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幼兒園教育案例
幼兒教育條件是當今學前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核心,多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學案例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幼兒園教育案例,歡迎大家閱讀。
優(yōu)秀幼兒園教育案例一
給孩子一個有尊嚴的身體
有位科學家曾經(jīng)說過,人們生來就具有性的差別和性的要求,并且保持終生。在兒童期,尤其是嬰幼期,根本不存在性問題,更無從談起性心理了。事實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現(xiàn)象出現(xiàn)。當然,嬰幼兒期也就相應存在著性心理問題,只是表現(xiàn)形式和認識程度不一樣。在很多成人眼里,小孩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往往隨意逗弄孩子,不論孩子是否愿意,掐一掐,捏一捏,摸一摸,抱一抱。最近,我班的孩子經(jīng)常會問:“老師,為什么女孩子要蹲下來,我們男孩子就要在另一處站著小便呢?” 同時,他們對兩性問題表現(xiàn)出的早熟傾向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有的孩子經(jīng)常會扭住我提了很多他關于成人生活的困惑;還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在女孩子小便時觀察一會兒„„。近日,又從新聞上看到一男子對兒童進行性侵犯,又恰逢“安全宣傳日”。 于是,我們決定對孩子們現(xiàn)階段最為關注的話題作出正面的、積極的
回應,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工作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fā)實施教育,為幼兒奠定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同時對學前教育階段如何開展啟蒙“性教育”進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動“身體的秘密”。
案例描述:
一、在教師的談話中很自然的引出了問題“什么是性”,在讓小朋友以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的同時,幼兒闡述著自己對不同性別的看法,即“男女有什么區(qū)別”。從而教師又提問引發(fā)幼兒思考:什么是“性”?
有的說:“性是我們的姓名。”
有的說:“性是性別的不同,就是男孩和女孩。”
那么怎樣來辨別男孩女孩呢?孩子們都選擇了平時生活中男女的外表特征來進行區(qū)分,如:頭發(fā)的長短、鞋子的顏色與款式、裙與褲的差別。恰巧,我班也正有一個男孩子留著小辮子,那又怎么去辨別他是女孩還是男孩呢?這一次可難住了他們。這時,黃宇
斌害羞地指著自己的褲襠輕輕地說:“看這里。”這時活動室里傳出了一陣笑聲,有的還對他指指點點,斌斌覺得很不好意思。
有個小朋友問:“這里是什么呀?”
他又再次回答,說:“小蟲蟲。”
我說:“那我們給他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弟弟吧。”
“那女孩呢?她們的生殖器是什么呢?”又有一個孩子問。
“我知道,男孩子叫小弟弟,女孩子叫小妹妹。”項勝說的很干脆。頓時,教室里又傳來了笑聲,大家問我項勝說的對不對,我不好意思的說:“對,可以這么認為。”隨即我進行了小結(jié):“性”是和我們的身體密切相關的,不關是從頭發(fā)的長短就能判斷性別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代表著性別差異的。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們穿衣服遮起來的部位。
二、讓幼兒明確身體的隱私部位,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1、請幼兒觀看《蠟筆小新》,對小新隨便脫褲子的行為進行討論。
2、出示洋娃娃,請幼兒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護的,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
孩子們指出了娃娃的乳房、生殖器及臀部。我再次展開了小結(jié):我們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的,我們要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因為那是我們的隱私,隨便暴露自己的隱私是不禮貌的行為。除了媽媽,我們的隱私部位別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單獨一人去沒人的角落或屋子,千萬不要去„„
最后我們又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自我防衛(wèi)的策略。
有的說:“如果別人碰我、摸我,我就打電話給父母。”
有的說:“我會報警。”
有的說:“我會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
有的說:“我會大聲呼叫救命。”
活動結(jié)束后,孩子們進廁所去小便時,男孩子、女孩子都互相讓著,有的甚至會關上門進行小便,有的男孩子等女孩子出來再進去,有的剛進去,看見女孩子在小便,就立刻閉起眼轉(zhuǎn)過頭去等,看在邊上的我是喜是憂啊!本活動給幼兒帶來了啟發(fā)。
案例分析與反思:
本節(jié)活動的目標:
1、科學、正確地面對性話題,學會尊重自己和別人的身體;
2、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了解基本的防衛(wèi)方法。
3、引導幼兒積極地思維,自由地表達。
教師與幼兒在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應該是相互作用、互為主客體的。教育活動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過程。師幼互動的狀況直接決定了教育活動的效果。從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的角度
來看,教師作用與幼兒的兩種方式也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幼兒幼兒直接引導和間接引導。那么如何讓師幼互動的的良好運作呢,使教學活動取得交好的效果。
