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的翅膀觀后感
張韶涵的這首《隱形的翅膀》,曾鼓舞、激勵了許多人。今天,我觀看了一部名叫《隱形的翅膀》的電影,讓我深受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隱形的翅膀》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隱形的翅膀觀后感篇一
看了馮振志導(dǎo)演的影片《隱形的翅膀》,便想著再去聽一聽那首同名熱門歌曲。“百度”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到目前為止,《隱形的翅膀》還是主要跟人氣鼎盛的張韶涵聯(lián)系在一起。
但筆者更愿意期待,從影片公映之后,這五個字的涵義就會變得更加具體;而跟張韶涵的歌聲一樣流行的,將是影片中身殘志堅的人物形象及其感人肺腑的勵志主題。
2007年7月8日,在第三屆“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上,《隱形的翅膀》作為開幕影片放映并感動了幾乎所有的觀眾。這不僅是因為影片以雙臂殘疾姑娘雷慶瑤為原型詮釋了頑強拼搏、征服自我和健康向上的體育精神,而且還在于影片以深度的人文關(guān)懷和強烈的情感沖擊力展現(xiàn)了主人公平凡而又動人的成長歷程。因為有愛,所以堅強;之所以堅強,是因為有夢想。影片極力張揚的主人公的精神境界,無疑能夠極大限度地引發(fā)觀眾內(nèi)心深處的共鳴。
在此之前,霍建起導(dǎo)演的《贏家》(1995)與陳國星導(dǎo)演的《黑眼睛》(1997),就是兩部以殘疾運動員為題材的優(yōu)秀影片,在角度、敘事與立意等方面突破了傳統(tǒng)體育片的普通模式,并先后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跟這兩部影片一樣,《隱形的翅膀》再一次探索殘疾運動員題材體育片的影音特質(zhì)與精神內(nèi)蘊,在追求個性的基礎(chǔ)上力圖創(chuàng)新。
影片最大的特點和亮點,是由生活中的原型雷慶瑤飾演影片里的主人公志華,為此,影片里的許多故事情節(jié),都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就使編導(dǎo)者能夠較為自由地出入于寫實與虛構(gòu)之間,增添了敘事的可信性和感染力,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影片的勵志功能。大概不止有一個觀眾和筆者一樣,看完影片后會真誠地相信主人公考上了夢想的大學(xué)。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雷慶瑤,仍是一個在讀的高中學(xué)生。電影為了夢想而造夢,觀眾也會為了心中的感動而選擇認同。一部影片的成功,大約建基于此。
在導(dǎo)演的努力下,雷慶瑤的表現(xiàn)令人滿意。盡管飾演的角色就是自己,但這樣的表演有特定的難度。雷慶瑤肯定是發(fā)揚了她在生活中的堅強和毅力,才能完成這一角色的塑造。跟《贏家》中的邵兵與《黑眼睛》中的陶紅不同,雷慶瑤并不具備必要的演技,但她仍然成功地飾演了自己,使一個雖然失去雙臂,但卻充滿愛心、性格堅強、懷抱夢想的陽光女孩躍登中國銀幕。那種美麗,應(yīng)該比維納斯更加鮮活,并更具引人向上的生命力。影片結(jié)尾,志華從教練手里拿到了體育大學(xué)的錄取通知書,悲喜交集地向著遠方呼喚已經(jīng)逝去的媽媽;此時,鏡頭大幅度橫移,在蔚藍的天空與遼闊的草原之間切換,再配以感奮的音樂動機??梢哉f,當(dāng)全片高-潮到來的時候,雷慶瑤的表演也是準(zhǔn)確、動人的。
隱形的翅膀觀后感篇二
“每一次,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張韶涵的這首《隱形的翅膀》,曾鼓舞、激勵了許多人。今天,我觀看了一部名叫《隱形的翅膀》的電影,讓我深受感動。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個名叫志華的女孩,因為從電線桿上拿風(fēng)箏,不幸被電流擊斷了雙臂。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憑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殘疾人錦標(biāo)賽”游泳冠軍。
命運對于每一個人是不一樣的,有時很公平;有時很不公平,甚至很殘酷,一蹶不振是于事無補的,用自信的心態(tài),去自立地生活,還要靠自強在命運的傷口上為殘缺的、不完美的生命打一個完美的補丁。
志華是一個身體上有缺陷的人,但在殘缺的身體下有一顆完美的、樂觀的、從不服輸?shù)男?。她這種身殘志不慚的精神讓人敬佩!可是我們正常人呢?一遇到點小挫折、小困難,總是找借口,找理由,去躲避,去推卸,二者一對比,難道我們不慚愧嗎?
