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工作心得體會
記者工作心得體會
做記者人際很重要,一個良好的人際網(wǎng),以及相關的新聞素質(zhì)是很重要的,但運用到實際,要做到得心應手就不容易了。接下來就跟學習啦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于記者工作心得體會吧!
記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1】
從7月16日到8月1日我在**日報社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實習。短短的實習期雖然出去采訪的次數(shù)并不多,但閱歷倒是增加不少,應該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問。發(fā)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jīng)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而經(jīng)過了四次的外出采訪,有順利接受采訪的,有被拒絕采訪的,事后都是受益匪淺的。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總結:
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校就知道遵循新聞的事實性,客觀性,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進行換位思考。
吳記者把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叫到他面前,在網(wǎng)上隨手找了一篇報道讓我倆看,我們睜大眼睛看,是關于學校的一篇研究報道,看完了新聞我倆面面相覷卻不懂有什么看頭。吳記者就說你們要盡力利用周圍身邊的所有資源獲取新聞,做自己熟悉的領域。就像現(xiàn)在從你們的學校出發(fā),從自己的最方便的出發(fā)??催@新聞你們覺得有什么可以做?我們依然沉默。“你們首先必須遵循新聞的事實和客觀性,然后想想我們這份報紙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們自己還想從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想想他們還想知道什么,進行這樣一個換位思考。”在吳記者的引導下,我們從這消息找出還可以報道的東西,然后聯(lián)系新聞當事人,開始著手實習的第一篇新聞。
做自己熟悉的領域,不斷提高自我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
因為是放假時間聯(lián)系不到學校教授,我們的采訪一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報社吳記者意味深長地對我們說:“現(xiàn)在科技這么發(fā)達,電腦,電話,身邊的所有人都可以發(fā)生作用。再說你們是學生,本來就具有得天獨厚的便捷,發(fā)散人力去干吧,沒有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后來經(jīng)過多方面真的就是聯(lián)系上了教授。
其實當記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際圈,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才可以盡快盡量準確的辦好事情。就像一篇報道,你可以找到相關的新聞對象,根據(jù)“六人認識論”人傳人,以一傳十,十傳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對象。而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訪得心應手。我們就嘗試過,因為是記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訪拒絕,而老記者通過某個有點“權力”的朋友幫忙,我們最終還是可以進行采訪獲得了需要的新聞信息。當然人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對于記者來說更加是重中之重。
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主任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fā)現(xiàn)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報道說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消息作為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于湛江節(jié)能燈的同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主任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jīng)驗?對于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主任很笨的問題:“怎么發(fā)現(xiàn)新聞?”主任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展思維,從點延伸。”
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為主任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消息就會隨著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jīng)久“沙場”的老記者才可以做到的。問題在于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催@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生活精神:工作就是生活,細心一點記錄會發(fā)現(xiàn)生活里有很多學問。
急轉彎把握時機,改錯都可順帶新消息
