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論的讀書心得
一顆心,細細品,品讀書中的大千世界,窺探每種心境;一腔情,靜靜覽,覽讀書中的大好河山,膜拜每種氣魄;一個夢,漸漸追,追尋書中的大多智慧,憧憬每寸希望。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的正義論的讀書心得,歡迎您的參閱。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1】
在讀完這本我自以為很難讀懂的書后,才發(fā)現(xiàn)并不是我想像的那么的難懂,相反,我讀懂了一些東西,一些我覺得很有用的東西。
在《正義論》的閱讀中,我感觸很深,想明白什么是正義,就要明白為什么需要正義。羅爾斯借鑒了啟蒙者盧梭的“確信每個人都就應是自由而平等的,他認為這是人類社會制度的根本前提,只有這樣的制度才是公正的、有生命力”的思維方式,提出了“正義的理想國”。羅爾斯提出,正義的定義首先需要三個前提,其實這也和盧梭定義社會契約的前提有點類似,那就是:理性的人、原始狀態(tài)和無知之幕。這自然也是一種純粹假設的狀態(tài),但也是得到真正正義務必的狀態(tài)。
那么,反省我們中國的現(xiàn)狀,又有什么感想呢?我突然想到了這一方面,我們中國現(xiàn)實中的道德社會是什惡魔樣的呢?例如,范跑跑事件中,中國人的道德表現(xiàn),指責范的人幾乎全部是建立在傳統(tǒng)道德基礎上混淪吞棗的道德觀念。很多都是僅僅在心領意會的共同道德認識基礎上做出。職責義務,權利自由,善惡公私等握在一塊。指責起來頭頭是道,但永遠缺乏社會根據(jù)和理論根據(jù)。沒有必須清晰的邏輯,如果叫他解釋,不可能解釋清楚的。那么他只有透過二條途徑來反擊。就是透過中國民眾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孝道和性善論來進行,即在把人同動物的區(qū)別中,而不是人同人的區(qū)別中進行認識,所以我覺得讀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對于我們的道德建設和道德理論也很有好處。
所以在讀完這本書后,雖然對于它的資料還不是了解得很深,但是我還是看到了正義的一種力量,一種反省,一種啟示,還是很有好處的!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2】
正義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它既是構建合法社會制度的理論基礎,也是構建道德體系的理論基礎。它廣泛滲透在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和倫理學中,自古至今,歷久常新,成為哲學家、思想家探究的根本問題。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1971年),從公平正義入手,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論證了自由與公平、個人與國家、機會與結(jié)果等廣泛的社會政治問題,力圖為現(xiàn)代西方社會重建“公平正義”的道德基礎。他的學說,對西方政治哲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引發(fā)了西方學界對“公共理性”與社會行為、個人權利與社會共同體要求、個人價值與社會正義、社會多元與社會統(tǒng)一、自由與平等、民主與秩序等重大理論問題的廣泛討論,從而形成了當今西方社會政治哲學的大繁榮局面,以致人們將《正義論》的出版視為“羅爾斯時代”或“羅爾斯軸心時代”的開始的標志。筆者認為羅爾斯的正義觀,其視野雖然限于一種“國內(nèi)社會”,但是對于處在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來說,回顧和探討他關于公平與正義、平等與效率等一系列觀點,并對我國的社會先行制度作出合理的反思,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將大有裨益。
應該說,羅爾斯《正義論》的邏輯還是挺清楚的,而且論證也特別的仔細而清晰,從演繹的和經(jīng)驗的兩條路證明了正義的兩個原則,成為能替代功利主義的新的倫理觀。羅爾斯走的是一條契約論的路線,繼承而又超越了傳統(tǒng)的霍布斯、洛克的思想,并借鑒的吸收了康德的某些思想。他試圖恢復社會的正義,堅持公平正義的理想,這樣一種堅持而崇高的理想我是十分欽佩的,而且我覺得這是當下社會的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的理想,如果每個人都能堅持了這樣的原則,那么社會也就會治理的更好了。可是,當前在西方國家尤其是中國,人們的思想都太過于功利了,人們把人當做手段而不是目的,從而更加注重發(fā)展一些工具性的東西,賺錢甚至成為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整個社會成為了一個技術型工具型的社會,我深深的感到悲哀和無助。我總在想,這樣一種社會風氣的形成到底是社會體制的問題還是教育的問題還是歷史的必然呢?