臺灣知名畫家謝坤山從小家境貧寒,很早就輟學(xué)了。年輕時,因為兩場意外事故,失去了雙臂、一條腿和一只眼睛。面對命運接連不斷的打擊,謝昆山?jīng)]有因此沉淪,而是努力作畫,勤奮作畫。后來,他成了一位有名的畫家,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志華和謝昆山的故事告訴我們: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和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也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任何事只要去做,去面對,就沒有不可能的。再想想《隱形的翅膀》這首歌,真的很有感染力:
“每一次,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這雙隱形的翅膀,就是自信、自立、自強!
隱形的翅膀觀后感篇三
“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狂風(fēng)一樣舞蹈掙脫懷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翅膀卷起風(fēng)暴心生呼嘯,飛得更高。一直在飛一直在找,可我發(fā)現(xiàn)無法找到。若真想要是一次解放,要先剪碎這有過的往,我要的一種生命更燦爛,我要的一片天空更蔚藍,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是啊,我們大家都應(yīng)該像高處飛、向遠處飛。但想飛卻沒有翅膀,向拼卻沒有雙臂該怎么辦?《隱形的翅膀》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主人公志華因為失去雙臂從頹廢到成為游泳冠軍的感人過程:志華因為去拿掛在電線桿上的風(fēng)箏,結(jié)果被電擊中,不得不截肢。盡管志華傷心難忍,還是接受了眼前的一切。從此志華在父母的幫助下學(xué)會了用腳寫字,并得到了入學(xué)資格。但在學(xué)校里,她必須學(xué)會照顧自己,在努力下她學(xué)會了用腳穿衣服、刷牙洗臉、切菜做飯、倒水倒藥……就在這時,不幸降臨了——志華的母親因最近的打擊太大,得了精神分裂癥。也在這時,志華參加了游泳隊。他又開始了艱苦的訓(xùn)練。高考時,志華報了醫(yī)科大學(xué),但因為是殘疾人,學(xué)校沒有錄取她。最糟糕的是這件事讓志華的母親知道了因為在再次受打擊,不幸身亡在山谷。志華在悲傷中成為了游泳冠軍。因為比賽,學(xué)校改變主意決定錄取志華……
“莫向不幸屈服,應(yīng)該更大膽、更積極地向不幸挑戰(zhàn)。”當(dāng)我看到志華騎著自行車快樂地哼著歌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這句話。是啊,不管環(huán)境多么艱苦、自身條件多么差,也要努力拼搏給生活發(fā)出挑戰(zhàn)書。有道是:“身殘志堅創(chuàng)光輝”殘疾青年朱憲臣就是典范。他四歲時患骨錐結(jié)核癱在床上,狠心的繼母又虐待他,十四歲時體重只有三十斤,后來又染上腦炎,以致雙目失明,他曾在一天深夜把手伸向電門……但最終他振作起來,他寫詩寫小說,用九個月的時間寫了一部三十二萬字的長篇小說《流逝的年華》。這樣的殘疾人真的很讓人佩服,他們以自己頑強的毅力獲得了成功的果實。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這句話是我唯一的座右銘。之所以我會選擇這句話,不僅僅是因為這句話很經(jīng)典,更因為它的作者貝多芬實在令我佩服。這位超乎時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飽嘗了失聰?shù)男了?,不如說那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最無情的嘲弄;如果說貝多芬不顧失聰?shù)耐纯?,以一種超人的毅力繼續(xù)保證了作品的質(zhì)量,那么這就是一種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功績。但是事實比想象的還要出人意料:實際上貝多芬在完全失聰?shù)臍q月里,譜寫出的樂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準(zhǔn)。一般人認為他在晚年的歲月里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杰作。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我終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會有風(fēng)就飛多遠吧。”
隱形的翅膀觀后感_觀隱形的翅膀有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