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傳承文明作文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國學經(jīng)典傳承文明作文,歡迎閱讀!!!!
國學經(jīng)典傳承文明作文篇一
俠肝義膽見真情
要論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我雖然少有涉獵,但也略知一二。其中,最喜歡的莫過于封建時代中國農(nóng)民革命斗爭的史詩——《水滸傳》了。
我認為《水滸傳》最為精彩與成功的地方,就是前七十回所刻畫的梁山泊一百單八將的鮮明形象。而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最為喜愛與敬佩的就是俠肝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魯智深性情直爽“粗魯”,但除暴安良,講究兄弟義氣,加上嗜好美酒,因此總是鬧出些亂子。當金氏哭訴鎮(zhèn)關(guān)西的暴行時,史進、李忠都有些漠然,魯智深卻心有不平,不顧旁人勸阻,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落發(fā)出家后,又破戒沾吃葷,大鬧五臺山文殊寺;遣至東京的路上又痛打了強娶劉太公獨生女的小霸王,拼殺了瓦罐寺作惡多端的一伙道士;跟蹤押去滄州的林沖,大鬧野豬林,落草二龍山……這些無不讓我體會到魯智深的率真與俠義。
最讓我感動的,是魯智深與林沖的情誼。在林沖的妻子受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時,魯智深自然心中不平??闪譀_終究是不信任這個暴躁的好漢,畢竟自己是禁軍教頭,讓他冒冒失失地討公道,豈不是讓自己處境不利?忍氣吞聲的林沖覺得,比起魯智深這個初交的朋友,自然更信任自己的發(fā)小陸謙??扇f萬未料到,好朋友竟如此“老于世故”,與高衙內(nèi)聯(lián)手迫害林沖,還給他加上個“莫須有”的罪名刺配滄州,并命令押送的公人結(jié)果了林沖性命。野豬林里,水火棍正要劈向林沖的頭,卻給那“粗魯”的新交魯智深飛杖擋下。等魯智深松開林沖的繩子,第一句話正是那沉甸甸的兩字:“兄弟!”我讀到這兒,不禁被那份真情深深地打動……
當今社會,有多少“陸謙”翻臉不認人,為了自己利益陷害他人甚至是最親密的朋友。又有幾人能像魯智深一樣講究情和義,為了兄弟兩肋插刀而不計后果?他,才是俠肝義膽患難與共的真兄弟!
正是那股純真的,不為世俗所染的真情義氣才使得雖然魯莽但很俠義的魯智深結(jié)交了那么多同艱苦共患難的好朋友真兄弟!
國學經(jīng)典傳承文明作文篇二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10月25日下午,從文正實驗學校小學部的教室里傳來了朗朗的誦讀聲,學生們背誦的是《弟子規(guī)》中的“入則孝”篇。當日下午小學部正在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比賽。
為傳承中國古典文化,誦讀千古美文,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季霄凌校長的倡議下,文正實驗學校小學部將誦讀《弟子規(guī)》作為德育教育常抓不懈的項目之一。暑假期間,在邱加明主任的帶領(lǐng)下,組織編寫了校本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材。各年級必背《弟子規(guī)》外,一二年級誦讀《三字經(jīng)》,三四年級誦讀《晨讀對韻》,五六年級誦讀《千字文》,此外,校本教材中還編入了各年級必背的古詩十五首,現(xiàn)代詩十五首。并組織編寫了教師讀本,在校本培訓期間組織教師印制、裝訂,確保在開學第一天學生能人手一冊校本教材,教師人手一冊國學經(jīng)典教師讀本。
開學以來,各班利用早讀時間,課前候課時間,晚自習前晚讀時間以及品德與社會課上,采取多種形式誦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晨讀對韻》、《千字文》,使孩子們暢游經(jīng)典詩文的海洋,把經(jīng)典誦讀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
為檢驗誦讀成果,小學部在全校范圍內(nèi)開展了“誦讀國學經(jīng)典,傳承華夏文化”為主題的國學經(jīng)典誦讀比賽,本次誦讀比賽分低、中、高三個年級組,以“班級和小組”為形式,在組織教師的認真組織下有序進行。比賽分“齊誦”與“抽測”兩塊進行,小學生們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吟誦,讓人領(lǐng)略經(jīng)典、感悟文化、享樂其中。千年流傳的文化古韻,伴著稚嫩的聲音,為校園增添了濃厚的文化韻味。
季霄凌校長介紹說:“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圣人,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的一代代人。我們在上課前背誦孔子的《弟子規(guī)》就是讓孩子們從國學中學習優(yōu)良品格。讓孩子們懷抱感恩的心,感恩國家,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據(jù)了解,此次誦讀比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養(yǎng)成優(yōu)良品質(zh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學生浸潤在國學經(jīng)典的濃濃韻味中。
小學部辦學六年來,一直將“中華經(jīng)典誦讀”作為校本研究及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六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實驗研究,并努力逐步將誦讀國學經(jīng)典成為小學部辦學的特色。
國學經(jīng)典傳承文明作文篇三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樣的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中國的文字也歷時久遠。從最初的倉頡造字,后來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又經(jīng)過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經(jīng)過多年的流傳,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自然是學養(yǎng)深厚。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因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個“知音”里,就有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萬的詞語中,包含了多少中國的歷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希望能有一個一心一意的人,就這樣,和他一起走到白頭也不分離。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詩句,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卻扣人心弦,因為它飽含著真情實感。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那么說起美德,孝順就是中華民族薪火相繼的傳統(tǒng)美德。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育我們長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應當感謝,應當報答。一篇廣告,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大盆水,笑著對媽媽說說‘媽媽,洗腳!’”讓我記憶猶新的,不僅僅是那個小男孩的乖巧,還有他那份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和至深的愛。他給了我們一個典范,一個讓年幼的孩子尚有這樣的感恩之心,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大家應該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大學畢業(yè),到一個公司應聘。他走進大廳,看見地上有一張紙屑,來應聘的人很多,卻都只顧著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撿起那張紙屑。于是,他走過去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并沒有很高的學歷,卻在這次應聘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顯示出一個人的品行。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讓我們肩負起這個責任“傳承文明,弘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