1、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是有效引導的基礎,也是形成愉快、寬松、和諧的師幼互動形成的前提。
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要求教師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尊重兒童的觀點和意見,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兒童,堅持兒童利益優(yōu)先,保障幼兒健康、科學地充分的獲得知識。 在本案例中教師坐在孩子們中,和幼兒拉近了距離,改變了平時的教學方法。面對幼兒的回答教師能給予及時的肯定;面對他們的提問,教師讓幼兒展開討論進行了有效的討論,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的目標。
2、關注幼兒,善于發(fā)現(xiàn)來自幼兒的學習生長點
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活動中出現(xiàn)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在組織活動中能結(jié)合幼兒的身心健康及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密切關注幼兒的反應,抓住幼兒的反應及時提問質(zhì)疑,以引發(fā)起思維的不斷深入,進一步讓幼兒知道身體存在的秘密,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
心,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幼兒了解被關愛的身體、有隱私的身體、被尊重的身體,理解“隱私”的概念。
案例反思:
1、活動的內(nèi)容和活動的目標適合本班幼兒,選擇與幼兒的生活課程,有利于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即符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幼兒是樂于去探知身體的各部分秘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2、既然我們的父母沒有對我們進行過什么性教育,我們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這樣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孩子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這是值得我們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孩子身體的成熟,自然要了解性的奧秘和性的知識,如果他不能從我們這兒探聽到,就會從其他途徑得到,哪個途徑更為可靠,準確呢?這是值得我們?nèi)ニ妓鞯?。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幼兒的活動,以便能更好地促進。
3、正確回答幼兒的提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對教師非常崇拜,如果教師給幼兒的回答是錯誤的,那么這種錯誤將對幼兒可能有終生的影響。
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幾位老師也在探討:是不是應該把身體的器官用科學的名稱來告訴幼兒還是用昵稱容易被孩子接受呢?
優(yōu)秀幼兒園教育案例二
我們一起看,好嗎?
案例描述:
在課間自由活動時,王xx小朋友從圖書架上選了一本繪本書:《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坐在小椅子看書,周xx看到了,趕緊吃完點心,對坐在旁邊的王xx說:“這是我的書,我要看”王xx拿著書不肯給,周xx又到老師這兒來告狀:“黃老師,她拿我的書。” 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書說:“不管誰的書,大家都可以看。”周xx看了看我,對王xx說:“王xx,我們一起看,好嗎?”“好吧。”王xx欣然同意了。
案例分析:
在快樂閱讀主題活動中,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繪本書,在孩子們輪番借閱圖書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閱讀圖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首先這本書其實不是周xx的,只不過他剛剛借閱過這本書,他想要看這本書,就說是自己的,或者他誤認為是自己的了,他想老師一定會幫他的,所以就有了告狀,其次周xx對這本書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他來說這本書對他有一定的吸引力,他能看懂這本書里的大致內(nèi)容,就有和同伴交流的話題了,可以說孩子有一定的表現(xiàn)欲望,愿意與同伴來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了。因為在這個快樂閱讀主題活動中老師強調(diào)了分享,因此,就有了“我們一起看,好嗎?”有了初步的合作看書,分享快樂的這一行為的表現(xiàn)。 采取策略:
首先,老師可以以旁觀者的身份來讓孩子解決問題,充分理解孩子,相信孩子,讓孩子在沖突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當孩子解決了問題,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表揚,肯定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或者也可以給一些建議,讓孩子獲得充分的滿足感。
再次,老師在活動中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捕捉孩子的行為點,給予機會,提供條件,讓孩子有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空間。 反思:
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潛藏著教育契機,現(xiàn)在的《指南》精神也明確指出要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把理念落實到工作中,時時刻刻關注到兒童,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手中有孩子。只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孩子們將會給你無限的驚喜。
優(yōu)秀幼兒園教育案例三
環(huán)節(jié)一: 組織幼兒集體觀察老師操作,看哪些東西可以沉,哪些東西可以浮,并在黑板上畫出二維的記錄表格,讓幼兒學習如何記錄觀察結(jié)果。 具體過程是:首先,教師指著面前的水盆,問道:“這是什么呀?”(評:無效和無用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應該引起幼兒思考和探索,答案是多元的。教師的問題,按其作用,可以分為:引起幼兒探索興趣的;激起幼兒認知矛盾的;引導幼兒探索方向的等)接著又指著面前各種沉浮材料問道:我把這些東西放進水里會怎么樣?”這時,有幼兒說“沉下去”,有幼兒說“浮起來”(評:這時,老師對幼兒的回答沒有什么反饋,因為幼兒的回答沒有符合她期望的結(jié)果)接著又有一名幼兒回答道:“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這時,老師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并且表揚了那位幼兒,要求所有的幼兒重復說“東西放進水里,有的浮起來,有的沉下去。”其次,教師邊操作,邊在黑板上畫出二維記錄表格, 讓幼兒學習如何記錄觀察結(jié)果 (評:這一環(huán)節(jié)用了很長時間,幼兒顯得有點煩躁,原因是二維記錄表格太抽象, 不適合幼兒,而且,要求幼兒學習老師規(guī)定的記錄方式, 剝奪了幼兒探索如何進行記錄的機會。)
環(huán)節(jié)二:幼兒以組為單位,進行沉浮操作。在幼兒操作前,教師強調(diào)要邊實驗邊將觀察結(jié)果記錄到老師發(fā)的記錄表格中,并提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評:這一要求影響了幼兒真正探索的發(fā)生! 因為迎合老師的期望是每個孩子都善于做的。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忙于放進水中一樣物體,趕快記錄一下,根本沒有用心探索,即使有個別孩子正在探索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老師走到他身邊提醒他,要求他抓緊時間,趕快記錄,這一行為把幼兒的探索興趣驅(qū)逐得一無所有,結(jié)果是最沒有用心探索的孩子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因為他最快,最好地完成了老師的任務,但完成老師的任務就算達到教育目標了嗎?)
環(huán)節(jié)三:組織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情況
環(huán)節(jié)四:教師將鹽放進水中,讓幼兒攪拌并再次探索同樣物體的沉浮情況,并讓幼兒記錄。(評:教師統(tǒng)一放好鹽,剝奪了幼兒探索鹽量與物體沉浮的變化的機會,老師的目的在于讓幼兒認識到淡水和鹽水中物體沉浮的不同,但這一目標模式剝奪了幼兒的探索過程,其實這一認識目標的達成是長期的過程,不能因為達成認識目標,而失落了情感目標和方法目標的達成,科學教育的目標有三個方面: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方法目標,三者要兼顧。)
一切為了比賽
某幼兒園組織大、中班幼兒排練團體操。為了能在比賽中得獎,園長要求每天在室外排練不得少于3個小時,且為了保證排練效果, 排練期間不允許幼兒上廁所。 一天,甲幼兒在排練過程中要小便,但他怕老師批評,始終忍住不敢去,結(jié)果尿了褲子,后又因體力不支,當場暈倒。 有時讓幼兒參與班級的管理,也會贏得其他孩子們的接受和認同。例如:一次美術作業(yè)前,我邀請值日班長負責點名發(fā)彩筆。在分發(fā)的過程中,我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上前接筆的幼兒都說了一句“謝謝xxx”,這讓我很納悶,怎么老師發(fā)筆的時候從沒有“享受”過這般待遇。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大的
原因可能在于由來自他們身邊的小伙伴來負責管理和服務他們,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新鮮感,他們也更樂于接受和認同吧。
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幼兒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能力差異問題。這顯然不是短時間就能提高和解決的難題,我們希望能與家長達成共識,多為幼兒提供“當小主人”的機會,鍛煉幼兒的責任意識,提高幼兒為自我和為他人服務的能力。另外,我們也會適當考慮為幼兒調(diào)整配對,讓幼兒嘗試與不同的小伙伴之間的合作。
由此可見,在實施“值日班長”制度時幼兒成為了管理生活常規(guī)活動的主角,但并不是教師就解脫了,就沒有責任了。此時,教師更要擔當起關注者、引導者的重任,以旁觀者冷靜的眼光,細細觀察幼兒在其中的行為表現(xiàn)、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行為。
日常生活常規(guī)活動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有秩有序、發(fā)揮孩子潛能、順應當前幼教發(fā)展新趨勢地開展幼兒園的生活常規(guī)活動?值得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大膽嘗試、勇于反思。我愿意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分享。
正在上計算課,突然一架飛機從教室上空飛過,聲音震耳欲聾。“飛機,飛機!”一個小朋友尖叫起來。緊跟著,全班小朋友都轉(zhuǎn)頭東張西望,邊看邊嚷。有的還想離開座位到室外看看。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好呀,飛機,也來聽我們大班小朋友數(shù)數(shù)了。我現(xiàn)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來數(shù)數(shù),給飛機上的飛行員叔叔聽聽,好不好?”“好!”按照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老師,你講錯了!”
