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范文大全5篇
民法典的誕生,充分體現(xiàn)了在不忘本來中面向未來,在吸收外來中推陳出新,昭示了中華法文化復興的方向。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1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著眼于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還要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重視與人的權利保護相關的立法工作,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民事單行法,如1980年的婚姻法、1985年的繼承法、1986年的民法通則、1991年的收養(yǎng)法、1995年的擔保法、1999年的合同法、2007年的物權法、2009年的侵權責任法等。這些法律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比較零散、銜接不夠等問題。
編纂民法典,既“編”又“纂”?!熬帯本褪菍⒃械奈餀唷⒑贤?、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民事法律和制度進行綜合,進行科學化、體系化的整理?!白搿本褪墙Y合我國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xiàn)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來確立新制度,從而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到新高度。民法典的制度和規(guī)則設計致力于回應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廣泛多樣的利益需求,始終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在物質需求方面,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民法典都有充分體現(xiàn)。比如,物權編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guī)定,充分考慮土地使用效率,依法保護農民集體所有和使用的耕地、林地。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制度全面系統(tǒng)地規(guī)定了業(yè)主對建筑物的各項權利。合同編完善了租賃合同中的承租人優(yōu)先購買權、新增加承租人的優(yōu)先承租權,這對于規(guī)范租賃市場秩序、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長,希望過上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的生活,對人格尊嚴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強烈。民法典全面確認個人所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利,為人格權保護提供了民事基本法依據。針對網絡誹謗、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網絡侵權等問題,民法典積極應對,構建起預防與救濟制度體系。人格權編細化對隱私權、個人信息等人格權利的保護,并對侵害個人人格權利、危及個人人格尊嚴的行為進行有效規(guī)制??梢哉f,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穿于整個民法典之中,對于更好維護人民權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2
民法典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編纂民法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也是一個匯集眾智、集思廣益的過程。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chuàng)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是立法技術上的一次提升。“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立法體系化、科學化整合,消除立法中的矛盾,使現(xiàn)行民法制度成為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guī)范合理、內容協(xié)調一致的法律系統(tǒng)。”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看來,體系化和科學化的法律制度可以把治國理念轉化為可以操作的規(guī)范,然后借助于立法,把這些理念變?yōu)榫唧w的法律條文,使公民得以遵守,使司法者得以運用,從而落實對國家的治理。
以規(guī)范內容來衡量,民法典可謂包羅萬象。從將綠色原則確立為基本原則,到強化對胎兒利益的保護;從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3類,到新增非法人組織為民事主體;從增設個人信息保護條款,到加大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從人格權獨立成編強調維護公民人格尊嚴,到增加物業(yè)服務合同、保理合同等;從明確禁止高利放貸,到解決高空拋物難題,保護人民“頭頂上的安全”……幾乎所有民事活動都能夠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據。
匯集眾智,是本次民法典編纂的一個鮮明特點。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民法總則起草和民法典各分編編纂過程中,立法工作機構多次赴不同地方開展立法調研,召開座談會,深入小區(qū)、居委會、企業(yè)、高校等基層一線,聽取意見建議,并認真加以吸收。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的統(tǒng)一部署,還成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協(xié)調小組,定期召開專門會議。據統(tǒng)計,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常委會審議至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7次公布各分編及民法典草案,累計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條意見建議。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真實寫照,關乎每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形成了為實現(xiàn)人民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法律保障的制度優(yōu)勢。王利明認為,此種制度優(yōu)勢如何轉化為治理效能,還需要司法等部門正確理解民法典,嚴格適用民法典,從而在民事法律領域邁向善治、實現(xiàn)善治,真正實現(xiàn)人民群眾對良法善治的期盼。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3
編纂民法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民事權利法定化、具體化。這就要求構建更加完備、更加有效的民事權利體系。在民法典中,關于財產權、人身權、人格權等的各項規(guī)定以及對民事權利遭受侵害時的救濟方案,充分彰顯了對權利的尊重、對個體尊嚴的維護。
民法典物權編進一步完善物權保護制度。有恒產者有恒心。保護物權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社會創(chuàng)造活力的助推器。物權編通過保障物權,為人民美好生活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比如,我們黨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為此,民法典物權編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內容作出較為詳細規(guī)定。再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泵穹ǖ湮餀嗑幵?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zjzongjie/' target='_blank'>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明確居住權功能,為實現(xiàn)相應民事權利提供重要法律支撐,也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在實踐中,居住權制度對于解決非繼承人的居住問題、離婚后需要經濟幫助的一方的居住問題、政府和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在公有房屋中的居住問題等,都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民法典合同編加強對合同債權的保護。比如,物業(yè)服務合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是重要民生問題。為維護廣大業(yè)主的合法權益,有必要在法律上對物業(yè)服務合同作出規(guī)定。民法典合同編積極回應現(xiàn)實需要,總結既有立法、司法實踐經驗,對物業(yè)服務合同相關內容加以規(guī)定,明確業(yè)主所享有的權利,為積極預防和妥善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類物業(yè)服務合同糾紛提供明確法律指引。民法典合同編涵蓋合同的訂立、效力、履行、保全、變更和轉讓、權利義務終止、違約責任等,還對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等典型合同作出規(guī)定,這對于進一步規(guī)范市場秩序、保障權利人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民法典人格權編全面加強各項人格權保護。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突出了人格權保護的重要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偷拍偷錄、網絡暴力、垃圾短信、人肉搜索、非法泄露和倒賣個人信息等現(xiàn)象,亟須加強法律規(guī)范。民法典以單獨成編的人格權編對各項人格權利進行全面確認。民法典禁止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禁止非法進入、窺視、拍攝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禁止非法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禁止非法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等,有利于保障社會生活的安定有序。民法典人格權編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明確規(guī)定個人具體享有哪些人格權,確定這些權利的具體內容和邊界,并在權利遭受侵害的情形下給予相應保護等,充分體現(xiàn)了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宗旨。
