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10篇
事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或者寫過吧,事跡不是單純?yōu)槠鋯挝缓蛡€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xiàn)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一般事跡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歡迎閱讀與收藏。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1
“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讓草原變得更綠,讓牧民收入更高,讓群眾過得更好,是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這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常掛在嘴邊的話。
“巴特爾”蒙古語意為“英雄”,在薩如拉圖雅嘎查牧民心目中, 廷·巴特爾就是英雄般的人物。
作為一名下鄉(xiāng)插隊知青,廷·巴特爾一次次放棄回城機會,扎根草原47年,始終秉持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使命與信念,帶領牧民們在一片荒涼的沙地上,探索出了一條生態(tài)保護與增收雙贏的牧區(qū)發(fā)展之路。廷·巴特爾在查看草原上沙棘的長勢。
扎根草原
1955年,廷·巴特爾出生在一個英雄家庭。
他的父親廷懋在22歲時,毅然參加了“一二·九”愛國運動,自此走上革命道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運動轟轟烈烈。1974年,高中畢業(yè)的廷·巴特爾指著地圖上一個蒙語意為“霞光”的地方,對家人說 :“就這里了!”在此打過土匪的姨父勸他 :“ 你最好別去,那是個進得去出不來的地方?!薄?那正好,我就沒打算出來。” 廷· 巴特爾帶著幾分倔強。
看著眼前這個白凈的小伙子,薩如拉圖雅嘎查當時的老村長直 搖 頭 :“ 又是個來‘鍍金’廷·巴特爾在查看草原上沙棘的長勢。
廷·巴特爾:做草原的好兒子的,明天就拿牛車把他送回去?!甭犃诉@話,廷·巴特爾暗下決心 :我偏要在這里扎下根。
春去秋來,時間過了一年又一年,知青走了一撥又一撥,可當年最不被看好的廷·巴特爾卻一直在草原上堅守著,穿上了羊皮褲,身上抹上了鍋底灰和羊油,和當?shù)啬撩駴]有兩樣。這個曾不被大家看好的“城里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牧民們的尊重與肯定。
草原上的日子清苦,白面是牧民們最珍貴的糧食。為了讓廷·巴特爾吃得好,牧民將自家珍藏了一整年的白面做成面條端到他的面前??粗肜锏拿鏃l,再看看旁邊饞得直舔嘴唇的娃娃,廷·巴特爾心如刀割。將面條放到娃娃面前,廷·巴特爾告訴自己一定要讓牧民都吃上白面,都能過上好日子。
自那之后,廷·巴特爾干得更起勁了,種下了楊樹、養(yǎng)起了羊,開起了鐵匠鋪,帶著村里的牧民,做套馬桿子,打馬嚼子、馬鞍子。草原人民給予廷·巴特爾極大信任,讓他去經(jīng)營村里的乳品廠。一年干下來,廷·巴特爾愣是讓這個瀕臨倒閉的乳品廠盈利5萬元。在廷·巴特爾的帶動下,薩如拉圖雅嘎查牧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離實現(xiàn)讓牧民們都吃上白面的愿望也越來越近了。
_召開后,知青大返城。大家都以為,聰明能干的廷·巴特爾會是第一個回城的知青??赏ⅰぐ吞貭栆淮未螌C會拱手相讓,最后整個薩如拉圖雅草原上只剩下他一個知青。老村長勸他 :“娃,回去吧,城里才是你的家?!笨赏ⅰぐ吞貭枀s說 :“我的事業(yè)在薩如拉圖雅,我深情地熱愛著這片草原 !”后來,廷·巴特爾與美麗的牧民姑娘額爾登其木格結了婚、生了子,將自己的根徹底扎在了大草原。
奉獻草原
1978 年,廷·巴特爾經(jīng)過黨組織的考驗,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那年,遠在呼和浩特的父親托人為他帶去了一本《共產(chǎn)黨黨章》,并囑咐他 :“好好學,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期望?!睆拇巳娜鉃槿嗣穹粘闪怂钪匾娜松艞l。
薩如拉圖雅地處渾善達克沙地,20世紀80年代,牧區(qū)開始推行草原牧區(qū)雙承包制,這一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養(yǎng)畜積極性,但卻缺少對牧民的科學引導,導致牧民在追求養(yǎng)畜頭數(shù)時無視對草原的破壞,曾經(jīng)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黃沙漫漫的沙地。
廷·巴特爾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坐不住了,“牛羊是牧民的命根子,草原更是。草原都沒了,草原上的子子孫孫就沒了維生的來源?!贬槍ΜF(xiàn)狀,愛研究的廷·巴特爾提出了“圍欄輪牧”的觀點,即把草場圍起來,劃分成多個小草場,牛羊按照季節(jié)進行劃區(qū)輪牧,同時,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給草場留足修復的時間。
那段時間,為了說服牧民們實施“圍欄輪牧”,廷·巴特爾走東家、進西家,可任憑他磨破了嘴皮,牧民們一聽要把草原圍起來,頭就搖得像個撥浪鼓,“這可不行,把草場圍起來,羊會被餓死的”。
“牧民們不相信,我就做給他們看,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共產(chǎn)黨員在任何時刻都應該率先垂范?!蓖ⅰぐ吞貭栒f。恰逢草原上進行第二輪草場劃分,他將全嘎查退化最嚴重的草場留給了自己,5900多畝大部分是白沙地,牧草稀疏,“如果在最差的草場上養(yǎng)出最肥的牲畜,牧民們就會相信我了”。
廷·巴特爾圈起300多畝草場,一年后,這300畝草場打下9車草,相當于其他牧民 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這讓附近的牧民們悟出一個道理 :跟著廷·巴特爾干,沒錯!
2001年7月,錫林郭勒盟委、行署在全盟范圍內提出“圍封禁牧、收縮轉移、集約經(jīng)營”的圍封轉移戰(zhàn)略時,薩如拉圖雅嘎查100%的草場都進行了封育和劃區(qū)輪牧,牧民建網(wǎng)圍欄的面積達30萬畝,建畜圈4820平方米,打井49眼,牧民人均收入由過去的500元增加到3600元?!皣廨喣痢睂謴筒菰脖黄鸬搅朔e極作用,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草畜不平衡的問題。
總結常年的放牧經(jīng)驗,廷·巴特爾又提出了“蹄腿理論”:養(yǎng)1頭牛只有4條腿,5只羊卻有20只蹄子。很顯然,5只羊對草原的破壞遠遠超過1頭牛,但效益卻不如1頭牛。養(yǎng)牛既保護了草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收入不降反增,何樂而不為呢?
“賣掉家里全部的羊,改成養(yǎng)牛!”這在薩如拉圖雅草原上是個“瘋狂”的決定。擁有云朵一樣的羊群,是每個草原牧民世代的夢想。將自家的羊全部賣出,妻子額爾登其木格滿心不舍,可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他就是一頭犟驢,決定的事誰都改變不了”。賣羊那天,額爾登其木格摸摸這只、望望那只,哭紅了雙眼。
經(jīng)過多年的反復實踐,廷·巴特爾終于找到了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雙贏的最佳平衡點。如今他家5926畝草場已經(jīng)由退化最嚴重的劣質草場成為整個錫林郭勒草原上保護最好的草場之一。50只純種西門塔爾牛在美麗如畫的草原上,享受著新鮮空氣,每年可為廷·巴特爾家?guī)韺⒔?50 萬元的收入。
達胡巴雅爾是阿巴嘎旗養(yǎng)牛大戶,也是廷·巴特爾的得意弟子之一。為了踐行“蹄腿理論”,他偷偷將老父親辛苦經(jīng)營一輩子得來的1000只羊全部賣掉,改養(yǎng)60 頭牛。為此老父親氣得一宿沒睡著,半個月沒和他說一句話。“爸,咱們跟著廷大叔干肯定沒錯?!?達胡巴雅爾和父親保證。3年之后,達胡巴雅爾家的牛出欄了,收入增加了,草場也恢復得更好了。
廷·巴特爾的“蹄腿理論”在草原上一炮而紅,來“拜師學藝”的牧民絡繹不絕。每次有人來參觀學習,廷·巴特爾都扔下手頭的活耐心講解,遇到貧困牧民還會免費贈送他們草料、草籽等。有人和他開玩笑 :“廷大叔,你把別人都教會了,不怕他們搶你生意?”廷·巴特爾卻回答 :“扶貧助困、
帶領牧民過上好日子,是我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p>
廷·巴特爾將共產(chǎn)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看得有多重,額爾登其木格心里最清楚。
2001年錫林郭勒草原遭受了一場罕見的雪災。
廷·巴特爾放心不下嘎查的牧民,愣是用鐵鍬和雙手開出一條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薩如拉圖雅嘎查有83戶牧民,他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住得最遠的牧民有80多公里。直到將嘎查所有的牧民全部走訪完,排查完所有隱患,廷·巴特爾才安心回到家?!熬褪沁@不要命的性子?!?額爾登其木格既無奈又心疼地說。
在政府的幫扶和廷·巴特爾的帶動下,薩如拉圖雅嘎查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草場生態(tài)得到了恢復,嘎查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tài)村”,牧民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201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8萬元。
2018年,廷·巴特爾卸任嘎查黨支部書記,“孩子們長大了,是時候將草原交到孩子們的手上了?!?/p>
退休后的廷·巴特爾愛上了攝影,時不時到草場上找?guī)讉€角度,拍幾張照片,發(fā)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宣傳美麗的大草原?!半m然退休了,可我還要繼續(xù)為我最愛的大草原發(fā)光發(fā)熱!”夕陽西下,廷·巴特爾的臉龐被染成了古銅色,看著眼前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的草原,他喃喃自語 :“人們向往的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 ?”