羅爾斯的回答必然是社會體制的問題,因為正義的原則還沒有被人們普遍的意識到接受并貫徹:平等自由并沒有放在第一位,并且人們往往同意犧牲平等自由而換取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或者國家打著和諧的旗號去肆意的踐踏人民的自由權,機會也不是對每個人都敞開,往往富裕的有權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并且更容易取得成功,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出現(xiàn)了“富二代”“官二代”的現(xiàn)象,并不是具有相同才能的人就能獲得同等的地位,另外社會的發(fā)展也并沒有把最少受惠者的利益的提高放在重要地位,農(nóng)民,農(nóng)民工們作為社會最底層的人并不安居樂業(yè),他們對于自己所受到的損失和不公平待遇往往表示極其的不滿和憤慨,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可以看到,在中國,正義原則的任何一條原則都沒有得到貫徹和落實,一個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在中國能建立起來嗎?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之路還有多遠呢?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而我也要為著中國的民主自由平等而不懈努力奮斗!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3】
《正義論》一書是羅爾斯積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羅爾斯思想之大成,把羅爾斯十多年來所發(fā)表的論文中表達的思想發(fā)展成為一個嚴密的調(diào)理一貫的體系——即一種繼承西方契約論的傳統(tǒng),試圖代替當時流行的功利主義的、有關社會基本結(jié)構的政治理論。
《正義論》出版之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很快就被譽為“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甚至被認為將列入經(jīng)典之林。一般大學的哲學、政治、法律等相關學科都把它列為最重要的必讀書之一。
在羅爾斯的正義論中,正義的對象是社會的基本結(jié)構——用來分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劃分由社會合作產(chǎn)生的利益和負擔的主要制度。羅爾斯認為:人們的不同生前景受到政治體制和一般的經(jīng)濟社會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也受到人們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會地位和自然稟賦的深刻而持久的影響,然而這種不平等是個人無法選擇的。因此,這些最初的不平等就成為正義原則的最初應用對象。換言之,正義原則要通過調(diào)節(jié)主要的社會制度,來從全社會的角度處理這種出發(fā)點發(fā)面的不平等,盡量排除社會歷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因素對于人們生活前景的影響。為此,羅爾斯通過進一步的概括以洛克、盧梭、康德為代表的契約論,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的“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在此,契約的目的是為了確立一種指導社會基本結(jié)構設計的公認的根本道德準則(正義準則)。
羅爾斯的正義論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即理想部分,確立了那些在有利的環(huán)境下組織一個良好的社會的原則,即那些處理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自然限制和偶然因素的原則;第二部分即非理想部分,主要由解決現(xiàn)實中的不正義問題的原則構成。這兩個部分基本上和《正義論》中的第一編和第二編重合。但是也不完全重合,因為,總體上,《正義論》講的都是一種理想的狀況,即使在其所謂面向現(xiàn)實的部分之中,其講述的也是一種設想的“符合基本正義”的狀況,而不是真正的現(xiàn)實的狀況。
單個的`人力量是弱小的,而結(jié)成一個合作體系則又有可能更好的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合作增益效應。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一個因合作而構成的社會體系會不利于維護其成員的利益,甚至出現(xiàn)合作損益效應,所以一個社會合作體系并非必然會產(chǎn)生好的效果。這就是羅爾斯說的“合作的冒險”。但是只要人們明白了這一點,就會想辦法去規(guī)避合作體系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人們會通過訂立一些所有人都必須維護的標準來達到這個目的。
顯然,只有能夠平等的維護每個人的利益的契約才能夠為人們所共同認同。因為合作體系是人們自愿結(jié)成的,并不存在強制關系,這之中的每個人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以一種損害某些人達到其目的的契約不會得到一致的認同。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看出,原初狀態(tài)對這個邏輯本身并無實質(zhì)性的意義,只是起到了一個加強這個邏輯的作用。因為,原初狀態(tài)的目的在于促使人們隊有利于所用人的選擇成為必然。但是,上面的邏輯本身就是成立的。不過,確實,加上原初狀態(tài)之后,確實更為嚴謹,不容易出現(xiàn)不必要的問題。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4】
