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介紹
楊士莪:1931年生,河南南陽人,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最早的水聲領域研究專家之一,現(xiàn)任中國聲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下面給大家分享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介紹,歡迎閱讀!
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篇1
“國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莪”,是一種生長在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頑強。
楊士莪的童年,正逢戰(zhàn)亂、家境貧寒。他曾跟隨家人輾轉多地,并逐漸在心里埋下了科研報國的種子。1950年,正在清華大學物理系讀書的楊士莪感受到國家的需要,心中暗想:“參與海軍建設既能完成報國夙愿,又能在國家建設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并能勝任的崗位?!庇谑?,他毅然報名參軍,提前告別了學生時代。
幾年的軍隊生活后,楊士莪來到大連海軍學校當教員,之后又被抽調北上,參與哈爾濱軍事工程院校組建,成為第一批教員。
水聲工程,是對水下聲學特性及其應用的研究。光波、電磁波在水中都會有嚴重的衰減,只有聲波可遠距離進行信息傳遞而衰減較少。因此,在探測海里情況方面,水聲科技至關重要。
當時,我國水聲科學研究仍很薄弱。為此,楊士莪自學多國外語,一頭扎進了這個陌生領域?!皣倚枰裁?,我就研究什么?!被貞洰敃r的選擇,楊士莪這樣說。
1957年,楊士莪被派往蘇聯(lián)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進修,在那里他拓寬了眼界,也堅定了他在水聲科學領域攻關的決心。回到學校后,他立即著手拓寬專業(yè)領域,建立了一個理工結合的綜合性水聲工程專業(yè)。
他的這一想法也引來了質疑:“我們系的聲吶教研室,已經(jīng)開了全國的先河,有必要改變現(xiàn)狀嗎?會不會有些好高騖遠?”楊士莪則認為:“水聲科學是涉及面非常廣的專業(yè)領域,如果我院只是辦聲吶專業(yè),難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不立這個標桿,不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就永遠達不到更高水平?!?/p>
在楊士莪的倡導下,我國第一個理工結合的水聲專業(yè)誕生了。如今,哈爾濱工程大學創(chuàng)建的水聲專業(yè)已成長為我國著名的水聲科研基地和水聲人才培養(yǎng)基地。1981年,該學科點獲得國家第一批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第一批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93年,國家級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在此建立……從這里走出去的人才,為我國水聲領域的科學研究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篇2
“大海變幻莫測,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
1994年,載著近百名科研人員的水聲科學家考察船出發(fā)開始科考。楊士莪擔任首席科學家和考察隊隊長。
在深海區(qū)域作業(yè)時,太陽幾乎垂直高懸于頭頂,甲板溫度高達70多攝氏度,燙得沒處落腳。為了做試驗,科研人員頂著烈日,抱著100多斤的線軸在電纜堆里鉆來鉆去。
“趕上大風浪,許多試驗就做不了。只能趁著風平浪靜的時候,沒日沒夜地連軸轉?!睏钍枯敃r已年過花甲,和大家一起承受著高溫酷熱、缺少淡水、沒有蔬菜等困難。其他人可以輪班,作為隊長的楊士莪,為了掌握整體情況只能一直堅守,常常半個月也睡不上一個完整覺。
海上試驗周期難以預估,有時甚至面臨淡水告罄的情況。實在渴急了,大家就把壓載水艙里漂著油污的水燒開了喝。有一次出海,還沒等試驗結束就幾乎斷糧了,僅剩下一點米和一桶鹽,在潮熱難耐的氣候條件下,大家就白天做試驗,晚上捕魚,以鹽水煮魚為食,一直堅持到試驗結束。
去年,90歲高齡的楊士莪還參與了兩次科學考察。記者問他為什么如此高齡依然堅持參與科考,他淡然地擺擺手說:“搞研究,不到現(xiàn)場怎么行?有任何困難都得克服,該堅持時就要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大海變幻莫測,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p>
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篇3
“科研事業(yè)是群體事業(yè),僅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很幸運,年輕時遇到許多好老師。我深知良師對于做學問的人的重要性,所以更要教好青年學子?!睏钍枯3Uf起青年時期受到的良好教育。
如今,他依然承擔著多名博士生、碩士生的導師工作,繼續(xù)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和水聲科學研究辛勤耕耘?!翱蒲惺聵I(yè)是群體事業(yè),僅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何成績和榮譽的取得,都是團隊努力和集體智慧的結果?!?/p>
哈工程水聲工程學院教授樸勝春說,楊老師上課時的認真勁兒令人敬佩不已,他研一時修的“水聲傳播原理”課程,是楊士莪的主要研究領域。當年,這一方向的研究生只有樸勝春自己,課堂上往往只有他們師生兩個人。
“即便如此,每堂課上,楊老師都是工工整整地寫板書,常常寫滿好幾個黑板,一絲不茍。那是我上得最累的課之一,一點兒不敢偷懶,因為每次楊老師都會提前到教室,在那里等著我去上課?!睒銊俅旱难哉Z間對楊士莪充滿敬意。
“發(fā)展水聲專業(yè),離不開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也離不開一代代研究人員的孜孜以求、刻苦攻關。我還會繼續(xù)堅持,為水聲科學領域儲備更多人才?!睏钍枯贿呎f著,一邊望向窗外,仿佛看到了那片蔚藍色的海洋……
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人生,有時看似“被動接受”,實則“迎難而上”。從學習物理到報名參軍、再到海道測量,楊士莪在一次次國家的“急需”中,迎接了一個個新的挑戰(zhàn)?!靶睦镆b著祖國,要把自己的前途永遠和國家的需要、人類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痹谒磥?,搞科研的目的是讓祖國更強大。
在經(jīng)歷一次次“轉行”之后,楊院士“遇見”水聲學,并將其作為畢生研究領域,在澎湃的大海上,他迎風破浪,承擔起使命擔當。時光荏苒,他一步一個腳印,終成中國水聲工程奠基人之一。筆者來到楊院士家中采訪時,老人正伏案鉆研;桌上是學生傳來的水聲科技論文。
