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
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學習啦小編精心準備了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希望你能喜歡。
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篇1
《音樂之聲》是以音樂劇的形式塑造了年輕的家庭女教師瑪利亞和七個單親孩子的鮮活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生動活潑,又充滿理解與愛心的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次看完這部經(jīng)典老電影,我依舊感受很深——特別是瑪利亞的溫柔、善良、熱情和耐心以及她的堅強、勇敢和無私純潔的愛。借著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讓這個缺少愛的家庭,又重新又了活力和歡樂,她用心地去了解七個個性不同的孩子,愛護他們、教導他們,用心地去愛他們,孩子們從心里接受了她,從心里喜歡她,并在她與上校結(jié)婚后親熱地喊她“媽媽”。
瑪利亞是怎么樣贏得孩子們的心的呢?
她熱愛生活,如她熱愛歌唱廢寢忘食一般。她對生活充滿激情,感染了孩子們,甚至是嚴肅的上校,讓他們重新看待這個世界,重新看待生活,對生活充滿了感激和希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這是一個老師最難得的地方。
她寬容,幽默。初到上校家,人生地不熟。孩子們就給她下馬威,在她口袋里放癩蛤蟆,說她衣服難看,長得丑,沒品味,在她椅子上放堅果,她并沒有生氣,全當是孩子們和她交流的一種方式而已。她沒有向上校告狀,而是用幽默的形式化解了尷尬和矛盾,讓孩子們對她產(chǎn)生了信任和親切感,感受到了溫暖。
她沒有老師的架子,有親和力,和孩子們做朋友,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
她真心地為孩子們著想,敢于批判不合理。她不用哨子,而是努力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在上校反對的時候,她堅持為孩子們做衣服,不是讓他們穿著古板的水手服。在她的眼里,孩子們的生氣都被扼殺在那些規(guī)矩里。
她教學形式多樣化,不拘一格。無論是寂靜的山坡草地,還是喧鬧的城市小鎮(zhèn),都可以變成她的課堂,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釋放的同時也很快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并且培養(yǎng)了她們的交際能力,鍛煉了膽識。
她富有想象力,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剛開始教音樂得知他們一竅不通時,她運用她豐富的想象力把音符教的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東西與實際相聯(lián)系,方便了年齡參差不齊的孩子們理解并記憶。在教學的過程里,她無時無刻不把音樂融入生活,融入自然里。她多運用啟發(fā)式,并不是生搬硬套,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她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她的教學,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戲,一起演出木偶戲,讓他們體驗成就帶來的快樂,讓他們了解認識自己,更加有自信。
她還有很多優(yōu)點,她平易近人,有愛心,善解人意,體貼孩子,讓孩子們具有安全感,愛好廣泛,能歌善舞。這些都是讓她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優(yōu)點,我覺得好老師是天生的,什么技能都可以培養(yǎng),而一顆有愛的心卻是不能的?,斃麃喼允呛玫睦蠋?,最重要的就是她懂的愛別人。
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能真正用心去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會更加喜歡我們、接受我們,從而像愛媽媽一樣地愛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都可以在她的身上得體現(xiàn),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
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篇2
有趣的故事,悅耳的歌曲、溫馨的人情、天真無邪的笑料,是《音樂之聲》最吸引人的地方。它也是一部長青的家庭電影,也是電影史上傳頌最廣的一部活潑、溫馨的音樂電影 。相信看過它的人一定不會輕易的忘掉,我想自己已經(jīng)被這部電影感動了。它的音樂,它的主題,它經(jīng)過精雕細琢的臺詞,充滿藝術(shù)的美感,音樂的內(nèi)涵,更重要的是愛的主題,真正打動每個人內(nèi)心的純真的愛。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知真、向善、求美的故事。
