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玉”篇
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玉”篇
中國玉文化有七千多年的歷史,玉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大致可以分為:一是作為神物受到原始先民的敬畏,帶有神秘色彩,二是成為權(quán)力地位的象征。三是代表君子美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玉璧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穿孔稱作“好”,邊緣器體稱作“肉”。《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壁,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一般把體形扁平、周邊圓形、中央有孔且邊大孔小的器物稱為璧.璧有以下幾種用途:一為禮器,二為佩玉,三為禮儀饋贈品,四為葬玉。關(guān)于玉璧,還有兩個小故事 。卞和獻璞玉
據(jù)《韓非子》、《新序》等書記載,在我國春秋時,楚國的一個玉工,名叫卞和,一次在山中得一塊璞玉,獻給楚歷王,王使玉工辨識,說是石頭,以欺君之罪斷其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玉,仍以欺君之罪斷其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荊山之下,文王派人問他,他說:“吾非悲刖[yuè](本義:斷足。)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誑。”文王命人剖璞,果得寶玉。故稱之為“和氏璧”。后來因和氏璧,又有了完璧歸趙的故事。
玉環(huán)
玉環(huán),為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形狀與鐲類似,其孔徑大于邊緣,也有與邊緣相等的。與玉璧、玉瑗近似。”因“環(huán)”與“還”同音,古人可能還把它作為一種信物。據(jù)說古代逐臣待命于境,賜環(huán)則還,即得到天子送來的環(huán),就知道自己收被重新召回,官復(fù)原職。
玉玦
玉玦,是新石器時代的典型玉器,也是迄今所見最古老的裝飾玉器,特點是環(huán)形,有缺口。《白虎通》說:“玦,環(huán)之不周也。《廣雅》說:“如環(huán),缺而不連。”
玦,通“決”,有決斷、拒絕、決絕的意思。
《史記·項羽本紀(jì)》:“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三”。范增舉起玉玦示意項羽殺死劉邦。
《荀子·大略》中有記載:“聘人以珪,問士以壁,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huán)。”以玦贈人,以示決斷。
《廣韻》所言:“玦如環(huán)而有缺,逐臣待命于境,賜環(huán)則返,賜玦則絕,義取訣。”君王賜臣以玦,則是流放。
玉圭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天子派遣使者到別的諸侯國訪問,用“圭”作為憑證。圭是上尖下方的長條形玉制禮器。其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據(jù)《周禮·春官》載,周制: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六瑞形制大小各異,以示爵位等級之差別。
玉璜
璜,意是指半壁形的玉。它的來源不是把一個璧一分為二,因為新石器時代出土的璜沒有一件夠得上“半璧”的。根據(jù)那志良先生的意見,“璜之形,是模仿“虹”的。古人對于天上各種形象,感覺興趣。雨過天晴,彩虹又出來了,五光十色,更引起他們的興趣,于是用玉或石,模仿彩虹之形,這便是“璜”。
玉璜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總稱為“六瑞”,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級別高,份量重,是玉器收藏家的收藏重項,非機緣巧合所不能得,亦是吉祥之瑞器。
玉琮
琮(Cóng)是一種內(nèi)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中國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禮制。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琮是一種溝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內(nèi)圓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
商周以后,玉琮就不常見了,后人只知“琮”字,而并不知其外形。在良渚古城出土的玉琮,便為后世解答了這一問題。
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玉”篇相關(guān)文章:
2.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