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怎么寫【5篇】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砣龂萘x的讀書心得怎么寫,希望大家喜歡!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1
《三國演義》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的活動,展示了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形象地再現(xiàn)了這一風(fēng)云變幻而又動蕩不安地歷史時代,生動地揭示了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鉤心斗角、爾虞我詐、互相勾結(jié)而又相互爭奪的關(guān)系,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副精彩壯闊的歷史畫卷。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chǔ),后來晉國才能統(tǒng)一天下。
還有我比較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jù),展現(xiàn)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tài)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xué)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zhàn)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名篇。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于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錯了,還要繼續(xù)殺了呂伯奢,曹操后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 其無情無義已到了極致,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人固然有才能很重要,但還要講"德"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dāng)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為了保護曹操,曹操失了呂韋和兒子,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云并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云,幾次留他,后來終于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后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chuàng)建事業(yè),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zhàn)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yōu)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力量不如他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xué)到:要善于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zhàn)為什么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tǒng)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huán)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不會刮東南風(fēng),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fēng)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yīng)該有所警覺,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么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后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jié)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 就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
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jié)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guān)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的驕傲,他也不會死得那么早了。所以,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剛正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xué)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guī)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成敗原因。名著是經(jīng)得起反復(fù)閱讀的,好的名著可以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2
《三國演義》通過描寫了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的爭霸之事,體現(xiàn)了天下大勢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讀完全書,掩卷長思,最吸引我的還是書中的人物。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對》中所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權(quán)具有江東三世,劉備憑何能與他們爭強,除了一個大漢皇叔的身份,他也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罷了。憑什么能讓百姓歸心,憑什么能讓臥龍,鳳雛盡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為他對百姓好,寧天下人負(fù)我,我也不負(fù)天下人,寧日行十里也不棄百姓于不顧,所以百姓愿意跟著他。因為他待手下好,思賢若渴禮賢下士,三顧茅廬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能讓諸葛亮和手下諸位將領(lǐng)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愛。
劉備是仁的代表。
相較劉備,我則更偏愛諸葛亮,羽扇綸巾,八尺男兒,僅二十七歲之齡就擁有安邦定國之才,三國中的孔明實在是一個讓人無法不著迷的人物。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戰(zhàn)群儒·巧借東風(fēng)·平定荊益·七擒孟獲自他在這本書中出現(xiàn),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傳誦。更難得的是他的忠心,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事事親力親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無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盡心竭力的興復(fù)漢室。他出山時曾說待功成之后必當(dāng)歸隱,但最后卻在五丈原丟了性命,有一首詩曾嘆“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yīng)憶去時言。只因先主叮嚀后,星落秋風(fēng)五丈原?!闭驗樗@些品質(zhì),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贊他”托孤既受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
雖然他沒有成功扭三國歸晉的結(jié)局,但他已成功改變了三國,沒有他,就沒有這個我心中的三國。
諸葛亮是智的化身。
憑心而論,其實我并不欣賞關(guān)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視清高,都讓我無法從心里尊敬這個被萬人景仰的關(guān)公。但他的義是我所不能否認(rèn)的。他可以為了兄弟之誼放棄高官厚祿,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只為和兄長并肩作戰(zhàn)。他也能為了以前的恩義,冒著砍頭的危險,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guān)羽是義的詮釋。
三國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們構(gòu)筑了這段傳奇,讓無數(shù)人沉醉其中。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3
讀了《三國演義》,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
我還記得,當(dāng)我看到諸葛亮,他的智慧如此,滿心都被他牽引。那時,我只敬佩他的聰慧過人。但是,當(dāng)我看到他明知兇險還去東吳;看到他在劉備死后,依舊忠心輔佐劉禪;看到他為了蜀國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直到最后病勞而死時,我是震撼的:一個人怎么可以把他的一生都交付給一個小小的蜀國?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種忠的體現(xiàn)。但是,我覺得他的行為已遠遠超出了忠的范圍,他就像是在拿生命在效忠,把忠融入了骨血,這是一種大愛,對國的愛,因愛而忠,永遠也不會變質(zhì)。這種精神將作為一種新的魂魄,永不流散。
我最心酸的一個片段是諸葛亮答應(yīng)劉備下山。還記得那會,諸葛亮與劉備一同吃過在山上的最后一餐。臨走時,諸葛亮對他的仆人說:“你在山上好好耕作,莫要荒廢了田地,等我助劉皇叔穩(wěn)坐江山,再歸來此處?!彼f的是那么自信,難道他就壓根沒想過,假如他回不來了呢?特別是已知道他的結(jié)局,再看回他的這番話,那是怎樣的一種悲涼啊!