女主角瑪莉婭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盡顯生活之真;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無不昭示了人類向善的意愿;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音樂之鄉(xiāng)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xiāng))的藝術(shù)氛圍,尤其是貫穿整部電影的妙曼歌曲(出自音樂大師理查德·羅杰斯之手),經(jīng)過近半個世紀,仍傳唱不衰,讓人充分體驗到藝術(shù)和自然之美。
在影片的開始,天真爛漫的瑪莉婭老是不遵守院里的作息,偷偷跑到山頭外嬉戲、歌唱,我們很輕易的感覺到“美”,有自然之美,有歌聲之美,還有瑪莉婭那種積極向上的美,而不是感到不安或?qū)擂?。每個人都有自己快樂的位子,只有能夠讓自己內(nèi)心自由的釋放才是真的快樂,在這影片開始,已經(jīng)埋下向觀眾表達知真的伏筆。
瑪莉婭也會在迷茫時問自己"我的未來將會怎樣?",更會唱著好聽的歌告訴自己"我會讓別人看之儼然,觸之溫暖,我會讓別人改變對我的看法,我對自己有信心.";她用快樂的善良的心感染別人,改變別人,甚至七個個性怪異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和他們那個嚴肅的上校爸爸...這樣的人你會不喜歡?這樣的人你會不為之感動?以簡單的心態(tài),積極向上的面對生活又何嘗不是藝術(shù)!
上校的性格,表現(xiàn)的很自然。作為一個監(jiān)長國恨當然不能忘,獨自帶著七個孩子,以他的身份,對孩子的愛表達的不細膩也很正常。最后是音樂讓他變成一個慈祥的父親??磥硪魳返牧α渴蔷薮蟮模@也符合了音樂之聲的主題。當然也向觀眾暗示正確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種藝術(shù)。
在舞會中兩人的感情得到了升華,在最后的音樂會中歌聲使上校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在那飽含真情的歌聲里,瑪利亞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男人豐富、博大、敏銳的內(nèi)心世界。這種內(nèi)在的美通過歌聲表達了出來。還有孩子的歌聲,藍藍的天空,嫩嫩的草原,清澈的湖水……
你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美,這就是成功影片的根據(jù)!
《音樂之聲》來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樂抒情,以樂動人,到處充滿陽光氣息與溫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和諧美景和人文景觀完美結(jié)合,體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融洽、相互依托的關(guān)系,鼓勵人們樂觀向上,追求純潔美好,爭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雜念,達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說是音樂劇的靈魂,在音樂劇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jīng)典音樂有: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shù)佳作···
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篇3
《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劇中的女主人公瑪利雅在不停的歌唱,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鐘向往,是對快樂與幸福的一種追求。她起初認為只有進了修道院,才能修身養(yǎng)性,才是真正熱愛主的表現(xiàn),所以,她熱衷于做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院長卻不這么認為,感覺她并不適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送她去做了上校家的家庭教師。在這里,她有七個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要教,他們調(diào)皮、開朗而又喜歡惡作劇,瑪麗雅卻以她的熱情和真誠感動了他們,也感動了他們的父親----上校,最終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一家人,雖然遇到戰(zhàn)爭,卻能感受到他們一家幸福的生活與甜蜜。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泄,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旣愌艧釔圩杂?,喜歡奔跑于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跳躍于靜靜流淌的小溪旁,喜歡象小鳥一樣歡快地歌唱。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所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修道院的嬤嬤們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瑪麗雅,把她看成最本真的天使,一派反對她,把她當成了惡魔。這其實應該代表了父母對子女的全部看法,和同時存在的兩種心理。做為父母,我們有時候,會看孩子們像天使一樣可愛,有時候又像惡魔一樣讓人頭疼,甚至惹人討厭。而院長嬤嬤所代表的,正是那種智慧父母的化身,她承認孩子身上的缺點,卻也看到了她的優(yōu)點和長處,或者說她更喜歡瑪麗雅身上透露出的本真和純潔。“如何讓月光在掌心停留?如何摘下浮云釘牢?如何使海浪停留在沙灘上?”她用自己的歌聲唱出了對孩子個體的尊重,唱出了一首流淌與心胸的偉大母親的愛,唱出了對孩子的理解,更唱出了對瑪麗雅的真情贊美和認同。