約翰·羅爾斯是20世紀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他的《正義論》是當時哲學和政治學等專業(yè)學生的必讀書目,我讀過這本書,讓我對社會的認知深邃了許多。當我在一本雜志上看見他那張站在書架旁的照片,生發(fā)出許多感慨,他真的是哲學家,那雙深邃的眼睛,瘦削的身影,以及白發(fā)都是哲學和思想造就的,或者說逼出來的,他的骨子里都充滿了思想和哲學的質(zhì)地。哲學是一只羊,它迷戀現(xiàn)實的青草地,而羅爾斯是牧羊人,他的身上不僅有哲學這只羊的膻味,也浸染著青草那思想的苦澀味。哲學不是抒情的曲子,或者說是一種孤獨,哲學充滿宗教的質(zhì)感。
一種極端的思想乃是精神的疾患,絕對論是思想的悲劇,一旦進入社會體系,政治體系,就成為人類的悲劇。
我們不能只保留一種方式,一種姿式,一種形式,我們必須是豐富的,多元的,而豐富和多元乃是一種寬容,一種智性,也是一種從容。
不要消滅某種存在的東西,不要苛責地對待某種你還不理解的東西,讓它存在,給它空間,于是它就安靜了,否則那巨大的反彈力將使我們受災。相安則無事也。每一種事物、思想、觀念都有它存在的根據(jù)。
急什么,讓一切接受天擇。
我贊成阿多諾的識見:“個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構成了人道主義的核心?,F(xiàn)代社會生活已經(jīng)墮落為單純的消費,個人不過是工業(yè)社會機器的一部分,在這種普遍的異化中討論生活的真正意義已經(jīng)變得異常困難。自我已不再是自在自為的存在了。
西奧多·阿多諾是德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社會學家。著作《啟蒙辨證法》《否定的辨證法》等。阿多諾的思想不僅深刻,撥開了現(xiàn)在社會的表皮,而且別具一格,別開生面,這正是哲學家、思想家的迷人之處。所以,我們可以說,一種思想,一種哲學體系,當它真的進入事物的本質(zhì),確實是美麗的。我們干燥的軀體,乃至靈魂,真的需要它的滋潤。
所以,在靜處,在夜深人靜的燈光下閱讀阿多諾也是快樂和幸福的,甚至是一種深度的快樂和幸福,他的思想觀點令人深味。你看:他認為孤獨是在一個完全異化的社會中顯示知識分子獨立性的唯一標志。不可侵犯的孤獨是唯一的顯示團結(jié)的方式。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孤獨,現(xiàn)代的工業(yè)社會往往使我們抑制不住地孤獨。孤獨如霧,從潮濕的社會內(nèi)部直逼我們的心靈,我們真的躲不開,繞不去。而且最是苦難的狀態(tài)乃是當孤獨長時間盤踞在我們頭上時,我們的行為,表現(xiàn)更多的是不被社會所接受,而且被歧視,這更加劇了一個人的孤獨感,這就危險了。
所以對待孤獨,對待一種另類的行為和思想,我們,不,更確切地說社會應予以寬容,這個社會才真格的是智性的,偉大的,正所謂不可侵犯的孤獨是唯一顯示團結(jié)的方式,孤獨時人共有的痛苦,向幸福邁出的任何一小步都會使其痛苦加劇。阿多諾還認為,“在強大的集體主義的總體性與脆弱的個人生活之間,不存在一條走出困境的道路,唯一負責的人生道路是自覺地抵制個體生存受意識形態(tài)的利用,在私生活上以節(jié)制和誠實的方式生活?!彼f,“這不是出于好的教養(yǎng),而是出于自己在地獄中仍然呼吸的羞愧” 。
阿多諾本身就是一個孤獨的踐行者,他沒法不孤獨,因為他被思想利用了,仿佛病痛著身,所以他選擇流亡,不見國家,流亡不止。
工業(yè)社會,文明高度發(fā)展,一方面人的夢想初蕾紛紛綻成現(xiàn)實的繽紛的花簇,使人美好的愿望得以舒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古老的充滿芬芳的氣息的人性、道德,人格等枯萎凋殘,使更多的人陷入迷茫和迷惑,而人類又要生存,而且要幸福、美好地生存,這就有一個思想和精神如何突圍,走出沼澤地的問題。除了要加速改善社會制度、體制,剔除工業(yè)化社會的雜質(zhì),使其純凈,舒緩而悠揚,再就是個人的精神家園的尋找與創(chuàng)造了。阿多諾認為:人類需要一種精神性的補償來消除絕望,拯救心靈,拯救現(xiàn)實。他認為只有現(xiàn)代藝術能完成這一使命。而所謂的現(xiàn)代藝術,也是一種精神,靈魂,思維和思想的突圍,是全面的出新和創(chuàng)新,以解救人類疲憊的意識和感觀,給人以全新的心靈一振,眼前一亮,傳統(tǒng)消失的無蹤無影。
其實,也這是人類和人性的本質(zhì)。我們必須到一個新的高地,靈魂的高原以舒展生命。我們精神的生命體需要新的營養(yǎng)。這是對的,但作為一個思想家,未來主義者也完全有理由,有能力沉潛于現(xiàn)代社會,充滿好奇和興趣。一種新的社會形態(tài),體制和政治有著它迷人的一面,我們理應去參與,配合,支持,而不應抵制和反抗,更不能逃避。一個思想家,哲學家理應以張開的雙臂去迎接和進入新的時代,這是明智的,也是理性的,不僅陽光而且清新,而不是陰郁的孤獨者,讓思想潮濕和霉變。在我看來,阿多諾的精神和思想,哲學體系也有許多錯位和糾纏不清,他的心靈深處對工業(yè)社會充滿了抵拒的力量,是排它的,他的《否定的辯證法》提出徹底的辯證法是非同一性的,它懷疑一切同一性,但他理論和思想的姿勢是同一性的。
