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妹的專輯阿密特2全解析
作為頂尖華語女歌手,張惠妹如今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今天學習啦小編就為您來評析一下張惠妹《阿密特2》這張專輯吧。
一個歌手及其背后團隊的進取心不僅僅是發(fā)片數(shù)量,還在于專輯制作水準的保持與提高、作品里對新元素的嘗試、歌手形象的更新甚至顛覆,以及整張唱片傳達出的人文關懷。這些要素,《AMIT 2》基本都具備了。
阿妹這次對自己的形象有多顛覆?看看《怪咖秀》的MV就知道了。
欣賞不了沒關系,我們來繼續(xù)討論音樂。
阿密特2全解析:《怪咖秀》
排在專輯第二位的《怪胎秀》算是主打之一,卻并沒有什么流行的影子。旋律偏歌劇味,阿妹捏出一個美聲的宏大唱腔,用接近嘶吼的方式唱了一首“怪怪”的流行搖滾。這首歌的難度真是“阿妹級”的,高音部分既要唱穩(wěn)、唱準,還要唱得大氣磅礴,而且不失魅惑,整個樂壇差不多也就阿妹能完成這樣的難度。歌詞的表達既陰暗又隱晦,寫的大概是藝人在夜市風塵中的掙扎與變態(tài)吧。
阿密特2全解析:《母系社會》
是女權色彩濃重的一首。去年蔡依林的新專輯《呸》里也有一首關注女權的作品《不一樣又怎樣》,呼吁的是保障女同權利、反對歧視。但相比林夕在那首歌里較為溫和的“發(fā)表觀點”,《母系社會》直接抄起歪把子向社會開火。“什么理由發(fā)明什么叫馬子,難道是想讓匹馬為你生個兒子”“朋友聚會演戲,讓你有面子,難道我沒有發(fā)現(xiàn)你目測誰的 size”,簡單粗暴的歌詞頗配以激烈的搖滾節(jié)奏,噴發(fā)著女性視角的不滿、憤怒與咆哮。從藝術的角度而言,這首歌的詮釋絕對極富張力,不過女權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女性的社會價值如果真的像歌詞里寫的“女媧補天”“岳母刺字”那么臉譜化,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阿密特2全解析:《沖突得很》
唱的是世間萬物的自我矛盾,把情緒、物品和諸般行業(yè)剖析個遍。旋律還算悅耳,但堆砌式的歌詞排列略為單一,唱起來像繞口令。副歌部分總結式的語句也比較隨意,沒有更深刻的體悟,因此和突然拔高的旋律不太相扣。
阿密特2全解析:《放開那個作品》
描摹了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飄逸的精神狀態(tài),陳珊妮寫的《不睡》則是一個單身女性深夜失眠的內心寫照,有電音的味道。兩首歌的立意自是不俗,不過架構都比較平淡,缺乏很有力的記憶點。
阿密特2全解析:《牙買加的檳榔》
是一首雷鬼風格的作品,這個歐美音樂的主流形式在華語圈里不太常見,阿妹的嘗試還算比較工整,律動性和立體感都很棒,讓這首歌的存在感并不弱于前幾首流行搖滾。有趣的是,牙買加這個北美島國與檳榔這種南亞植物本身沒有關聯(lián),阿妹卻讓它們在這首歌里成為臺灣與牙買加之間的橋梁,意在表明將臺灣卑南族音樂與黑人雷鬼音樂相融合的藝術想法。
阿密特2全解析:《難搞》
是《AMIT 2》里唯一的抒情歌曲。不知道是不是受整張專輯風格的影響,連阿妹最擅長的芭樂都唱得這么“脫俗”。旋律的起伏比較大,完全沒有大流行的感覺,阿妹甚至在高音部分發(fā)出了少見的沙啞之聲,反而有點吟唱 soul 的孤寂感。這首歌就像專輯里的情緒中轉站,在聽過大風大浪之后可以聽聽它來緩口氣,卻不是一首適合打榜的流行金曲。
阿密特2全解析:《血腥愛情故事》
短暫的安靜之后,《血腥愛情故事》再次將專輯帶入激烈的情感起伏之中,而且畫風也愈發(fā)黑暗,如果《怪胎秀》還只是精神層面的荒誕不經,那《血腥》就是真的割肉流血、刻骨銘心,有更具體的表達意象,也更觸及人之本性?!赌阆敫墒裁础窇摃豢醋觥禔MIT》中《黑吃黑》的翻版。兩首歌的架構、節(jié)奏、內涵都頗為相似,甚至副歌最后一句的“犯賤”“不屑”與《黑吃黑》的“bullshit”都是一樣的酷勁兒。阿妹學歐美的套路真是義無反顧,不僅是曲風、唱法,連罵街都一起學了。
