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習大討論心得體會
學習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xù)變化的行為方式。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拇髮W習大討論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大學習大討論心得一
思想是一種認識,一種客觀事物在我們頭腦中認知的反映,并通過語言、文字、動作表達出來,是一種“思”與“想”的結合。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僅要學政治理論,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更為關鍵的是還要學習業(yè)務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將思想與行動統(tǒng)一起來。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隨不斷發(fā)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敢于實踐、勇于探索,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作為一名年輕的干部,我覺得更應該要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敢于解放思想、清醒頭腦,使我們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認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絕解放、亂解放的誤區(qū)。 一是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錯誤,怕領導責怪、怕同事嘲笑。在工作中有時會有很好的建議、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說,不敢說。 二是拒絕解放。主要是有與己無關的思想,認為解放思想是領導層的事情,對自己來說認為沒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領導指示做就行了,拒絕解放。三是亂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從哪里著手,更不知道應該怎么辦,主要是平時學習不夠,思想不夠敏銳,思路不夠開闊,思考不夠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要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上來,聯(lián)系目前的實際工作,我覺得解放思想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學習。第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利用休息時間、利用工作之余,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第二要會學習,要有方法,學習要有針對性,更要有時效性,切實做到學以致用;第三要堅持學,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學習中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重要思想及路線方針政策,時時關注國家新的政策方針,刻苦鉆研自己的業(yè)務知識,以及科技、管理等社會各方面的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第四在學習中不僅要向領導學習,還要虛心向身邊的同志、群眾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深刻思想,更新觀念,掌握技巧,從而創(chuàng)新思路,以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適應工作的需要。
二要善于思考。一個人僅僅學習而不思考,那將等于什么也沒有學到。思考是一種能力,根據(jù)掌握資料,運用所學知識,按照正確方法進行加工,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在工作中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這時要正確認清形勢,把握好大局,妥善處理好矛盾。在工作中面對群眾時,一定要注意溝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要開動腦筋,要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工作經(jīng)驗,根據(jù)崗位工作職責,積極思考如何打開工作局面。
三要勇于實踐。就是要牢固樹立“重在行動,貴在落實”的理念,要將學習與行動結合起來,目的是要促進發(fā)展。如今國家各項政策也在不斷變化,群眾的需求也呈現(xiàn)多樣化,作為基層工作的第一線人員,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工作中做好“誠信”服務,盡心負責地向群眾宣傳政策,做到有求必應,絕不信口雌黃,從而讓群眾有信賴感。二是積極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在群眾遇到各方面的困難時,積極為其提供幫助,努力減少群眾的負擔。三要敢于轉變。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面臨著各種考驗,通過學習,認真總結,積極主動解決認識上的問題,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在工作中要能夠放下身段,破除舊觀念,經(jīng)常深入到群眾中去,與人民群眾拉近距離,熱情周到地為他們服務。
腳步達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達到;眼光達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達到。只要我們勤學習、善思考、勇實踐、敢轉變,徹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所學所思在實踐中運用、在實踐中檢驗、在實踐中升華,從自身做起,認真履行職責,努力做好工作!