因為是電話采訪的緣故,登出來的新聞人物的一些個人資料與實際有點出入,當事人的父親打來投訴電話,當時自己卻不知道如何解決心里生怕被罵。無奈硬著頭皮尋求老記者的幫忙,誰知老記者輕快的說:“沒事阿,用不著登什么更正消息,你應該再聯(lián)系當事人,希望獲取新的消息,然后在新的報道里重聲一下就行啦。”看到我緊張的樣子他還補充一句:“不用緊張,錯誤是有的,有時候可以將錯就錯,這不又可以有新聞出來了,還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真的想不到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途徑去解決錯誤報道的問題,更加想不到還可以順帶出新聞。發(fā)覺解決問題只要用心去想,還是有很多辦法的。這是一堂很好的課。在接下來的報道我也幾乎是竭盡全力,盡力把這則“意外”的新聞寫好。
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
由于沒有做好相關的程序采訪沒有順利完成,消息只獲得一部分。見我們無精打采的樣子陳記者告訴我們,“雖然沒有獲得完全的消息,但還是有大部分消息的,可以根據(jù)這些材料,換一個報道形式,比如本來是深度報道的就變成圖片新聞。記住,就算鐵倒了也要抓一把沙,沒有任何事可以做到完美,記者采訪就肯定會遇上很多的閉門羹,你們要慢慢適應,只要盡力了就好了。”
后來我們回到報社根據(jù)所有的材料整理好還是寫出了一篇消息,得到市民的良好反響。“跌倒了也要做一把沙”,我想不到在采訪寫稿子的時候這句話也會用得上。在生活中難免就會有不如意,而在經(jīng)歷風雨之后或者失敗后,勇敢的人總是可以站起來的。站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鐵倒也不是一件可笑的事,鐵倒了可以站起來,可以從失意中意識到什么,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成長成熟,我想這就是那一把沙。
從領導看階層性,當好記者一項重任務
八·一建軍節(jié)來臨之際,我們報社陪同領導慰問軍團。第一次如此接近領導,而我深深的感受到形式主義的泛濫。領導們的稿子都是千篇一律,我們記者的到來也不是為寫什么稿子,一電臺老記者就說這類性會議我們陪同就夠了,稿子就寫一百來字。后來才發(fā)覺自己最大的作用就是陪領導喝酒,而我們卻不得不喝,真的很無奈。然后我們當女記者更加難,因為沒有人會護著我們,而往往也是首要對象,那時候真的不得不自己去面對。社會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合自己的心意,在遇到一些自己不得不面對的現(xiàn)實時,自己就要懂得如何迎合這個社會,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記者工作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8月——9月對我來說,是一段難忘的回憶。我們在珠江時報實習,可以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剛開始時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與學校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區(qū)別,我們首先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一方面,要將自己歸零,還原空瓶狀態(tài);另一方面,要獨立,不能再依賴別人,就像指導老師所說:出來社會,你傷心難過了,如果別人不顧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別人顧及你了,你應該視為驚喜,并且滿懷感激之情。我們就在這樣一種心態(tài)下,走向工作崗位,開始為期6個星期的實習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聞部。說是安排,其實是報社根據(jù)我們的興趣愛好進行調(diào)配的,相比其它部門,如社區(qū)報和新媒體,我更希望學會寫最常見的新聞體。帶我的記者老師是戴歡婷老師,第一天她跟我說,接下來有個綜治大行動系列報道,她負責三電和教育專版,任務將會很重。當時我心想:任務重好啊,我們正式來報社學習的,而且實習時間只有6個星期,任務多可以學到多一點東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師所言,忙得不可開交。當別人休息時,我經(jīng)常外出采訪;當別人上網(wǎng)時,我在辦公室寫稿;而周末,難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對我而言,每天已沒有星期之分,這樣充實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鉆石是在壓力下造成的。
在報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訪、寫稿件,有時聽聽采訪時錄下的錄音,把錄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綜治行動的專題報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寫消息,大約800——1000字左右,比專題要好寫很多。
下面我將通過做人與業(yè)務兩方面寫我在珠江時報實習的體會和收獲:
做人方面:
要有禮貌。禮貌是處理人際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報社時稱呼帶我的記者為老師,其它認識的記者就叫XX姐、XX哥,不認識的直接用“您好”,說實話,我連搞衛(wèi)生的阿姨都不遺漏。見面打個招呼,那才比較有可能有后續(xù)。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運,我跟的記者對我非常好,經(jīng)常帶我去改善伙食,空閑時間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東西。我也一直懷著感恩之心,臨走時,我給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輻射的花(目前還沒發(fā)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師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觀色。作為實習生,我們可能缺乏社會經(jīng)驗,但是我們多的是學習的機會。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學習別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該如何做。比如在實習期,搭乘電梯時,我會走在前面按鍵;在飯桌上,我會端茶倒水,(剛開始時經(jīng)常在猶豫是不是坐錯位置了,還有也猶豫自己有沒有資格倒水,(*^__^*) 嘻嘻……);中午老師要休息了,我會關燈,并把窗簾拉上;要是有人打噴嚏,我也會將空調(diào)調(diào)到一點溫度......我認為做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達真誠。