古往今來,忠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魂魄。在我很小的時候,我不曾懂得國旗的含義,更不曾理解何謂民族精神,后來便漸漸讀懂了一些。第一次站在國旗下,進行升旗儀式,老師教我們?nèi)绾尉炊Y。那時,我們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一對對新奇的眼睛,齊齊抬起的小小的腦袋,都在仰望著那面在國歌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到了加入少先隊的年紀(jì),那時也是站在國旗下,全場肅穆,只剩下那聲聲宣誓,那小小的心,已在這莊嚴(yán)的環(huán)境中,變得沉重。懵懂的我們仰望著國旗,也許,在那時便有一種叫忠的種子,悄然種在我們小小的心田。
小的時候,有一位遠親叔叔,大學(xué)畢業(yè)后進了部隊參軍。他說:“與其去做清閑的職務(wù),還不如去當(dāng)兵,還能為國效力?!彼チ诵陆?创蠹覟樗托校液芎闷?,當(dāng)兵是去做什么的?后來啊,我才知道,有一些人,他們參軍是為了保家衛(wèi)國,去邊疆守衛(wèi)國土。他們是祖國忠實的士兵,他們就像祖國堅固的鎧甲,穩(wěn)穩(wěn)護住祖國邊疆。
記憶中還記得有一張照片:一位救災(zāi)人員全身臟亂地坐在一塊鋼筋水泥石板上,手里還捧著一份沒吃完的盒飯,頭上依舊戴著那頂安全帽,可此時那位救災(zāi)人員已經(jīng)靠在那里睡著了。他是多么勞累,他是多么可敬。這是一張在網(wǎng)上瘋傳的照片,照片上的男子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已經(jīng)幾十個小時沒有休息過了。該男子的父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去吧,兒子,國家需要你,有了國家,才有大家?!笔堑?,好一句:有了國家,才有大家。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兒子?他們同為國家公民,卻深深懂得愛國之道,并用實際行動詮釋出來,這何嘗不是一種忠誠?他們愛這個國家,所以忠于這個國家。
從一本《三國演義》,我讀到了一位大軍師的品質(zh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忠,竟令人敬佩得五體投地。這也正是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是民族之本質(zhì)。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4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這一長篇巨著的作者是羅貫中,他從劉備、關(guān)羽、張飛三人從桃園結(jié)義開始,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tǒng)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內(nèi)容,講述了東漢末年至?xí)x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的戰(zhàn)爭故事。
1、[過五關(guān),斬六將]關(guān)羽打聽到劉備的消息后,決定去河北尋找劉備,他帶上嫂嫂,殺死了東嶺關(guān)的孔秀、洛陽的韓福、泥水關(guān)的卞喜、滎陽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將蔡陽。
上面這一則故事寫出了關(guān)羽重情重義,不論曹操對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記劉備的恩情,決心找劉備。是啊,我們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義,畢竟重情義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2、[黃蓋巧使苦肉計]曹操打到江東后,連吃敗仗,便想出讓蔡氏兄弟當(dāng)間諜,結(jié)果,黃蓋使用苦肉計,讓曹操83萬大軍,全軍覆沒。
上面這一則故事,主要寫了黃蓋不顧個人的安危,為了擊退曹操,舍棄自己的身體,來打退曹操,這個故事讓我想到課本《天鵝的故事》,其中天鵝也是不顧自己的安危,為了破冰讓自己和其他天鵝吃上食物-魚兒,讓自己的身體受傷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要向他們學(xué)習(xí),做事一定要為他人著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則你的路會越走越窄的。
上面這兩則故事是我在三國里最喜歡的,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相信只要經(jīng)過我們后天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biāo),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最后通過不斷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遠會被一片爛燦的陽光所照亮。
三國演義的讀書心得怎么寫篇5
《三國演義》是我在四年級上期的寒假開始看的,直到四年級下期的暑假我才看完。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用他手中的筆勾畫了東漢末年一個個身在亂世的英雄人物。
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是:東漢末年戰(zhàn)亂發(fā)生,分成了魏、蜀、吳三個國家,繼而浮現(xiàn)出了許多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而努力奮斗的英雄。由于三個國家在這一百多年的三國歷史中戰(zhàn)爭發(fā)生的極為頻繁,導(dǎo)致許多英雄在戰(zhàn)爭中倒下,而繼承這些英雄未盡事業(yè)的后輩卻越來越無能,最后三國還是被魏國的皇帝司馬氏統(tǒng)一了,并改成晉國。
看完了《三國演義》,里面我最喜歡的人是趙云和諸葛亮。趙云的武器是長槍,另外在長坂坡之戰(zhàn)時得到了一把削鐵如泥的青鋼劍。趙云不但武功高強,而且對蜀國的皇帝劉備忠心耿耿,在長坂坡時為了不讓曹操軍追上劉備,趙云一人獨擋幾十萬大軍,并且把劉備的兒子劉禪救了回去。諸葛亮每時每刻都拿著他的扇子,顯得有幾分神秘,他是蜀國里最聰明的人,草船借箭、借東風(fēng)、七摛孟獲、空城計、木牛流馬等就足已證明這一點。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情節(jié)是長坂坡之戰(zhàn)。長坂坡的不遠處就是一條河,關(guān)羽和劉琦已經(jīng)備好船在等劉備了,但身后卻是幾十萬曹軍。趙云一人擋住了全部軍隊,還救出了阿斗,奪得了青鋼劍。在殺了五十多名比較有名的戰(zhàn)將后回馬朝當(dāng)陽橋騎去,只見張飛已經(jīng)在橋頭等著了,張飛讓趙云過去后,大吼了一聲,嚇得幾十萬曹軍沒有一個人敢沖上去,反而后退了幾步。張飛又連續(xù)吼了幾聲,曹軍轉(zhuǎn)頭就跑。張飛命令將士們把橋拆了,就追劉備去了。
關(guān)于三國的人和情節(jié)實在是太多了,在這里我就不一一例舉了。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看《三國演義》的書喔!我還是用一首歌來結(jié)尾吧:“不是英雄,不談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獨自走下長坂坡,月光太溫柔,曹操不啰嗦,一心要拿荊州。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爾虞我詐是三國,說不清對與錯,紛紛撓撓千百年以后,一切又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