大學習大討論心得二
當前,資中縣文化廣電體育新聞出版局正在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三大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學習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內江市委書記馬波、資中縣委書記曾廷富在干部讀書班上的講話精神,讓全體領導干部及黨員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是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川篇”和書寫新時代治蜀興川內江實踐“時代答卷”系列要求。今后一段時期內將持續(xù)續(xù)組織廣大干部群眾開展好“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堅持對標對本,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快速健康發(fā)展。
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我認為,在這次“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中就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以“大學習”促進本領大提升。學習是提高業(yè)務能力、綜合素質和促進工作的有效途徑。要堅持“用學習促提升”的理念,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鍛煉,刻苦鉆研業(yè)務知識,不斷提高辦事能力和業(yè)務水平,使自己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復合型人才,做到一職多專、一職多能,為用心工作、把工作做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以“大討論”促進思想大解放。學習后對標對表,認識自己的不足,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在其位、履其職、行其責,樂于奉獻的精神,細心做好每項工作;要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拖拉,不推諉,多想辦法,多出主意,創(chuàng)新思想開展自己的工作方式。
三是以“大調研”促進工作大落實。要結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拓寬思路,尋找解決途徑,對工作一絲不茍,不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力求做細、做實。平時工作中明確目標任務,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不計較個人得失,少做場面上的事;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同時,結合自己的崗位職責,對工作精心謀劃,扎實推進,落實各項工作任務。
大學習大討論心得三
當前,全省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通過認真學習省、市“兩會”和市、縣黨代會精神及各級相關會議精神,聯(lián)系自己的工作實際,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及時性。
一、解放思想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實踐是解放思想的基礎,實踐活動具有永恒前進性。相對于實踐發(fā)展,我們的思想觀念往往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實踐的發(fā)展變化,及時轉變和更新觀念,否則,曾經(jīng)正確的思想、方法也會變成僵化的東西,造成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脫節(jié)。
二、解放思想是解決突出思想問題的迫切需要。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財富。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會有發(fā)展的突破;沒有觀念的超越,就不會有發(fā)展的跨越;沒有觀念的領先,就不會有發(fā)展的率先。一些陳舊的觀念禁錮著我們的思維,束縛著我們的手腳,制約著我們的發(fā)展。必須通過持續(xù)不斷的解放思想,堅決破除不合時宜的思想束縛,營造主動為民服務、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的良好氛圍。首先要樹立開拓精神。其次要培育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要營造創(chuàng)優(yōu)精神。
三、解放思想是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的客觀要求。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只有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勤奮學習,鉆研業(yè)務,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才能為民辦好應有的事情。
(二)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皥?zhí)政為民、服務發(fā)展”的關鍵,是看我們是否體現(xiàn)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擺正自己的位置,虛心向群眾學習,加強個人修養(yǎng),樹立求真務實、樂于奉獻的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三)講求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解決影響發(fā)展環(huán)境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優(yōu)化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必須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與時俱進,建立起為民服務思想理念,完善政策環(huán)境,轉變政府職能,引導機關部門樹立“管理就是服務,在服務中管理”的行政管理新理念,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huán)境。
大學習大討論心得四
面對紛繁錯亂的社會百態(tài),一個新聞從業(yè)者如何在一些眼花繚亂的表象中去采寫真實的新聞呢?毒奶粉、地溝油、毒膠囊、可口可樂含氯門……這些新聞真相的披露,我想是困難重重的,這樣的記者,一定是秉承求真、敢于擔當?shù)拿襟w人,這樣的新聞才正體現(xiàn)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價值。
新聞價值的認定,有兩方面的依據(jù),一個是新聞事實本身含有的最能引起人們關注的某些特點,具有報道的價值,即具有足以構成新聞的事實本身的價值。另一個依據(jù)來自寫作主體即記者,對新聞事實所產(chǎn)生的關注程度和認識判斷,即對新聞事實所給予的價值認定,這是新聞價值取向的主體依據(jù)。新聞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社會群體或者個人的新聞價值觀是各異的
但不論如何,新聞的本質是記錄,就是記錄下一個事件發(fā)生的過程。陸定一說: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范長江說:新聞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兩種表述都包含了這樣的意思。內容真實,其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之本能,事實是它的基礎,必須是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或發(fā)生著的事實,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新聞,不是評論。但新聞中,卻不免帶有觀點。倡導什么,鞭笞什么,都隱藏在所報道的新聞中。因此,新聞不僅僅是記錄,卻也有記者對事件的挑選在里面,有媒體所代言的群體在背后,術語可稱之為“定位”。
譬如,車禍發(fā)生之后,人們可以報道交通肇事的場面,也可以報道爭先恐后救人的畫面,或者是道路公共設施建設的不完善,新聞記者有權選擇自己的報道角度,但是,新聞記者無權借題發(fā)揮,這是我們作為記者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意識,
新聞媒體不是新聞從業(yè)者自娛自樂的自留地,新聞媒體也不是少數(shù)利益階層或者群體的“專用工具”,新聞從業(yè)者應當充分意識到,新聞媒體是社會公器。在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應當為不同意見保留足夠的空間;在實現(xiàn)自我價值觀念的同時,充分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