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熱血電影《破風》觀后感
簡介:《破風》影片講述了一群單車手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在殘酷激烈的競爭中,面對友情與愛情、名利與犧牲、個人與團隊之間抉擇時,互相幫助,彼此成長的故事。不過,該片上映首日的票房預售情況并不是很理想,濟南百麗宮影城總經(jīng)理董文欣認為,票房目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因為到晚上才上映,所以當天的票房情況一般。但是現(xiàn)在觀眾看片主要還是看質(zhì)量,這個電影口碑漲起來之后可以走長線放映的路子。
上周公映的《破風》首周末票房近9000萬元,在這個暑期檔,成績算不上不拔尖。但是,該片在豆瓣網(wǎng)和時光網(wǎng)的評分卻分別高達7.5和7.2,同時網(wǎng)絡亦掀起一股自發(fā)支持這部燃點密集之影片的風潮。相對之前坊間自發(fā)支持《大圣歸來》的“自來水”,這批支持《破風》的網(wǎng)友則給自己取名曰:自燃粉。
雖然從目前的票房看,《破風》已無力趕上《捉妖記》目前已超過20億元的國內(nèi)最高票房紀錄,但是這兩部電影都對華語片的工業(yè)進步和類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下了不可忽視的功勞。只是,運動題材《破風》相對于合家歡題材的《捉妖記》而言,需要的普及力度更大。
不過,因為《破風》的口碑扶搖直上,如今已有不少明星也加入了“自燃粉”的行列,包括成龍、洪金寶、謝霆鋒、吳彥祖、周杰倫、黃曉明、林俊杰、余文樂、吳京、林峰、倪妮、李馨巧、陳嘉上、張一白、古巨基、蔣勁夫在內(nèi)的圈內(nèi)人集體為《破風》點贊,其中黃曉明更是多次在微博力薦該片,這些都使得《破風》的人氣和票房有所上揚。如此看來,該片將很有可能在長線上映中最終收獲不錯的票房,而華語運動片這個新類型也將在《破風》的帶領(lǐng)下逐漸開辟市場新疆土。
【示范】
運動題材為何難拍?
如果沒有林超賢,或許華語運動片的新浪潮要晚到好幾年——這是如今不少圈內(nèi)人士的共識。2013年,林超賢執(zhí)導的《激戰(zhàn)》首拍MMA綜合格斗術(shù),該片在當年的香港票房排名第三位,在內(nèi)地則收獲了1.18億元的票房。雖然票房不算高,但這部由張家輝和彭于晏主演的影片卻讓不少觀眾對運動片這個新題材首次留下深刻印象。兩年后,林超賢再拍《破風》,又將目光轉(zhuǎn)向自行車運動,同樣走的是熱血路線,但演員和受眾更偏年輕化。
一難:演員難找
運動題材對演員的體能和技巧要求極高。當初林超賢拍《激戰(zhàn)》的時候便對主演張家輝和彭于晏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魔鬼訓練,兩人落下滿身傷痕,張家輝小指從此無法正常屈伸。如今的《破風》同樣如此,主演不分男女全部接受了3個月以上的騎行訓練,全劇組有80多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摔傷,其中陳家樂手臂骨折,被迫動手術(shù)打鋼釘。
提前訓練會令不少演員對運動片望而卻步,因為同樣的時間完全可以多拍一部作品,更別提在訓練和拍攝過程中可能受到意外傷害。林超賢曾透露,他之所以選王珞丹當女主角,便是因為她“不怕摔,不怕曬,不怕累”,他曾經(jīng)找過很多女演員,而王珞丹是唯一一個愿意拿出時間進行提前訓練的。至于“娛樂圈萬能體育小能手”彭于晏,林超賢直接說:“如果等不到他,我根本就不敢開拍《破風》。”
二難:場面難拍