現(xiàn)代社會是風險社會,風險無處不在,各種事故頻發(fā)。在這樣的背景下,人身和財產損害的救濟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民法典單設侵權責任編,為民事權利救濟提供多層次保障,也為風險預防提供基本規(guī)則。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關注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有力回應社會實踐提出的新挑戰(zhàn)。比如,明確網絡侵權責任形態(tài),有效平衡網絡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的權利義務關系,為網絡侵權提供裁判規(guī)則,有助于建立和諧有序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此外,許多規(guī)則體現(xiàn)了對風險進行預防的理念。比如,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頻頻發(fā)生。對此,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明確規(guī)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并且進一步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為人方面的職責,強化了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等建筑物管理人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這些規(guī)定必將更加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安全,保障人民群眾的美好幸福生活。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4
這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回顧人類文明史,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征。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全面總結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xiàn)行民事法律制度規(guī)范進行系統(tǒng)整合、編訂纂修,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作出修改完善,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guī)范合理、內容完整并協(xié)調一致的法典,更好地發(fā)揮法治固根本、穩(wěn)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民法典體現(xiàn)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各項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guī)則,為民商事活動提供了更為明確的行為規(guī)則和基本遵循;進一步健全了我國現(xiàn)代產權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調動民事主體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營造更好的法治化營商環(huán)境,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
民法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民法問題本質上又是民生問題。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對保護網絡虛擬財產作出規(guī)定、細化網絡侵權責任、明確規(guī)定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guī)則……民法典全面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全面加強了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形成更加規(guī)范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正如代表委員在審議和討論民法典草案時所說,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有利于更好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民法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實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法律文化和現(xiàn)代民事法律規(guī)范的融合,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強大的道德力量。通過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載道德觀念,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必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夯實社會根基。
編纂民法典,是一項系統(tǒng)的、重大的立法工程,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立法機關嚴格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則,廣泛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見,10次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讓立法最大范圍凝聚社會共識、吸納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約數”。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編纂和頒行為契機,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將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為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5
中華文明為什么能延續(xù)5000年而不中斷,歷久遠而彌新,經滄桑而不老,始終保持著堅強的韌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華文明蘊含著法與時轉、與時俱進的思想。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懂得既堅守傳統(tǒng),又通權達變?!白冋撸沤裰硪??!比魏问挛锒家?,法律自然也不例外。從《法經》到《秦律》,從漢《九章律》到唐《永徽律》,從《宋刑統(tǒng)》到《元典章》,從《大明律》到《大清律》,中國古代法律代代傳承,積久而成傳統(tǒng),逐步形成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法系。同時法律又有時代性,各朝代的立法也隨時代變遷而更新發(fā)展。例如,與前朝相比,宋代立法就增加了大量與商品經濟相關的內容。因此,法律的發(fā)展是變和不變的統(tǒng)一,是傳承延續(xù)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統(tǒng)一。法律只有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即法家所言“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民法典的制定,正是堅持了法與時轉、與時俱進這一代代相傳的立法指導思想,以開放的姿態(tài)兼收并蓄、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統(tǒng)的中華法系雖然在實際運行當中有許多民事法律規(guī)范和民事習慣法,許多民事法律規(guī)范還被銘刻在青銅器上,但并沒有形成一部單獨的民法典。這是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和“為國以禮”的國情相適應的立法方式。蔡元培曾說:“我國古代有禮、法之別。法者,今之所謂刑法也;而今之所謂民法,則頗具于禮?!敝袊糯鷽]有獨立的民法典,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主要依靠禮。由于禮兼具了感召和約束雙重功能,禮的權威性的提升,為民間社會構建自然和諧的道德秩序提供了可能。今天我們制定單獨的民法典,則是為了回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新要求,滿足現(xiàn)代社會紛繁復雜的新需求。它重視傳統(tǒng),卻不是中國已有民事法律規(guī)范(或習慣)的簡單匯編;它借鑒國外先進立法成果,卻不是外國民法典的機械照搬,而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學習《民法典》心得體會范文大全5篇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關于學前教育心得體會5篇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