“老師,你講錯了!”當小朋友還沉浸在小動物團結(jié)起來、齊心協(xié)力將“大烏龜送回家”的喜悅中時,家楨小朋友一語驚人地發(fā)話了,教室里頓時安靜下來,大家向他投去了詫異的目光。“哪里講錯了”?”我本能地問道,(心中納悶,這個故事選自教材,不會錯呀!)“烏龜四腳朝天會自己翻身的,用不著別人推的?”
孩子自信地說著!(有道理,“自己翻身”可是烏龜?shù)谋灸?。家楨居然能想到這一點,說明孩子平時觀察得非常仔細,我為孩子的表現(xiàn)而叫好!)我暗自思忖著還來不及做出應答,“不信把烏龜捉出來„„”孩子見我沒吱聲就邊說邊向龜盆走去,捉出了盆中最大的一只烏龜,順勢將它四腳朝天放置在地板上,(原來孩子是想用實驗來說明自己的觀點,讓事實說話,有道理。)該舉動立即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大家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看著“大烏龜”的反應,停了一會兒,只見大烏龜慢慢地伸長脖子和四條腿,并用頭和腿使勁兒仰面往地上一頂,“噗嗵”笨重的身體終于翻了過來,隨后雙眼四處觀望了一下,慢悠悠地朝前爬了起來„„,“烏龜自己回家嘍” 孩子們發(fā)出了歡呼聲,家楨終于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事實”告訴大家,烏龜除了在水中會翻身,其實在陸地上也會自己翻身的„„
附故事: 送大烏龜回家
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滾了下來,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快救救烏龜大叔!”
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刺猬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shù)纳眢w,要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猬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邊去。”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shù)潞尤?。大烏龜在河里翻過身來,劃動四只腳,歡快地游開了。 大烏龜會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了!”
由一條毛毛蟲想到的
今天下午戶外活動回到教室以后,孩子們剛剛坐下來穩(wěn)定了一下情緒,而我則在擺放上課要用的材料,突然,聽見一個小朋友大叫起來,一瞬間,整個班級沸騰了,我走進一看,原來是一條毛毛蟲爬在了一個孩子的衣服上,他害怕地將毛毛蟲抖到地上,這時候,孩子們都看著這條躺在地上的毛毛蟲,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聽見他們的各種議論“這是壞的,吃莊稼的,我們要弄死它”“別弄死
它,把它扔到垃圾筒里算了”等等,我在旁邊不動聲色,看他們準備怎么辦,最后,龔思龍用餐巾紙把毛毛蟲包好,扔到了垃圾筒里,他們還是覺得不殺死它,因為毛毛蟲也是有生命的。
事情過后,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了一下毛毛蟲,他們只知道毛毛蟲是壞的,吃農(nóng)民伯伯種的糧食,別的就不太了解,于是我和他們說了一些有關毛毛蟲的知識,如,有的毛毛蟲是帶刺的,有的吃莊稼,有的吃樹葉,有的是青色的等等,也鼓勵他們自己回家以后去發(fā)現(xiàn)更多毛毛蟲的知識。
猜你喜歡:
4.特殊幼兒教育案例
5.幼兒小班教育案例