像小鳥一樣快樂單純的瑪麗雅來到了上校家,一路上,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與恐懼,這正是一個人走向一個新的世界的恐慌與迷茫。最后,她終于帶著院長嬤嬤告訴她的一句祝福,更是一種提示“天主關(guān)上了門,又在別處開了窗”勇敢地走進了上校的家。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她堅信:力量不存在數(shù)字中,力量不存在財富中,力量是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自信。她是一個快樂而堅強的孩子,她會讓陽光適時地照進自己的心胸,給自己勇往直前的力量與祝福。上校嚴肅的家規(guī)沒有嚇住她,孩子們惡作劇的捉弄沒有難倒她,她以她的智慧與熱情融入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也打開了上校久已經(jīng)封鎖的心靈。
她的到來,猶如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guī)砹艘豢|陽光,給了孩子們溫暖,也給了孩子們活力,同時也讓上校冰冷的心開始融化了。當她問:“為什么這么可愛的孩子們愛捉弄人呢?”回答非常簡單:“這樣爸爸才注意我們。”這是孩子們最真實的回答。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回應,然而,他們卻沒有得到。上校在喪妻之后完全沉浸在一種沒有笑聲、沒有活力的沉靜之中。他只是給了孩子們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但卻忽視了孩子們心靈的饑渴。這不僅讓我想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搗蛋、調(diào)皮,甚至被定性為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們,他們的行為不正是在告訴我們他們內(nèi)心的需要嗎?這些孩子才是真正需要我們這些父母和老師給予愛和呵護,因為他們的努力沒有那么優(yōu)秀而得不到關(guān)注和寵愛,他們便用這種搗蛋的方式來試圖引起大家的注意,可是,我們往往會曲解了他們的行為,會更加的不待見他們,致使他們最后走向一條破罐破摔的反抗之路?,旣愌诺牡絹?,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一種從沒有過的被理解、被接納、被認可、被關(guān)注的溫暖,他們不再惡作劇,而是用甜美的歌聲告訴父親、告訴大家,也告訴全世界他們心中流淌的快樂。
瑪麗雅用自己的巧手為孩子制作了一件件得體的運動服,讓孩子們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由。因為她很明白:那些看起來高貴的衣服就像是緊箍咒,讓孩子們縮手縮腳,不敢動,不敢尋找自己,不敢承認自己的感受。因為孩子們很愛自己的父母,所以他們不愿意反抗,情愿穿著很不舒服的外衣做給父母看,以取得父母的愛與歡欣。而我們家長總是把自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認為適合孩子的東西,強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成了孩子的緊箍咒,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創(chuàng)造的能力。其實,這也正是給我們提了個醒,讓我們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讓孩子們在自由、溫馨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另外,瑪麗雅也記住了院長嬤嬤的一席話:“這些墻不是為了擋住你的問題,你要正視它,要按照你的生活道路去生活。攀登每一座山,不論高低皆要尋求;踏遍每條偏僻的小路,你都必須走;攀登每一座山,涉水過小溪,追尋每一道彩虹,直到找到你的夢想。這夢想需要你獻出全部的愛,在你有生之日一直走下去。”這些告誡,也道出了生活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的人生真諦?,旣愌叛@條生活的原則,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也給上校一家?guī)チ丝鞓放c希望。最后翻過那座山便是自由世界的演繹,也應該算是對人們的一種提示,一種戰(zhàn)勝困難就是希望的鼓勵。
影片從始至終,都以愛與自由為主線,讓人們感受到了愛帶給人們的力量與支持,愛的偉大與珍貴,并告訴人們,愛要從內(nèi)心流淌,從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和一個個親人愛起,最后便會演繹成為一種大愛,一種對國家的愛,一種對整個世界的愛。
音樂之聲影片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1.觀音樂之聲有感
3.音樂之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