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小故事讀后心得5篇
小朋友們愛聽或者愛看寓言故事是一個好習慣,但是我們也要了解一些成語的寓言故事,這樣才能豐富我們的閱讀情趣與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成語小故事讀后心得5篇,歡迎借鑒參考。
關于烏鴉訴冤成語故事心得
唐朝時候,溫璋在京城任兆尹。他剛直不阿,執(zhí)法如山,疾惡如仇,誰要為非作歹,只要撞到溫璋手上,便休想逃脫。溫璋用嚴刑酷法毫不手軟地處死了一批不法之徒,使得京城治安良好,那些流氓地痞無賴,沒有一個不畏懼溫璋的。為了方便老百姓告狀、訴冤,溫璋還派人在衙門外掛上一只懸鈴,好讓告狀者隨時撞響鈴鐺。
一天,溫璋忽聽堂外懸鈴一陣疾響,便馬上派人出去查看。那差人在鈴下四處張望,卻未見到有人前來撞鈴。正奇怪間,那鈴鐺又響了。差人不知何故,那鈴鐺卻連響了三次,差人這才發(fā)現撞鈴的原來是只烏鴉。
差人立即向溫璋報告了烏鴉撞鈴之事。溫璋想了片刻,說:“這只烏鴉定遭了什么傷心事,它才前來訴冤的。我估計,一定是有人掏走了它的小烏鴉,母子連心。烏鴉的愛子之心,實在感人。”
于是,溫璋派人隨烏鴉去找那個掏鳥窩的人,一旦找到,定要拘捕歸案。那只烏鴉在前面盤旋飛翔,替差役引路,差役一路上緊緊跟隨,終于來到城外一片樹林子里,烏鴉盤旋在一棵樹旁不再前進,還“嘎嘎”地叫個不停。差役一看,樹上一個鳥窩果然被人掏空了,而那個掏走小烏鴉的人還沒有走,正在樹(http://www.ruiwen.com/wenxue/)下休息,手里還在玩弄著小烏鴉,小烏鴉可憐巴巴地“嚶嚶”哀鳴著。見此情景,差役立即將那人捉回了官府。
溫璋親自審理此案。他認為,烏鴉雖不是人,但母子親情,與人同理,烏鴉被人迫害,前來官府伸訴,求助于官,此事本來就有些異乎尋常。那掏走小烏鴉的人,拆散烏鴉母子,殘害弱小,行為惡劣,不能寬容。于是,溫璋下令將那人處死,為烏鴉伸了冤,報了仇。
后來,此事傳開,那些為非作歹之徒更是小心翼翼,收斂了許多,再也不敢輕易干壞事。
溫璋明察秋毫,體察民間疾苦,對哪怕是再細小的事都執(zhí)法如山,毫不留情,因此才能真正扼制住社會的惡勢力,保一方平安。
關于亡國怨祝成語故事心得
晉國的中行寅面臨大敵,家族就要被人滅亡了。他急忙找來給自己負責祭祀的太祝,準備問罪處罰他。
他怒氣沖沖地詢問太祝:“你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齋戒時也不誠心。結果現在觸怒了天上的神靈,導致我亡國,你為什么要這樣呢?”
太祝簡回答道:“原來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車??伤⒉挥X得太少,只是擔心自己的德行不夠,生怕有一點兒過錯。現在您已經有了戰(zhàn)車百乘,您卻不僅不擔心自己的沒有道義德行,只是嫌戰(zhàn)車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戰(zhàn)車戰(zhàn)船,這樣勢必增加了對百姓的賦稅。賦稅勞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滿意,對您詛咒責罵。而您以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禱,就可以為家族帶來福運嗎?民心不服,上下都背離您,咒罵您,您也會滅亡。您只指望我為您的祈禱祝福,然而全國都咒罵您,我一個人的頌揚祝福能比得過全國人的詛咒責罵嗎?您的家族面臨滅亡難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嗎?我又有什么罪過呢?”
