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五篇
教育改變命運,知識創(chuàng)造財富,學習充實人生,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們在何處,而在于我們朝著什么方向走,珍惜美好時光,書寫精彩生活,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篇1
據調查,在當今高校,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很普通的現象了,在校大學生的年齡平均在20歲左右,已經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趨于成熟的時期。他們渴望愛情,而且中國高校的條例、條規(guī)上明確規(guī)定,在校大學生可以結婚。因此,大學生談戀愛本是無庸質疑的。但戀愛后隨之而來的是思想觀念上的排他、波動,使戀人之間無休止的爭吵,因情所困,放棄學業(yè),悔恨終生;為了愛情大打出手,出現校園喋血事件。兩人感情出現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選擇了自殺來逃避即將破碎的戀情。等等這些都為大學生本應純潔、忠貞的愛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筆,讓社會在置疑:大學生是否應該在學習期間談戀愛?在愛情與學業(yè)的選擇上,孰重孰輕?
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在我校做了一次隨機調查,由于時間有限,學院有限 ,有些學院的男女比例太大,接受問卷調查的只有60人,其中包括男生30人,女生30人,而且,正在談戀愛的人和沒有在談戀愛的人在思想上是有差別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必須身臨其境才有答案。不過我們相信此次調查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1,幫助大學生順利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數據如下:
1.戀愛人數增多,且十分投入與公開
目前在大學生中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戀愛是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如果你在大學里沒有談過戀愛,那就不算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不少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戀愛的大潮中去,而且越發(fā)表現得十分投入與公開。在教室、在食堂、在操場、在行人道等各種公共場所勾肩搭背者有之、擁抱接吻者有之,撫愛觸摸者有之,卿卿我我,旁若無人,其行為令人驚詫。這種投入的程度,可以說自恢復高考以來達到白熱化程度,使清靜的校園變成待月西廂,使大學管理者無所適從,使大學風氣難以言說。大學生對戀愛的如此投入,究竟還有多少精力學習,這種現象實際就是戀愛至上主義的表現,是社會上利益至上主義在校園中的思想折射。
2.戀愛的低年化
當前,大學生談戀愛出現了低年化趨勢,一些人的觀點是“進校后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談戀愛,否則優(yōu)秀的則被他人搶先一步,就輪不到我了”。于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進校就下手,以至于現在大學生的戀愛是“年齡小、膽子大、熱情高、速度快、敢實踐”。這種戀愛低年化的傾向,危害極大,它充分表現了一些人的人生價值判斷,萬事悠悠,唯戀愛之唯大,只追求兩個人的世界,必然導致對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人類的疾苦的冷漠和淡忘。
3.戀愛出發(fā)點盲目
在戀愛動機上,大學生對此并沒有很清晰的目的。種種跡象表明,不少在校大學生戀愛似乎是一種時髦,只是一種對戀愛情結的滿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生實際是在調侃愛情,把戀愛當成打發(fā)業(yè)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獨感的渠道。在對“你認為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么?”的回答中,67%的學生選擇“尋找精神寄托”,還有部分選擇其他,而以“將來建立家庭”為戀愛目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相當部分的人是:
(1)為愛而愛。這部分同學為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他們的情感大于理智的成份。一旦有愛的心聲在召喚,則猶如“寂寞梧桐”般從心底發(fā)出幸福的回應。他們的信仰是“不要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或者是“只求曾經擁有,更求物質占有”,只注重戀愛的過程而不考慮戀愛過后能得到什么。
(2)為滿足虛榮心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期間沒人追求或追求不到對象,則是自身價值不高、低人一等的象征,心里產生自卑。只有追求到了或被追求了,才能顯示出與其他同學是平等的或高出他們一等。
