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學大師有哪些
"國學"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系指人們對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造詣者的尊稱,"國學大師"則是指其學問在"國學"研究之范圍內(nèi)屬于出類拔萃者。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介紹當代國學大師人物,歡迎閱讀!!!
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
南懷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
浙江樂清人,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他的著作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捷徑,對無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個重要引導,其內(nèi)容往往將儒、釋、道等各家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此外,南懷瑾還熱心社會事業(yè),1998年6月11日由他籌資興建的金溫鐵路建成通車。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等。
人物評價
南懷瑾的著作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捷徑,對無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個重要引導,王黛林回憶說南懷瑾的言談生動有趣、博大精深。人們尊稱他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禪宗大師”和“國學大師”,一度名列“臺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在中國大陸有多數(shù)的民眾由西方哲學轉入東方文化,代表作品如《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jīng)雜說》。其中刊正了許多以往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誤解。在臺灣則多由佛道入門(大多數(shù)為佛教眾),佛教學方面如《金剛經(jīng)說什么》《圓覺經(jīng)略說》《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jīng)的濟世觀》,南懷瑾可說是密教準提法在臺灣香港的重要推動力。道家方面,南懷瑾的書籍在命理及中醫(yī)學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階,如《老子他說》《莊子諵嘩》《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中國道教發(fā)展史略述》易經(jīng)《出生時間與命運》等。
當代國學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1911.8.6~2009.7.11)
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qū)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人物評價
季羨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溫家寶曾五次看望季羨林。他稱:"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云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說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賀劍城稱自己"為老搭檔的逝世感到悲痛",賀劍城道:"季先生對待學術、工作非常嚴謹,對自己和別人要求都非常嚴格。他精力過人,每天到單位非常早,有時竟然會提前三個小時到。賀老稱,季先生一生對待學問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國同時學三門語言的情況,笑稱'簡直是自我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