許多理論家思想家往往不能自圓其說,即使它的理論是干凈的,有條理的.,但其存在的實際和他本人的行為卻是否定的,所以我很喜歡那句話:“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長青?!蔽覀冊较胝f明白一件事,往往就越混亂,說不明白,而且理論追究的越深,離現(xiàn)實就越遠。我們需要理論,思想,但我們不能被理論和思想遮蔽。比如阿多諾揭露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是一個壓抑人,造成人性分裂,人格喪失的全面異化的社會,人類變成非人?,F(xiàn)代社會是野蠻的,顯然這有一點悲觀和絕對化的意味,似乎我們的人類正在走向深淵,不可救藥了。其實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拯救,人性,隨著文明與進步,社會的發(fā)展,隨著物質(zhì)的極大豐富必然更顯其燦爛的一面。物質(zhì)決定精神,物質(zhì)成就其文明,也拯救人性,如果物質(zhì)極度匱乏,人們都處于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階段,難道文明的光芒,道德的色彩還能燦爛和輝煌嗎?我不相信。要知道衣食足才知禮儀啊,而阿多諾提出的只有現(xiàn)代藝術才能拯救人性,拯救現(xiàn)實,這更有點矯情和夸大其詞。藝術是精神的產(chǎn)品,藝術不是一切,藝術絕不會達到獨領世界風騷,主宰世界的功力。至于阿多諾對現(xiàn)代藝術的表現(xiàn),本質(zhì),特色,我倒有一點贊同和相信,他把否定性作為藝術的本質(zhì)特征,現(xiàn)代藝術就是反藝術等識見,倒是摸到了現(xiàn)代藝術的邊際。你聽,阿多諾說:“一件藝術品離現(xiàn)實生活愈遠,它的審美品位也就愈高?!彼倪@些理論,觀點,或者主張,是走在現(xiàn)代藝術理論的刀尖上,有一點驚險,他的“藝術可以打破追求完美性和整體性的幻想,用不完美性,不和諧性,零碎性和破碎性的外觀實現(xiàn)否定現(xiàn)實的本性”,我倒有一點贊同,從某種意義上說,確是那么一回事??赡?,這種觀點來自他的捕捉和持久的觀察和思考,也可能他對現(xiàn)代藝術推波助瀾了,也使一些異端的藝術家因找到理論的注腳而理直氣壯了,甚至愈來愈自信,愈張揚,因而也就走的愈遠了。但這不會使我們,使傳統(tǒng)的藝術驚悚和不安。
我們的軀體和靈魂受傳統(tǒng)藝術的浸潤時間太久了,對現(xiàn)代藝術形式有一點反應和不適,但是,這沒有辦法,我們枯燥的心靈,呆板的思維真的需要一種刺激,讓深陷其中的心靈得到營救。但真的它不是一切,也許對藝術是一切,但藝術不是一切。
無論怎么樣,我還是喜歡阿多諾,不是因為他正確,而是因為他深邃,深邃往往使我著迷,但我還是清醒的。
現(xiàn)實依然美好,未來依然充滿希望!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5】
在書中,羅爾斯跟我們描述的卻是如何建立一種公平的社會制度。書中說, “正義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的基本結(jié)構,是社會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權利和義務,決 定由社會合作產(chǎn)生的利益之劃分的方式。 ”看到這里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正義的理解真 的過于幼稚和天真阿。羅爾斯還說“一個社會體系的正義,本質(zhì)上依賴于如何分 配基本的權利疑問, 依賴于在社會的不同階層中存在著的經(jīng)濟機會和社會條件。 ” 論述完羅爾斯心中的正義論之后,他開始介紹如何構建這樣一個他心中的 公平社會制度。
在我們所在的社會里,要如何建立一種公平的制度呢。我自己也 有想過這個問題。但發(fā)覺,自己的想法肯定時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上想的。要是 資本家,或許他就會想如何盡力剝削工人們剩余勞動力。而如果讓工人選擇自己 心中的社會公平制度,或許又是另外一種境況了吧。因此,我覺得如何建立構造 這樣一個社會制度,真的讓人傷透了腦筋。然而,羅爾斯提出了“無知之幕”這 樣一個概念。開始我是不大理解這個概念的。后來上課聽老師提到過,就有點了 解了。羅爾斯認為,我們都應該處于無知之幕之后來構造我們的制度。原因是功 利的原則與平等的社會合作觀念沖突了。人們應該在原始的狀態(tài)中選擇。
對于原始狀態(tài),譯者前言中介紹到的要點有:選擇對象(包括兩個正義原則、古典目的 論觀點、直覺主義觀念、利己主義觀念、混合觀念) 、正意的客觀環(huán)境、各方的 主觀動機和理性、知識的限制、對原則的形式限制、選擇兩個正義原則的.論證 、 其他選擇對象的被排除。 其中我對知識的限制這一要點很感興趣。羅爾斯假設各方處在一種無知之 幕之后進行選擇,他們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地位、階級出身、天賦和氣質(zhì),以及他 們善的觀念的具體內(nèi)容, 也不知道他們所處的世代和所處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狀況和 文明水平;他們只知道他們所處的社會是處在正義的環(huán)境之中,只知道有關人類 社會的一般事實、 政治和經(jīng)濟理論原社會組織基礎和人們的心理學法則。
換言之, 一切會引起人們陷入爭紛不已的特殊信息都被排除, 無知之幕的假設就是為了達 到一種全體一致的契約。看到這里我真的很佩服羅爾斯的緊密思維,想到用無知 之幕來達到這一達成契約的絕妙方法。讓我想起分蛋糕的公平方法,就是一個人 切蛋糕另一個人選蛋糕的方法。因為分的人要想到選的人想法,所以他必須用最 公平的方法分蛋糕。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阿。這只是我的一個小感受。前言中寫 到羅爾斯認為, “無知之幕+互相冷淡”的假設勝過“仁愛+知識”的假設,它簡 潔、清楚、合理,而且是一種弱的條件,后者則太強要求太高。原始狀態(tài)的假設 要盡可能少而弱市羅爾斯原始狀態(tài)解釋的一個基本思想,也是一種簡化的手段。
