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個別生教育案例
班級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系統(tǒng)工程,理論要求比較高,它關系到思想道德素質的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個別生教育案例,供大家分享。
初中個別生教育案例一
用關愛使心靈凈化
案例基本情況:韓剛同學是我校原128班被開除后轉到崇實一
年,今年開學后又留到133班的一名學生。這名學生經(jīng)常惹是生非,有許多的惡習,為班級的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經(jīng)我與他的家長溝通后得知,他沒有父親,是單親家庭,母親又在礦務局上班,平日里住在姥爺家里。他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自控能力差,意氣用事,喜歡結交一些表現(xiàn)差的同學,以哥們相稱。經(jīng)常在廁所里抽煙。有時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就會大打出手,自己也經(jīng)常傷痕累累。一提到韓剛的名字,許多老師都是滿腔怨言。
教育策略與過程
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起初我也經(jīng)常批評他,讓他多次寫檢查,但是沒過兩天他就老毛病復發(fā)。我把它母親叫到學校,仔細了解了他家庭的一些情況。之后,我經(jīng)常留心他的舉動,當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就改變了原來的先訓斥再讓他寫檢查的方式,而是先讓他說說,說里面的一些情況,經(jīng)濟的來源,以及母親的辛苦。于此同時,我又打電話給他母親,首先告訴不要打罵他,與他傾心相談。同時我又把我對他的好感告訴了他的母親。讓他母親親自告訴老師對他的好感,使他消除對老師的戒備與隔閡。
2.樹立起他對班級的責任
根據(jù)他的自身情況,在校田徑運動會上,我有意識的讓他擔當重要角色,使他能為班級爭光。為了帶動他努力學習,我有意識的讓他當數(shù)學課代表,與數(shù)學老師多溝通,交流,當有同學說到他的短處時,我就告訴同學們不能排斥他,多去想想他的優(yōu)點。
3.耐心幫助,不灰心放棄
對他來講,一次教育是不能奏效的。當他又一次犯錯誤時,我沒
有選擇放棄,而是重新再做思想工作,象老朋友一樣和他交流。之后,
他總能說出自己做的不對,以后一定要改之類的話,并有落實行動。他在自己桌上面寫下專心聽講幾個字來督促自己的話語。
教育產(chǎn)生的效果
通過三個月的教育,他主要取得了一下幾方面的進步:
1.與外校,外班同學的接觸少了,幾乎不再惹是生非,班級同學沒有來告他的狀了。
2.在情緒調(diào)控方面,他能積極進行自我控制。做兩操時,行為更加文明,動作也變的規(guī)范。
3.與母親的關系逐漸融洽,他常說:我媽說我怎么樣,我應該怎么樣。
4.能主動與我談論班級中的一些事,承認自己以前做的哪些不該做的事情。
教育理論反思
通過對他的教育過程使我有以下認識與感觸。
1.對學生的教育要充滿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了愛,教師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有了愛,學生才能配合,真心實意的接受教育,教育才能達到最優(yōu)化。
2.對某個學生的教育,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必須和各科任教師,學生家長及全體同學相結合。因為這是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學生的進步離不開他所依賴的環(huán)境。
3.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不要視而不見。學生有了進步,老師的肯定很重要,可以說,有些學生開始的每一點努力,都是沖著老師的表揚來的,老師要尊重學生的這一心理,切不可傷害。
4.在教育過程中,需講究藝術。對于不同學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對同一學生的教育,不同階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傊蛉硕?,對癥下藥。
初中個別生教育案例二
養(yǎng)成教育案例
好多年沒當班主任了,重操舊業(yè),有一點不適應,唯恐已經(jīng)跟不
上時代。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總感覺不適合當班主任,然而為了不負校領導的厚愛,也想挑戰(zhàn)一下自我,暑假里還是爽快得接了這個任務。134班已經(jīng)更換了兩個班主任,學生也是重新打亂后分的,有幾個特別掛號的“苗子”,我早已聽說。
2008年9月,我剛接134班,上課時發(fā)現(xiàn)最后一排有一個男生,總是心不在焉,要么看看周圍的同學,要么往外看,神情不專注,我注意到了他,但同時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他的迷茫。下課后我向其他同學了解到他叫張少文,并且得知他是班里調(diào)皮搗亂而且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是年級里是出了名的,從不交作業(yè),上課搗亂,沒有一節(jié)課不被老師點名的。此后的幾節(jié)課我都看到了他眼中的迷茫,他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是他的成績差,而是他迷茫的眼神,我想了解那是什么樣的心情所致。
課間,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他低頭不語,顯得很羞澀,好像自
己做錯了什么,“你是不是不習慣老師的講課方式,還是哪里沒聽懂?還是有什么事情解決不了,和老師說說,也許我能幫助你呢。”“沒有什么事情,老師,我就是聽不懂。”他解釋道。“哪里聽不懂,老師幫你解決?我解決不了的,我?guī)湍阏依蠋熃鉀Q”!“哪里都聽不懂!”他回答得干脆。“你平時喜歡做什么?”我轉移了話題,希望獲悉更多有關他的“故事”,解開他的迷茫,“體育,最愛玩籃球„„”他不再拘束,而且神采飛揚,“好啊,我希望你喜歡體育(我心里暗自高興,這可是我的老本行。),哪天我們探討一下我們的愛好,好嗎?”他信心十足地答了句“好”,我此時看到的是自信,剛才的緊張和羞澀消逝了。我開始知道他為何迷茫。我趁熱打鐵,又講了幾個簡單的問題,直到他完全明白。