(3)為擺脫孤獨寂寞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大學讀書是苦行僧,非常寂寞孤獨,只有談了戀愛,才能解決臨時的困難。這種戀愛被稱之為“寂寞期戀愛”。
(4)為追求金錢、名譽、地位而愛。這部分同學認為在市場經濟社會里,青春、愛情也只不過是一種商品而已,只要能換取金錢、
名譽、地位,愛情就可以付出。只講感情不講條件,那是在真空中生活,愛的感情里還應該有面包和咖啡,因此各種畸形愛情頻頻產生。
(5)為做試驗而愛。這部分同學在校談戀愛好比是做試驗、種試驗田,取得第一手資料,成功則已,不成功則取得經驗。他們認為趁現在年輕不學幾招,將來到社會上翻了船可不得了。
4.女生的戀愛比例高于男生
一是女生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加之有較強的依賴性,因而她們對"感情港灣"和性愛的需求程度要強于男生;二是女大學生的絕對數小,占在校生的比例低于男生,所以在"對偶式"的愛情世界中,女生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優(yōu)勢地位。只要自己愿意,自身條件不占優(yōu)勢的女生同樣會找到鐘情的知音,而素質較差的男生在校園"情場"上則要相對受冷落。
5.男生主動性高于女生
由于在校大學生男、女生比例懸殊。一般情況下,男生只有自己主動出擊才能找到心儀的戀人。相對來講,女生就可以在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戀人。
6.戀愛隨意性大
主要表現為戀愛周期縮短,頻率增快。由于許多同學戀愛憑的是一時的沖動,對未來的事考慮的不是很清楚,通常是在交往一段時間后發(fā)現有一個更適合自己的人,于是馬上分手,接著找另一個。戀愛中的“短平快”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戀愛的一個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數大學生把在大學里戀愛視為在經營“實驗田”,“戀愛專業(yè)戶”也出現了。
7.戀愛成功率低
由于戀愛隨意性大,在校期間成功率就低,另外,大學畢業(yè)后不能在一起工作,這也是導致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只要原因。每年的五六月份,是畢業(yè)的季節(jié),也是分手的季節(jié)。
8.戀愛觀念日趨開放
日前上海大學研究生工作團委和上海大學研究生聯合會針對學校研究生婚戀觀現狀作了調查,對在校研究生讀書期間結婚這一做法,有29.6%的學生明顯表示贊同,32.7%的受訪者表示從愛情到婚姻最大的阻力是無經濟基礎;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tài)度,近6成學生認為“性是個人行為,自己負責就行了”。據中國青年報在對大學生對待婚前性行為看法的調查中:20__年表示同意的為50%,20__年表示同意的為65%。從數字看,這是一個增長的趨勢。大學生談戀愛,受到學生身份的限制,因而許多人認為此時的戀愛應該保守一些,但也有人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戀愛方式。在關于戀愛行為尺度調查中有5種戀愛行為,分別是拉手、接吻、愛撫、進行性行為、同居。半數以上男生選擇了“同居”這一項,而女生普遍認為接吻或愛撫都是很正常的行為。
9.戀愛觀不夠明確
據調查統計, 有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談戀愛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滿足自己的需要。現在大學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一種愛情體驗,及時行樂,借以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是為了充實課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作一種消遣文化。只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實質上是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篇2
"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鐘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對于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為豐富的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針對上述大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們特此對本校大學生的基本戀愛情況進行了調查。
我們小組以電話調查為主,對深職院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同級同學和朋友,另外電話調查非同級在校生.調查總共發(fā)放了45份調查表,收回41份.對這41份調查表進行了統計得出結論.再根據調查結果提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調查結果與分析
“你正在戀愛嗎?”