是的,大多數(shù)人在為公平制度假設條件是,常常是出于美好的意愿,本能的假設 所有的人們都是充滿善意的,所有的人都是高素質(zhì)的知識分子。但是顯然,這種 假設的確強人所難了,條件太過于苛刻。這樣的話,要實現(xiàn)公平的契約關系便是 難上加難了吧。相反,如果,從相反的思路出發(fā),無知之幕+相互冷淡,這樣情 況便是大不想同了,這樣就可以較為輕松的避開可以引起紛爭與爭吵的因素,因 為每個人都不知道,在穿過無知之幕后,自己會處在什么樣的一個狀態(tài),或許會 使會是有錢人,或許會使乞丐,或許是殘疾人,因為無知,說一必須為自己假設 一個最壞的情況,按照這個情況去建立契約,以防出現(xiàn)不利于自己的社會制度, 這樣,我們就可以顧及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制定出一套最為公平的制度了吧。
剛開始不理解無知之幕的時候, 的確讓我很困惑為什么要這樣假設, 但了解以后, 真的讓我為這位哲學大師所驚嘆,凡他人思維而行,推出一種如此精妙的假設。
接下來, 羅爾斯則考慮到正義原則怎樣應用于制度和 適應于我們目前所考 慮到和腿腫得正義判斷。 在后來的篇章中羅爾斯就通過描述一種滿足兩個正義原 則的社會基本結(jié)構和考察兩個正義原則所帶來的義務和職責來展示兩個正義原 則的內(nèi)容。 這是我對這本正義論的小小感受。因為初次接觸大師作品,覺得很難懂, 也借助了一些其他資料。盡管難懂,但是收獲很大,覺得值得花時間去看。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6】
在《正義論》的第二篇中,羅爾斯主要講了正義論在社會制度的形成與建設中的運用。羅爾斯認為正義的社會的社會制度的建立遵循以下過程:在原初狀態(tài)中完成正義原則的選擇—制定憲法—制定法制—在正義原則的指導下規(guī)范的使用,羅爾斯并且認為完成這樣一個過程也是逐步排除無知之幕的過程。接著羅爾斯給自由下了定義,并討論了平等自由的三個問題:良心的自由、憲法的正義以及關于自由的優(yōu)先次序。
羅爾斯對自由的定義談了很多,他認為自由是一個體系,由各種基本的自由組成的,但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是:人做或不做某事,會受到保護并免受其他人侵犯時,可以說他是自由的。關于羅爾斯定義的自由正好反映出他的左派色彩。他的自由觀可以通俗的這樣說:在合法的前提下,人可以為所欲為。這是典型的左派的觀點,這也是后來各類解放運動的思想基礎。對于自由的理解在此之前很多思想家的觀點要深刻得多,托克維爾曾說,如果認為自由就是為所欲為那是動物的自由;洛克說自由是指人類的自我管理,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皇帝或者氏族首領或其他什么人的管理。
接著羅爾斯重點談論了良心的自由,其實羅爾斯的良心的自由更多的指宗教自由或信仰自由,羅爾斯明確的指出一個正義的制度必須保護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我認為關于宗教信仰的自由最根本的還是要明確對于人類而言是先有正義的思想還是先有宗教的信仰,這個先后次序決定了誰更起主導作用。
關于憲法的正義羅爾斯說憲法的正義體現(xiàn)在對于正義的兩個原則的遵守上,體現(xiàn)在一部正義的憲法會產(chǎn)生一個正義的`程序,這個程序會產(chǎn)生一個正義的法制
關于自由的優(yōu)先次序依然是正義原則優(yōu)先次序的體現(xiàn),就是首先保證所有人具有最廣泛的平等的自由。同時羅爾斯又補充說,如果有一種不夠廣泛的自由,那這種自由必須加強所有人分享的完整的自由體系才能存在;如果有一種不夠平等的自由,那這種自由必須可以為那些擁有較少自由的公民所接受。
接下來羅爾斯談論了正義論在社會分配中的作用,總而言之要滿足他的正義論的優(yōu)先原則。值得注意的是羅爾斯較多的談論了代際分配。也就是每一代應該為下一代儲存社會財富多少為合適的,羅爾斯顯然不同意為下一代盡最大努力儲存的思想,他認為代際之間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儲蓄率,換句話說就是一定的充分的現(xiàn)時的享樂是可接受的,這和西方近幾十年的思想觀點是一致的。
在第二篇的最后羅爾斯談了關于義務和職責,關于義務,羅爾斯說當正義的制度存在時我們有義務服從和維護正義的制度,當正義的制度不存在時,我們有義務建立正義的制度。而對職責要求的強度則小于義務,羅爾斯認為,如果一個人同意了正義的原則,并享受了正義制度帶來的好處,那他就有責任擔負正義制度給予他的職責,但職責是以自愿為前提的,而義務是不管是否自愿都必須履行的。
羅爾斯接著談論了當你覺得這個制度不正義或有一部分不正義時,你是否還對這個制度存在職責和義務。于是羅爾斯提出了非暴力反抗和良心拒絕這兩個觀點,也就是當面對不正義時你至少可以做到這兩點。羅爾斯認為這兩種方式可以促進一個正義的制度健康發(fā)展。
本書的第三篇名為“目地”,在本篇中羅爾斯主要闡述了什么是善,正義感以及善與正義之間的關系。
什么是善,在這之前羅爾斯已經(jīng)定義過,所謂善就是人的理性的欲望的滿足。在第三篇中他進行了更充分更詳細的論述,他認為一個人的善是由在合理有利的環(huán)境下他的合理的生活計劃決定的。要形成這個合理的生活計劃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與合理選擇的諸原則一致,這些原則包括有效手段原則、蘊涵原則和較大可能性原則;另一個是要在充分理解有關事實和仔細考慮后做出的謹慎合理的決定。要明確的是這里的善不是正義,正義是人們在原初狀態(tài)中選擇的結(jié)果,是相對而言絕對的不變的,是衡量社會其它制度的是否正義的標準,而善只是人們根據(jù)環(huán)境做出的合理的計劃。
接下來羅爾斯談論了道德與正義感,他認為在一個正義的社會,會自然而然的促進社會道德的成長,使道德從一個威權的命令式的道德逐步發(fā)展為根據(jù)原則自我發(fā)展的道德。在這樣的社會中同樣可以產(chǎn)生相應的正義感,而且這種正義感比其它不是正義制度的社會的正義感更加穩(wěn)固。