《破風》中涉及多場自行車賽事,因此取景地無數(shù)。取景最多的是臺灣,武陵、梅山三十六彎、花蓮太魯閣、墾丁鵝鑾鼻,幾乎把臺灣的風景名勝騎了一遍。另外,劇組還去了銀川騰格里沙漠、意大利和瑞士交界處的雪山、韓國釜山,以及香港和上海的鬧市區(qū)。這些場景沒有一個是容易拍攝的:景美處自然條件惡劣,鬧市區(qū)各種管制嚴格。比如高雄的主干道拍攝,制片部門便前后申請、協(xié)調(diào)、部署了一個月,最后才做到封路13公里,拍出了一場場面恢弘的大賽事。
但是,由于每次的大場面拍攝都涉及龐大車隊,職業(yè)選手和主配演員全部混在一起騎車,一環(huán)不慎便會出現(xiàn)片中也多次拍到的“多米諾骨牌連環(huán)倒”。不少演員都是在拍攝大場面時受傷,因此主演崔始源也曾開玩笑說:“拍完《破風》再也不想當導演,像林超賢那樣每天都看著演員受傷,這樣的心理壓力實在是太過恐怖。”
三難:成本難控
拍一部《破風》這樣的運動片,各方面的耗資都不小。比如,影片中平均每個演員全身上下的裝備約7000元,而這樣的裝備總共需要1500套;專業(yè)賽車一臺成本在2萬元,拍攝時總共動用了400臺;片中的大場面戲總共花費超過1億元,每場戲都需要十幾部攝影機和直升機同時進行陸空多面拍攝;以上這些,還沒算上價值幾千萬元的各種運動品牌的設(shè)備贊助……跟很多場面恢弘的大片比,《破風》的大部分成本花費并沒有那么顯而易見,卻是保障一部運動片拍得專業(yè)的必備花費。
正因為投資太大,林超賢直到《激戰(zhàn)》成功之后才拉到足以拍《破風》的投資,而在此之前他準備這個項目整整15年。也難怪影片終于公映后,他會感嘆其中不易:“我拍了這么多年電影,只有這一部是真正無法掌控的。”
【分析】
作為商業(yè)時代里華語運動片領(lǐng)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林超賢通過《激戰(zhàn)》和《破風》示范了這個新類型所蘊藏的市場潛力。而后來者,亦可從中吸取他的經(jīng)驗和教訓。
經(jīng)驗:拍得越真越好
《激戰(zhàn)》和《破風》有一個共同點:拍得真。前者拳拳到肉,后者真實驚險,因此兩部影片公映后都得到觀眾同樣的反饋:緊張、刺激、熱血沸騰。相比起來,更接近于“群體競技”的《破風》比“兩個人戰(zhàn)斗”的《激戰(zhàn)》拍攝難度更大,而林超賢的完成度卻同樣很高,因此《激戰(zhàn)》的觀眾都說那片子“看著就痛”,而如今的觀眾也紛紛表示“緊張到心臟都要從嘴巴里跳出來”。
對于運動題材的后來者,林超賢及其劇組對這兩部作品的全情投入無疑是最值得學習的。別的類型影片所不需要的體能和技巧訓練、為了拍出運動場景而必須花的金錢和時間,這些都不能打折扣。制作者有足夠的誠意方能為觀眾呈現(xiàn)出這個類型所獨有的視覺震撼力。
教訓:文戲仍需琢磨
從文戲角度來說,《激戰(zhàn)》比《破風》更為成熟,這一點也是后者如今最受詬病之處。身為導演的林超賢或許對《激戰(zhàn)》中展現(xiàn)的中年大叔內(nèi)心世界更為熟悉,但從市場角度而言,通過《破風》來嘗試開拓運動片的年輕主流觀眾群體其實也是必然之舉——畢竟,市場上一窩蜂的青春懷舊片已經(jīng)讓很多觀眾看膩了。
如果《破風》中沒有愛情戲就好了,這是很多觀眾的同感。但是,一部運動片若只有運動,其實觀眾亦會感到無聊。事實上,林超賢在最后成片時已經(jīng)刪掉了大量愛情支線,以便放進更多的賽車戲。因此,問題還是出在其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偏淺,導致愛情戲甚至友情戲落入普通青春片“和——撕——和”的俗套?;蛟S下一次,林超賢可以找一個更擅長刻畫人物的編劇來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