這就是草原上的英雄——廷·巴特爾,一個敢于擔當、勇于創(chuàng)新、時刻將群眾放在心間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2
眼角爬出了歲月賦予的皺紋,十指關節(jié)處有明顯突出的老繭,這些都是67歲的廷·巴特爾扎根草原48年的印記。
9月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綠意已逐漸褪去,但閑不住的廷·巴特爾甚少“蝸居”在家中,他像普通牧民一樣每天要關心草場、飼料、氣候變化等問題。
他走路輕快,說話簡練,但涉及到牧民致富的話題,則會破例,他對來訪的牧民幾乎做到有問必答,并盡可能用大白話深入淺出解釋。
連日來,面對一撥又一撥媒體記者的采訪,這位_代表比平日忙碌了很多,甚至都顧不上接聽電話。
對于媒體在報道中給予他的溢美之詞,他經(jīng)常說的是“我本質上是個普通牧民”“與草原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p>
1955年6月出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廷·巴特爾,是新中國開國將軍廷懋之子。1974年7月高中畢業(yè)后,他來到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成為了一個牧民。
他回憶說,19歲那年,戴著父親的舊軍帽,來到錫林郭勒渾善達克沙漠腹地時,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偏遠、貧瘠、封閉和落后的景象。
草原牧民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般田園、安逸,“阿巴嘎旗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平均降水量僅為230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2500毫米。由于寒潮、大風多發(fā),自然條件惡劣,全嘎查80戶牧民多半是貧困戶,蒙古包里被煙熏得黑黑的,生活設施奇差?!?/p>
廷·巴特爾幾乎是從踏上薩如拉圖雅嘎查的那一天,就想著改變這里的面貌。
1975年7月—1976年11月,廷·巴特爾任薩如拉圖雅大隊(后更名為嘎查)乳品廠廠長,帶領全廠職工將原本瀕臨倒閉的隊辦集體企業(yè)扭虧為盈。
1976年11月,廷·巴特爾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期間,父親廷懋送給他一本黨章,并叮囑他“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期望”。這一年11月,廷·巴特爾當選為薩如拉圖雅嘎查隊長(即嘎查委員會主任)。
1978年開始,與廷·巴特爾同一批到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的知青陸續(xù)返城,但他沒有離開。父親廷懋理解并支持他的決定。最終,同一批插隊的知青里,只有廷·巴特爾留了下來。
留在草原上的廷·巴特爾,在主持推行草畜雙承包制工作時,主動把當時全嘎查比較好的牲畜和草場分給其他牧戶,而把植被狀況較差的草場和體質最弱的牲畜留給自己,并將集體的棚圈、馬車、拖拉機等全部分給牧民。
20世紀80年代中期,廷·巴特爾所在的草原生態(tài)出現(xiàn)退化,他向牧民反復宣傳:“牲畜不是命根子,草原才是命根子?!薄安荒芤晃犊吭黾羽B(yǎng)殖數(shù)量來提高收入……”可大多數(shù)牧民不理解或難以接受他的說法。
他決定先做出個樣子給大家看。
1986年5月,他賣掉自家60只羊,把自家300畝草場進行圍欄封育、劃區(qū)輪牧,在休牧的草場上播撒草籽,搞棚圈建設,取得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生活條件也明顯得到改善。牧民們看到后,紛紛效仿并獲益。
1990年4月,廷·巴特爾開始把自家承包的5926畝草場劃分為9塊,滿足四季放牧需求,開辟了打草場、牛犢放牧草場、備用草場、經(jīng)濟區(qū)和生活區(qū),各區(qū)相互隔離,相對獨立。僅幾年時間,當初被他承包的全嘎查最差的草場,便得到了有效恢復。
廷·巴特爾也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工匠,他用彩鋼瓦等材料制作了一種移動旱廁,這種旱廁外形別致、簡單輕巧,可以在草場上便捷移動。
他在受訪時介紹,“在一個位置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更換一個位置。旱廁移動后,在填補的廁坑上方種上一棵樹,既保障了樹木所需的肥料,又保護了草原生態(tài),一舉兩得。”
外界認為,這可能是錫林郭勒大草原上最早踐行的“廁所革命”。
1993年10月,廷·巴特爾當選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后,為了進一步恢復草原生態(tài),他提出著名的減羊增?!疤阃壤碚摗?。
這一理論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養(yǎng)1頭牛的收益和5只羊的經(jīng)濟收益大致相當,但1頭牛只有4條腿,吃飽了就臥著,而5只羊有20只蹄子,不停走動還刨草根吃。5只羊對草原的踩踏要大于1頭牛?!?/p>
廷·巴特爾決定給牧民兄弟打個樣子,他將自家400多只羊全部賣掉,改成養(yǎng)殖肉牛,引進優(yōu)質牛種和本地牛雜交,進行牲畜改良和畜群結構調整,實現(xiàn)生態(tài)恢復、收入增加的雙贏目標。
廷·巴特爾還是草原上治理沙漠的先行者。
他為了找到治沙的好辦法,曾走遍方圓百里的沙窩子,親手繪制治沙地圖,想方設法引進優(yōu)質牧草種子和優(yōu)良樹種,反復進行發(fā)芽試驗,形成“春季黃柳扦插、雨季草籽播撒、秋季平茬復壯”種植經(jīng)驗,向全嘎查推廣。
扎根草原多年的廷·巴特爾,2000年4月被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授予內蒙古自治區(qū)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此后,各種榮譽紛至沓來。
2002年6月,廷·巴特爾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重大典型人物,隨后,中宣部、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在人民大會堂聯(lián)合舉辦廷·巴特爾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廷·巴特爾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先后赴上海、北京、天津、山東、寧夏等省市區(qū)進行巡回報告。
2003年1月,廷·巴特爾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2月,中宣部、人事部、農業(yè)部授予廷·巴特爾全國農村優(yōu)秀人才獎章;2005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廷·巴特爾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此后,廷·巴特爾當選為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政協(xié)副主席;2005年5月,國務院授予廷·巴特爾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各種榮譽到來后,廷·巴特爾并沒有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2008年9月,廷·巴特爾帶領牧民群眾改進牧業(yè)生產(chǎn)方式,提出了“打草不拉草”的生產(chǎn)方法。
“打草不拉草的好處是:第一,保證草的營養(yǎng)不流失,并且草籽可以更多地留在草場上,形成自然播種,有利于草場恢復,同時營養(yǎng)充分的綠草可以保證牛在冬春季有好的膘情基礎;第二,省去了拉草、儲草環(huán)節(jié)和冬季每日給牛添加飼草的人工勞作;第三,可以保證牛的糞便留在草場上轉化成有機肥料,歸還草原?!彼麑γ襟w給予這樣的解釋。
讓廷·巴特爾念茲在茲的還有他的牧民兄弟們如何增收致富。
讓他欣慰的是,目前,當?shù)啬撩袢罕娨虻刂埔朔N植黃柳、沙棘等耐旱植物,有效遏制了草場沙化退化現(xiàn)象,多年不見的鹿、狍子、狐貍等野生動物現(xiàn)在隨處可見。薩如拉圖雅嘎查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tài)村”,牧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0000元,牧區(qū)通了電,修了路,家家住上磚瓦房,開上了小汽車。
2009年迄今,廷·巴特爾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他開始在錫林郭勒盟農牧民培訓中心當“老師”,為牧民傳經(jīng)送寶。
該培訓中心建在薩如拉圖雅嘎查,廷·巴特爾結合自身奮斗經(jīng)歷,向牧民傳授家庭牧場建設和科學化養(yǎng)殖經(jīng)驗,闡述他最新提出的“利潤最高點、成本最低點、生態(tài)最佳點、勞力最優(yōu)點”四個平衡理論。
如今已卸任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表示:“為牧民講課是我最看重的事,每年有2萬多牧民來聽我的課?!?/p>
2021年6月29日,榮獲黨內最高榮譽--_的廷·巴特爾表示,自己的根在草原,自己本質上就是個普通牧民,“我要永遠留守故鄉(xiāng)、守護美麗的大草原、把扎根草原近50年的實踐經(jīng)驗傳授給牧民群眾,保護生態(tài),建設草原,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p>
對于即將召開的_,他說,與牧民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畢生的追求。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3
37年前,一個共和國開國少將的兒子來到遙遠的錫林郭勒草原插隊當知青,從此放棄城市的繁華,心甘情愿扎根在這片偏遠的草原,帶領牧民走上幸福致富路。他就是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
廷·巴特爾,蒙古族,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父親廷懋是新中國授予的內蒙古最早的4名少將之一。
1974年,高中畢業(yè)的廷·巴特爾插隊來到薩如拉圖亞嘎查。在這里,這位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很快學會了打草、放羊、剪羊毛、種樹、開拖拉機,先后擔任了嘎查長、農場負責人、林場場長。1976年,21歲的廷·巴特爾由于表現(xiàn)突出、工作出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在物資匱乏的草原上,雖然生活清苦,但牧民的熱情、淳樸深深感動著廷·巴特爾。有一次天黑,廷·巴特爾外出工作來到一戶牧民家,牧民將僅有的面條端給他吃,等他吃飽以后,牧民讓自己的孩子們喝面湯。這一場景讓廷·巴特爾深受震動,他心里升起個念頭,要讓這里的牧民和他們的孩子痛痛快快地吃上面條!