關于正義感和善之間的關系,羅爾斯認為,一個符合兩個正義原則的組織良好的社會中,一個人的合理生活計劃支持和鞏固他的正義感,也就是在一個正義的社會中,其正義感和善是可以相互促進的。
到這里《正義論》終于介紹完了,說實話本書的第二篇、第三篇很難讀,因為這位老先生將大量的篇幅糾纏于一些不重要的議題,而主要的思想反而講的不夠充分。
總體而言,我認為《正義論》最大的價值在于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存在一個優(yōu)先的正義原則,對于任何一種社會制度建立和社會行為的施行都需首先進行正義的價值判斷,以確定這種制度或行為是否正義,這就排除了一個社會為了某一個看似正義的目標而使用不正義的手段的可能,這樣也使一個社會能始終保持是正義的。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7】
約翰·羅爾斯(JohnRawls1921—),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1921年生于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1943年畢業(yè)于普林斯頓大學,1950年在該校獲博士學位,以后相繼在普林斯頓大學(1950—1952年)、康奈爾大學(1953—1959年)、麻省理性工學院(1960—1962年)和哈佛大學(1962—)任教,現(xiàn)為哈佛大學哲學系教授。
《正義論》一書是羅爾斯積近二十年的努力思考的一部心血之作,它集羅爾斯思想之大成,把羅爾斯十多年來所發(fā)表的論文中表達的思想發(fā)展成為一個嚴密的條理一貫的體系——即一種繼承西方契約論的傳統(tǒng),試圖代替現(xiàn)行功利主義的、有關社會基本結(jié)構的正義理論。
羅爾斯有一句名言: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正像真理是思想體系的首要價值一樣,一種理論,不論它多么精致和簡潔,只要它不真實,就必須加以拒絕或糾正。同樣,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們?nèi)绾斡行屎陀袟l理,只要它們不正義,就必須加以改造或廢除。每個人都擁有基于正義的不可侵犯性,這種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會整體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如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理念層面)要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入理解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意義,要妥善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兼顧社會各方面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及時化解各種社會風險。其次,(決策層面)制定法律法規(guī)、政策措施的時,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要綜合考慮給群眾帶來的長遠利益和現(xiàn)實利益,要找準最大多數(shù)人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具體利益的平衡點。第三,(操作層面)要高度關注民生,要把有限的.財政資金更多地用于社會公共事業(yè)發(fā)展和解決低收入階層的困難和問題,對困難群體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第四,(制度層面)要建立健全促進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長效機制,有關促進公平正義的改革措施必須整體推進,相互配套,要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jīng)濟與社會等多種手段,使絕大多數(shù)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成果。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8】
在寫讀書筆記之前,我想談談讀了這本書幾節(jié)之后給我的感受。拜讀羅爾斯的《正義論》,個人認為理論性太強,又太深奧,大多沒有讀懂,只是了解了許多新的概念,雖然有的是過去知道的詞語,但羅爾斯都有賦予了它們新的內(nèi)涵,諸如,正義,正義觀,公平的原始狀態(tài),契約論等等,很簡略地將書翻了一下,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哲學,經(jīng)濟學,倫理學,法學等多門學科。初次接觸這本書的第一章的前幾節(jié),雖然就像之前說的看不太懂,但是很感興趣并且有耐心去研讀,也希望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獲取豐富的知識,懂得很多道理。
羅爾斯在開篇論述正義的作用時就直接認為,人類社會的第一美德有兩個方面,一是真理,一是正義,并且二者是不可調(diào)和、決不妥協(xié)的。其中,社會基本結(jié)構是正義的主題,人們在達成其他協(xié)議之前,首先要就社會制度的原則達成協(xié)議。然而這種締約不是一種實際的歷史行為,而是在假定的原初狀態(tài)中的選擇的結(jié)果,它是互相冷淡的個人在無知之幕背后的選擇。下面,我想就“公平正義原則的原始狀態(tài)和證明”進行簡要分析。
