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的文化特點是什么
國學經(jīng)典的文化特點是什么
國學一詞相信很多的人都很了解吧,其實國學經(jīng)典也是有一些特點的。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國學經(jīng)典主要的文化特點,希望對你有用。
國學經(jīng)典的文化特點
1、概念的內(nèi)涵
國家之文學,才是國學之根本。
2、延伸性
包括了持續(xù)性和同化性。比如我國各個少數(shù)民族的診斷、醫(yī)學作品幾乎都有中醫(yī)陰陽理論的表現(xiàn)和應用,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也有互相同化的特征。
3、發(fā)展性
包括了該文化或藝術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持續(xù)影響力。如儒家自孔子之后,不斷出現(xiàn)了朱熹、王陽明等人的豐富和發(fā)展,以及在宋朝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重視,使其影響力及發(fā)展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4、現(xiàn)代性
包括了該文學在當代的指導意義和當代的價值。
5、國家性
包括了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特征,能夠明顯區(qū)別于他國的文化,具備世界范圍內(nèi)的獨特性。而印度的佛學與中國的道德經(jīng),有相似點也有明顯的區(qū)別特征,埃及的太陽文化與中國的陰陽文化既有相似點也有明顯差異。這些都是各國文學的國家特征,民族特征。
國學經(jīng)典的主要內(nèi)涵
雖然國學不是哲學,但是國學的發(fā)展史囊括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哲學發(fā)展脈絡,國學無法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單一的揀出來,設立學位要找基本依據(jù),全面復興中國的國學文化,實行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復興包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文化,才是真正的國學復興之日。國學的現(xiàn)代化就是把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中的文藝、文化知識科學化的復興起來、現(xiàn)代化起來。
國學宗旨
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國學”應包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其中諸子百家,包括“儒、釋、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為天地立心”之學;其中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在古代,“六藝”中禮、樂、射、御,稱為“大藝”,是貴族從政必具之術,貴族子弟在太學階段要深入學習;書與數(shù)稱為“小藝”,是民生日用所需之術,是在古代“小學”階段的必修課,乃是“為生民立命"之術;其中五術,乃是 “為往圣繼絕學”、“究天人之際”關系的學問,包括“山、醫(yī)、卜、命、相”等。 被今人疵垢為“迷信”,那些輕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際”關系的學問的人,其實他們很少站在與人生存在狀態(tài)息息相關的終極關懷的立場上,去認真的探究天人之際的真切意蘊與內(nèi)在價值,去拉近生命存在與天人之際之間的間接和直接聯(lián)系,在傳統(tǒng)與時代、學問與生活中架設一架溝通的橋梁。
五術、六藝與諸子百家之學可以和諧共生
五術六藝從誕生開始與就諸子百家連體共生,如果沒有五術六藝,也就沒有中國文化,沒有中國哲學,否定五術六藝等于否定中國哲學,將中國哲學拖入虛無主義泥潭沼澤萬劫不復。這是一種繁榮與腐朽共生的文化現(xiàn)象。如果把五術和六藝取締,中國民間信仰和倫理將失去土壤與根基,秦始皇焚書坑儒都沒有燒掉的《易經(jīng)》能生存發(fā)展到現(xiàn)在,很能說明問題。陳思和教授提出“只有包容各種文化形態(tài)的存在,這個文化自身才可能變得多元和豐富”。這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只有是更加的中國的,才更加是世界的。
國學教育
在大學里設立國學學位,有人說“國學學位”的定位本身就十分模糊,其實,國學包括哪些領域和范圍本身并不模糊。國學分為小國學圈與大國學圈,小國學圈僅僅限于經(jīng)部、史部、子部、集部,大國學圈則囊括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國學隨著西學漸淫東學式微之際經(jīng)波瀾起伏而日漸風起云涌,走到今日實屬不易,國學是伴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生長的、伴隨中國歷史而發(fā)展的。