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哲學與人生的大學論文(2)
關于哲學與人生的大學論文篇二
非洲藝術與人生哲學
摘要:藝術是哲學家審視世界、思考社會、探索人生的重要手段。非洲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藝術發(fā)展尤為繁榮。本文從非洲傳統(tǒng)藝術中的音樂和木雕刻探討人生哲學。非洲黑人音樂與社會生活有著極為直接、緊密的聯系,音樂幾乎伴隨著人們所有的活動,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正是這種緊密的聯系讓人生哲學滲透在非洲音樂之中;非洲木雕刻以表現生活內容為主,特別是非洲黑木雕,它不拘傳統(tǒng)的藝術風格,提供了藝術家們擺脫現實主義傳統(tǒng)的途徑,更廣闊的想象空間,產生對人生哲學更加廣闊的思考。
關鍵詞:非洲藝術;音樂;木雕刻;人生哲學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007-02
"藝術因哲學而偉大"。藝術家們或多或少都會在藝術作品中滲透著、寄寓著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等一系列哲學范疇的東西,而作品本身所發(fā)出的哲學訊號也成為評判、賞析作品的重要依據。非洲木雕刻、音樂是非洲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深刻凝聚著非洲民族發(fā)展的人生哲學思想。
1.非洲音樂奏出人生哲學
非洲音樂 使用大量且多種類的樂器,而以打擊性的體鳴樂器為主,而鼓正是非洲音樂節(jié)奏的基礎。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樂器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而且很多非洲的歷史不是通過文字記載下來的,而是通過鼓來傳承的。音樂家就是講故事的人,是他們民族和國家歷史的記錄者。鼓甚至還作為王權、神權、民族的象征。每個王國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稱和音色,不同權力等級的人,鼓的數字是不同的,在換鼓皮時,還要用人或動物皮來犧牲。他們把這種鼓當作神物來尊崇。
為什么非洲人唱歌可以不害羞,而西方人卻要對自己的歌唱技巧充滿信心才敢開口?這是生活中一個有趣的現象。原因就在于非洲人和西方人在認識論上的差異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觀。
在西方人看來,"客體"的音樂作品是與音樂行為的主體相分離的符號或比喻,可以自主的存在。存在于主體內心生活中的審美體驗通過對音樂"客體"的聽賞就可獲得。藝術與日常生活相脫離,音樂是被少數有特殊天賦的人所壟斷的技術行業(yè),普通人只能成為沉默的聽眾……所以,西方人唯恐因隨便開口而貽笑大方。
而對生活在文化語境下的非洲人來說,現實是一個統(tǒng)一體,"生命力"或者"感知"是一個保持體驗和思想統(tǒng)一的過程,也就是說,感知是一個描述現實的模型。在這里生活是變動不定的"做"與"被做",所有的事情都處于變化之中,"存在"被"發(fā)生"所取代。在這種精神所規(guī)定的非洲文化中,不管音樂還是其他任何事物,基本的審美觀是:參與才有意義。如果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從生活的外部去進行觀察,是無法了解任何事情的。音樂是一種生活方式,是風俗習慣、經驗與技能的綜合體,音樂的體驗與其他生活體驗以及觀念密不可分。由于人的行為總是和生命力聯系在一起,因此音樂和舞蹈提供了與生活聯系的最好方式。表現為對音樂形式的感知召喚著人們走入生活和生命,借助相關的知識參與到音樂和舞蹈中就可以明白相互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所以,對建立在感知基礎上的認知模式來說不能從對事物直接理解的孤立范圍中描繪審美體驗,音樂不是可以靜靜欣賞的自主客體,而是身體對聲音的參與,音樂的意義顯現于參與的過程中。
2.非洲木雕刻出人生哲學
當踏上非洲大陸,不管是在家庭、機關、學校,還是在公司、酒店、大街,相信,所見到的木雕不會少于見到的非洲人。
非洲木雕造型奇詭、風格別致,被譽為是非洲藝苑中最艷麗的一枝奇葩。這些夸張、古樸的木雕曾讓畢加索、高更、馬蒂斯、弗拉曼克等藝術大師癡迷,并改變了他們的藝術風格。
非洲木雕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人物雕像,如頭像、胸像、男人狩獵、少女頂水、母親哺嬰、藝人擊鼓等,表現了人的生存價值、人與人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二類是動物雕像,如獅子、犀牛、大象、羚羊、長頸鹿等,動物木雕性情靈動、生動傳神,具有鮮跳的活力和獨特的美感。第三類是圖騰,這類木雕表現了非洲原始宗教的神秘和對諸神的敬畏。第四類是器具,包括非洲人民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不管何種類型的木雕,藝術家們用奇妙的構思、夸張的手法、簡約的造型,表現出原始的唯美和對現世的關注。
非洲木雕刻的雕刻不是藝術品,而是靈魂。靈魂是沒有固定模樣的,憑著他們對世界和生命的理解,雕刻出自己想象中的樣子。"你在非洲是找不出兩件相同的木雕,藝人們雕刻的是有形的東西,可在雕琢的過程中,把無形的靈魂融入進去。觀賞非洲木雕,不是看雕刻是否逼真,而是透過木雕的形狀看到一個靈魂、一種情感。
3.非洲木雕細小微妙的動作表現高深莫測的精神
捂眼睛,是指有些東西不該看。不管在家庭、單位,還是在朋友中間,有些東西可以看,但有些東西就不可以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侵犯了別人的隱私,就會產生沖突,破壞了生活的和諧。
捂嘴巴,是指有些話不該說。妄語瞎話不該說,吹牛大話不該說,挑撥離間的話不該說。病從嘴入,禍從口出。有人總與機會失之交臂,其主要原因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那張嘴,一時痛快,釀成終生痛苦。《圣經》告誡人們: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
捂耳朵,是指有些話不該聽。讒言不該聽,謠言不該聽,謊言不該聽。人活在世上,形形色色的話語充斥耳邊,聽者對這些話要認真甄別,知道哪些話是可聽可信的,哪些話是不可聽不可信的。凡想干一番事業(yè)的正人君子,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凡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就要毫不動搖地干下去,決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非洲木雕訴說了歷史、傳承了文化、折射了生活、融入了自然,它是人生哲學的導師,教給人生活態(tài)度,做人準則,價值取向。
4.結語
藝術是人的審美觀在本體意識中的最初的理性反映的總結,是最初的帶有主觀心理因素的理性反映的總結,是觀察后組成的思維材料對感觀的描述.而哲學是通過這種思維材料的總結和進一步觀察判斷而形成的有系統(tǒng)有規(guī)律的組合。
藝術是發(fā)散性思維的結果,而哲學是對這種發(fā)散性思維進行深度總結和對事物進行深入分析判斷的結果,所以哲學本身具有深刻的藝術美感.而哲學在發(fā)展中必然會存在于思維形式中,在這種有條理有系統(tǒng)的思維形下再進行藝術行為時,藝術也會變的有系統(tǒng)有條理起來(這一點對具體科學來說也是一樣的).但這種有系統(tǒng)有條理的行為,在本體上依然是帶有主觀心理因素的最初的理性式的感性表達.因為人面對的自然界是無限的,所以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沒有盡頭的,進而藝術和哲學的發(fā)展也是沒有盡頭的。
參考文獻
[1]《非洲藝術研究》作者:劉鴻武 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01出版
[2]董云《Ubuntu視點下的非洲音樂》(2008-10-15)
[3]劉植榮《非洲木雕刻里的人生哲學》(2010-08-16)
關于哲學與人生的大學論文相關文章:
1.關于人生哲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