(jīng)濟技術既包括一般而言的諸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經(jīng)濟因素,也包括科學技術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且羅素還往往更強調科學技術。值得注意的是,羅素強調科學技術不代表他就不看好經(jīng)濟因素,他認為歷史上大多數(shù)重大的運動都植根于經(jīng)濟原因的,他往往強調科技因素是出于別的目的。羅素說的政治理論主要是指權威、權力。權威和權力在他的思想中有時甚至占有支配地位。他一貫強調:“社會動力的法則,惟有用各種形式的權力的用語可以表達出來。”但是他的權力只是一個基本設定,是無從證明又不可或缺的。但是羅素在1950年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指出過“權力和占有財富一樣,乃是人類本能的欲望。”所以對羅素而言,他的權力因為來自于人的欲望,來自于人性本身。第三是天才人物,何兆武先生認為羅素是一個天才決定論者,因為羅素對天才的看好往往帶著一種過分的、夸張的偏見。羅素說:“我相信,如果17世紀有一萬人在襁褓中被殺死了的話,近代世界就不會存在。在這一萬人之中,伽利略是首要的。”羅素還強調說,一個民族文化的特性取決于它的形成期的某些偉大人格的作用,如孔子、釋迦牟尼、耶穌和默罕默德。

  四、歷史中的人與個人的作用

  羅素對于天才人物過分看好,但是他的這種看好只是出于他常識性的反思和他自己的主觀偏見,這不足以更不能把他看作像是尼采那樣擁有英雄史觀的人。因為(一)羅素強調天才人物是出于反對歷史決定論中把天才人物作為一些社會勢力的體現(xiàn);(二)羅素強調歷史中的每一個個體的人都在發(fā)揮著歷史創(chuàng)造的作用。

  羅素對個人作用的推崇,也是到了一種過分偏見的地步,他甚至說歷史的動力是人,是具體的有感情、有欲望、有動機的男人和女人。這種個人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能抹殺的。通過對個人的內(nèi)在價值的強調,導致了羅素不承認有任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客觀規(guī)律。

  羅素對個人作用的夸張其實也是為了證明他的天才觀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正是由于個人力量的不可忽視,在某些領域具有杰出貢獻的天才就更加需要被強調和看好,他們是歷史的獨特和唯一,是不能被替代和轉換的。這就和前面提到的羅素往往強調科學技術因素是一致的了。正是因為天才人物的重要,所以他們創(chuàng)造的科學技術也就彌足重要。

  五、人性問題

  在討論歷史是科學還是藝術的時候,羅素就表現(xiàn)出了道德主義傾向。這里的“道德主義”一詞主要是為了盡可能地涵蓋羅素在人性問題上的所有主張。前文提到,羅素所處的時代背景影響了他的思想,也影響了他的人性觀念。而且值得強調的是,羅素的人性觀念直接地影響了他的歷史哲學思想。   具有崇高理想,也是理想化了的理想的羅素是自由主義的發(fā)言人。他反對戰(zhàn)爭,反對法西斯,反對專制獨裁,反對恐怖主義和環(huán)境破壞。在他看來,人們應當去發(fā)現(xiàn)他人的友好和善良,而不是把他人當作敵人看待。因此,他反對20世紀流行的民族主義情緒,他認為民族主義給全人類帶來的是隔閡和摩擦,不利于人們的交往活動。因此他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政府,讓地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家庭,在這個家庭里,人人相親相愛。這個理想頗有我們所說的“天下大同”的趣味。這里就不難看出羅素的道德主義包含了對和平、自由的向往。筆者認為,這與兩次大戰(zhàn)以及經(jīng)濟危機帶來的社會普遍悲觀情緒不無關系。

  由于對和平和自由的向往,羅素把歷史上人類的一切災難都歸結于人類的愚蠢和邪惡的感情,而非由于思想或信仰。惡意,或作惡的快樂,是一種天性,是一種天生來的人性,正像一個小孩子并不要一下子踩死一條蟲子,而是要慢慢折磨死它。這是隱藏在意識深處的乃至無意識的東西;它不是社會的產(chǎn)物,而是人類進化到智人階段留下的產(chǎn)物。

  到這里,羅素把人性最后分解成三個不可再簡約的組成部分:占有欲、權力欲、創(chuàng)造欲。占有欲是對物質財富的占有,權力欲是對統(tǒng)治權力的追求,創(chuàng)造欲是人類的智力活動,這三者構成了羅素多元的人性論。在古典的思辨歷史哲學里,歷史是理性自身的開展過程,而在羅素這里則成了人類本能的開展過程。而在這個開展過程中,羅素特別強調權力欲的作用。人類不單純是受著物質享受的欲望所驅使,往往他們所要追求的是權力而不是財富,這時他們的基本動機并不是經(jīng)濟的。羅素自稱:“我所關心的是要證明社會科學中基本的概念是權力。”