不久,薩如拉圖亞嘎查的乳品廠因為連年虧損準備停產(chǎn)。廷·巴特爾知道后,為牧民出了個救廠子的主意。他幫牧民們把手工生產(chǎn)乳品變?yōu)闄C器批量生產(chǎn)。一年下來,乳品廠扭虧為盈,賺了5萬多元。這筆錢足夠讓這里的每一個牧民衣食無憂地過上兩年。得到了牧民們信任的廷·巴特爾也當選為嘎查長。
_后,知青大返城。父親廷懋出任內蒙古軍區(qū)政委、自治區(qū)黨委第二書記,正好負責落實政策和知青返城工作。人們都說,廷·巴特爾肯定是第一個回城的,但是廷·巴特爾一次次將機會拱手相讓,最后他一個人留在了草原。后來,廷·巴特爾與牧民姑娘額爾登其木格相戀、結婚,徹底將根扎在了草原,也多次謝絕了組織上給予他回城、提干的機會。
熱愛草原的廷·巴特爾非常重視草原生態(tài)保護,看到牧民們盲目發(fā)展羊群規(guī)模,草原負荷加重而導致退化時,他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論”。“一頭牛的收入頂不頂5只羊?”“一頭牛4條腿,5只羊20只蹄子,哪個對草場破壞大?”“養(yǎng)200頭牛費勁還是養(yǎng)1000只羊費勁?”在他一遍遍的勸解下,牧民們紛紛壓縮小畜,改養(yǎng)肉牛、奶牛,草場也慢慢得到了恢復。
為了草原的美麗,為了牧民的富裕,廷·巴特爾殫精竭慮,終日操勞。他建起嘎查歷史上第一個牛業(yè)公司,帶領牧民發(fā)展多種養(yǎng)殖,搞起了旅游業(yè),還修通了公路,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
在牧民心中,他不僅是黨支部書記,也是農藝師、技術員和醫(yī)生,更是老年人的好兒子,同齡人的好兄弟,年輕人的好長輩。30多年來,他扎根草原,情系牧民,帶領嘎查廣大牧民走上了一條保護生態(tài)、建設草原的富裕之路,被譽為“草原之子”。
廷·巴特爾的事跡傳遍全國,感動了很多人,他也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_代表。當人們不止一次地問起,一個將軍的兒子,真的愿意當一輩子牧民,當一輩子普通老百姓嗎?他回答說:“人的價值,并不在于你有多大的名,生活多么富有,而在于能否深深扎根于群眾,為他們多辦一些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真心擁戴。我就愿做一棵扎根草原的紅柳,永遠守護這片草原?!?/p>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4
無 悔 戍 邊 情
——記農四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77團六連巴特爾
“我叫巴特,有事請找我”這句話已經(jīng)成為七十七團六連職工巴特爾最常說起的一句話。作為一名青年黨員,巴特爾樂于助人、勤勞肯干,腦子靈活的他又熱心帶領連隊職工共同致富,在該團六連他早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巴特爾,男,蒙古族,生于1977年1月18日,農四師七十七團六連職工。于1996年參軍入伍,2001年復員回到六連。在近兩年的生產(chǎn)生活中,連續(xù)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回顧從前,巴特爾說年輕時他并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是當兵的那幾年,讓他真正成長起來。他熱愛軍人這份神圣的事業(yè),看到綠色的軍營,就會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團場茁壯生長的莊稼,也是在當兵期間,他開始真正思考生活這本大書。
巴特爾同志于1996年12月光榮入伍參軍,在部隊上入伍第一年就獲得“優(yōu)秀士兵”的光榮稱號;第二年被所在部隊提升為副班長;在部隊的第三年由于工作出色,又被提升為班長。就這樣,他一點點在部隊的關懷下逐步成長、不斷成熟。
在部隊上,巴特爾由于工作成績顯著,第四年光榮的被批準為正式中共黨員。入黨之后,他更加積極努力的工作,勤奮、踏實的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在部隊經(jīng)常幫助有困難的同志。部隊領導看見他如此努力也非常喜歡他。通過近三年時間的鍛煉,巴特爾更加成熟了。1999年代表部隊參加西部軍事大演習,榮獲團嘉獎一次、班集體嘉獎一次;2000年在部隊作為班長的他又多了一份責任,關心和帶領新戰(zhàn)士盡早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他和全班戰(zhàn)士團結一心,共同協(xié)助連隊領導搞好戰(zhàn)士的管理工作。2001年帶班期間,巴特爾帶領自己班組的戰(zhàn)士代表部隊駐扎喀喇昆侖山,進行高原寒區(qū)適應性訓練,獲得了兄弟連隊的贊譽。
在諸多榮譽面前,巴特爾始終保持著軍人冷靜、不斷進取的心態(tài),由于工作踏實,他被部隊看中,要讓他轉志愿兵。他沒有答應,在巴特爾的心里,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當兵期間,他常常被一個夢牽引著不斷完善自己,他常夢見自己熱愛的綠色軍營忽然變成了家鄉(xiāng)團場廣袤的土地,那些在風里搖擺的綠色莊稼似乎在不停地召喚著自己,從那時起,2 他就暗暗下決心,做一個合格的軍人,退伍后回到團場帶領職工群眾一起致富。
在部隊鍛煉成長的5年,對巴特爾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部隊他學到了許多知識、學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也為巴特爾復員之后能夠出色的完成連隊交給的各項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復原回到七十七團之后,巴特爾一直在六連承包土地至今。由于他腦子活絡,一心撲在種地致富上,又踏實肯干,每年他家種植的作物總是長得比其它地塊的好。同時,他家里又養(yǎng)有牲畜,每天飼喂牲畜之后,他總會抽一定的時間看看種植、養(yǎng)殖的書籍、上網(wǎng)查看最新的農業(yè)動態(tài),研究怎樣種地可以高產(chǎn)增收,牲畜怎么養(yǎng)才更科學。他始終認為走種養(yǎng)結合的路子,是致富的一大法寶。因此,復原回來之后后,他經(jīng)常和連隊種養(yǎng)殖經(jīng)驗豐富的職工交流經(jīng)驗,然后運用到實際的生產(chǎn)中。
多年來,由于他腦子靈活,人又年輕,一直堅持走種養(yǎng)結合、農牧并舉的雙贏道路,獲得了豐富的養(yǎng)殖、種植經(jīng)驗。同時,在種地問題上,他始終堅信科學種田,連隊推出新技 3 術、新經(jīng)驗,他總是第一個帶頭試用。在自己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他還把好的做法傳授給他的左鄰右舍,大家都交口稱贊巴特爾是一個好小伙。
巴特爾家現(xiàn)擁有牛8頭、羊50只,另外還附帶養(yǎng)殖一些禽類。除了滿足自家食用以外,還可以零星的賣一些換現(xiàn)錢貼補家用。今年,巴特爾的牛又下牛娃子了。天氣剛一轉暖,他就早早買來50只雞雛,他有筆明白賬,提前飼養(yǎng),就早幾個月出欄,這樣就避開了大雞集體上市的高峰期,還能賣個好價錢。這就是巴特爾,凡事敢為人先,勇于創(chuàng)新,他心里永遠都有本明白賬,怎么發(fā)展能少走冤枉路,怎么干才最有效率。他說:“始終堅持種養(yǎng)結合,就一定可以致富,雖說時間有些漫長,但是,這樣掙錢穩(wěn)當、踏實?!?/p>
巴特爾在部隊上就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好青年,回到連隊參加工作,就一心撲在工作上。他認為講究科學種田,搞好養(yǎng)殖業(yè)是連隊職工的本分。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給自己充電,他知道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農業(yè)生產(chǎn)者,僅憑吃苦肯干是不夠的,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來指導生產(chǎn)十分重要,他要做一個有知識、懂科學的新型職工。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5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歷任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扎根牧區(qū)40載,是帶領牧民脫貧致富的“最美奮斗者”
廷·巴特爾同志是開國少將廷懋之子。1974年,年僅19歲的廷·巴特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機會,來到偏遠閉塞、生活艱苦的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xiāng)插隊,一干就是47年。他靠著不服輸、不認輸?shù)捻g勁和扎根草原、建設邊疆的志向,憑著“心里裝著百姓,讓牧民過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區(qū),艱苦奮斗,譜寫了共產(chǎn)黨員一心為民的壯美詩篇。