羅爾斯說過:公平的正義并不是一種完整的契約論。因為契約論的思想顯然可以擴大應用于選擇一種或多或少完整的倫理體系,就是說,擴大應用于一種把不但對正義而且對所有美德也同樣適用的原則包括進去的體系。也就是說,正義即公平觀以及它所體現(xiàn)的有普遍代表性的那類觀點所涉及的范圍是有限的。而且可能有人會提出類似的結(jié)論,這些結(jié)論可能更加吸引和新穎。然而要像羅爾斯一樣,要證明這些具有相當普遍性的道德常識,尤其是具有理性上的說服力,卻是異常艱難的。因此,我們只是在意羅爾斯的結(jié)論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知道羅爾斯是如何證明的,即這些結(jié)論是怎樣得出的。只有這樣做,我覺得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羅爾斯的思想;亦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一些錯誤與批評,因為羅爾斯在正義論中的論證體系是非常嚴密的,邏輯性非常強。
首先必須對原初狀態(tài)要有正確的刻畫。原初狀態(tài)相當于社會契約論中的自然狀態(tài),它在歷史上并不真實存在,它只是在思維中的一種狀態(tài),但是由它所得出的結(jié)論卻對現(xiàn)實有巨大的作用和參考價值,我想這就是羅爾斯要提出原初狀態(tài)的重要原因。羅爾斯是這樣定義原初狀態(tài)的:“它是一種期間所達到的任何契約都是公平的狀態(tài),是一種各方在其中都是作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選擇的結(jié)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會力量的相對平衡所決定的狀態(tài)?!碑斎?,原初狀態(tài)必須具有一定的背景環(huán)境,而且也會有一些可取的限制,使我們排除受到偏見指引的偶然因素的察知。
原初狀態(tài)目的在于建立一種公平的程序,從而使達到的每一個同意的原則都將是正義的,也就是試圖通過程序上的正義,達到實質(zhì)上的正義。“我們必須以某種方法排除使人們陷入爭論的各種偶然因素的影響,引導人們利用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以適應他們自己的利益。”基于此,羅爾斯假定各方都在無知之幕之中。無知之幕中的各方并非一無所知,而是有所知有所不知。他們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也不知道他在先天的資質(zhì)、體力、智力等方面的運氣;甚至不知道他們的特定的善的觀念或他們特殊的心理傾向,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正在經(jīng)受環(huán)境的制約,他們也具有選擇正義原則所必須的一般知識。
因此,無知之幕的假設,使原初狀態(tài)擺脫了歷史和現(xiàn)實的性質(zhì)而成為純粹理性的虛擬,也最終排除了訂約各方的特異性,使他們成為抽象的、一般的人,排除了一切會影響到原則選擇的來自自然和社會的偶然因素,排除了一切會妨礙人們達到意見一致的沖突因素。這就使契約已完全不是現(xiàn)實的契約,訂立契約的行為變成了對原則的選擇,這種選擇實際上已不是在各方之間進行,而是在一個人的腦子里進行。也就是說,一個知道自己的人會明確的選擇對自己公平的原則。但是如果他們對自己的此一無所知,那么他必須代表全部人選擇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原則。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9】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戰(zhàn)爭等因素促成了這本《正義論》的問世。
正義論總共分為三大部分,作者羅爾斯由純粹理論發(fā)展為實際操作,進而證明自己的構想的正確性,關于正義的主題,作者主要研究的社會正義問題。即研究社會基本結(jié)構在分配基本的權利和義務、決定社會合理的利益或負擔之劃分方面的正義問題。羅爾斯以一個哲學家的身份,站在道德的角度徹徹底底地研究并深入探討了社會基本結(jié)構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倫理學、政治學、法學、經(jīng)濟學等諸多領域,可謂是相當詳細地闡述了他的“正義的公平”,試圖達到一種全面、平衡的狀態(tài),使得他的理論具有最大限度的可實施性以及擁有最大空間和回旋的余地。這也是《正義論》一書的初衷,為當時的美國民主社會提供另一種可能,能最大限度地為美國公民所接受的新的道德基礎,以期能擺脫長期占據(jù)領導地位的功利主義,保障與實現(xiàn)個體的自由、權利。
在書的第一編中,著重闡述了基本的幾種理論,主要的是正義原則。一為平等自由原則,一為差別原則和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這一思想繼承傳統(tǒng)的西方契約論,試圖代替大行其道的功利主義。從整本書及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這些理論還是過于理想化,并不能涉及任何現(xiàn)實的制度和政策??芍^是一種“烏托邦式”的理論,例如羅爾斯他假設存在一個穩(wěn)定的“良序社會”,所有人具備大致相同的道德信念,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很明顯與現(xiàn)代社會存在著較大差距。但也并不完全是那種老式的、陳舊的、充滿幻想的烏托邦理論,書中蘊含的思想的光芒和一種全新的證明方式和標準則為后世之人提供了無限可能。整本《正義論》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高度結(jié)合,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方面都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反思的平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通過反復、來回地修改契約環(huán)境的條件或是及時修改、調(diào)整我們的判斷,以此來符合原則。這種“深思熟慮的判斷”就是羅爾斯諸多論證中的一種有力方法。