中行寅聽了太祝簡的話感到萬分羞愧。
中行寅行將滅亡不去尋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責備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實他滅亡恰恰是因為自己的貪奢引起民心不滿。
關于眼盲心明成語故事心得
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長彈琴擊鼓,鄰里有一個書生過來問他:“你有多大年紀了?”少年說:“15歲了。”“你什么時候失明的?”“3歲的時候。”“那么你失明已經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間社會的形態(tài),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風景的秀麗,豈不是太可悲了嗎?”那失明的少年笑著說:“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實際上大都是盲的。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四肢和身體卻是自由自在的。聽聲音我便知道是誰,聽言談便知道或是或非。我還能估計道路的狀況來調節(jié)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險。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費精力去應付那些無聊的事情。這樣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我不再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感到痛苦??墒钱斀衲承┤穗m然有眼睛,但他們利令智昏,看見丑惡的東西十分熱衷,對賢明與愚笨不會分辨,邪與正不能解釋,治與亂也不知原因,詩書放在眼前卻成天胡思亂想,始終不能領會其要旨。還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跌倒之后還不清醒,最后掉進了羅網。這些人難道沒有眼睛嗎?那些睜著眼而昏天黑地亂竄的人難道不也是盲人么?他們實際上比我這個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嘆呀!”書生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揭示了這樣一種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嘆,而心理上的“盲”更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揚長避短,全神貫注于所擅長的事業(yè)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績來,領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過日子,甚至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即使雙目明亮、四肢發(fā)達,也是一種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睜眼瞎”和“人形獸”。
關于管莊子刺虎故事心得
管莊子是遠近聞名的勇敢的獵手,他常常一個人獵殺虎豹豺狼,無所畏懼。
一次,管莊子來到一座山前,見有兩只老虎在那里爭吃人肉,正在拼命廝打著。它們時而舉起前腿互相猛撲,時而互相咬住脖頸不放,兩虎的咆哮聲震撼著山林。
管莊子舉起鋒利的獵叉,正要上前刺殺這兩只老虎,與他同行的管與連忙拉住他,說:
“老兄且慢!”
管莊子說:“還等什么?現在兩只老虎正在廝打,我得乘它們不備刺殺它們。不然的話,這兩只老虎一會兒平靜下來,重新和好,我還對付得了嗎?”
管與說:“最好的時機還沒到。你想,老虎是兇猛的野獸;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們?yōu)闋帄Z這塊食物正瘋狂搏斗,不最后見一個高低,它們不會罷休。兩虎真的動怒拼打,弱些的肯定會被咬死,而強些的那只虎也會被咬傷。等到它們死的死了,傷的傷了,你再行動,只需要輕而易舉地將受傷的老虎刺死,這兩只老虎就都屬于你了。”
管莊子恍然大悟。原來管與給管莊子出的是一個只需付出刺殺一只傷殘老虎的代價,卻能收到殺死兩只老虎的主意。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于和氏璧故事心得
楚國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發(fā)現一塊叫做璞的玉石。他把這塊璞玉拿去奉獻厲王。厲工不懂璞中含有寶玉,所以把玉匠召來進行鑒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對厲王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聽了這話勃然大怒,他大聲喝道:“好一個膽大包天的賤民,你竟敢以亂石充玉欺騙我!”緊接著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腳。和氏忍痛含冤離去。
厲王死了以后,武王繼位。和氏帶著那塊璞進宮去獻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鑒定那塊璞。玉匠仍然說它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和氏因此又慘遭與第一次獻璞相同的災禍,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腳。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繼位。和氏來到楚山腳下,抱著那塊璞痛哭起來。一連三天三夜,和氏把淚水哭干了,又從眼里哭出血來。附近的村民和過路的行人見此情景都感到悲愴。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況。那差官見了和氏以后問道:“天下受砍腳之刑的人很多,為什么唯獨你長期悲痛不已呢?”和氏回答說:“我并不是因為腳被砍斷才這樣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塊寶玉被人說成是普通的石頭;一個忠心耿耿的人被說成是騙子。”
文王聽了差官的匯報以后,覺得有驗證和氏的“璞中有玉”之說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鑿子把璞的表層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說的那樣,里面露出了寶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和氏的膽識與忠貞。
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個有才干、有忠心的人。他在兩次獻璞都遭受砍腳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鳴其冤,體現了他為堅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頑強精神,他的忠誠和執(zhí)著實在是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