廷·巴特爾剛插隊到嘎查時,嘎查牧民生活困難,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當時牧民沒有磚瓦房,土房也很少見,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覺就蓋一件皮襖,看到這些,廷·巴特爾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爾擔任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后,心里就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改變這個狀況。他挨家挨戶募捐基礎母羊,籌集數(shù)百只母畜建起集體“流動扶貧羊群”,每100只羊為一個“流動扶貧羊群”,承包給貧困戶飼養(yǎng),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歸貧困戶所有,20%的成活羊羔歸嘎查集體,這項措施產(chǎn)生了明顯的扶貧成效,獲得了錫林郭勒盟“科技發(fā)明獎”。為了激發(fā)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廷·巴特爾讓牧民給貧困戶打分,對好吃懶做、勞動表現(xiàn)不好、家庭不和睦、不愛護草場、不參加義務勞動的扣分,對積極主動、吃苦耐勞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決定先幫扶誰后幫扶誰,通過獎勤罰懶的辦法,先后有24戶貧困戶實現(xiàn)由輸血式脫貧轉變?yōu)樵煅矫撠殹?/p>
1997年,草場承包到戶,作為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把最好的草場留給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嚴重的、誰也不想要的草場留給了自己,總計5926畝的草場大部分被白沙地覆蓋,牧草稀疏,大風一起,白沙泛濫。為了提高牲畜生產(chǎn)效益,同時防止自家草場進一步惡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場推行“圍欄輪牧”,在當年生態(tài)最差的草場上養(yǎng)出了最肥壯的牲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還明顯改善了草原生態(tài)。在他的引導下,圍欄輪牧、科學放牧、持續(xù)發(fā)展成為嘎查牧民的共識,得到普遍推廣。
為了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他積極開拓集約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路徑,組織嘎查“兩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fā)展奶制品、風干肉加工、生態(tài)魚塘等特色產(chǎn)業(yè)和 “牧民之家”旅游產(chǎn)業(yè),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當初的40元達到2018年的1.88萬元,翻了幾百倍,牧民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蹄腿理論”到“青山綠水” 他秉持生態(tài)優(yōu)先理念,是推動綠色發(fā)展的“改革先鋒”
薩如拉圖雅嘎查地處中國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渾善達克沙地北緣,氣候惡劣、草場退化嚴重,是距北京最近的風沙源。
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牧區(qū)開始推行“草畜雙承包制”,牧民不注重科學養(yǎng)殖,盲目追求多養(yǎng)多放,草場沙化嚴重。
廷·巴特爾深知草場就是牧民的命根,要想讓牧民過上好日子,一定要改變牧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了找到治沙辦法,他走遍方圓百里的沙窩子,組織牧民在嚴重退化的沙地,因地制宜種植黃柳、沙棘等耐旱作物,并積極爭取上級生態(tài)建設項目,建成1處沙地柏保護區(qū)和2處3000畝黃柳基地,有效遏制草場退化。
他積極探索草原生態(tài)保護與畜牧經(jīng)濟發(fā)展有機結合路徑,帶頭作“牛”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論”,即養(yǎng)5只羊的效益與養(yǎng)1頭牛相當,養(yǎng)1頭牛,只有4個蹄子踐踏草原;養(yǎng)5只羊,卻有20個蹄子踐踏草原。通過引進西門塔爾優(yōu)質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雜交,選育培育高產(chǎn)優(yōu)質母牛,在實施“少養(yǎng)精養(yǎng)”策略下,實現(xiàn)了恢復生態(tài)、增加收入的雙贏目標,走出了一條“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牧區(qū)經(jīng)濟、促進牧民增收”的新路子。廷·巴特爾的做法,產(chǎn)生了“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很快在阿巴嘎旗和錫林郭勒盟草原得到廣泛推廣。在他的引領下,阿巴嘎旗堅持發(fā)展畜牧業(yè)和草原生態(tài)保護并舉,引導牧民“減羊增?!保缺Wo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又增加了牧民收入。如今,薩如拉圖雅嘎查作為渾善達克沙地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堅持草畜平衡、綠色發(fā)展,實現(xiàn)了天藍水綠、草長鶯飛,重現(xiàn)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貌。
從“嘎查書記”到“廷·巴特爾大講堂” 他無私奉獻,是踐行初心使命的時代楷模
2010年,為了讓自己的好經(jīng)驗更多地惠及牧民群眾,廷·巴特爾提議并在錫林郭勒盟委、行署支持下,在嘎查建立起專門的農牧民培訓基地,以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傳授幾十年中鉆研摸索出來的生態(tài)建設和牧民增收經(jīng)驗,人們親切地稱之為“廷·巴特爾大講堂”。
2018年,他從嘎查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光榮卸任。他離崗不退色,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廷·巴特爾大講堂”。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語言,_,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理念,無償傳授生態(tài)保護、科學養(yǎng)畜、算賬理財?shù)冉?jīng)驗,現(xiàn)場觀摩廷·巴特爾家及周邊牧民幾十年來在保護生態(tài)、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建設成果,慕名來學習的有區(qū)內外的,還有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外的學習參觀團。2020年在推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期間,他認真貫徹國家民族政策,入戶走訪牧民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如今,“廷·巴特爾大講堂” 年培訓人數(shù)達到2萬多人次,不僅造福了一方牧民,也成為了全國各地學習牧區(qū)現(xiàn)代化建設典范。
他扎根牧區(qū)47載,帶領牧民脫貧致富、建設草原,實現(xiàn)了生態(tài)保護和牧民增收雙贏,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普遍信任和支持,先后被授予“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等稱號。如今,薩如拉圖雅嘎查草美了、樹高了,廷·巴特爾的傳奇故事還在千里草原續(xù)寫!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6
蒙古族,1955年6月生,1976年11月入黨,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扎根牧區(qū)、苦干實干的楷模,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扎根牧區(qū)近50年,探索出保護生態(tài)、發(fā)展經(jīng)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shù)啬撩裆a(chǎn)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榮獲“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改革先鋒”等稱號。
6月29日上午,“_”頒授儀式上,身著一襲藍色蒙古族長袍的,正是被稱為“草原之子”的廷·巴特爾。