要有內(nèi)涵。這是人際關系中要求較高的一點。如果自己肚子里沒有內(nèi)容,如何來吸引別人來和你聊天、交朋友?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更多知識、增長更多見聞,做一個有墨水的人,將身邊的人吸引過來。
業(yè)務方面:
要學以致用。記得第一天的工作時將PDF中的文字打出來,整理完后我才發(fā)覺我們在課堂上學過用軟件轉換格式,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往往忘記了這一技能。這說明學習得還不夠扎實!后來寫稿中,我也發(fā)現(xiàn)我們的理論學習與現(xiàn)實操作確實有一定的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課堂上學的一般都是通識的,在工作中,每一個公司、每一個崗位、甚至每一個職員都會有自己的風格,雖然如此,但不代表我們不需要學理論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盡力學好通識,讓它日后與實際工作接軌,學以致用,發(fā)揮它的價值。
要做好準備。要寫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記者在采訪之前要好準備怎么寫?這樣寫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記者老師經(jīng)常是在去采訪之前就已經(jīng)構思好了。這樣到達現(xiàn)場時就會有目的性,而不會啞口無言,還要注意大膽地詢問,把材料問到位不僅是記者的職責,也是對讀者負責。
要寫得出色。作為新聞人,報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觀性和真實性,但也要為讀者考慮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讓讀者看。我的老師就教我要學會“編”,但這個編并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編。比如去采訪市民,有些市民說話的水平有限,不能夠一針見血,也有些是只說了表面的,深層次的煤油說出來,這樣記者就要發(fā)揮編寫的能力,幫助市民把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說出來,但是,如果是領導說的話,那就不可以隨意改動啦。所以,在寫稿時除了要保持客觀,還要生動一點,要讀者有親臨其境的感受。
要終生學習。我一直都以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學習放一邊了,但記者老師卻告訴我,在寫稿之前要看看網(wǎng)上別人寫這類稿時時如何寫的,可以向別人借鑒一下。老師經(jīng)常寫一篇稿件要瀏覽幾十個稿件,寫專題時更甚,瀏覽上百個。后期我在寫稿時,也經(jīng)常上網(wǎng)瀏覽別人寫的,我發(fā)現(xiàn)同樣的題材,卻有非常多風格,而且有的寫的真的非常不錯?,F(xiàn)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無論是做哪個行業(yè),都必須學習。保持終生學習,才能時時進步。
注意細節(jié)。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我想這句話可以用在各行各業(yè)。記者在寫稿時也得注意細節(jié)。往往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能讓讀者讀出故事性和趣味性。這就要求我們在采訪時,不僅要聽內(nèi)容,還要留意環(huán)境、表情、眼神、動作等細節(jié)。比如慰問特困老人,記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慰問百歲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樣貌和精神狀態(tài)。老師曾經(jīng)發(fā)了一篇她以前領導寫的稿件給我借鑒,那篇稿件實在有太多細節(jié)描寫了,雖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著卻像在看故事。很不錯。
要主動。學東西是為自己而學,不是學給別人的。主動一點才能學到更多東西,比如到報社后,如果沒事干,可以問問記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還沒到下班時間,也應主動問記者還有什么可以幫忙的。主動一點,就意味著向前一步。
善于總結??偨Y時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習之后不總結往往會前功盡棄。自己寫的稿對比老師寫的,總結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質(zhì)的飛躍。有時我覺得寫稿的過程還不如總結的過程重要。
實習的6個星期,我一共發(fā)了30篇稿件。到后期,經(jīng)常能聽到記者的表揚,她說我寫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動就可以發(fā)表了。實習最后一天,同一個辦公室的另一個記者也說我事業(yè)心強,而且工作認真、細心。他們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寫稿上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如果有太多材料的話,我往往會邏輯混亂,不知道如何安排內(nèi)容;另外專版(4000字左右)也無法統(tǒng)籌。往后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