調查統計得出其中43.9%的人是正在戀愛中,56.1%的人是沒有戀愛的.這個數據顯示大學生這個群體里的戀愛情況很普遍,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傳統道德的分崩離析和戀愛觀念的改變的結果,作為剛剛告別十二年寒窗苦讀的大學生而言,空閑時間較為充裕約束相對減少,使得校園成為戀愛搖籃。另外,我們對這一調查結果持審慎態(tài)度,因為調查數量有限,數據出入可能不夠準確。
“你的初戀是什么時候”
早戀是現在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老師和家長頗為擔憂的一個問題。在調查的人中16歲以下的人有29.3%、17~18歲的有31.7%、19~20歲以后的有7.3%、20歲以后的有4.8%、沒談過的占了15。6%。調查顯示早戀在當今學生中比較普遍,這與輿論倡導和師長們強調早戀的種種危害形成強烈對比,是一味地阻止早戀的發(fā)生和給予教訓,還是接受早戀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關心更值得我們思考。
“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調查對象中選擇“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36.6%,“能力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他的則占了2.4%并且恰巧理由都是“對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著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對于文化程度較高的大學生的這個群體而言,從外在的選擇轉到內在的追求,符合群體特征。而“和自己志趣相投”也說明這種群體性的特征。而“相貌好”和“能力好”的比例則更多的顯示出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的早熟和仍然保有理想主義的氣質。
“假如讓你選擇,你會選擇”
調查顯示有68.3%的人選擇了“我喜歡的人”,而其中我們發(fā)現男生中選擇此項的超過90%,這說明男生更為主動和更愿意爭取,另外我們認為這和民族性格有關。與民族性格相悖的是,數據顯示如今的大學生更愿意去爭取和走向自我和走向心靈。
“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
“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覺得自己單身沒面子”占7.3%,這顯然是大學生早熟能夠較好地獨立以及近年文化圈和網絡盛行的單身主義思想有關。“彌補內心空虛,尋找精神寄托”占了36.6%,這顯示大學生這一群體里缺乏追求,精神虛無者不占少數,他們渴望存在感的慰藉和內心世界的交流,另外這和大學較為寬裕的課余時間也有很大關系?!皩Ψ阶非蠹ち遥约翰缓靡馑季芙^”只有女生選擇這個選項但也只占4.8%.“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yōu)點所吸引”占41.5%,這與大學生普遍渴望自由和渴望被了解的心態(tài)有關,也印證上述所說這個群體特別強烈的需要存在感的追求。選擇“其他”的占7.3%.
“就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你怎么看?”
愛情從來就不是一直美好的事物,愛情的利弊更是不勝枚舉。調查顯示認為戀愛令“學習、生活更有動力”的占43.9%,愛情的單一性和約束力往往使戀愛雙方生活更為積極。選擇“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成績下降”僅占2.4%,這顯示大學生在戀愛上走向成熟和理性。但我們也認為這與調查對象主觀化的偏倚不無關系,“只有"兩人"的世界,脫離集體”這一選項無人選擇和“影響正常的同學交往”占2.4%更說明我們的猜測的可能,這顯示大學生注重個體的自由的同時渴望得到認同和希望人際關系良好。“因人而異”則是大多數人選擇,占53.7%,這說明大學生看重獨立人格發(fā)展和更能寬容面對別人的意見和不同看法。
“你對戀愛的態(tài)度是?”
調查顯示對戀愛態(tài)度持“堅持到底”的占了29.2%,在經歷已經不能算少的大學生群體的成長的過程中,顯然成人世界里的愛情觀也會對其造成不小的影響,顯然成人世界里的愛情是復雜和包羅萬象的,從_之初的自由和婚姻之爭到物質心靈之爭再經歷道德幾近崩塌的種種全民愛情危機后,顯然我們更希望回歸美好單純的愛情,向老派愛情致敬的同時我們也問問自己,我們相信愛情嗎?不超過30%的人和“順其自然”近60%的比例相比,顯示成人世界的愛情觀對大學生群體的影響。而“有了更好的就換”這個選項雖然只有9.8%,但更為顯示這種影響的不可小窺。近六成的選擇顯示大學生群體更希望愛情是自然而然地相遇,油然而生地相愛。
“你覺得戀愛對戀愛雙方的影響”
在這選項中被調查的人中61%選擇“利弊相當”,而39%的人則選擇利大于弊。這既說明大學生對戀愛有一定甚至比較深認識,也說明大學生群體的理性思維能力。
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篇3
小組成員:__
調查時間、20__年11月19日
調查地點、__師院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抽象調查
一、前言介紹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里的一道風景線。我們對適度和理性的大學戀愛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們仍要提醒熱戀中或已經迷失的同學們:大學是裝載我們人生“知識之手”的黃金時期,是決定我們未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和戀愛是大學生的任務。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針對上述情況,我們特此對本大學生的基本戀愛進行了調查,有了3種看法。
第一種、大學生不說等什么時候?等30好幾談?。楷F在連小學生都開始談了,到大學生的時候說不定都結婚了,還等什么啊!想單身一輩子啊?