作為內蒙古自治區(qū)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廷·巴特爾扎根牧區(qū),在近50年的時間里,憑著“讓牧民過上好日子”的信念,探索出保護生態(tài)、發(fā)展經(jīng)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shù)啬撩裆a(chǎn)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廷·巴特爾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牧民”,無論獲得多少榮譽,這一點都不會改變,“這是我的職業(yè)榮耀”。
從19歲起,廷·巴特爾就扎根在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那里是一片總面積達四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地處有著“黃色野馬”之稱的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部。
上世紀80年代,針對薩如拉圖雅嘎查過牧、草場退化、土地沙化日益嚴重的問題,廷·巴特爾提出“圍封輪牧”。
1986年,廷·巴特爾賣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休養(yǎng)生息。第二年,300多畝草場打了九馬車草,相當于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親眼看到了“圍封輪牧”的好處,紛紛進行封育和劃區(qū)輪牧。
1993年,廷·巴特爾當選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他針對當?shù)氐纳鷳B(tài)問題,提出了“蹄腿理論”,倡導牧民少養(yǎng)羊、多養(yǎng)牛,并引進西門塔爾優(yōu)質乳肉兼用牛與本地牛雜交,培育高產(chǎn)優(yōu)質母牛。嘎查黨支部扶持的20多戶貧困牧民現(xiàn)在已全部脫貧。
近50年的時間,廷·巴特爾扎根牧區(qū),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探索出既保護草原生態(tài)、又讓牧民增收的路子,把生態(tài)“從白色變回綠色”。同時,也將薩如拉圖雅這個“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7
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是一場席卷全國的聲勢浩大的運動。 廷·巴特爾參加了這場運動,在這場運動中,他走出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走進了蒼涼、偏遠、閉塞的薩茹拉圖亞草原,時為1974年。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一切都必須從頭學起,首先是蒙語,不會蒙語,就沒法兒和牧民進行交流與溝通;然后是在草原生存的基本技巧:騎馬、放牧、打草....廷·巴特爾用心去貼近草原,用心去貼近牧民,草原和牧民給他以豐厚的回報,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凡是牧區(qū)生產(chǎn)、生活中所需得知識和技能,廷·巴特爾基本掌握了。
1976年,復出后的廷懋將軍出任內蒙古軍區(qū)政委、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第二書記。與此同時,知青可以返城的政策也出臺了。在薩茹拉圖亞知青點,人們普遍認為,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爾,一個簡單的理由就是他的父親是自治區(qū)的高層領導,而是事實卻讓大家看到的是相反的結論。廷·巴特爾不僅不是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而是40名知青中唯一扎根在薩茹拉圖亞草原的知青。
草原和草原人民給予廷·巴特爾以極大信任,讓他去經(jīng)營和管理乳品廠,一年干下來,廷·巴特爾楞是讓這個瀕臨倒閉的乳品廠盈利5萬元。廷·巴特爾在熟悉草原的過程中找到了有所作為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支點。他渴望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在入黨志愿書上鄭重地寫下“廷·巴特爾”4個字。老將軍廷懋給兒子的禮物是一本《黨章》,并語重心長地叮囑:“好好學,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期望?!?/p>
1981年秋,廷·巴特爾在美麗的高格斯臺河畔與美麗的蒙族姑娘額爾登其其格組建起幸福的家庭。
1993年,已經(jīng)出任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又面臨一次考驗。軍區(qū)按政策規(guī)定要在北京為廷懋將軍修建一座小樓,并安排一名子女隨同進京。對巴·特爾來說,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但他已經(jīng)把生命融進薩如拉圖亞的廷·巴特爾,舍不得已經(jīng)圍封的草原,舍不得他親手繪制的草原建設藍圖。他對父母說:“我的事業(yè)在薩如拉圖亞,我深情地熱愛著這片草原!”薩如拉圖亞位于渾善克沙地西北邊緣,面積437.5 平方公里。這里曾是一望無際的草原,108眼泉水匯聚而成的高格斯如河在這里流過。
20世紀80年代,牧區(qū)開始推行草原畜牧雙承包制。這一措施極大地調動了牧民的養(yǎng)畜積極性,但卻缺少對牧民的科學引導,導致牧民在追求養(yǎng)畜頭數(shù)時無視對草原的破壞,使草原變成黃沙漫漫的沙地,廷·巴特爾大聲疾呼:不能這樣下去了,否則,就連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也將不復存在!廷·巴特爾從這戶牧民家里出來,又進那戶牧民家里,苦口婆心和每一個牧民商量、探討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原的事情,然而,牧民們還是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
廷·巴特爾想,共產(chǎn)黨員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率先垂范,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觀點和理論,是因為這種觀點和理論還沒有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
1986年,廷·巴特爾在薩如拉圖亞草原上做出驚人之舉,把他和妻子辛辛苦苦發(fā)展起來的60多只羊全部賣掉,用賣羊錢買回網(wǎng)護欄,圈起300多畝草場,一年后的實際效果更是讓牧民感到震驚。廷·巴特爾圍封的300畝草場打下9馬車草,相當于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廷·巴特爾家出欄一頭牛收入1200元,別人家兩頭牛才賣1000元,這鮮明的對比使牧民們悟出一個道理:跟著廷·巴特爾干,沒錯。
在廷·巴特爾的悉心指導下,牧民們實實在在地落實著保護和建設草原,出現(xiàn)了輪牧區(qū)、休牧區(qū)。廷·巴特爾把自己的草場細化為8個區(qū),兩個禁牧區(qū),一個種植青貯區(qū),一個種樹種草區(qū),另外4個是春、夏、秋、冬輪牧區(qū)。
2001年7月,錫盟盟委、行署在全盟范圍內提出“圍封禁牧、收縮轉移、集約經(jīng)營”的圍封轉移戰(zhàn)略時,薩如拉圖亞嘎查100%的草場都進行了封育和劃區(qū)輪牧,牧民建網(wǎng)圍欄的面積達30萬畝,建畜圈4820平方米,打井49眼,在建設養(yǎng)畜中,牧民人均收入由過去的500元飚升到現(xiàn)在的3600元。 “圍封輪牧”對恢復草原植被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草畜不平衡的問題。
廷·巴特爾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所形成的“蹄腿理論”再次給牧民以啟發(fā):養(yǎng)一頭牛只有4條腿,5只羊卻有20只蹄子。很顯然,5只羊對草原的破壞遠遠大于超過一頭牛,養(yǎng)一頭牛所付出的辛苦要比養(yǎng)5只羊付出的辛苦少的多,既保護了草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何樂而不為呢?
廷·巴特爾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時刻裝在心里,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不容推卸的歷史責任?!?001年錫林郭勒草原歷史上遭受了一場罕見的雪災。身為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牽掛著雪災中的每一家牧民,他用鐵鍬和雙手開出一條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走訪每一個需要幫助的牧民。薩如拉圖亞嘎查有83戶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從一家到另一家,最遠距離達80多公里。廷·巴特爾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戶地問寒問暖,把黨的關懷送到每一戶牧民家里,送到每一個牧民心中。