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信任,后進生也不例外。為了讓他感覺到老師很信任他,我故意經(jīng)常叫他幫我做點事:收、發(fā)日記本等等。看得出他有些欣喜若狂,因為這些事平常只有好學生才可以做的。慢慢地,他就越來越想靠近我這個老師,我們之間多了一些信任,我就更多地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考慮到他的家長不能輔導他,我就每天下午自習前在教室讓他完成作業(yè),并經(jīng)常讓好同學幫他,看到自己的成績一點一點提高,他的高興溢于臉上,我也借此機會表揚他。發(fā)現(xiàn)他有一點進步,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夸張地表揚一番,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我的“特殊照顧”下,他還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不過我發(fā)現(xiàn)他上課專心的時間長了,作業(yè)的速度快了,對學習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各課老師也都向我反映張少文比過去好多了,上不搗亂能認真聽講了,也能完成作業(yè)了,他的成績慢慢有了很大進步,他的點滴進步讓我倍感欣喜,我也漸漸地發(fā)現(xiàn),班上以他為榜樣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我常常把我的發(fā)現(xiàn)告訴他,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進步,萌發(fā)上進的愿望。
一個孩子的轉變帶動了一個群體,一群孩子的轉變帶動了一個班級。這一點在家長會上得到了肯定,任課教師也反映上課紀律好多了。 教育本身是一項長久的工作,孩子也許會有反復,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們大海撈針地發(fā)現(xiàn),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遺余力地關愛和贊美。“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們一定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給我們帶來無數(shù)的驚喜!
愛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愛是甘露,點點滴滴滋潤學生的心田。在自己這些年的教育工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真誠地關愛學生,由衷地贊賞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才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才會有效地轉化后進生。
初中個別生教育案例三
一個人學業(yè)的失敗不是一個小問題,但是我們沒有理由失去信心。幫助孩子取得學業(yè)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是幫助孩子取得學業(yè)成功的最有效的方式。養(yǎng)成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十分具體的工作。培養(yǎng)學生任何一種良好習行為慣,都需要做長期的、細致的工作。作為教師責無旁殆。
案例:馬某、九年級學生。
主要表現(xiàn):經(jīng)常不交作業(yè)或不按時交作業(yè),甚至不做作業(yè);謊稱作業(yè)做了落在家里忘帶了;課堂作業(yè)拖拉,十次九次來不及完成;他的課桌和書包常是雜亂無章;書和本子也是“蓬頭污垢”的;常與父母撒謊“作業(yè)做了交了”“我把作業(yè)丟了”。
評析:這樣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問題,注意力和自控力有問題的孩子行為隨意、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差,常容易把作業(yè)放錯地方、把鉛筆和其他學習用品丟棄,在家里和學校都不能有條不紊的學習。為此教師必須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孩子的課堂學習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當學生打斷課堂秩序時教師簡潔而及時的糾正才是有效的。
方法:
1、讓孩子與附近的伙伴一起做作業(yè),讓他加入一個學習小組,家長和學習小組成員可以提醒孩子做作業(yè),在他需要時還可以給他幫助。還可以按照交作業(yè)的及時程度給予他鼓勵或獎勵。
2、使用積極而及時的強化,定一個書面協(xié)議來規(guī)定具體的做法。也可以用老師、家長相互簽字當天的作業(yè),或簡短的便條概括學校的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我和馬某的爸爸每周聯(lián)系一次)
3、使用文件夾來分放作業(yè),一個夾子放要完成的作業(yè),另一個放已經(jīng)完成需要交的作業(yè)。用彩色的文件夾把各種學習用具分開。(每天進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交作業(yè),再坐回自己的位置)
4.干部負責制,每天,馬某的作業(yè)由干部陪同一起做,時刻提醒他要快做,不偷懶。馬某進步了,干部同樣獎勵。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在老師,家長,同學的積極配合下,他的政治成績終于及格了,作業(yè)也能按時交了,但有時還是要拖拉,干部有一定的壓力,新學期老師還要再接再厲,對他抓緊,再抓緊,決不放松。
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長期努力,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引導。孩子的心靈就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無論是成功的抑或是失敗的教育案例,都會給我們以警示。教育的核心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