七十年過去,依舊勤勉如初。他如“莪”一般,畢生工作在水邊,生命不止,壯心不已……
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篇4
立德樹人、謀海濟國的使命擔當
楊士莪提出的“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理念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水聲專業(yè)的學生?!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要學會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他強調青年學生首先要注重自我修養(yǎng),提高個人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開拓視野、站位高遠,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與國家需要、時代需求相結合,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并為之奮斗。
楊士莪將課程建設與思政建設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他堅持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師通過逐步深入地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再深入一步提出問題——再進一步進行解答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不斷主動思考,最終掌握必要的知識,同時進行分析問題方法的訓練;鼓勵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治學的能力,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并給與一定的鍛煉,不能凡是不講的內(nèi)容一概不做要求,而所有要求的內(nèi)容又必須一概講到;倡導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去認識這些關鍵所在,去透徹掌握關鍵概念與定理,并善于靈活應用基本規(guī)律解決各類不同的問題。真正學通一門課程,往往需要做到“書越讀越薄”,而不是簡單地知識堆砌。他強調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注重把所學知識內(nèi)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打好基礎,又要勇于創(chuàng)新、活學活用。“不要將自己的興趣面、知識面限定的太窄,要永遠保持高度的好奇心,不斷汲取天下的知識為我所用,很多新的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往往是各類學科知識互通,才開辟了新的科研領域,誕生人類歷史上新的發(fā)明?!?/p>
他強調在科研過程中,要學好辯證法、利用好辯證法,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敢做先鋒,不當看客,讓創(chuàng)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楊士莪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始終堅持水聲學是滿足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戰(zhàn)場,在這個戰(zhàn)場上的師生就是馳騁在這個戰(zhàn)場上的“國家隊”,堅守住這個領域,秉承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行動準則,恪守工匠精神,加強基礎研究,全力攻堅關鍵技術,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站出來,就是“最大的愛國”。他深情寄語同學們,要心存學以報國的鴻鵠之志,以祖國需要為人生理想,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人生。在學校舉辦的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90歲高齡的楊士莪現(xiàn)場為全校師生清唱“唱支山歌給黨聽”,表達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和感恩之情,當場感動了全校師生,作為最生動思政課被國內(nèi)各大網(wǎng)絡媒體轉載,一時間成為全國的網(wǎng)紅院士。
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篇5
立德于形、春風化雨的言傳身教
楊士莪與學生之間始終維系著最樸素與濃郁的情誼,時至今日,老先生仍辛勤耕耘于三尺講臺,為莘莘學子授業(yè)解惑。他擔任著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的課程教學工作,從本科生《振動與聲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到省級精品在線課程《振動與聲學基礎》主講教師之一,2019年又承擔了學校的興海學術團隊前沿講座課程和《振動與聲基礎》的慕課建設,2021年所授《振動與聲基礎》獲首批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楊院士也被評為國家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楊士莪從不坐著給學生上課,也因此被稱為“一站到底”的院士。學生們心疼他,在上課前為他搬把椅子,但每次他都把椅子挪開,微笑著說:“從我開始做教員起,就習慣站著講課了?!彼瓦@樣站著講一個下午,整整齊齊地寫板書,一下午的課要寫好幾塊黑板。楊士莪給學生們講課時底氣十足,聲如洪鐘,思路清晰,用生動活潑、簡潔易懂的語言描繪了聲學的輪廓和脈絡,并指出了一條學習聲學的有效路徑,這能夠讓學生理解物理概念,以概念推概念,避免死記硬背復雜的公式,用學物理的方法學習聲學,令學生在學習聲學的過程中更加輕松有趣。外場試驗、各種學術會議、顧問咨詢活動,將楊士莪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但他從未因為工作忙而耽誤教學工作,他把學生看得很重,即便再忙,對待教學、對待學生從不敷衍應付。學生請他審閱修改論文,通常只隔一兩天就能得到反饋。楊士莪的學生有個共同的體會,向他請教問題時,絕不會有面對大家時的拘謹和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完全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視野寬闊,解決問題的思路常常獨辟蹊徑。
楊士莪教書育人楷模事跡介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