廷·巴特爾給嘎查的干部立下幾條牢不可破的規(guī)矩:不能以任何理由公款吃喝、請客送禮;不能動用集體畜群;不出錢為干部購買交通工具;不支付油費。
2001年,阿巴嘎旗經(jīng)營管理站對嘎查賬目進行清查核資時發(fā)現(xiàn),2000年薩如拉圖亞嘎查沒有一筆招待費,也沒有一筆汽油條子下賬,懷著好奇心一年一年地往前查,8年的賬目沒查出一筆招待費。事實告訴我們,廷·巴特爾是一個廉潔的黨支部書記,身體立行、嚴以律已,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和表率作用,帶出一支廉潔奉公的干部隊伍。
薩如拉圖亞譯成漢語是月光,廷·巴特爾帶領83戶牧民通過28年的努力和奮斗,使薩如拉圖亞嘎查的天藍了,水更清了,草更綠了;使生活在這“月光”里的人們富裕了,文明了。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8
夏季的草原綠草如茵,各種野花爭相綻放。清晨,廷·巴特爾像往常一樣漫步在自家草場,身邊不時有小動物從草叢中躍出。此時,他會停下腳步,掏出手機進行抓拍,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愜意的笑容。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55年6月出生,開國少將廷懋之子,黨的_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
“巴特爾”蒙古語意為“英雄”,廷·巴特爾也是當?shù)啬撩裥闹械挠⑿邸?974年,廷·巴特爾離開城市來到牧區(qū),成為一名普通牧民。40多年來,他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將草原生態(tài)保護與經(jīng)濟發(fā)展有機結合,帶領牧民通過劃區(qū)輪牧、建設草原、科學養(yǎng)殖、多渠道增收走出了一條草原增綠與牧民增收的雙贏之路。廷·巴特爾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改革先鋒”等稱號,“七一”前夕榮獲“_”,被牧民譽為致富帶頭人。
一顆紅心只為這片草原和人民
20世紀70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作為一名高干子弟,廷·巴特爾高中畢業(yè)后,走出內蒙古自治區(qū)首府呼和浩特市,插隊到了蒼涼、偏遠、閉塞的薩如拉圖雅草原。
廷·巴特爾回憶:剛到嘎查時,牧民們夜里睡覺連被褥都沒有,照明是棉花捻插在羊油里面點燃,寫一封信寄到呼和浩特要半年時間。
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一切都需從頭學起。從蒙語到騎馬、放牧、打草,廷·巴特爾每一樣都用心學習琢磨,兩年時間,蒙語交流和牧區(qū)生產(chǎn)生活知識基本掌握,有些技能還成了行家里手。
返城熱潮開始后,在薩如拉圖雅知青點,人們都認為第一個返城的知青肯定是廷·巴特爾。而事實恰恰相反,送走除他之外的最后一名返城知青,廷·巴特爾在薩如拉圖雅嘎查扎下了根。
廷·巴特爾的真心換來了草原人民的信任。領導讓他去經(jīng)營乳品廠,廷·巴特爾欣然接受,開始四處奔走,學經(jīng)驗、換設備、跑銷路,一年下來,硬是讓瀕臨倒閉的乳品廠扭虧為盈,當年就營利5萬多元。1981年秋,廷·巴特爾在美麗的高格斯臺河畔與美麗的蒙古族姑娘額爾登其其格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廷·巴特爾在薩如拉圖雅不僅找到了心上人,也找到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支點,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老將軍廷懋送給兒子的禮物是一本《黨章》,并語重心長地叮囑:“千萬不能辜負黨組織的信任?!蹦且豢?,他感覺自己的責任更大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1993年,任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又一次面臨考驗,按政策他可以隨父親到北京工作和生活。對他來說,這次機會非常難得。但面對嚴重退化的草場、貧窮的牧民、已經(jīng)圍封的草原和他親手繪制的藍圖,經(jīng)過一夜的思想斗爭,他決心留下來。他對父親說:“這里的牧民太窮了,我有點文化,我要留下來?!彼南敕ǖ玫搅烁赣H的支持。
廷·巴特爾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時刻裝在心里,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p>
薩如拉圖雅嘎查有83戶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個角落,從一家到另一家,最遠距離超過80公里。2001年,錫林郭勒草原遭受了一場罕見的雪災。廷·巴特爾牽掛著雪災中的每一戶牧民,帶領人們硬是用鐵鍬開出一條條通往牧戶家的“雪路”,把黨的關懷送到每一戶牧民家里,送到每一個牧民心中。
圍封禁牧讓貧瘠草原重獲生機
薩如拉圖雅,漢語意為“美麗的霞光”。嘎查所在的阿巴嘎旗,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北緣,面積437.5平方公里。這里曾是一望無際的草原,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場,108眼泉水匯聚而成的高格斯臺河從這里流過。
20世紀80年代,由于放牧過度,草原加速退化。廷·巴特爾剛到這里的時候,草原上經(jīng)常泛起黃沙,環(huán)境日益惡劣。
1983年,政府實行草畜雙承包。作為當時的嘎查長,廷·巴特爾承包了全嘎查退化最嚴重的草場。近6000畝草場,大部分被白沙覆蓋,草場毗鄰的高格斯臺河兩旁全是鹽堿地。走遍了草場的每個角落,廷·巴特爾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數(shù)量型游牧是導致草場退化的根本原因。
廷·巴特爾意識到,不能再無節(jié)制地放牧了,要讓草原休息休息,必須盡快圍封退化草原、禁牧沙化草地??墒遣菰环拍粒屇撩裾??廷·巴特爾想,共產(chǎn)黨員要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此時,正趕上盟委、行署實施“圍封禁牧、集約經(jīng)營”戰(zhàn)略。他的想法與上級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搞草場修復,不能一個模式。夫妻倆買來角鋼,分批分類拉起了網(wǎng)圍欄。草場分四季輪牧,打了井,還在沙化嚴重的草場撒播草籽、種植飼料玉米。
為了找到治沙辦法,他曾走遍方圓百里的沙窩子,又托城里的父母送來優(yōu)質草籽、樹種,并廣泛種植沙柳、楊柴和榆樹,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
他賣掉了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進行封育,結果第二年就打了9馬車草,相當于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兩年后,曾經(jīng)最差的草場養(yǎng)出了最肥壯的牛羊。圍欄輪牧也讓廷·巴特爾家的草場停止了退化。
2006年,廷·巴特爾又完善劃區(qū)輪牧,把全部草牧場劃分成9塊,面積最大的一塊為夏季草場,其余8塊為冬春季草場、秋季草場、打草場、兩塊牛犢放牧場、備用草場、經(jīng)濟區(qū)以及生活區(qū)。草場因常年實行禁牧,產(chǎn)草量逐年增加,冬季飼草能夠自給,經(jīng)濟效益翻番。
2005年返青時節(jié),他家牧草只有9厘米高,草場植被蓋度也僅有15%。到了2009年,植被高度和蓋度已分別達到16厘米和35%,曾經(jīng)砂石遍地的河灘旁也長出郁郁蔥蔥的牧草,一簇簇野花點綴其間。
如今,在廷·巴特爾的家庭牧場,草場生態(tài)得到了很好的恢復,牧草長得有成年人小腿那么高,牧場里野花野草品類繁多,有的都叫不上名字,廷·巴特爾就自己命名。生態(tài)好轉了,草原上不時還有鹿、狍子、獾子等野生動物出沒,偶爾還能看到遷徙途中到此歇腳的天鵝和大雁。
牧民們看到了圍封輪牧的好處,紛紛進行封育和劃區(qū)輪牧,在廷·巴特爾的引領和悉心指導下,很快產(chǎn)生了以點帶面的效應。
首創(chuàng)“蹄腿理論”讓畜牧良性發(fā)展
20世紀末,牧民的牲畜飼養(yǎng)方式雖然有所改變,但增收的熱情不減,羊越養(yǎng)越多,草場不堪重負。
廷·巴特爾看到,草場植被雖然恢復了,但草畜平衡問題還沒有解決。為了進一步恢復草原生態(tài),廷·巴特爾又開始琢磨著如何改變牧民的養(yǎng)殖結構。
一天,廷·巴特爾看到正在吃草的牛羊,來了靈感。按照草畜平衡制度,每5只羊折算1頭牛,養(yǎng)1頭牛只有4個蹄子踐踏草原,養(yǎng)5只羊卻有20個蹄子踐踏草原;養(yǎng)1頭牛的效益不會低于5只羊,但20只羊蹄子對草原的破壞力卻遠遠大于4只牛蹄子。如果能減羊增牛,既保護了草原,又減輕了勞動強度,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后來著名的“蹄腿理論”。
“蹄腿理論”要付諸實施有不小的阻力。他不厭其煩地向牧民做工作,讓大家了解減羊增牛的好處,可當時連他妻子也不理解。家里承包了近6000畝草場,養(yǎng)1000只羊并不算多,且收入穩(wěn)定,何必瞎折騰?