在21世紀的今天,國學教育除了傳統(tǒng)的吟誦踐習之外,以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為代表的國學機構,采用了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擴充了國學的內(nèi)容,豐富了國學的表現(xiàn)形式,使國學教育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國學是專供上層貴族子弟入學的學校,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級。王室和諸侯各國所辦的小學,其名稱和規(guī)模大小,都差不多;而所辦的大學,不但名稱各不相同,而且規(guī)模大小也相差很多。首先,在名稱上,王室京畿的大學,是天子之學,由王室直接管理,叫做辟雍;諸侯國都的大學,是諸侯之學,由國君直接管理,稱為泮宮(或頖宮)。其次,在建筑規(guī)模上,辟雍修建在形似圓璧的土臺上,四周有水,如同在一個小島上建起一座學校;泮宮修建在形似半壁的土臺上,東、西、南三面有水,如同在一處半島上建起一座學校。泮宮的規(guī)模只有辟雍的一半。呂思勉曾說:"這是表明辟雍乃天子獨家擁有的學校","諸侯得殺其制","以其半以示詘于天子"①。國學招收的學生,自元士以上的貴族子弟都可以入學?!抖Y記·王制》說:"凡入學以齒。"鄭玄注釋:"皆以長幼受學,不用尊卑。"粗粗一看,好像西周的國學,凡是貴族子弟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能入學,毋需再分尊卑等級。其實,這條"入學以齒"中的"齒"字,卻很有講究。恰恰是在這一"齒"字上,嚴格區(qū)分出尊卑貴賤,維護了森嚴的等級制度。西周王室的宗族,有大宗和小宗之分,此外還有遷宗(分支)的規(guī)定。在臣屬之間,又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層層嚴格的等級關系。這些人的子弟雖然都有資格進入國學,但是"子隨父貴",在入學的年齡上,也得按照等級差別,有早有晚。最低的元士一級,其嫡子和余子(妾所生之子)上小學的年齡,也要相差兩歲。這是奴隸制教育的特殊現(xiàn)象,也正是"齒"字的實際含義。貴族子弟入學年齡,分為三種情況:王太子,8 歲進入小學。7年讀完小學,15歲升入大學。公、卿的長子,大夫、元士的嫡子,13歲進入小學。7年讀完小學,20歲升入大學。嫡子以外的諸子,包括大夫、元士妾所生之子,即余子,也稱眾子,15歲始進小學,7年讀完小學,23 歲升入大學①。
當代價值
談到傳統(tǒng)國學的當代價值,人大校長紀寶成認為至少有五個方面。第一,重振國學,對于喚起文化自覺,恢復文化自信,實現(xiàn)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可提高國人的道德水準,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國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對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三,對于治國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第四,對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第五,對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國學經(jīng)典的主要著作
經(jīng)部
經(jīng)部分為“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jīng)類”、“群經(jīng)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石經(jīng)類”、“匯編類”,主要是儒家經(jīng)典和注釋研究儒家經(jīng)典的名著。
經(jīng)部重要書目
(不止于此)
《周易》 《尚書》 《周禮》 《禮記》 《樂經(jīng)》
《孝經(jīng)》 《道德經(jīng)》 《詩經(jīng)》 《爾雅》 《論語》
史部
史部分為“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匯編類”。
史部重要書目
(不止于此)
《史記》 《漢書》 《后漢書》 《三國志》 《春秋左傳》
《資治通鑒》 《續(xù)資治通鑒》 《越絕書》 《吳越春秋》 《晉書》
《清稗類鈔》 《尚書》 《山海經(jīng)》 《水經(jīng)注》 《唐六典》
《通典》 《史通》 《文史通義》 《戰(zhàn)國策》 《永樂大典》
子部
子部分為“儒家類”、“道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nóng)家類”、“醫(y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shù)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叢書類”、“匯編類”、“小說家類”、“釋家類”。
子部重要書目
(不止于此)
《老子》 《墨子》 《列子》 《莊子》 《孫子》
《荀子》 《韓非子》 《管子》 《尹文子》 《慎子》
《淮南子》 《抱樸子》 《孟子》 《公孫龍子》 《藝文類聚》
集部
集部分為“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詞曲類”、“閨閣類”。
集部重要書目
(不止于此)
《楚辭》 《全唐詩》 《全宋詞》 《樂府詩集》 《文選》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韓昌黎集》 《柳河東集》 《白香山集》
猜你喜歡:
2.漫談國學禮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