第二種、順其自然,遇到合適的就談:大學里談的還比較單純;大學時間里空余時間比較多;沒成功也可以積累經驗。
第三種、談戀愛不是說該或不該,而是要不要的問題。
二、調查內容
1、你正在談戀愛嗎?
調查統計42%的同學正在談戀愛,而58%的同學沒有談戀愛。其中22%的大一,36%的大二和42%的大三同學正在談戀愛,說明很多人在大學談戀愛,而且人數還不少。
2、你的初戀是什么時候?
調查發(fā)現有17%的同學16歲以下就開始談戀愛了;初戀在17~18歲的同學占23%;19~20的占20%,加起來有60%的同學是早戀的,足以說明早戀問題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3、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調查中“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它的占了2.4%,并且恰好理由都是“對他(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著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
4、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什么?
調查發(fā)現10%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30%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xiāng)來到這里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所以只好向身邊的朋友傾訴,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1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的追求激烈,不好意思拒絕;45%的同學是由于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yōu)點所吸引。
5、就大學生談戀愛的影響,你怎么看?
調查表明55%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20%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處理學業(yè)與愛情的關系;8%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群體;1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
6、你對戀愛的態(tài)度是什么?
調查發(fā)現63%選擇的是“順其自然”;27%選擇的是“共同努力,堅持到底”;10%選擇的是“有了更好的換”,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7、如果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后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么?
調查發(fā)現92%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有52%的同學認為可以以后的戀愛積累經驗;13%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的認為此可以理解,集中精力去學習。
三、個人感言
在我看來,愛情是一種過程,一種成長的過程。每個人或早或晚都回接觸它。我們不應該通過一些流行的歌曲和優(yōu)秀作品來理解愛情。高中時候父母關的很嚴,很多同學把美好的愿望留在心中,等到大學寬松時去實現。如果有人選擇了愛情放棄了一切,這是不明智的選擇,可能會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給葬送。這就面臨了一個問題——怎樣處理好學習和愛情的關系很重要。我的原則是該愛的時候盡情的愛,該學習的時候認真的學習,不能因為別人愛情而埋沒別人,在處理好人際關系上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不要因為愛情而沒了朋友,不要因為朋友沒了愛情,所以對大學生來說處理好戀愛中的各種關系是對愛情的祝福,也是對自己的祝福,更是對未來人的祝福。
對于這我的意見是
1、加強大學生的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這可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各種文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也可通過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篇4
愛情,多么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yǎng)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tài)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西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3、調查時間為20__年10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于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松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高考時的那股干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tài)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tài)。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愛欲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說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大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tài)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于發(fā)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范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系。