在這張專輯里,阿妹的唱功似乎略有下滑,對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不如以前細膩,一些高難度的部分也唱得比較吃力。當然,一個奔五的歌手不可能一直處在完美狀態(tài),現(xiàn)在的阿妹可能已經不能無瑕疵地再現(xiàn)《我恨我愛你》,但以她爐火純青的技術功底,這張專輯應有的宏大背景依舊被扎實地撐了起來。
既然取名叫《AMIT 2》,自然不能不談談它和6年前《AMIT》的對比。2009年,這張神專一經問世便不可阻擋,在該屆金曲獎中一舉入圍10項大獎,最終砍下6項,真可謂巔峰之作。后來阿妹每出一張專輯,都要被拿來和《AMIT》比上一番,只要說一句“還是沒有達到《AMIT》的水準”,再感慨一番“江郎才盡”之類的話,仿佛就很透徹地點到了問題本質,真是 bigger full full 啊。
我覺得《AMIT》的神,主要是神在顛覆性與流行性的恰當平衡,神在都市文化、臺灣原住民文化與歐美文化的多重結合,神在誕生于華語唱片市場的最后一縷光輝。這天時、地利、人和別說阿妹,放在今天整個音樂圈子也再難遇到,過于苛求意義不大。而且這三條里面最重要的,還是第一點的“恰當平衡”。
對歌手來說,追求藝術高度的同時,對流行度的把控依舊不可忽視。你再怎么說《AMIT》玩概念,它走得不還是流行那一套么?《開門見山》《好膽你就來》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恰恰是因為它們在創(chuàng)作時就是按照流行的規(guī)律寫的,寫成后輔以更新鮮的元素,才成為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金曲。這種平衡可以說是一種俗,一種妥協(xié),但確實是一線的音樂人、歌手們必須掌握的功夫。如果給搖滾的純度打100分,那么阿妹、周杰倫、五月天們的流行搖滾則大多是徘徊在30分到70分之間的中和之作,他們不會一味地口水,卻也別指望他們能真正怒視這個社會。
僅從這一點而論,我倒覺得《偏執(zhí)面》和《AMIT 2》才真有點打破平衡的架勢。簡單說,這兩張專輯我找不出一首作品能在傳唱度上超過《開門見山》,遑論豐華唱片時期一筐又一筐的流行歌。我覺得以阿弟仔的水準,不至于如此灰頭土臉,而且假如歌沒有選好,干嘛這么急著發(fā)片呢?我認為這個現(xiàn)狀更多的代表了阿妹以及背后團隊在音樂實驗性上的追求。
《偏執(zhí)面》是“抒情+電子舞曲”的AB面組合,《AMIT 2》則是一張以流行搖滾為核心并略有雜糅的唱片,它們對專輯整體風格的塑造似乎比對單曲的打磨還要用力,甚至到了概念先行、用力過猛的程度。他們似乎在隱隱鼓勵你去接受一整張專輯的風貌,而不是只喜歡其中某一首“好聽的歌”。而且如果上一張還是“偏執(zhí)”地轉型,那這一張就真有點打造“怪胎”的感覺了。有人說這是裝神弄鬼,我不以為然,這與晚會上“披著創(chuàng)新外衣的媚俗表演”有很大的區(qū)別,因為它連媚俗的顏值都不太夠。阿妹走到今天不容易,何必在這上面棋出險招呢?
這就是我佩服張惠妹的地方。作為華語樂壇的天后級人物,她完全可以憑借自己兜里的幾十首經典作品,走走穴,上上節(jié)目,當幾屆導師,足夠維持如今的地位。可她非冒著掉粉的危險,在經濟效益越來越低的唱片里唱些不討喜的歌。你說她不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音樂,還能為了什么?
梁直導前兩天在電臺里說,樂壇的繁榮就是這個圈子里最頂尖的一批人能賺到足夠的錢,從而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必顧忌粉絲,甚至不必顧忌市場。這樣的局面雖然還很遙遠,但是我已經能在張惠妹、王力宏他們的身上隱約看到這樣的影子。年初王力宏發(fā)行電音大碟《你的愛。》,同樣遭到一片質疑,我當時寫道:他要不是因為長得帥,這么作死地玩音樂,粉絲早跑光了。做出改變需要勇氣,更需要資本,這些“改得起”的當紅音樂人們如果能時刻在業(yè)務上保持進取心,我們這個落后的體系就還有前進的動力。
所以,阿妹請你大膽地往前走,只要帶著誠意與創(chuàng)意,走到哪里都會有人默默地為你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