  六、評價羅素

  羅素始終不是一個職業(yè)的歷史學家,他的所有歷史哲學思想都是來自于常識性的反思和對人性的認識。所以,他始終沒能,他或許也從未想過要構建一個歷史哲學體系。因此,我們很難從整體上去把握它。在零散的論述中,從歷史學的角度看到的羅素是不成體系,但是豐富的。他對歷史哲學的許多問題有了一定的思考,盡管某些思考是粗淺的。

  在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看來,也在筆者看來,歷史學是科學的,也是科學,但它是一門經(jīng)驗科學,或者說人文科學。盡管歷史學家在書寫歷史的時候帶有自身的偏見,但任何一個有史學素養(yǎng)的歷史學家都會盡量如實的描述歷史。羅素認為歷史學家會根據(jù)自己的好惡改動歷史其實是忽視了描述歷史與評價歷史的區(qū)別。還原真相是任何一個歷史學家的追求,雖然做不到百分之百如實地還原,但歷史學家的還原依舊是有可信度和說服力的。評價歷史則是包含了歷史學家的個人態(tài)度,在這個層面歷史學家可以大放光彩地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

  羅素的天才決定觀雖然不等同與英雄史觀,但是他主要錯誤的地方是,他把天才的名字和這些名字相聯(lián)系在一起的偉大事跡混為一談了。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不代表沒有哥倫布就發(fā)現(xiàn)不了新大陸。皆知確認那是新大陸的是意大利航行家亞美利哥,美洲大陸的名字也是源于他的名字,而不是哥倫布。牛頓發(fā)明了微積分,如果沒有牛頓就沒有微積分嗎?真相是萊布尼茨也發(fā)明了微積分,而且與牛頓幾乎是同時發(fā)明的。天才人物必然是時代的創(chuàng)造。時代創(chuàng)造了他,他又改變了時代。這是歷史發(fā)展中的必然。

  羅素的歷史哲學雖然經(jīng)不起嚴格的推敲,但是他的思想對于大眾來說,對于歷史哲學的發(fā)展歷程來說是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的。正是他偉岸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正是他開創(chuàng)了分析的歷史哲學,促成了歷史哲學的時代轉變。就他的歷史哲學內(nèi)容來說,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地方。比如說,羅素根據(jù)他的權力論觀點指出,“一旦獲得了權力,就有可能把它用來為自己的目的服務,而不是為人民的目的,這是我相信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后很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即建立一種官僚貴族制,把威權集中在自己手中,創(chuàng)設一種和資本主義是同樣殘酷和壓迫的政權。馬克思主義者從來沒有充分認識到,貪權也正如愛財一樣地是一種強烈的動機,而且一樣是一種不正義的根源。”因此,“除非是官僚的權力可以得到約束,否則社會主義就只不過意味著這一幫主人替代了另一幫主人而已。”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兩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并且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問題。其一,羅素預見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的威權政治,斯大林統(tǒng)治下的蘇聯(lián)正是殘酷的和壓迫的。三十年代的大清洗運動捕殺了大批無辜的知識分子、科學家。其二,羅素果敢地批評了社會主義制度中可能存在的腐敗問題,這在我們當前國內(nèi)屢見不鮮。這就給羅素的歷史哲學賦予了十分現(xiàn)實的意義。雖然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價有失公允,但是他出于道德主義的指責,也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馮崇義,羅素歷史哲學述論[J],歷史教學,1992(9)

  [2]何兆武、陳啟能,當代西方史學理論[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3]徐圻,羅素的“史學非科學論”和“歷史非決定論”述評[J],貴州大學學報,1993(3)

  [4]周照梅,對羅素歷史理論的一點理解[J],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1988(1)

  [5]徐圻,羅素歷史觀評述[J],貴州社會科學,1988(2)

  [6]張文杰,20世紀西方分析或批判的歷史哲學[J],史學月刊,2007(9)

  [7]羅素,羅素文集第14卷:羅素自傳(第二卷)[M],商務印書館,2012

  [8]羅素,羅素文集第8卷:西方哲學史及其與從古代到現(xiàn)代的政治、社會情況的聯(lián)系(下卷)[M],商務印書館,2012

  羅素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羅素也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chuàng)建了分析哲學。他與懷特海合著的《數(shù)學原理》對邏輯學、數(shù)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猜你喜歡:

1.西方哲學史論文

2.西方哲學論文

3.西方哲學史讀后感

4.西方哲學智慧論文

5.西方哲學史結課論文

6.讀西方哲學史有感

7.西方哲學史結課論文

25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