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說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于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并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fā)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于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并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yè);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并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yǎng),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總而言之,本校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大都能在愛情中面對現實,但現實沒有抹掉他們的純真,他們對愛情仍有美麗的向往。
大學生戀愛的調研報告篇5
世間有兩種情最令人感動,一種是親情,一種是愛情。但對于離開親情踏入異鄉(xiāng)求學的大學生來說,愛情則在無形中成了我們寂寞無奈中的一劑良藥?,F在,大學生戀愛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躲躲藏藏的問題,走在校園里,隨處可見一對對情侶如影相隨。對于大學情侶之間是如何看待他們的感情,我們進行里一次問卷調查。這次調查采取隨機方式,分別對校園中的100對情侶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關于戀愛態(tài)度。
1、數據。
戀愛,不僅僅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態(tài)度。我們對100對情侶關于戀愛態(tài)度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50%的情侶自稱戀愛只是為了打發(fā)那些無聊的時間,使自己內心不至于太過空虛。有25%的情侶稱戀愛是為了尋找一種心靈慰藉,幻想用愛情的膏藥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有25%的情侶認為戀愛是為了同甘共苦,一起打拼,并肩作戰(zhàn)。
2、解讀。
這組數據確實引起了我們的深思,更令我們匪夷。一半的情侶視愛情如游戲,他們信步踏在神圣的愛情殿堂里,無所顧忌,他們自認為的美滿愛情原來就是分分合合,但這是一種對愛的不負責任,更是對愛的邂逅。1/3的情侶想要在愛情中尋找一種慰藉,也許是他們遠離家鄉(xiāng),他們將對親人的思念寄托在那種若隱若現的愛情中,但這未必是一種上策。其實,愛情與親情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他們永遠不能等同。有1/3的情侶有著良好的戀愛態(tài)度,他們選擇戀愛是為了選擇幸福,他們想讓自己成為對方的左臂右膀,分享彼此的快樂,化解彼此的痛苦。
二、關于擇偶條件。
1、數據。
在人性開始退化的當今社會,凡事都在談條件。那么關于愛情,這些大學生又會開出怎樣的條件呢?我們對100對校園情侶的問卷調查后顯示,有75%的情侶選擇異性朋友的條件是看重對方的人品、涵養(yǎng)與性格。有15%的情侶選擇異性朋友的條件是看重對方與自己有共同語言。有10%的出去了選擇異性朋友的條件是看重對方的學識與前途以及家庭背景。
2、解讀。
這組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大多數大學情侶在選擇異性朋友的時候更看重的是對方的內在美,看重的是對方與自己那些瑣碎的交集。但仍有少數情侶著眼與對方的家庭背景等那些虛渺的東西,愛情則成了他們通往“幸?!钡囊环N中介。
三、關于網戀態(tài)度。
1、數據。
網絡,多么熟悉的字眼,那里是一方魔幻世界,無奇不有,而網上戀愛更是風靡當下。關于對待網戀的態(tài)度,我們對這100對情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25%的情侶認為不好,他們覺得那里不真實,有25%的情侶認為好,他們覺得起碼不用兩個人成天膩在一起,以至于讓愛成為一種無奈。有50%的情侶認為無所謂,原因是他們覺得那些距離他們意識太遠。
2、解讀。
這組數據雖然簡短,但它反映出了一種實質。大學生對于網上戀愛認識不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之所以盲目戀愛,純屬追風,他們自認為愛情沒有國界,戀愛是他們的權利,他們可以持著權利隨心所欲,但他們沒有想到,他們在賦有權利的同時,也負有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義務。
四、關于戀愛時間。
1、數據。
愛情不是襁褓中的小孩,一出生就會哇哇喊叫。它需要時間,需要理智。關于何時選擇戀愛,我們對這100對情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25%的情侶認為高中就應該談一場戀愛。有50%的情侶認為真正的愛情應該屬于大學,而另有25%的情侶認為應該在工作以后再談戀愛。
2、解讀。
對那些高中就認為應該談戀愛的情侶,我們認為他們顛倒了主次。認得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高中的我們更是一朵奇葩,我們不應該將如花的季節(jié)消耗在未成熟的愛情中,而應該努力奮斗,為著當初的夢想為之一搏。大學也許會有真正的愛情,大學里也允許我們去談一場戀愛,但前提是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我們更傾向于那些認為工作以后再談戀愛的情侶,因為那是的我們對待愛情會更加理智。
五、關于婚姻問題。
1、數據。
戀愛的歸屬是結婚。那么當今的大學生又是如何看待婚姻問題的呢?我們同樣對這100對情侶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其中有10%的 情侶認為會,有75%的情侶認為不會,有15%的情侶認為無所謂。
2、解讀。
這組數據讓我們窺到了大多數大學生只是將戀愛當作一種消遣,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份責任也就無所謂對錯。只有少部分情侶相信真正的愛情,相信幾年的同風共雨一定會激出幸福的火花。
這次調查讓我在冥冥中感悟到了愛情的真諦,也許戀愛是我們的權利,但我們必須尊重愛情,我們不能做沖動的俘虜,必須正確對待屬于自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