廷·巴特爾告訴妻子,草原不僅是我們的命根子,更是子孫后代的命根子。身為嘎查的支部書記,一定要帶頭跟上時代,養(yǎng)護好我們的生態(tài)家園。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羊增牛。征得了家人的同意后,廷·巴特爾再次率先示范,帶頭做起了“?!蔽恼?。他將自家的1000多只羊全部賣掉,引進了西門塔爾優(yōu)質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雜交,同時利用雜交優(yōu)勢育肥牛,通過多年的選育培養(yǎng)高產(chǎn)優(yōu)質母牛,在少養(yǎng)精養(yǎng)下實現(xiàn)了生態(tài)恢復、增加收入的雙贏目標。他家的牲畜雖然數(shù)量少了,但收入?yún)s比周邊牧民高出幾倍。
大家了解到減羊增牛的好處后,都搶著減少羊的數(shù)量,改養(yǎng)肉牛,牧業(yè)生產(chǎn)對草原的壓力逐漸減小,草原也慢慢恢復了元氣。在廷·巴特爾的帶動下,薩如拉圖雅嘎查絕大多數(shù)牧民都調整了牲畜結構和養(yǎng)殖模式,人均年純收入從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近兩萬元。
這一做法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很快在全旗和全盟進行推廣。如今,嘎查50%以上的草場實施了標準化劃區(qū)輪牧,牲畜改良比重達到98%。
無私無畏脫貧路上堅定帶頭人
生態(tài)好轉了,對于草原的未來,廷·巴特爾又有了更高的追求。如何讓貧困的牧民盡快致富,除了養(yǎng)羊、養(yǎng)牛還能干什么?扶貧先扶智。
為了把自己的好經(jīng)驗好做法讓更多的牧民知道,2009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廷·巴特爾在家里建起了一座農牧民培訓基地。課堂上,他自己成了講師,掰著指頭給牧民算收入賬、成本賬、勞動賬、生態(tài)賬。他把幾十年在生產(chǎn)中摸索出來的實踐經(jīng)驗,特別是現(xiàn)代經(jīng)營理念,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嘎查的農牧民。人們將這個培訓基地稱為“廷·巴特爾大講堂”。
在這里參加培訓,可以觀摩廷·巴特爾家及周邊牧民幾十年來治理生態(tài)、完善基礎設施等在社會主義新牧區(qū)建設中取得的實實在在成果,廷·巴特爾所講授的也都是與時俱進的新經(jīng)驗、新方法,沒有空話,句句實用,不僅造福一方牧民,也成了全國各地建設現(xiàn)代農牧業(yè)的典范。截至目前,“廷·巴特爾大講堂”已累計培訓盟內外乃至蒙古國、俄羅斯等地主動參與培訓的人員兩萬多人次。他還把當年父親支援他的5萬公斤草籽免費分給了學員。
廷·巴特爾不但熱心助人,也緊跟時代。除了搞培訓,他還帶領牧民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加工銷售鮮奶和風干肉,并辦起了“牧民之家”。草原蚊蟲多,啃噬草場又影響牛的健康,他推廣生態(tài)養(yǎng)魚,用燈光把蚊蟲吸引到魚塘。他還鼓勵牧民發(fā)展生態(tài)旅游。
如今的薩如拉圖雅嘎查已經(jīng)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tài)村、富裕村,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牧民的生活也更富裕,家家戶戶住上了磚瓦房,通了電、修了路、拉了網(wǎng),摩托車換成了小汽車。
2018年6月,盡管很多人不愿意,廷·巴特爾還是選擇從嘎查黨支部書記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說:“文化程度跟不上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文化、有思想,書記和嘎查長都是大學生,要相信年輕人?!?/p>
如今,年過六旬的廷·巴特爾仍然閑不住,牧民誰家有事,招呼一下就來。大到修理機械,小到縫蒙古袍,就連給牲畜治病他也能干。
勞作之余,廷·巴特爾和老伴最大的樂趣就是拿著相機拍攝花花草草和野生動物。他家的墻上掛滿了牧場動植物的照片,并在女兒的幫助下,通過網(wǎng)絡分享給四面八方的人們。
每當人們問他,一個將軍的兒子為什么愿意當一輩子牧民、當一輩子普通老百姓時,廷·巴特爾說:“人的價值,不在于你有多大的名氣、生活多好,主要是看能不能把群眾當親人,多為他們辦一些好事實事?!?/p>
廷·巴特爾就像一棵紅柳,守護著這片草原。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9
40多年前,廷·巴特爾作了扎根草原的人生抉擇,風雨砥礪,昂首奮進。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依舊發(fā)揮余熱,初心不改
66歲的廷 · 巴特爾跟草原和牧民打了大半輩子交道。2021年6月29日,他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領獎臺,戴上了代表黨內最高榮譽的“_”。
“廷 · 巴特爾,扎根牧區(qū)、苦干實干的楷模,投身邊疆牧區(qū)建設40多年,探索出保護生態(tài)、發(fā)展經(jīng)濟、促進增收新路子,使當?shù)啬撩裆畎l(fā)生積極變化。”簡練的出場介紹,道出這位“草原的孩子”為“草原母親”、為牧民群眾所做的實事。
回城機會拱手相讓,他選擇在草原扎根
盛夏,似火的驕陽,豐茂的草原。身體壯實的廷 · 巴特爾收拾完牛圈,正用衣袖擦拭汗水,他的臉龐在陽光下顯得愈發(fā)黑紅。
47年前,19歲的廷 · 巴特爾離開家鄉(xiāng)呼和浩特,到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
放羊、打草、種樹、剪羊毛……凡是牧區(qū)生產(chǎn)、牧民生活需要的,他都一樣樣琢磨、弄懂、學會。
有一年,嘎查乳品廠因連年虧損準備停產(chǎn)。廷 · 巴特爾知道后,想方設法協(xié)調來一批生產(chǎn)設備,將手工生產(chǎn)變?yōu)闄C器批量生產(chǎn)。后來乳品廠扭虧為盈,牧民們還得到分紅。
廷 · 巴特爾肯吃苦、愛鉆研,很快成為知青“標兵”,21歲時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嘎查長(村委會主任)。
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開始陸續(xù)返城。廷 · 巴特爾說:“草原需要有人來建設?!彼鸦爻菣C會拱手相讓,從此在草原扎下根,帶著牧民實現(xiàn)增收目標。
扶貧公司賠了算他的,賺了都分給牧民
進入新世紀,多數(shù)牧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可仍有20多戶牧民生活比較困難,廷 · 巴特爾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我們黨員干部要先站出來?!鄙頌楦虏辄h支部書記,廷 · 巴特爾帶動嘎查“兩委”班子成員慷慨捐出基礎母羊,設立“流動扶貧羊群”項目,把羊群承包給貧困戶飼養(yǎng)。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歸貧困戶所有,20%的成活羊羔歸嘎查集體。
為進一步帶領牧民致富,2003年,廷 · 巴特爾自掏腰包建起牛業(yè)扶貧公司,并承諾“公司賠了算我的,賺了都分給牧民”。
公司成立后的十幾年,公司收入都拿來為牧民繳納醫(yī)保費用,資助考上大學的牧民子女,補貼購買優(yōu)良牛種、搞棚圈建設的牧民。2018年,公司解散時,廷 · 巴特爾把公司235頭牛和16萬元全部資產(chǎn)都分給了牧民。
“他帶頭,我們跟著學、照著做,一年純收入30多萬元?!闭f起廷 · 巴特爾,嘎查牧民云亮滿心敬佩,“我們跟著他過上了好日子?!?/p>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漫步在廷 · 巴特爾家的牧場,只見天藍水碧、草長鶯飛。“三四十年前,這里卻是牧草稀疏、白沙遍地?!蓖?· 巴特爾說。
20世紀80年代初,內蒙古牧區(qū)推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分到基礎母畜,牧民紛紛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養(yǎng)殖規(guī)模漸漸超出草原承載力。薩如拉圖雅嘎查位于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邊緣,草場沙化更為明顯。
“草原是我們的命根子,不能惡化下去,得趕快想辦法。”廷 · 巴特爾挨家挨戶號召人們圍欄輪牧,但接受者寥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986年,廷 · 巴特爾賣掉自家的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封育,第二年的打草量,相當于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看到效果,紛紛向他學習。
牧民學他“減羊增?!?,草原漸漸恢復“元氣”
“保護草原生態(tài),減輕草原負荷,還得從養(yǎng)殖上做文章?!?993年,廷 · 巴特爾擔任嘎查黨支部書記后,將更多精力用在解決草原生態(tài)與牧業(yè)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上。
1998年,他把家里200多只羊全都賣掉,改養(yǎng)肉牛,還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論”。
“一頭牛的收入頂不頂五只羊?”“一頭牛四條腿,五只羊20只蹄子,哪個對草場破壞大?”他耐心地向牧民們介紹、解釋、示范,學他“減羊增?!钡哪撩裨絹碓蕉?,草原漸漸恢復了“元氣”。他還鼓勵牧民發(fā)展奶食品加工和生態(tài)旅游業(yè)。
堅持草畜平衡、綠色發(fā)展,廷 · 巴特爾的理念和做法產(chǎn)生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被推廣到內蒙古不少牧區(qū),既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又保障了牧民收入。
有牧民來訪,他毫無保留地交流經(jīng)驗
廷 · 巴特爾與老伴兒居住的房屋附近,有一座藍頂白墻的彩鋼房,里面擺著桌椅,還有一塊塊圖文并茂的展板,展示他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智慧和成果。
這是2010年由當?shù)卣С纸ǔ傻囊惶庌r牧民培訓基地,年均接待兩萬余人次。在這個大講堂里,廷 · 巴特爾現(xiàn)身說法,無償傳授生態(tài)保護、科學養(yǎng)畜、算賬理財?shù)冉?jīng)驗。