同時,羅爾斯擺脫前人的窠臼,注重思辨及對現(xiàn)實道德問題的關注,開始偏重實質(zhì)性的問題,在單純的分析中加入了思辨的成分,使得當時的倫理學有了新一步的發(fā)展。
書中最大的亮點或許并非是那些理論,但是羅爾斯嚴密的、條理一貫的邏輯論證確實是讓人折服,層層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與他人理論的反復對比,互相修正,證明自己理論存在的合理性、優(yōu)越性以及科學性。
邏輯論證的嚴密性、科學性、新穎性只能依靠閱讀原著才能深刻體會,三言兩語并不能概括出精彩之處。那就對第一編中的理論部分進行簡單的議論。
整本書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正義原則。原文如下:“第一個原則:每個人對與其他人所擁有的最廣泛的平等基本自由體系相容的類似自由體系都應有一種平等的權利。第二個原則:社會和經(jīng)濟的不平等應這樣安排,使它們被合理地期望適合于每一個人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職務向所有人開放?!焙唵胃爬ㄒ幌?,就是“平等自由原則”,“差別原則和機會的公正平等原則”。正義的兩個原則是按照詞典序列排列的,也就是“優(yōu)先性”,第一原則優(yōu)先于第二原則。第一個原則保障了所有人的自由,這點很容易理解。第二個原則則是希望達到均富的狀態(tài),即對于一種機會而言,每個人都能公平平等地得到分配。從字眼上看,可能與“差別原則”背道而馳,但“差別原則”的本質(zhì)并不是主張平均,恰恰相反,羅爾斯默許甚至主張差別的存在,只是用了一個嚴格的條件去約束這個差別原則。這些差別必須有利于最不利者。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種機會如果是以不平等的方式存在的話,那么它勢必是有利于增加那些機會較少者的機會。允許這種差別的存在是為了達到補償原則的目的。由于出身、天賦等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勢必會產(chǎn)生兩種境況的人,最不利者和最有利者。差別原則即是為了縮小這兩者之間的距離而特意提出的,力求確保一種“最大的最小值”。這僅僅還只是一種理論,在實踐的過程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還是那句話,過于理想化。
為了保障正義原則的實行,羅爾斯不遺余力地闡述“原初狀態(tài)”這種理想的社會環(huán)境?!皼]有一個人知道他在社會中的地位——無論是階級地位還是社會出身,也沒有人知道他在先天資質(zhì)、能力、智力、體力等方面的運氣”,這些就是原初狀態(tài)的基本特征。而一切的目的——正義原則——則是在一種無知之幕后被選擇的。通過建構“無知之幕”,最終使得所有公民在原初狀態(tài)中處于同等的地位,天賦等因素無法為個體進步提供任何便利。即使假定了一個原初狀態(tài),人們本有的理性也并未因此消失殆盡,各方都有理性,對于各種“善”,人們都能以“無知之幕”為背景,以正義原則為基礎,遵照最大的最小值原則,理性地、不偏不倚地進行選擇。至此,就是《正義論》的理論部分的論述。
正義論的讀書心得【篇10】
讀完了這部巨著,對我觸動還是挺大的。剛逛了下豆瓣,發(fā)現(xiàn)給這本書作評論的人特別少,而且很多人反應這部書難度,我就突然對自己的信心倍增,因為我沒有覺得它難度,只是覺得羅爾斯是個太謹慎的學者了,總是不斷給自己設置理論上的限制,并且從先驗和經(jīng)驗兩條路徑來系統(tǒng)而仔細的論證自己的正義原則。
在第一編“理論”部分,羅爾斯主要從原初狀態(tài)出發(fā),為了讓原則更加的簡單而且易于推出,他還預設了無知之幕,由此,他論證了處于無知之幕狀態(tài)下的人們會傾向于統(tǒng)一兩個正義原則,第一原則即自由平等原則,第二原則即機會均等及差別原則。雖然主要內(nèi)容只有這么多,但是謹慎的羅爾斯花了整整一編來說明這些問題,包括對無知之幕的限定,對原初狀態(tài)的.說明,以及為什么要假設這樣一個前提,通過與功利主義、直覺主義的對比,說明人們?yōu)槭裁磿x擇正義原則(最大最小值推理),正義原則有著什么樣的特征,而這兩個正義原則之間以及內(nèi)部又有怎樣的詞匯序列,這種詞匯序列是如何形成的……總之,羅爾斯在不斷的與各種功利主義對比中,詳細而又全面的說明了正義的兩個原則是如何被選擇的。
第二遍“制度”部分,羅爾斯主要是描述滿足兩個正義原則的社會基本結(jié)構并考察它們給個人所帶來的義務和職責。應該說,這是理論應用于現(xiàn)實的制度和個人的部分。這也是使理論不至流于形而上的思考的重要一環(huán)。在應用于制度時有四個階段的序列,即接受正義原則、立憲階段、立法階段、法官和行政官員把指定的規(guī)范應用于具體個人階段,這四個階段也是去無知之幕的過程。而正義原則的第二原則即機會均等和差別原則在經(jīng)濟分配制度中也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羅爾斯還考慮用儲蓄正義來解決代際間的正義問題。至于在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部分,羅爾斯基于正義原則推導出了許多個人的義務和責任,如忠誠、承諾等。另外,羅爾斯還特別考察了社會出現(xiàn)不正義法律的情況,他強調(diào)這種情況是可能發(fā)生的,而且人們還必須去遵守,因為這是過半數(shù)原則所通過了的,但是人們也可以通過非暴力的反抗和良心的拒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