盡管忙碌,但只要有牧民來訪,廷 · 巴特爾都會放下手頭的活兒,毫無保留地與他們交流經(jīng)驗?!爸灰业淖龇▽Υ蠡飪河杏?,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全部傳授給他們?!蓖?· 巴特爾說。
步入晚年仍發(fā)揮余熱,初心不改
“現(xiàn)在大伙兒想增收,可以朝‘四點平衡’努力,也就是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勞動強度最小、生態(tài)最好?!痹谝粔K塊圖文并茂的展板前,廷 · 巴特爾正在給到訪的牧民講解增收的好辦法。
牧民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不時向他提問?!鞍雅?刂圃诙嗌兕^比較好?”“過冬掉膘太多怎么辦?”廷 · 巴特爾都一一耐心解答。
40多年前,廷 · 巴特爾作了扎根草原的人生抉擇,風雨砥礪,昂首奮進。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依舊發(fā)揮余熱,初心不改。
“跟大伙兒一起保護草原、過好日子,以前我是這么做的,以后也要繼續(xù)這么做下去?!彼f。
延·巴特爾優(yōu)秀個人先進事跡篇10
致富路上的奮斗者
【回城機會拱手相讓,他選擇在草原扎根】
盛夏,似火的驕陽,豐茂的草原。身體壯實的廷·巴特爾收拾完牛圈,正用衣袖擦拭汗水,他的臉龐在陽光下顯得愈發(fā)黑紅。
47年前,19歲的廷·巴特爾離開家鄉(xiāng)呼和浩特,到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zhèn)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
放羊、打草、種樹、剪羊毛……凡是牧區(qū)生產(chǎn)、牧民生活需要的,他都一樣樣琢磨、弄懂、學會。
有一年,嘎查乳品廠因連年虧損準備停產(chǎn)。廷·巴特爾知道后,想方設法協(xié)調來一批生產(chǎn)設備,將手工生產(chǎn)變?yōu)闄C器批量生產(chǎn)。后來廠子扭虧為盈,牧民們還得到分紅。
廷·巴特爾肯吃苦、愛鉆研,很快成為知青“標兵”,21歲時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擔任嘎查長。
20世紀70年代末,知青開始陸續(xù)返城。廷·巴特爾說:“草原需要有人來建設?!彼褭C會拱手相讓,從此在草原扎下根。
在生產(chǎn)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總結經(jīng)驗,廷·巴特爾帶著牧民實現(xiàn)了明顯增收。
【扶貧公司賠了算他的,賺了都分給牧民】
進入新世紀,多數(shù)牧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可仍有20多戶牧民生活比較困難,廷·巴特爾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我們黨員干部要先站出來?!鄙頌楦虏辄h支部書記,他帶動嘎查“兩委”班子成員慷慨捐出基礎母羊,設立“流動扶貧羊群”項目,把羊群承包給貧困戶飼養(yǎng)。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歸貧困戶所有,20%的成活羊羔歸嘎查集體。
為進一步帶領牧民致富,2003年,他自掏腰包建起牛業(yè)扶貧公司,并承諾“公司賠了算我的,賺了都分給牧民”。
之后的十幾年,公司收入都拿來為牧民繳納醫(yī)保費用,對考上大學的牧民子女資助,給購買優(yōu)良牛種、搞棚圈建設的牧民補貼。2018年公司解散時,他把公司235頭牛和16萬元全部資產(chǎn)分給牧民。
“他帶頭,我們跟著學、照著做,一年純收入30多萬元?!闭f起廷·巴特爾,嘎查牧民云亮滿心敬佩,“我們跟著他過上了好日子?!?/p>
綠色發(fā)展排頭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漫步在廷·巴特爾家的牧場,只見天藍水碧、草長鶯飛?!叭氖昵斑@里卻是牧草稀疏、白沙遍地。”廷·巴特爾說。
20世紀80年代初,內蒙古牧區(qū)推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分到基礎母畜,牧民紛紛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養(yǎng)殖規(guī)模漸漸超出草原承載力。薩如拉圖雅嘎查位于渾善達克沙地西北邊緣,草場沙化更為明顯。
“草原是我們的命根子,不能惡化下去,得趕快想辦法?!蓖ⅰぐ吞貭柊ぜ野籼栒偃藗儑鷻谳喣粒邮苷吡攘?。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986年,他賣掉自家60只羊,圈起300多畝草場封育,第二年打下9馬車草,相當于其他牧民1000畝草場的打草量。牧民們看到效果,紛紛向他學習。
【牧民學他“減羊增?!?,草原漸漸恢復“元氣”】
“保護草原生態(tài),減輕草原負荷,還得從養(yǎng)殖上做文章?!?993年,廷·巴特爾擔任嘎查黨支部書記后,用更多心力解決草原生態(tài)與牧業(yè)生產(chǎn)之間的矛盾。
1998年,他把家里200多只羊全都賣掉,改養(yǎng)肉牛,還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論”。
“一頭牛的收入頂不頂5只羊?”“一頭牛4條腿,5只羊20只蹄子,哪個對草場破壞大?”他耐心地向牧民們介紹、解釋、示范,學他“減羊增?!钡哪撩裨絹碓蕉?,草原漸漸恢復“元氣”。他還鼓勵牧民發(fā)展奶食品加工和生態(tài)旅游業(yè)……
堅持草畜平衡、綠色發(fā)展,廷·巴特爾的理念和做法產(chǎn)生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被推廣到內蒙古不少牧區(qū),既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又保障了牧民收入。
無私奉獻傳經(jīng)驗
【有牧民來訪,他毫無保留地交流經(jīng)驗】
廷·巴特爾與老伴兒居住的房屋附近,有一座藍頂白墻的彩鋼房,里面擺著桌椅,還有一塊塊圖文并茂的展板,展示他發(fā)展畜牧業(yè)的智慧和成果。
這是2010年由當?shù)卣С纸ǔ傻囊惶庌r牧民培訓基地,年均接待2萬余人次。在這個大講堂里,廷·巴特爾現(xiàn)身說法,無償傳授生態(tài)保護、科學養(yǎng)畜、算賬理財?shù)冉?jīng)驗。
盡管忙碌,只要有牧民來訪,廷·巴特爾都會放下手頭的活兒,毫無保留地與他們交流經(jīng)驗。“只要我的做法對大伙兒有用,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全部傳授給他們。”
【步入晚年仍發(fā)揮余熱,初心不改】
“現(xiàn)在大伙兒想增收,可以朝‘四點平衡’努力,也就是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勞動強度最小、生態(tài)最好?!痹谝粔K塊圖文并茂的展板前,廷·巴特爾正在給到訪的牧民們講解增收的好辦法。
牧民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不時向他提問?!鞍雅?刂圃诙嗌兕^比較好?”“過冬掉膘太多怎么辦?”……廷·巴特爾一一進行耐心解答。
有一次,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0多名想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來找廷·巴特爾學習。年輕人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這股熱情深深打動了廷·巴特爾,他越講越起勁,從自己設計的棚圈設施,到自建生態(tài)魚塘,再到家里的循環(huán)節(jié)水網(wǎng)絡,都詳細演示、講解。年輕人學得十分投入,在他家待了一整天。
40多年前,廷·巴特爾做了扎根草原的人生抉擇,風雨砥礪,昂首奮進。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依舊發(fā)揮余熱,初心不改。
“跟大伙兒一起保護草原、過好日子,以前我是這么做的,以后也要繼續(xù)這么做下去?!彼f。
【我是一線黨代表】
我叫廷·巴特爾,來自內蒙古代表團。這已經(jīng)是我第三次當選黨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時刻裝在心里,是我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責任。
我的父親是新中國開國將軍廷懋,1974年我高中畢業(yè),戴著父親的舊軍帽來到薩如拉圖雅嘎查插隊,在與牧民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一定要幫大伙兒過上好日子的念頭越來越強烈。1978年,跟我同一批插隊的知青開始陸續(xù)返城,但我決定留在這里,草原太需要建設了,我留下能為草原做更多的事。
既要保護草原生態(tài)又要保障牧民收入,還得從養(yǎng)殖上做文章。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提出的減羊增牛“蹄腿理論”,我跟牧民們做起了算術題“一頭牛的收入頂不頂5只羊?”“一頭牛4條腿,5只羊20只蹄子,哪個對草場破壞更大?”……為了持續(xù)改進牧業(yè)生產(chǎn)方式,后來我又提出了“打草不拉草”的生產(chǎn)方式,有利于草場恢復。在我的倡議下,牧民種上了黃柳、沙棘等耐旱植物,遏制了草場沙化退化,多年不見的鹿、狍子、狐貍也多了起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09年,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建起了一座農牧民培訓基地,用通俗語言和現(xiàn)場演示介紹我的經(jīng)驗——努力做到“利潤最高點、成本最低點、生態(tài)最佳點、勞力最優(yōu)點”四點平衡。
如今的薩如拉圖雅嘎查已經(jīng)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tài)村,牧民年人均純收入從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現(xiàn)在的1.88萬元。現(xiàn)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歸牧區(qū),他們帶來了新知識、新技術,希望我們能一起把牧區(qū)建設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